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37)
- 2023(16614)
- 2022(13845)
- 2021(13066)
- 2020(11091)
- 2019(25664)
- 2018(25162)
- 2017(47019)
- 2016(25213)
- 2015(28284)
- 2014(27891)
- 2013(27609)
- 2012(25354)
- 2011(22871)
- 2010(22560)
- 2009(20776)
- 2008(20612)
- 2007(18104)
- 2006(15439)
- 2005(13675)
- 学科
- 济(108880)
- 经济(108782)
- 管理(76494)
- 业(74250)
- 企(61821)
- 企业(61821)
- 方法(51070)
- 数学(45213)
- 数学方法(44714)
- 中国(30333)
- 农(27598)
- 财(27033)
- 技术(23229)
- 业经(22925)
- 贸(21203)
- 贸易(21190)
- 地方(21152)
- 易(20672)
- 学(20006)
- 制(19281)
- 农业(18618)
- 务(16649)
- 财务(16598)
- 财务管理(16559)
- 银(16381)
- 银行(16344)
- 和(15932)
- 融(15790)
- 金融(15787)
- 环境(15770)
- 机构
- 大学(358373)
- 学院(356705)
- 济(154347)
- 经济(151535)
- 管理(142304)
- 理学(123742)
- 理学院(122414)
- 研究(120560)
- 管理学(120465)
- 管理学院(119768)
- 中国(92408)
- 京(75195)
- 科学(72523)
- 财(68076)
- 所(59377)
- 中心(56566)
- 农(55663)
- 财经(54944)
- 研究所(54268)
- 江(51741)
- 业大(51173)
- 经(50154)
- 经济学(48337)
- 北京(47078)
- 范(45126)
- 师范(44688)
- 经济学院(43775)
- 院(43714)
- 农业(43632)
- 财经大学(40988)
- 基金
- 项目(245634)
- 科学(196108)
- 基金(181709)
- 研究(178872)
- 家(158994)
- 国家(157776)
- 科学基金(136455)
- 社会(116551)
- 社会科(110798)
- 社会科学(110770)
- 基金项目(95902)
- 省(94475)
- 自然(87794)
- 自然科(85888)
- 自然科学(85864)
- 自然科学基金(84395)
- 教育(82646)
- 划(80268)
- 资助(73828)
- 编号(70454)
- 成果(56161)
- 部(55627)
- 重点(55476)
- 创(55348)
- 发(52784)
- 创新(51154)
- 国家社会(49748)
- 课题(48242)
- 教育部(48104)
- 科研(47326)
- 期刊
- 济(159420)
- 经济(159420)
- 研究(101540)
- 中国(69416)
- 财(53356)
- 学报(53272)
- 管理(53027)
- 科学(51614)
- 农(48696)
- 大学(40915)
- 学学(38351)
- 教育(36403)
- 技术(34176)
- 农业(33638)
- 融(29887)
- 金融(29887)
- 经济研究(27035)
- 财经(26978)
- 业经(24731)
- 经(23306)
- 问题(21033)
- 业(20204)
- 技术经济(19780)
- 贸(18862)
- 统计(18774)
- 科技(18242)
- 策(17795)
- 图书(17007)
- 世界(16430)
- 版(16053)
共检索到5201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毓卿 周才云
贸易成本几乎被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忽视,但却广泛存在于实际国际贸易活动中。本文在采用改进的引力模型对1993—2011年中国与17个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双边贸易成本进行有效测度的基础上,对影响贸易成本变动的多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993—2011年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双边贸易成本呈现明显下降的态势,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更为明显;通过进一步分析贸易成本的影响因素,认为空间距离、人均GDP差异、贸易伙伴国对外开放度、是否共边界、是否建立自由贸易区五个方面对贸易成本都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
贸易成本 测度 影响因素 面板数据模型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林云 金祥荣
近年来区域技术创新绩效呈现差距日益加大的"马太效应"。通过对中国30个省市技术创新的投入与产出面板数据的计量分析,表明研发、技术机会及吸收能力对于区域技术创新绩效具有累积循环的影响作用,这一累积循环成为区域技术创新的"轨道",从而导致创新的区域差异日益明显。实证研究还证实了研发两面性的存在,并首次证实技术机会对于技术创新的显著作用。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宗和 彭昌奇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是理论界尚未系统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在阐明技术创新机理的基础上,运用经过改进的格瑞里茨和杰菲的知识生产函数模型,对2005—2007年我国30个省市区三大技术创新主体投入产出面板数据进行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并把市场化因素首次设为虚拟变量引入模型考察其作用。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区域技术创新二次产出存在多样化差异,R&D在技术创新主体之间和内部的配置,以及创新主体内外制度性因素对技术创新的绩效有重要影响。因此,提高区域技术创新能力需要优化R&D配置和进行技术创新主体的体制机制创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付平 刘德学
