- 年份
- 2024(5694)
- 2023(8227)
- 2022(7152)
- 2021(6410)
- 2020(5650)
- 2019(13022)
- 2018(12862)
- 2017(25320)
- 2016(13924)
- 2015(15464)
- 2014(15795)
- 2013(15770)
- 2012(15032)
- 2011(13643)
- 2010(13726)
- 2009(12784)
- 2008(12793)
- 2007(11875)
- 2006(10152)
- 2005(9109)
- 学科
- 济(65869)
- 经济(65823)
- 业(40129)
- 管理(38921)
- 企(30547)
- 企业(30547)
- 方法(29603)
- 数学(26503)
- 数学方法(26272)
- 农(18847)
- 地方(18319)
- 中国(15159)
- 技术(14565)
- 财(13840)
- 农业(13332)
- 学(12921)
- 业经(12115)
- 贸(11359)
- 贸易(11358)
- 地方经济(11247)
- 易(10959)
- 制(10062)
- 环境(9594)
- 和(9410)
- 理论(8569)
- 融(8181)
- 金融(8177)
- 技术管理(7999)
- 银(7977)
- 银行(7941)
- 机构
- 学院(206563)
- 大学(205878)
- 济(86595)
- 经济(84780)
- 管理(78497)
- 研究(71796)
- 理学(68030)
- 理学院(67186)
- 管理学(66013)
- 管理学院(65626)
- 中国(52069)
- 科学(46024)
- 京(43573)
- 农(38293)
- 所(37840)
- 财(36160)
- 研究所(34698)
- 中心(33418)
- 业大(32688)
- 江(31542)
- 农业(30377)
- 财经(29275)
- 范(28365)
- 师范(28073)
- 北京(27145)
- 经济学(26930)
- 经(26436)
- 院(25338)
- 州(25286)
- 经济学院(24634)
- 基金
- 项目(140246)
- 科学(109904)
- 研究(101929)
- 基金(100044)
- 家(88162)
- 国家(87466)
- 科学基金(73603)
- 社会(63951)
- 社会科(60625)
- 社会科学(60604)
- 省(56150)
- 基金项目(53787)
- 划(47487)
- 自然(47095)
- 教育(47042)
- 自然科(45937)
- 自然科学(45923)
- 自然科学基金(45083)
- 编号(41953)
- 资助(40198)
- 成果(33750)
- 重点(32393)
- 发(32168)
- 部(31300)
- 创(29803)
- 课题(29026)
- 创新(28007)
- 科研(26832)
- 国家社会(26500)
- 教育部(26231)
共检索到2974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高丽
我国长期以来形成了二元性经济结构特点,东西部经济发展程度相差较大,在技术上也体现出明显的东高西低,梯度递减的特点,东部地区技术相对先进,而西部地区技术较为落后。通过东部向西部地区的技术转移,可以大大缩短西部技术进步所需时间,有效节约相应的资源,使西部地区发挥后发优势,甚至出现跳跃式发展。
关键词:
技术转移 技术供给能力 梯度转移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国印 王动
"波特假说"主张积极的环保政策,它认为严格而恰当的环保政策能够刺激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其创新效益可冲抵甚而超过环保成本,从而确保或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对我国中东部地区1999-2007年有关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波特假说"在较落后的中部地区得不到支持,而在较发达的东部地区则得到了很好的支持。根据这一具有对比性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做出合理解释,并在差异分析基础上提出统筹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川 宋晓明
本文在产业升级理论的基础上,界定了高技术产业升级的内涵与特征,探讨了产业资源投入和升级环境要素对高技术产业升级的作用机理,进而构建高技术产业升级评价模型并对中东部地区15省市的高技术产业升级能力与升级绩效做实证分析。高技术产业升级能力的提升路径包括:提升区域产业资源整体投入与创新产出水平;扩大地区开放,增强政府产业政策的支持力度;降低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短板"的影响,优化产业升级环境。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聂高辉 黄明清
本文采用三阶段DEA研究方法,对我国中东部16个省市的高新技术2012年产业效率进行分析,发现市场结构、企业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资助等环境因素高估了中部地区规模效率,低估了中东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综合效率和纯技术效率,也低估了东部地区规模效率;从规模报酬看,在剔除环境因素影响后,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地区的规模报酬由递减状态转向递增状态;区域差异性比较的结果显示调整前后的东部地区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高于中部地区,规模效率则表现为东部地区上升、中部地区下降的趋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晓霞
信用资本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三大主要资本,它与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密切相关。文章以我国东部地区为例,从GDP、投资、消费、出口四方面对信用与其经济增长的关联性从正反两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得出:良好的信用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反之,信用缺失则会延缓区域经济增长。为此,一个地区要保持其经济增长和发展,根本动力在于建立社会信用体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彭继增 邓梨红 曾荣平
运用产业梯度系数和产业相对梯度系数分析方法对长江中上游各省区重点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进行实证分析。首先,通过产业梯度系数的测度确立东部沿海地区和长江中上游地区开发开放的优势产业,实证表明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存在向长江中上游地区转移的客观条件和动力。其次,根据产业相对梯度系数计算东部沿海地区产业梯度系数与长江中上游地区产业梯度系数的比值,明确长江中上游各省区重点承接的产业。最后,从促进长江中上游地区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优化长江中上游地区产业结构及进一步推动长江中上游地区经济良性发展的角度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彭继增 邓梨红 曾荣平
