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91)
- 2023(9999)
- 2022(8387)
- 2021(7840)
- 2020(6340)
- 2019(14687)
- 2018(13954)
- 2017(26915)
- 2016(14291)
- 2015(16064)
- 2014(15790)
- 2013(15600)
- 2012(14989)
- 2011(13804)
- 2010(13860)
- 2009(12868)
- 2008(12772)
- 2007(11274)
- 2006(10223)
- 2005(9434)
- 学科
- 济(68088)
- 经济(68033)
- 管理(38834)
- 业(36902)
- 企(28572)
- 企业(28572)
- 方法(26346)
- 数学(23329)
- 数学方法(23132)
- 贸(23012)
- 贸易(22999)
- 易(22384)
- 中国(21651)
- 农(17817)
- 地方(17131)
- 财(14665)
- 业经(13083)
- 策(12362)
- 制(12256)
- 农业(11475)
- 环境(10944)
- 银(10617)
- 银行(10615)
- 学(10488)
- 关系(10408)
- 出(10408)
- 融(10394)
- 金融(10393)
- 行(10374)
- 地方经济(9952)
- 机构
- 学院(207750)
- 大学(207695)
- 济(103329)
- 经济(101689)
- 研究(80847)
- 管理(78088)
- 理学(66592)
- 理学院(65789)
- 管理学(64991)
- 管理学院(64560)
- 中国(62931)
- 财(44916)
- 京(44408)
- 科学(43521)
- 所(39771)
- 研究所(35993)
- 财经(35513)
- 中心(34898)
- 经济学(33385)
- 经(32596)
- 经济学院(30179)
- 江(30138)
- 院(29814)
- 北京(28831)
- 范(28027)
- 农(27988)
- 师范(27891)
- 财经大学(26418)
- 科学院(24166)
- 业大(23850)
- 基金
- 项目(134737)
- 科学(109046)
- 研究(102636)
- 基金(101447)
- 家(87821)
- 国家(87186)
- 科学基金(74667)
- 社会(69270)
- 社会科(66010)
- 社会科学(66002)
- 基金项目(51551)
- 省(48069)
- 教育(45757)
- 自然(44970)
- 自然科(43925)
- 自然科学(43915)
- 自然科学基金(43168)
- 资助(42486)
- 划(41837)
- 编号(39927)
- 成果(33142)
- 部(32281)
- 发(31615)
- 重点(31085)
- 国家社会(30326)
- 中国(29117)
- 课题(28494)
- 教育部(28094)
- 创(27748)
- 发展(26954)
共检索到3260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叶振宇
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理论,构建了区域战略、贸易政策与工业布局演变相互关系的一般性框架,对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区域战略和贸易政策的转变以及工业布局的演变,进行了历史性分析,指出改革开放前后的中国工业布局演变是由区域战略和贸易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新经济地理 区域战略 贸易政策 工业布局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沈镭
论文认为在青藏高原具有相对比较优势的重点区域 ,应大力发展具有特色的现代工业。作者重点分析了高原重点区域工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战略目标 ,指出了工业发展的总体方向和区域工业布局框架设想。从协调好高原各个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出发 ,文章认为在高原重点区域应大力发展以钢铁—铁合金—有色—黄金为主的冶金工业 ,以盐化和油气化工为主的化学工业 ,以满足高原内部需要的建材工业 ,以及具有一定基础的机电—轻纺和藏民族手工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重点区域 工业布局 战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严勰 刘毅 陈吉宁 吴洪斌
道路系统建设改变区域交通条件、促进各种生产力要素的空间转移和重组,进而对区域工业布局产生深远影响。以工业区位论为理论基础,采用多智能体系统与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方法,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建立了道路交通对区域产业布局的影响分析模型(MAS/RIND)。运用该模型分析了案例地区主干道路系统对9类工业行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识别未来发展中各行业的可能分布区域。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代合治
依据能源工业的布局特点,在综合分析山东能源资源和消费等因素分布现状与趋势的基础上,构想了全省一次能源和电力能源生产的空间格局,提出了矿区型、负荷中心型、混合型等三类能源基地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关键词:
能源,工业布局,基地建设,山东省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栋生
工业布局是经济发展战略中的重要课题。工业布局是否合理,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持续稳定的发展,也影响城乡关系、民族关系和国防安全的巩固,以及环境与生态平衡的保持。工业布局和经济布局的合理化,既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本世纪末在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的重要保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大强 王筱惠