基于中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专利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分析了智慧城市的技术创新效应。研究表明:智慧城市能促进城市的创新产出增加,尤其是技术含量最高的发明专利上;这种创新效应在人力资本禀赋高、城市行政等级低和东中部城市中表现尤为显著。最后就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智慧城市 创新效应 双重差分法 城市化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徐卫华 何宜庆 钟慧安
基于金融深化、科技创新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影响现状,采用我国1997~2014年30个省市统计数据,运用耦合模型和耦合协调模型,进行金融深化与科技创新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分析,以金融深化、科技创新及二者耦合度、耦合协调度为核心解释变量,同时引入控制变量和哑变量,构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三个动态面板模型,并利用两阶段系统GMM方法进行估计。主要结论有:金融深化、科技创新与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均尚未形成内生互动发展机制,但是金融深化与科技创新耦合系统与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初步形成了内生互动发展机制。最后根据实证结论,提出了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徐卫华 何宜庆 钟慧安
基于金融深化、科技创新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影响现状,采用我国19972014年30个省市统计数据,运用耦合模型和耦合协调模型,进行金融深化与科技创新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分析,以金融深化、科技创新及二者耦合度、耦合协调度为核心解释变量,同时引入控制变量和哑变量,构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三个动态面板模型,并利用两阶段系统GMM方法进行估计。主要结论有:金融深化、科技创新与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均尚未形成内生互动发展机制,但是金融深化与科技创新耦合系统与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初步形成了内生互动发展机制。最后根据实证结论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童纪新 冯丹
本文通过在知识生产函数中引入外贸依存度、专利保护程度和市场化程度三个制度分解变量,运用面板数据建立了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对我国东部五省技术创新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特别是制度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人员投入和市场化程度对技术创新产出影响较大,而专利保护程度对技术创新产出贡献较小。
关键词:
技术创新 面板数据 制度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韩元军
在新型工业化背景下,中国的经济增长并没有显著促进就业增长,政府的就业促进功能也没有得到很好发挥,物质资本对就业增长的促进效率还需提高。显著影响中国就业增长的因素有出口比率、投资比率、人力资本、城镇化、第二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技术进步,这些因素对就业增长有不同的影响机理。在后金融危机时期,需要结合就业影响因素采取以产业结构升级推进就业增长的新思路,通过全方位调整促进产业升级,最终达到就业和经济的协调增长。
关键词:
就业增长 产业结构升级 新型工业化战略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阳长征
为了探索信息扩散、产业集聚与技术创新绩效间的动态影响关系,寻找影响地区经济发展及技术创新驱动的主要因素,使用2005-2018年我国区域面板数据,采用VAR模型、面板数据模型及状态空间模型,对信息扩散、产业集聚与技术创新绩效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产业集聚对技术创新绩效的边际影响力呈倒U形曲线,而信息扩散对技术创新绩效的边际影响力呈递增趋势,信息扩散对产业集聚的边际影响力呈线性增长态势,而技术创新绩效对产业集聚的边际影响力呈倒U形曲线;(2)不同地区信息扩散与产业集聚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效应依次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且东部和中部地区的信息扩散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大于产业集聚的影响,西部地区的产业集聚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大于信息扩散的影响;(3)不同地区信息扩散与技术创新绩效对产业集聚的影响效应依次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且东部地区的技术创新绩效对产业集聚的影响大于信息扩散的影响,中部和西部地区信息扩散对产业集聚的影响大于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
关键词:
信息扩散 产业集聚 技术创新绩效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燕 韩伯棠 张庆普
运用我国1991—2008年省际面板数据,构建门槛模型实证分析外商直接投资(FDI)技术溢出对我国科技进步的促进作用。揭示研发投入强度、人力资本和基础设施等变量存在单门槛效应,技术差距存在双门槛效应,再用两阶段最小二乘回归说明了这些变量的门槛区间决定着FDI溢出促进各地区技术进步的效果差异,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经强
本文在CH模型的基础上,对变量进行扩展,构建了国外专利申请溢出的传导模型,并采用全国29个省市1990—2007的数据,运用计量回归方法,实证研究了国外专利申请溢出对我国区域技术进步的影响。结果表明,国外专利申请在中国各区域都产生了技术溢出,这种溢出促进了地区技术进步,但由于国外专利申请溢出在各区域之间的传导存在差异,则对区域技术进步的影响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其中这种技术溢出对中部地区的技术进步影响最大,其次是东北地区,对东部和西部地区技术进步的影响最小。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江珂
