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941)
- 2023(17979)
- 2022(15209)
- 2021(13905)
- 2020(11998)
- 2019(26900)
- 2018(26482)
- 2017(49882)
- 2016(27332)
- 2015(30514)
- 2014(29785)
- 2013(29164)
- 2012(26728)
- 2011(24092)
- 2010(23826)
- 2009(22000)
- 2008(21720)
- 2007(19267)
- 2006(16482)
- 2005(14295)
- 学科
- 济(111292)
- 经济(111184)
- 管理(81028)
- 业(79115)
- 企(66271)
- 企业(66271)
- 方法(54593)
- 数学(48235)
- 数学方法(47659)
- 财(29079)
- 农(28432)
- 中国(28365)
- 业经(24250)
- 技术(23620)
- 学(23093)
- 地方(22624)
- 贸(21089)
- 贸易(21081)
- 易(20471)
- 农业(19464)
- 制(19045)
- 务(18840)
- 财务(18789)
- 财务管理(18744)
- 企业财务(17827)
- 理论(17764)
- 银(16432)
- 银行(16353)
- 融(16092)
- 金融(16089)
- 机构
- 大学(384807)
- 学院(384117)
- 济(154321)
- 经济(151262)
- 管理(150109)
- 理学(130942)
- 理学院(129485)
- 研究(127202)
- 管理学(127096)
- 管理学院(126393)
- 中国(94509)
- 科学(81659)
- 京(80028)
- 农(70363)
- 财(68999)
- 所(64216)
- 业大(62514)
- 中心(60251)
- 研究所(58965)
- 江(57436)
- 农业(55862)
- 财经(55784)
- 经(50896)
- 北京(49160)
- 范(48603)
- 师范(47947)
- 经济学(47399)
- 院(45988)
- 州(45256)
- 技术(43459)
- 基金
- 项目(269544)
- 科学(212572)
- 基金(196534)
- 研究(189046)
- 家(174836)
- 国家(173437)
- 科学基金(148541)
- 社会(120610)
- 社会科(114564)
- 社会科学(114530)
- 省(107085)
- 基金项目(104322)
- 自然(99141)
- 自然科(96977)
- 自然科学(96946)
- 自然科学基金(95261)
- 划(90789)
- 教育(88488)
- 资助(79792)
- 编号(74604)
- 重点(61451)
- 创(60038)
- 部(58922)
- 成果(58874)
- 发(57472)
- 创新(55604)
- 科研(52709)
- 课题(51743)
- 计划(51674)
- 国家社会(50672)
- 期刊
- 济(157488)
- 经济(157488)
- 研究(102128)
- 中国(74450)
- 学报(67892)
- 农(61251)
- 科学(60245)
- 财(54690)
- 管理(54626)
- 大学(50440)
- 学学(47735)
- 农业(41576)
- 教育(40744)
- 技术(35989)
- 融(31604)
- 金融(31604)
- 财经(27373)
- 经济研究(26084)
- 业经(25911)
- 业(23677)
- 经(23497)
- 问题(20816)
- 科技(20698)
- 技术经济(20369)
- 统计(19705)
- 版(19609)
- 策(18909)
- 图书(18459)
- 商业(17395)
- 贸(17362)
共检索到5511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宗和 彭昌奇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是理论界尚未系统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在阐明技术创新机理的基础上,运用经过改进的格瑞里茨和杰菲的知识生产函数模型,对2005—2007年我国30个省市区三大技术创新主体投入产出面板数据进行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并把市场化因素首次设为虚拟变量引入模型考察其作用。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区域技术创新二次产出存在多样化差异,R&D在技术创新主体之间和内部的配置,以及创新主体内外制度性因素对技术创新的绩效有重要影响。因此,提高区域技术创新能力需要优化R&D配置和进行技术创新主体的体制机制创新。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齐玮娜 张耀辉
本文根据2003~2011年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创业高度活跃、一般活跃及不活跃三个区域内不同创业类型和知识溢出水平对经济增长产生的不同绩效,为解释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提供了新视角,并为不同区域制定和实施创业及研发等公共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从全国来看,私营企业创业对经济发展影响不显著,个体户式的生存型创业影响显著为负,研发支出和技术市场成交额的增加对经济有积极作用。在创业高度活跃的区域,私营企业创业与经济发展显著正相关,这与该区域较高水平的知识生产能力和知识溢出效应及机会型创业的高比重密切相关。创业一般活跃区域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投资及在位大企业内的研发活动,私营企业创业对经济作用...
