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60)
- 2023(16289)
- 2022(14052)
- 2021(13262)
- 2020(10862)
- 2019(25209)
- 2018(25358)
- 2017(48604)
- 2016(26488)
- 2015(30019)
- 2014(30115)
- 2013(29954)
- 2012(28069)
- 2011(25643)
- 2010(25891)
- 2009(23889)
- 2008(23463)
- 2007(20870)
- 2006(18854)
- 2005(16965)
- 学科
- 济(112717)
- 经济(112610)
- 管理(75174)
- 业(71433)
- 企(56836)
- 企业(56836)
- 方法(44515)
- 数学(38121)
- 数学方法(37713)
- 中国(34473)
- 农(32011)
- 地方(30726)
- 业经(25494)
- 财(24363)
- 学(22862)
- 农业(21712)
- 制(21267)
- 贸(20614)
- 贸易(20595)
- 易(19901)
- 银(18765)
- 银行(18724)
- 环境(18645)
- 和(18567)
- 行(18058)
- 理论(17654)
- 融(17612)
- 金融(17608)
- 技术(17245)
- 地方经济(16729)
- 机构
- 大学(381519)
- 学院(380589)
- 济(150861)
- 管理(148269)
- 经济(147309)
- 研究(132263)
- 理学(126892)
- 理学院(125333)
- 管理学(123347)
- 管理学院(122623)
- 中国(100057)
- 京(83749)
- 科学(81738)
- 财(69930)
- 所(67230)
- 研究所(60867)
- 农(60141)
- 中心(59256)
- 江(57429)
- 财经(55193)
- 业大(54350)
- 范(54238)
- 北京(53969)
- 师范(53792)
- 经(49849)
- 院(48266)
- 州(47527)
- 农业(46716)
- 经济学(44051)
- 师范大学(43479)
- 基金
- 项目(251583)
- 科学(196868)
- 研究(187701)
- 基金(179218)
- 家(155464)
- 国家(154108)
- 科学基金(131220)
- 社会(116116)
- 社会科(109870)
- 社会科学(109842)
- 省(98664)
- 基金项目(95668)
- 教育(85780)
- 自然(84106)
- 划(83334)
- 自然科(81957)
- 自然科学(81939)
- 自然科学基金(80425)
- 编号(78951)
- 资助(73166)
- 成果(65069)
- 发(57579)
- 重点(56378)
- 部(55072)
- 课题(54763)
- 创(51597)
- 创新(48076)
- 项目编号(47747)
- 科研(47165)
- 教育部(46792)
- 期刊
- 济(175428)
- 经济(175428)
- 研究(116922)
- 中国(78405)
- 学报(57094)
- 管理(55663)
- 农(55239)
- 科学(54336)
- 财(50203)
- 教育(47864)
- 大学(42674)
- 学学(39398)
- 农业(38541)
- 融(35632)
- 金融(35632)
- 技术(33490)
- 业经(30275)
- 经济研究(26811)
- 财经(26060)
- 图书(23828)
- 问题(23685)
- 经(22234)
- 业(20007)
- 资源(19733)
- 理论(18976)
- 技术经济(18299)
- 科技(18115)
- 贸(18010)
- 现代(17977)
- 商业(17690)
共检索到5803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蔡洁
生产要素在经济全球化中实现了跨国界流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其最主要的表现形式。经济发展水平在各地区同化,已成为经济一体化发展道路上至关重要的难点,各地区人力资源的配置,特别是战略性人才的分布是否协同成为隐藏的更深层问题。区域经济问题归根结底是人力资源,尤其是战略人力资源问题。只有战略性人才实现均匀配置,方能使得人力供给保持平衡与协调,从而逐步完成各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计划。中部地区作为实现我国东西融合及南北对接的重要枢纽点,只有率先实现经济发展,才能实现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对接,为我国经济全面发展提供保障。对此,需要更加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与人才共享机制,以提升中部地区的人力自由流动性。同时,需要政策激励并发挥市场竞争机制,以保证中部地区的人才质量。
关键词:
人力资源 区域战略 协同发展 中部崛起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施丹 李燕萍
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不能仅仅关注经济增长的速度,更重要的是增强经济发展的共享性,其关键是让广大农村居民公平参与到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建设中来,并充分受益。中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点,是必须打破农村居民"收入贫困—能力贫困和权利贫困—进一步的收入贫困"的代际循环,避免农村居民在参与经济增长、为增长作出贡献及合理分享增长成果方面面临的信心、能力与权利缺失及体制障碍和社会歧视。
关键词:
共享式增长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中部崛起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樊杰
本文探讨了能源资源富集、但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经济大区能源资源开发同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侧重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从实证的角度,阐述了能源开发对地区经济繁荣的意义和作用、富能地区经济系统的空间组织以及推动能源开发同可持续发展相互协调的区域政策要点。
关键词:
能源,区域经济,中国西北地区,协调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刘艺戈
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战略的协同作用是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研究重点,但针对协同作用来源的研究甚少。此外,结合企业家思想文献的研究,本文发现企业家思想与企业战略之间存在着极为紧密的相互作用关系,并且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家思想与企业战略之间的重要连接点。因此,本文着眼于企业家思想、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三者之间的关系,以腾讯公司为案例进行研究,得出主要结论:企业家思想是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战略产生协同效应的根源,人力资源管理作为关键环节有效连接了企业家思想与企业战略。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丁宁宁
本文提出了研究战略和人力资源管理之间联系的一种新的视角。笔者围绕着人力资源和战略的互动关系,通过企业人员价值的不同把人力资源管理和战略有机的结合起来,并提出了人力资源管理和战略的三种协同模式,这种研究思路,是结合辩证的思维展开的,更全面的表述了战略和人力资源间的矛盾统一的关系。
关键词:
战略 人力资源管理 协同性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夏兴园 胡俊超