利用中国1995—2007年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环境规制对中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在中长期对技术创新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对东部有显著的正影响,对中部、西部、东北各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不明显。本文详细分析了环境规制对中国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作用存在区域差异的原因,并就如何进一步扩大环境规制对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促进作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环境规制 技术创新 专利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宗刚 高瑀
基于内生增长理论,选取2003—2014年中国30个省域的面板数据,构建联立方程组模型,实证分析区域经济增长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内生关系。研究发现,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作用存在倒U型关系,区域经济增长对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存在倒J型关系。研发投入、市场化程度、第二产业占比、人力资本程度在促进技术创新水平上有重要的作用。市场化指数对技术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人力资本对技术创新存在着门槛效应,具有知识溢出效应,且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力沿着东—中—西部依次递减,西部研发投入对技术创新的增加效果最为明显,弹性系数大于中东部。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宗刚 高瑀
基于内生增长理论,选取2003—2014年中国30个省域的面板数据,构建联立方程组模型,实证分析区域经济增长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内生关系。研究发现,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作用存在倒U型关系,区域经济增长对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存在倒J型关系。研发投入、市场化程度、第二产业占比、人力资本程度在促进技术创新水平上有重要的作用。市场化指数对技术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人力资本对技术创新存在着门槛效应,具有知识溢出效应,且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力沿着东—中—西部依次递减,西部研发投入对技术创新的增加效果最为明显,弹性系数大于中东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巧丽
劳动力迁移可改变迁入地收入分配机制,解决制造业技术创新资源投入冗余与产出不足矛盾,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文章基于2012—2021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结合新古典经济增长和新迁移等理论,实证检验劳动力迁移与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关系。研究发现:劳动力迁移可显著提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且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减弱;人口集聚效应、知识溢出效应是劳动力迁移与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关系的中介变量;劳动力迁移对东部和中部地区、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市场化程度和政府干预均能增强劳动力迁移对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但这一影响存在最优边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创业、知识溢出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基于中国30个省市区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中国区域创新绩效评价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空间杜宾模型计量分析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空间效应与城市技术创新——基于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我国保险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30个省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中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区域创新绩效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联立方程分析
区域环境差异与创业质量的“马太效应”——基于动态面板模型的SYS-GMM检验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促进了区域创新绩效吗?——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环境规制与区域技术创新——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普惠金融可以促进区域技术创新吗?——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金融发展、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27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