一、湖北省工业布局现状及评价经过三十多年有计划的大规模工业建设,解放前,湖北省工业偏集东部一隅的不合理状况已开始得到改变,工业布局基本展开,总的格局初步形成。目前全省工业主要分布在以武汉、襄樊、宜昌三个交通枢纽为中心的,以武汉钢铁公司、第二汽车制造厂、葛州坝水电站等一批大型企业为骨干的,由若干个工业城镇集合所组成的三大工业城镇带(即鄂东带、鄂西带、鄂北带)上。鄂东为武汉、黄石工业城镇带,主要包括武汉、黄石、鄂州、咸宁市等。鄂西为宜昌、沙市工业城镇带,主要包括宜昌、沙市、荆门市等。鄂北为襄樊、十堰工业城镇带,主要包括襄樊、十堰、丹江口、老河口、随州市等。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纯彬
改革开放之初,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大规模兴起的时候,由于不懂工业化城市化的一般规律,却以小农的眼光和思路看待、指导这场巨大的经济与社会变迁,结果铸成今日的农村工业布局不合理、县域城镇体系布局也不合理问题。当大家终于达成共识,认为需要调整时,却发现工业化城市化布局的调整,比农业布局和结构调整还要困难得多。所以几年难以取得大进展,调整、集中的方式反倒成了滥占耕地、滥办工业小区的适当理由。本文试图提出一些调整改革的创新思路。
关键词:
县域城镇 体系布局 工业布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石庆武,武伟
新中国成立40多年来,我国工业建设和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建成了独立的门类比较齐全的社会主义工业体系。现在,工业布局已在全国范围基本展开,几乎所有省(区、市)都有了基本适应本地省(区、市)情特色的工业系统和工业基地。 进入八十年代,我国通过推动工业企业技术进步,进一步改变了现有企业的面貌,增强了经济实力和发展后劲。用于企业技术改造的投入累计已达4633亿元,为建国头30年的2.6倍,多数省、市新增工业产值中有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钢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郭慧峰
中国农产品贸易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油脂油料成为农产品进口的主要类型,也是全球重要的谷物进口国和糖类进口国,由于饲料生产需求,对玉米的替代性产品如木薯、高粱等产品进口大幅度增加。然而中国农业在海外投资过程,投资区域比较集中,投资主体是民营企业为主,投资领域以种植业为主,这些投资特点会加大农业投资风险且无法进入农业中上游产业链,也难以使中国农业资本融入全球农产品贸易体系。鉴于中国农产品贸易格局的变化及海外农业投资现状,中国应该从短期、中期、长期三个方面做好对南美、中亚、东南亚及俄罗斯和东非的农业投资布局。为此,在投资区域选择中要明确各地区的农业比较优势,强化政府政策支持以及不断深化与东道国企业和农业生产者的合作。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可文 曹有挥 王聪 袁丰
通过建立企业区位选择的"推力—拉力"模型,本文考察了具有不同产业特性的央企在不同区域政策阶段的空间布局演化,分析了区域政策、产业特性对央企空间布局的影响机制和影响过程。主要结论为:企业空间布局的动力来自内部推力与外部拉力,前者由企业特征和产业特性组成,后者由区域政策制度和区域条件组成。区域政策制度和产业特性是影响央企空间布局的主要因素。央企空间布局总体变化与区域政策的演变趋同,但产业间存在差异。资本、资源密集型产业央企布局受区域政策和区域条件影响较强;劳动密集型产业央企布局偏好政策优惠及交通便利区域;高新技术、现代服务业央企对创新网络和社会资本等因素依赖较大,布局受区域政策影响较弱;组织结构为区域部型、公共服务业、特殊行业的央企布局受外部拉力影响较弱。
关键词:
中央企业 区域政策 产业特性 空间布局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长全 杜旻
本文从国际大都市的内涵出发,分析了国际大都市的基本特征,与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特别是以纽约、伦敦、东京等城市为例,分析了这些城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逆工业化趋势,以及工业地位演变所表现出的“倒U型”特征。最后对国际大都市工业布局演变所表现出新特点进行了概括,即逆工业化和制造业扩散的趋势、都市产业在城区旧工业区的聚集,以及工业企业按价值链在都市区进行的布局调整。
关键词:
国际大都市 工业布局 逆工业化
[期刊] 改革
[作者]
尹虹潘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经历了接续演变的三个阶段,各类国家级战略平台的重要作用贯穿始终且呈现显著阶段性特征。改革开放初期主要以中央单向主导的开放平台渐进式布局支撑东部沿海率先发展的战略意图。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通过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推动以主题性综合改革为重点的各类战略平台相对平衡布局服务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启了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阶段,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突出"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引领,将中央推动和地方全面贯彻结合,用新发展理念指引各类战略平台加快布局,全方位培育区域发展新动能。未来各类战略平台将功能更完善、布局更优化,助推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区域发展 国家级战略平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忠祥
近年来,宁夏的工业发展引人瞩目。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开放搞活”及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宁夏的工业更加充满了活力,工业投入增加很快,新建和扩建了一大批企业,使全区工业生产能力迅速扩大,装备不断增强和改善,工业结构和工业部局更趋合理,工业产值持续增长。1987年全区工业总产值达31.71亿元,是改革前1978年的2.16倍(按可比价格计算),工业产值已占全区工农业总产值的66%。特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学政,张梅
中国能源问题和中国工业布局张学政张梅(华中理工大学,武汉)(武汉工业大学)1中国能源问题的特殊性和难点现代工业是以能源为动力的机器生产,生产伴随能源消耗,没有能源也就没有工业生产。我国能源保有储量,煤炭占70%,油气不到1%;在一次能源的生产和消费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