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由来已久,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历史变迁显示,中部地区处于“边缘化”的位置。中部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较强的后发优势以及在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都使得加快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十分重要。为此,根据“统筹区域发展”的新的发展观的要求,政府必须加大对中部地区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魏丽华 冷宣荣
区域性战略投资者,具有不同于一般招商引资的显著特点,其在地方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面临产业升级、资金瓶颈和技术与创新压力的中部地区尤其如此。深入剖析引进区域性战略投资者在中部地区崛起中的重要性,并据此分析在引进区域性战略投资者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对于中部地区制定科学的区域发展规划,实现区域性战略投资者与地区经济的双赢,加快中部地区崛起步伐,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区域性战略投资者 区域经济 中部地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泽双 张平平 熊国强
针对人力资源开发的非线性变化规律的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利用变步长自适应的布谷鸟算法优化灰色神经网络(VSACS-GNN)参数的预测模型。同时为解决跨省际区域人力资源协同开发度评估问题,基于协同理论,构建了跨省际区域人力资源开发有序度与协同度模型。研究发现,VSACS-GNN模型对跨省际区域人力资源开发协同度的预测精度高于其他预测方法。利用VSACS-GNN模型对跨区域人力资源开发协同度的预测,有助于区域内相关统筹机构准确评估复合系统的协同度,为跨区域人力资源开发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彦随 彭留英
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承担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实现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任。国家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为中部地区进一步发挥农区水土资源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种植业及其精深加工业,提供了历史机遇。文章从中部地区农业生产特点与问题分析入手,对新时期区域农业发展的功能定位与战略方向进行深入探讨,提出了提升中部地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实现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可行途径及对策。
关键词:
农业发展 现代农业 中部崛起 中部地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兵 赵雪 梁林 曾建丽
通过改进Lotka-Volterra模型构建创新生态系统与人才配置的协同演化模型,分析两者的演化路径,并以京津冀为例,验证模型的合理性。研究表明,在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与人才配置正负作用力的推动下,二者将发生协同演化,实现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提升;区域发展阶段不同,二者的演化路径也不尽相同,根据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与人才配置协同动力学模型的定态稳定解得出两者11种协同演化路径。进而,通过计算得到京津冀创新生态系统与人才配置协同演化满足路径10的实现条件,并提出了优化协同关系的战略措施。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广春 党春慧
本文根据相关文献的研究,结合中部六省区域科技创新的实际,从科技投入和产出两个方面构建出科技创新效率的综合评价指标。通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中部六省科技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中部六省的区域科技创新效率的综合排名依次为湖北、安徽、湖南、河南、江西和山西。最后根据各省份发展的特点分析出优劣势,并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
区域科技创新效率 灰色关联分析 中部六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武鹏 韩雪文
当前农村,存在大量的老年人口,这为农村老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需求,而农村老年产业的发展又为人力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动力支持,使得老年人这一独特人力资源的效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发挥。协同推进农村老年人力资源开发与老年产业发展,可产生可观的经济价值与社会效益,形成良性循环格局。对农村老年人力资源开发、老年产业协同推进,是解决当前农村问题的一把金钥匙。
关键词:
农村老年人力资源 老年产业 协同开发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唐浩 唐静
以川渝地区为例,通过构建资源区域合作开发生态势模型,从川渝地处长江上游的特殊生态位置,以及资源孤立竞争开发引发的区域生态问题,分析了川渝区域合作开发资源的必要性,提出川渝地区实行资源区域合作开发资源战略。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俊梁
苏南地区以其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条件,在新农村建设中走在全国前列,其农村劳动力基本实现充分就业,但只是低水平和低层次的充分就业。在苏南产业结构升级的形势下,农村人力资源边际生产率递减的趋势将趋强,这是苏南新农村建设的隐忧。依托苏南区位优势,培育联系城乡的农村人力资源市场,注重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将是苏南新农村建设取得长期成效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
苏南 新农村建设 人力资源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费罗成 程久苗 沈非 张明锋
科学分析我国中部地区六省份土地集约利用变化规律有利于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通过对1997—2006年中部地区六省份相关评价数据进行全局主成分分析,并运用聚类分析进行分类,对比分析得出中部地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时空变化规律:中部地区六省份近10年来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呈上升状态,但各省上升幅度不一;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存在区域差异,其中,河南、山西两省可划为集约利用类,安徽、湖北、湖南三省可划为中度利用类,江西省可划为低度利用类;部分省份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较大。最后根据上述分析提出区域土地集约利用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