关键词:
创业 知识溢出 经济增长 区域经济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黄基伟 于中鑫
技术创新是经济与贸易内生型增长的核心环节。本文运用面板数据对我国30省及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技术创新能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市场开放程度、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数和经费投入对技术创新能力都有正向影响,只不过影响程度有所不同。增强我国技术创新能力必须从深化改革开放和加快科技人才培养、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和科研成果转化等环节上下功夫。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车树林 顾江
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全国31个省市区2006-2014年数据,实证检验文化消费的社会网络效应。在实证检验过程中,本文将文化消费的社会网络效应分成情境效应、内生效应和关联效应。结果表明:在全样本估计结果中,内生效应占据主体地位,对个体文化消费的影响最强,情境效应次之,关联效应最弱,但均对文化消费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在分区域样本估计中,文化消费的社会网络效应在三大区域间的表现明显不同。在东部省份,仅内生效应通过显著性检验;在中部省份,反映情境效应的估计系数最大且显著为正;而在西部省份,情境效应、内生效应和关联效应均对个体文化消费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毓卿 周才云
贸易成本几乎被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忽视,但却广泛存在于实际国际贸易活动中。本文在采用改进的引力模型对1993—2011年中国与17个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双边贸易成本进行有效测度的基础上,对影响贸易成本变动的多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993—2011年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双边贸易成本呈现明显下降的态势,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更为明显;通过进一步分析贸易成本的影响因素,认为空间距离、人均GDP差异、贸易伙伴国对外开放度、是否共边界、是否建立自由贸易区五个方面对贸易成本都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
贸易成本 测度 影响因素 面板数据模型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林云 金祥荣
近年来区域技术创新绩效呈现差距日益加大的"马太效应"。通过对中国30个省市技术创新的投入与产出面板数据的计量分析,表明研发、技术机会及吸收能力对于区域技术创新绩效具有累积循环的影响作用,这一累积循环成为区域技术创新的"轨道",从而导致创新的区域差异日益明显。实证研究还证实了研发两面性的存在,并首次证实技术机会对于技术创新的显著作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郭国峰 温军伟 孙保营
人力资本(主要是高科技人才)是技术创新的源泉,制度创新能够极大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提高技术产出效率。本文运用面板数据通过建立固定效应变截距知识生产函数模型,对中国中部六省技术创新能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科研机构、企业对中部地区科技进步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大学对区域技术进步不但没有贡献,反而反作用十分明显。中部崛起战略有赖于中部六省合理配置科技资源投入,吸引高科技人才,大力开展制度创新。
关键词:
技术创新 知识生产函数 实证研究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孙彬 段媛媛 杨丰魁 万荃
采用1995—2011年份省市、分行业面板数据建模,对我国基础设施分行业投资最优规模以及和最优次序进行研究:从投资最优规模看,政府主导的生产性基础设施投资虽然已达到最优规模,但继续投资对经济增长仍具有正向拉动作用,其中电力和水利行业均未达到各自的最优规模,交通运输行业投资实际规模已经超过最优规模,其边际产出已经为负值;从投资缺口和紧迫程度看,应适度提高电力和水利行业的投资,适度降低交通运输行业的投资,在保持生产性基础设施投资大致稳定的前提下,适度提高非生产性基础设施投资的比重,有助于提高整体投资效率。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胡宝民 陈亮 李子彪 王小慈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是指某一个地区运用区域内特有的资源以促进经济发展的能力。它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和保持区域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对促进区域内产业升级、优化区域内资源配置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运用spss中的因子分析,从区域技术创新投入水平、区域技术创新产出水平和区域技术可持续发展水平三个方面建立指标,对环渤海4省、2市和1个自治区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分析,并对因子分析的结果进行分析,对环渤海各省、市、自治区技术创新能力存在差异的原因进行解释,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技术创新能力 因子分析 环渤海 评价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于鹏 李鑫 张剑 薛雅伟
在传统经济学下,环境规制往往会带来企业生产成本的增加,进而降低企业利润。然而,波特则提出环境规制对企业的影响并不都是负面的,可能会推动技术创新。本文利用2005—2016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负二项回归分析了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并引入技术密集度的门槛效应对影响的区域异质性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1)就全国总体情况而言,随着环境规制强度的增加,技术创新水平呈现"倒U型"变化趋势;(2)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在东部地区较为显著,中西部地区则不明显;(3)存在技术密集度门槛,当某地区(省份)的技术密集程度达到一定门槛值以后,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具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波特假说 环境规制 技术创新 技术密集度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邢治国
利用我国2002-2012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房地产年度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对商品房价格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结论:居民可支配收入、商品房供应面积、土地价格三个影响因素中,居民可支配收入对房价影响最大,商品房供应面积对房价有负向影响,土地价格对房价有正向影响。
关键词:
建筑业 商品房价格 影响因素 面板数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童纪新 冯丹
本文通过在知识生产函数中引入外贸依存度、专利保护程度和市场化程度三个制度分解变量,运用面板数据建立了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对我国东部五省技术创新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特别是制度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人员投入和市场化程度对技术创新产出影响较大,而专利保护程度对技术创新产出贡献较小。
关键词:
技术创新 面板数据 制度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许倩倩
文章基于2004~2010年中国30个地区的面板数据,对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对GDP的回归关系进行研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对GDP的增长有促进作用,并提出研发投入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方式在于,研发投入促进了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的引入和扩散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增长。
关键词:
研发投入 技术创新 经济增长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李强 聂锐
波特假说认为,恰当的环境规制政策能够促进技术创新。为了验证波特假说在我国的适用性,本文首先利用1999~2007年的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对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显示,环境规制对核心创新指标产生了显著的正的影响,环境规制强度每提高1%,发明专利数量和实用新型专利数量就会分别增加0.17%和0.07%。结合实证研究结果,从改变资源配置、影响产业结构两种途径探讨了环境规制对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从环境规制政策和技术创新激励政策的制定等角度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环境规制 技术创新 波特假说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原东良 尚铎
本文从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和使用情况两个维度选取相关指标构建普惠金融指数。分析发现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表现为东部地区高,中西部地区低。在此基础上,利用面板回归模型和分位数回归对我国2005~2016年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与区域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普惠金融的发展可以有效促进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技术成果转化,这种影响在中西部地区表现更显著。基于本文研究结论,建议进一步落实金融政策,平衡各省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促进区域技术创新活动。
关键词:
普惠金融 技术创新 分位数回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三大区域技术创新效率差异与影响因素——基于随机边界模型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公司治理与技术创新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省级区域面板数据
区域创新产出影响因素与地区差异的实证研究——基于江苏省1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分析
FDI溢出、门槛效应与我国区域技术进步——基于全国29个省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区域信贷、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空间面板视角
河南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FDI对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基于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国外专利申请溢出、传导与中国区域技术进步——基于全国29个省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政府规模与贸易开放度关系研究——基于中国29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