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42)
2023(14281)
2022(12567)
2021(11827)
2020(9742)
2019(22338)
2018(22217)
2017(43180)
2016(23597)
2015(26292)
2014(26232)
2013(25977)
2012(23969)
2011(21422)
2010(21320)
2009(19298)
2008(18818)
2007(16493)
2006(14305)
2005(12393)
作者
(67443)
(56087)
(55579)
(53101)
(35674)
(27030)
(25393)
(22008)
(21195)
(19979)
(19274)
(18839)
(17940)
(17690)
(17276)
(17171)
(16747)
(16705)
(16040)
(15860)
(13835)
(13741)
(13592)
(12682)
(12634)
(12521)
(12340)
(12287)
(11307)
(11171)
学科
(96489)
经济(96398)
管理(65978)
(63905)
(53198)
企业(53198)
方法(41579)
数学(35641)
数学方法(35219)
(25788)
地方(24497)
中国(24019)
业经(22287)
(21348)
(20792)
农业(17387)
(16473)
理论(15845)
(15744)
贸易(15736)
(15392)
技术(15257)
(15214)
环境(14718)
(13906)
财务(13826)
财务管理(13804)
地方经济(13655)
(13576)
产业(13420)
机构
学院(329620)
大学(329618)
管理(131313)
(127915)
经济(125010)
理学(114517)
理学院(113187)
管理学(111242)
研究(110960)
管理学院(110632)
中国(79986)
科学(71017)
(70455)
(56383)
(55592)
(53026)
研究所(51083)
业大(50186)
中心(49781)
(47740)
财经(46052)
(45152)
师范(44733)
北京(44121)
(41775)
农业(41558)
(41181)
(39369)
经济学(37253)
师范大学(36108)
基金
项目(231330)
科学(181643)
研究(168901)
基金(166449)
(145474)
国家(144254)
科学基金(123573)
社会(105043)
社会科(99489)
社会科学(99464)
(91161)
基金项目(89282)
自然(81187)
自然科(79251)
自然科学(79232)
自然科学基金(77793)
教育(76985)
(76840)
编号(69348)
资助(68069)
成果(55665)
重点(51811)
(50486)
(50191)
(48120)
课题(47919)
创新(44798)
科研(43976)
教育部(42726)
大学(42437)
期刊
(139267)
经济(139267)
研究(94117)
中国(59141)
学报(52774)
科学(49756)
(47700)
管理(47388)
(41474)
大学(39458)
教育(37609)
学学(37028)
农业(33291)
技术(28505)
(25236)
金融(25236)
业经(24130)
经济研究(21591)
财经(21475)
问题(18604)
(18363)
图书(18193)
(17338)
科技(16759)
资源(15731)
理论(15621)
技术经济(15587)
(15185)
现代(15156)
商业(14562)
共检索到4710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党兴华  车渊彬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正确选择适合区域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更是产业成功发展的关键,但目前各地区存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过度趋同及对重点领域选择研究不足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首先确定了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选择的依据,并以此为基准构建了相应的评价体系。其次,以西安航空新材料产业发展重点领域选择为例,在进行详细调研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备选领域进行选择,确定了西安航空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海鹏  龚新蜀  
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为此我国"十二五"规划提出了把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同时将重点放在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本文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例,在以国家意志为原则的前提下,根据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影响因素分析,结合兵团自身的现实基础建立适合的评价指标体系,从而选择出适合兵团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春玲  吴红霞  刘遵峰  
低碳经济的发展催生了战略性新兴产业,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又使得低碳经济成为可能。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有重要作用。文章在阐述低碳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低碳经济下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Weaver-Thomas和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模型,并进行了实证分析。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东霖  
从新常态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理论和实际出发,借鉴具有系统理论研究成果的主导产业选择基准,运用层次分析法,为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构建相对完整的具有操作性的指标体系。根据层次分析法得出的结论,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过程中,首先突出的是产业的技术创新含量,其次是产业经济效益和产业竞争力,并兼顾产业的社会效益。方案层中R&D投入强度、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生产率上升基准、企业社会贡献度这些指标的权重最大,实证结果为科学和准确选择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提供了重要依据,也有助于区域层面因地制宜科学选择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岳继华,薛景照  
近年来,我国材料产业发展迅猛。全国20多个省市将新材料作为地区发展重点,新材料产业正逐步成为地区经济的重要增长极。本文就全国新材料产业基地和集群发展区域的特色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发展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小筠  赵栩  刘戒骄  
针对各地新材料产业发展出现的过度趋同和对重点领域选择研究不足问题,以青海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在实际调研充分了解该地区新材料产业发展情况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将绿色发展能力纳入指标体系,通过模糊综合评价确定出该地区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具体包括电子信息新材料(电子硅材料、光电材料、电子薄膜材料)、锂电新能源材料和金属合金新材料(铝合金、镁合金、铜合金、钛合金),并针对每个重点领域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发展路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盼盼   王丽  
