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880)
2023(16592)
2022(14089)
2021(13009)
2020(10957)
2019(24946)
2018(24311)
2017(45551)
2016(24728)
2015(27993)
2014(27679)
2013(27337)
2012(26102)
2011(23863)
2010(24130)
2009(22488)
2008(22471)
2007(20357)
2006(17893)
2005(16570)
作者
(72864)
(61062)
(60906)
(57751)
(39204)
(29350)
(27725)
(23696)
(23184)
(21923)
(20814)
(20766)
(19655)
(19528)
(19084)
(18904)
(18133)
(18013)
(17737)
(17687)
(15366)
(15109)
(14866)
(14057)
(13739)
(13697)
(13618)
(13596)
(12317)
(12285)
学科
(113790)
经济(113700)
管理(72885)
(72820)
(58302)
企业(58302)
方法(46962)
数学(41073)
数学方法(40751)
中国(33558)
(30796)
地方(28629)
(25902)
业经(25110)
技术(24091)
(21480)
贸易(21462)
(21358)
农业(21053)
(20720)
(20636)
(19363)
金融(19361)
(19231)
银行(19186)
(18469)
环境(16405)
(16099)
理论(16014)
地方经济(15835)
机构
大学(357933)
学院(357669)
(153123)
经济(149988)
管理(137144)
研究(128082)
理学(116758)
理学院(115350)
管理学(113529)
管理学院(112820)
中国(99067)
(77303)
科学(76770)
(70052)
(65408)
(60996)
中心(59335)
研究所(58853)
(56515)
财经(54622)
业大(51342)
(49615)
北京(49478)
(48245)
师范(47780)
农业(47491)
经济学(46957)
(46032)
(44924)
经济学院(42306)
基金
项目(232816)
科学(184389)
研究(171569)
基金(168200)
(146672)
国家(145416)
科学基金(124686)
社会(109730)
社会科(104136)
社会科学(104110)
(92147)
基金项目(88719)
教育(79156)
自然(79097)
(77614)
自然科(77351)
自然科学(77331)
自然科学基金(75988)
编号(69437)
资助(68308)
成果(56780)
(54957)
重点(53166)
(52761)
(51733)
课题(48874)
创新(48684)
国家社会(45669)
教育部(44333)
发展(44225)
期刊
(175072)
经济(175072)
研究(110513)
中国(80839)
(55488)
学报(54733)
(54443)
管理(52993)
科学(51673)
教育(43152)
大学(41509)
(39237)
金融(39237)
学学(38548)
农业(37719)
技术(34222)
业经(28812)
经济研究(28370)
财经(27827)
(24005)
问题(22497)
(21561)
技术经济(20416)
(20027)
图书(19284)
科技(18417)
商业(17438)
国际(17357)
理论(17197)
统计(17070)
共检索到5631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庄子银  段思淼  
利用我国2002-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考察技术市场对创新的影响,研究区域研发环境与技术创新的协同作用。首先,通过构建GMM模型稳健性检验,发现在控制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制度因素、R&D投入、FDI、对外贸易、市场化程度等各种影响因素后,技术市场对创新具有显著影响,且对技术含量较高的发明专利的影响弹性最大;其次,通过交互项检验和门槛回归,发现R&D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对技术市场存在两个门槛,跨越门槛将增加技术市场的边际创新产出;再次,技术市场发展对各类专利贡献率的测度结果显示,发达地区技术市场对发明专利的贡献最大。据此提出加速我国技术市场发展、因地制宜改善区域研发环境、进一步强化技术市场驱动高质量创新发展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孔令丞  许建红  刘鲁浩  梁玲  
在当前创新驱动战略背景下,区域科创网络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已经成为学术界和业界的关注重点。本文从网络规模、网络关系和网络氛围三个维度表征区域科创网络的嵌入特性,并重新梳理了三个维度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效果及影响机理,构建其关系研究模型。进而,利用创新能力显著的15省市数据展开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特定基础科创资源投入情况下,科创网络的网络关系和网络氛围均会增强科创资源投入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促进效果,而网络规模的调节作用效果并不确定,在研发经费投入与创新能力之间起到"倒U型"调节作用,在人力资源投入与创新能力之间起到"U型"调节作用。区域科创网络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平台经济特性,对区域创新能力带来影响作用。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力  
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可以有效地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本文以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为单元,实证分析科技创新能力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科技创新正向显著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可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竞争力、催生经济新的增长点、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从而促进经济发展。此外,增加政府补助也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基于上述结论,应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持、加快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优化科技创新环境,以期为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关成华  袁祥飞  于晓龙  
本文基于2007—2015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数据,通过门限面板回归研究了不同经济增长阶段下知识产权保护对区域创新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知识产权保护在促进创新中始终有正效应;知识产权保护和区域创新间存在着非线性关系,随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对区域创新的促进作用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区域创新的作用分为三个阶段,知识产权保护提升1%,创新依次提升0. 81%、1.02%和1.14%。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徐国祥  陈燃萍  
我国各省市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水平存在很强的空间相关性,且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本文选取经济发展水平、研发投入水平、城市化水平、对外开放水平和政府扩张能力这五个影响因素,选择带有时间固定效应的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省域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水平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研发投入增加将会显著提升其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水平,而且其他空间相关省市的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水平和研发投入水平的提高也能够促使本地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水平的提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维佳  宿晓翩  
本文在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分析金融发展、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内在联系。采用中国2000-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可行性广义最小二乘法(F G L S)进行模型估计。研究发现,金融发展和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相互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同时,本文在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省级层面上对三者之间的直接、间接效应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从东到西,两种效应呈现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在全国层面上鼓励金融发展、技术创新,以促进产业升级的同时,要考虑到地区差异,因地、因时制宜。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段新  戴胜利  廖凯诚  