运用产业梯度系数和产业相对梯度系数分析方法对长江中上游各省区重点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进行实证分析。首先,通过产业梯度系数的测度确立东部沿海地区和长江中上游地区开发开放的优势产业,实证表明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存在向长江中上游地区转移的客观条件和动力。其次,根据产业相对梯度系数计算东部沿海地区产业梯度系数与长江中上游地区产业梯度系数的比值,明确长江中上游各省区重点承接的产业。最后,从促进长江中上游地区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优化长江中上游地区产业结构及进一步推动长江中上游地区经济良性发展的角度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玉霞 葛继红 季春红
文章针对江苏省13个地(市)398名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调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虽然大多数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认识到技能培训的必要性,但是普遍认为培训费用较高而培训效果不佳,实际参加培训的比例不足50%;培训信息来自于政府宣传的比例、参加政府部门提供培训的比例、认可政府部门培训效果的比例均最低。政府应突出重点、加强公共信息服务、扩大资助覆盖面、提高培训针对性和适应性、规范培训市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立平 朱婷婷
产业转移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力工具,也是产业转移双方的双赢选择。本文在综述产业转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将引力模型引入产业转移的研究中,给出了产业转移力度的测算模型。并具体以加工贸易产业为例,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六个东部省(市)以及中部六省为研究对象,对其2006—2008年间加工贸易产业转移趋势进行了测算和分析,这对定量测算产业转移力度,特别是在当前形势下研究我国加工贸易产业转移规律,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
产业转移 引力模型 加工贸易 中部六省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豆晓利
基于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结合时序数据和时点数据,从金融规模、金融结构、金融效率、金融集聚四个层面对比分析了河南与包括山东、浙江、江苏和山东的东部沿海地区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结果表明,无论是在量性扩张、结构优化、运行效率还是在集聚效应方面,河南与东部沿海地区均存在明显差异。进一步通过构造误差修正模型并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实证分析河南与东部沿海地区区域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差异,发现河南区域金融发展滞后于区域经济增长,比较而言,两者的互为因果关系尤为不明显。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叶茂升 肖德
本文探讨了我国东部地区纺织业转移的区位选择问题。首先,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实证测算了1993-2011年期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以及各省份历年的纺织业技术效率值及其演变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河南、河北、广西、江西、湖南、重庆、四川等中西部省份清晰"勾勒"出一条"高效率"纺织产业走廊,纺织业技术效率水平普遍高于东部沿海地区;其次,综合比较我国与周边东南亚国家纺织业的投资环境,如果仅考虑法律制度与市场效率等因素,我国纺织业相对于印度、越南等国家的竞争优势正在减弱。但进一步挖掘内需市场规模的巨大潜力,我国纺织业投资环境仍有较大的改善空间。这意味着东部地区纺织业"向西内迁"将更具区位优势。最后,本文针...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川 宋晓明
当前,产业转移已成为我国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必然选择。在已有研究基础上,结合高技术产业内在特征,阐述了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转移的机理与要素,构建了包括产业承接载体、承接科技、承接成本和承接环境在内的高技术产业承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中西部18个省(市区)承接高技术产业转移的整体能力进行了定量研究和评价。最后,依据评价结果提出针对性建议:加大研发资金和研发人才投入,优化产业承接科技环境;扩大地区开放水平,增强政府产业政策支持力度;降低地区"短板"影响,提高产业承接整体能力。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振宇 刘秋红
不同决策单元知识产权运营效率水平会受到外部环境因素和随机因素影响,出现效率值虚高或压低的问题。为得到各决策单元真实的知识产权运营效率值,采用剔除外部因素影响的三阶段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对中国中、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知识产权运营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知识产权运营效率优于中部地区,两个地区效率不理想的原因存在差异;剔除外部环境因素和随机因素影响后,中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知识产权运营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有所提高,但呈现东部地区提升而中部地区下降的特点。鉴于此,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孙华臣 卢华
今年以来,雾霾天气持续席卷我国中东部地区,给交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气候因素是雾霾产生的诱因,粗放的生产生活方式则是雾霾天气持续发酵的深层次原因。这里,选取北京、山东、四川等12个典型省(市),从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汽车保有量、高污染行业产品的地区分布等维度,分析雾霾天气主要发生在我国中东部地区的内因。一、原因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