在科技竞争背景下,新兴前沿技术探测有助于把握科技创新发展态势,支撑科技战略规划,促进产业发展变革。本文以基金、论文和专利文本为分析对象,首先使用LDA主题模型识别主题,并基于主题间的共现关系构建主题共现网络;其次根据新兴前沿技术特征,从时序、计量、结构和演化视角建立新兴前沿技术多维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多源数据关联分析框架;最后根据综合计算结果判别主题类型,从而探究主题发展规律。以量子计算领域进行实证研究,探测潜在型新兴前沿技术、成长型新兴前沿技术、健壮型新兴前沿技术、热点前沿技术和早期主题等不同类型的主题,为未来前沿技术布局提供参考。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沈孟康  
国家和区域两个层面在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时会有所不同。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着重强调经济社会安全和国家综合竞争力,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更强调区域资源禀赋、技术经济特征和区域技术经济需求适应性,因此,要注重结合地区产业基础现状,考虑产业技术进步吸纳能力和社会效益,来选择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基于以上考量,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数学模型,以广东省中山市为例对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进行实证分析,指出了中山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方向。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程贵孙  张雍  章斐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 (DEA)的BCC模型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民营上市公司2005-2012年间的生产效率的区域差异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东部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的民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综合效率均未达到有效,并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且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都没有达到最优,且综合效率的降低更多是由纯技术效率下降导致的。我国东部地区民营企业在发展生物产业、新材料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时其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都比较高,中部地区在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能源汽车,西部地区在发展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两个产业,它们的综合效率是最高的。最后基于实证结果提出了促进我国各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珏辉  
集聚可以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本文在区域集聚视角下,从空间集聚、技术优势和市场集中三个角度出发,通过三类模型对吉林省2004—2012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区位优势进行了测度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的电子信息产业处于优势,空间集聚度较高;新能源业在金融危机以后发展很快,已有形成产业集聚和市场集中的趋势;生物医药业的专业化水平较高且市场集中的趋势明显;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提升很快;旅游业具有发展潜力。最后结合实际情况为吉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给出了具体的发展模式及对策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宋冬梅  
以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波特的产业竞争优势"钻石模型",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和特点,深入分析影响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的驱动因素,搭建出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评价结构方程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从产业基础、产业市场需求、产业关联、产业可持续发展四个维度定义模型各个因素变量和指标。研究结果表明,产业基础和产业市场需求对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影响最为显著。在此基础上上,提出提升区域竞争力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海波  李苗苗  
以山东省淄博市新型功能陶瓷材料产业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产业创新集聚发展的机制及对策。通过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发现:新兴产业创新集聚发展的首要条件是产业发展空间和基础优势;关键之处是政府规划先行引导、创新政策普惠性支持、创新生态环境打造;核心主体是若干创新领军型企业和高技术企业集群;重要保障是形成点-线-面全方位的资源体系支撑。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林宏杰  李晓青  陈青兰  
考虑到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带有模糊性指标的复杂系统,又由于其新兴性,导致其评价指标相关统计数据的不充分。基于以上考虑,本文运用一种区间型A H P交互式赋权法进行指标权重的设定,并引入模糊语言标度和区间数的概念,将带有模糊性的定性指标定量化、规范化。构建基于区间数比较的可能度矩阵,并用排序中转法对其进行排序和选择。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和有效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铁  王九云  
在对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的考察中,感到存在选择不够成熟、区域之间产业选择过度趋同等问题。其产生的原因:一是对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论证研究和比较分析不够充分;二是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缺乏辩证思维,对其风险性认识不足;三是区域自我选择,没有进行区域之间统筹协调。为克服这些问题,需要从技术经济层面设计建立模型,实施科学选择评价、比较分析,择优弃劣。需要从政策对策层面完善若干机制:搞好顶层设计,优化立体资源配置,完善区域统筹协调机制;发挥市场作用,改革完善市场调控机制;确立辩证思维,建立风险分析评估机制;创新管理体制,健全支持与调控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机制;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实施鼓励与限制相配套的政策调控机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万丛颖  徐健  
文章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规模和发展效率两个角度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当前的地区发展情况进行评价和深入分析,并进一步对区域发展水平进行了比较,研究结论如下: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发展不均衡,东部地区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总效率值偏低,规模效率普遍高于纯技术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