运用熵值法、变异系数和耦合协调模型对我国2002-2016年区域科技创新、经济和环境水平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科技创新、经济和环境总体上不断发展并呈现阶段性特征;它们的区域差异在波动中下降;科技创新、经济和环境的两元系统跟三元系统协调均呈上升趋势。直到2016年全国各地区三元系统协调等级未达到优质耦合协调等级;科技创新、经济和环境的三元系统耦合协调增长在2009年之前主要是由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引领,在2009年之后主要是由科技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引领。未来需加大对科技、经济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支持力度以实现三者的协调发展并缩小区域差异。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贾锐宁  徐海成  
由于投融资体制不同,我国高速公路与普通公路建设规律存在差异,高速公路相对于普通公路而言具有过度建设倾向,表明当前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政策中蕴含不合理成分。收集我国2001—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基于公路基础设施空间外溢视角,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对全国以及分区域的高速公路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进行研究发现,公路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空间溢出效应十分明显。相对于普通公路而言,高速公路规模已经过度,且不同区域高速公路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差异明显。其中,东部地区高速公路规模基本适度,可满足区域经济发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贾锐宁  徐海成  
由于投融资体制不同,我国高速公路与普通公路建设规律存在差异,高速公路相对于普通公路而言具有过度建设倾向,表明当前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政策中蕴含不合理成分。收集我国2001—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基于公路基础设施空间外溢视角,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对全国以及分区域的高速公路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进行研究发现,公路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空间溢出效应十分明显。相对于普通公路而言,高速公路规模已经过度,且不同区域高速公路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差异明显。其中,东部地区高速公路规模基本适度,可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中部地区高速公路规模无法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仍需吸引社会资本加大高速公路建设力度;西部地区高速公路规模严重超出当地经济发展可接受范围,应暂缓高速公路建设步伐,将重心转移到普通公路建设上来。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于鹏  李鑫  张剑  薛雅伟  
在传统经济学下,环境规制往往会带来企业生产成本的增加,进而降低企业利润。然而,波特则提出环境规制对企业的影响并不都是负面的,可能会推动技术创新。本文利用2005—2016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负二项回归分析了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并引入技术密集度的门槛效应对影响的区域异质性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1)就全国总体情况而言,随着环境规制强度的增加,技术创新水平呈现"倒U型"变化趋势;(2)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在东部地区较为显著,中西部地区则不明显;(3)存在技术密集度门槛,当某地区(省份)的技术密集程度达到一定门槛值以后,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具有显著影响。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苏永伟  刘泽鑫  
物流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获取的2010—2019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将物流效率、技术创新作为解释变量,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两者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影响,运用门槛效应模型检验技术创新是否作为门槛变量提升物流效率,进而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结果表明,物流效率和技术创新均能显著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且技术创新在物流效率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存在显著的双门槛效应。为此,应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创新驱动等方面持续发力,促进现代服务业水平提升。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叶德珠  张泽君  胡婧  
采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在区域层面对公司治理水平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地区资本存量、人力资本存量、经济外向性、外商投资、信贷规模以及技术产出效率的差异之后,省级股东治理指数与省级R&D资本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省级经理层治理指数与省级R&D技术创新资本积累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此外,随着地区生产要素投入和生产总值的增加、对外开放程度和技术效率的提升,地区经理层治理的影响不断增强,技术创新促进的效果也更加明显。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陈淑云  杨建坤  
基于2005-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随机效应和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通过区分一般人口集聚和人才集聚两个指标,研究了人口集聚对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并分析了不同区域之间两者关系的异同。研究结果表明:一般人口集聚和区域技术创新之间呈"正U型关系",同时人才集聚显著促进了区域技术创新。在不同区域层面,一般人口集聚在东部和西部地区均存在"正U型"关系,且对于西部地区技术创新的作用比东部地区更大,但在中部地区,两者关系并未呈现"U型"关系,而是呈持续负向影响。此外,相比东部地区,人才集聚对于中部和西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吴则粉   张骞   赵秋运   马卓如  
评估数字基建的创新动能作用,分析数字基建对区域创新的作用及其程度、条件,并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探讨基础设施结构转变与创新模式演进的关系。运用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进行实证考察,结果发现:数字基础设施投资显著促进区域创新水平提升,并通过自主研发、技术引进、知识供给和创新转化的渠道实现,其中对东部创新的作用大于中部且对中部创新的作用大于西部、对基础研究创新的作用大于应用研究、对高质量创新的作用大于低质量创新;随着要素禀赋、市场化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水平的提升,数字基础设施投资对区域创新的促进程度不断增大;另外,数字基础设施投资还可推动创新模式由引进模仿向自主研发转型升级。据此,进一步激发数字基建驱动创新的作用要加强配套建设并因地制宜、因结构施策。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健  卫平  
在知识生产函数框架下,利用2000-2012年省级平衡面板数据构建了动态面板模型,从金融规模发展和金融效率发展两个维度衡量了金融发展水平,实证检验了金融发展对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规模和金融效率均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研发资本投入的创新产出效应高于研发人员投入的创新产出效应,且创新生产过程呈现出规模报酬递减的特征;加大金融体制改革力度,完善金融体系,能够有效缓解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成功的概率,最终产生更大的创新能力提升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