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94)
2023(13142)
2022(11194)
2021(10099)
2020(8500)
2019(19441)
2018(19000)
2017(36817)
2016(20099)
2015(23012)
2014(23480)
2013(23454)
2012(22080)
2011(20095)
2010(20432)
2009(18795)
2008(18892)
2007(17212)
2006(15100)
2005(14006)
作者
(62047)
(52059)
(51664)
(49154)
(32951)
(25001)
(23671)
(20248)
(19516)
(18598)
(17679)
(17340)
(16657)
(16633)
(16274)
(16068)
(15860)
(15365)
(14859)
(14852)
(13016)
(12981)
(12704)
(11775)
(11732)
(11648)
(11614)
(11587)
(10655)
(10448)
学科
(97041)
经济(96960)
管理(52412)
(51688)
(39349)
企业(39349)
方法(36954)
数学(32308)
数学方法(32015)
地方(29251)
中国(28289)
(27284)
业经(21932)
(19960)
(19450)
农业(18325)
(17298)
贸易(17285)
(16643)
地方经济(16489)
(16369)
(15367)
金融(15365)
(15262)
银行(15228)
(14718)
环境(14644)
(13818)
(13672)
技术(13646)
机构
学院(299562)
大学(295339)
(124826)
经济(122126)
研究(109630)
管理(108805)
理学(92534)
理学院(91310)
管理学(89703)
管理学院(89117)
中国(81589)
科学(69377)
(64436)
(57815)
(56354)
(55461)
研究所(52533)
中心(49520)
(46992)
业大(45918)
农业(44263)
财经(43612)
(41538)
师范(41126)
北京(41095)
(39344)
(39343)
经济学(38338)
(37951)
经济学院(34632)
基金
项目(195957)
科学(153091)
研究(141624)
基金(139171)
(122519)
国家(121500)
科学基金(102201)
社会(88975)
社会科(84430)
社会科学(84409)
(78967)
基金项目(73789)
(66459)
自然(65386)
自然科(63731)
自然科学(63710)
教育(63654)
自然科学基金(62519)
编号(56864)
资助(56774)
(49076)
成果(46121)
重点(45412)
(42197)
课题(41071)
(40606)
发展(39189)
(38568)
创新(38131)
科研(37272)
期刊
(144347)
经济(144347)
研究(88091)
中国(62593)
(52214)
学报(49113)
科学(45401)
(41561)
管理(38843)
大学(35983)
农业(35409)
学学(34020)
教育(31888)
(29131)
金融(29131)
技术(28580)
业经(25298)
经济研究(23148)
财经(21382)
问题(19607)
(19267)
(18569)
技术经济(15410)
商业(15213)
(15075)
资源(14872)
(14472)
科技(14215)
统计(13994)
现代(13246)
共检索到4561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周杰  张克雯  
作为国家规划建设的一级公路交通枢纽、二级铁路综合枢纽城市,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必将成为川、滇、黔三省交汇处的区域性物流中心。本文根据七星关区物流产业发展的现状,对七星关区打造区域性物流产业集聚区的发展进行了SWOT分析,并结合七星关区各方面发展因素,对4种战略组合进行比较,最终选择WO战略。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王瑞荣  李志彬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探讨了区域经济发展和物流产业集聚程度之间的相关性,首先分析了物流产业集聚程度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内涵和关系,接着研究了如何使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来对物流产业集聚程度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性进行测量和评价,使用了区位熵法对物流产业集聚程度进行衡量,最后进行了算例实证检验和分析。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关秋燕  
针对目前对全国物流产业集聚研究较少的状况,将全国31个省级单位划分为五个区域,分别是东部、东北、黄河中游、长江中游和西部地区,运用区位熵法对这五个区域的物流产业集聚度进行了测度;并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物流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东部、黄河中游、长江中游地区的物流集聚与经济发展之间是正相关关系,而东北地区的物流集聚与经济发展之间是负相关关系,西部地区的物流集聚对经济发展作用不显著。在此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西部地区物流产业适度集聚、改善政府对地区经济的干预能力等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鑫  
本文以2007-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为基础,采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VRS模型、区域熵值法,对区域商贸流通效率、物流产业集聚水平进行定量测算,运用固定效应模型、面板门槛模型对物流产业集聚与区域商贸流通效率的关系进行线性、非线性估计。研究表明:整体上看,物流产业集聚对区域商贸流通效率的提升有显著正向作用;物流产业集聚与区域商贸流通效率间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即存在两个结构变点,变点对应的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分别为1.132、1.394;随着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提升,其对区域商贸流通效率的正向影响呈"两头强、中间弱"的U型结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勇  
现代商贸服务业集聚区的建设需要一定的综合区位、物流人流、商务配套、要素资源、产业基础、市场基础以及相关政策等综合条件作支撑。商贸服务业集聚区的建设是一个功能不断完善、产业体系逐步形成的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主导功能区要形成专业市场区、仓储物流区、商务服务区、电子商务区的空间结构体系。集聚区建设需要不断完善公共服务平台、产业政策、运作模式、产业链条合作等保障措施。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柏青华  
当前我国物流产业发展迅速,为区域经济增长提供了新动力。在此背景下本文以湖北省的GDP总量、物流产业聚集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等相关数据,定量研究物流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湖北省物流产业聚集对其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一定影响,不过影响程度较低;对外开放程度、政府干预以及资本力量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正相关关系,三者对湖北省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高于物流产业集聚对湖北省经济增长的影响,其中资本对湖北省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最高。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刘子玉  史美君  肖静  
对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物流产业的发展均衡度与集聚度进行测度分析,利用吉林省各市县年鉴和调研数据对该先导区物流产业区域不平衡和行业不平衡程度进行定量测度。结果表明,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物流产业集聚程度不断提高,物流产业主要集中于长吉图先导区中少数的几个大城市中,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集聚,促进了产业集聚地的发展水平,拉大了大城市与小城市之间的差距,物流产业在长吉图先导区内的发展越来越不平衡,分析的结果可以为政府机关及各级主体部门制定应对政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雪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迅猛,尤其是2000年以后物流产业的总体规模、服务水平、经营环境均有显著的扩张与改善,到2011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就比2000年提高了7倍,达到了158万亿元。继中央颁布"十二五"规划纲要后,各地方政府纷纷响应"增强物流基础设施"的号召,并制定了一系列支持物流产业发展的政策和制度。虽然我国的物流产业在近年来得到了空前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基础设施不完善、布局不合理、综合物流体系缺乏、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任杲  王光辉  
了解产业集聚状况,剖析产业在区域间发展的内在差异,是我国新常态经济下,优化产业布局的前提条件。本文通过生产要素产出弹性差异的产业集聚度测算方法,反映产业集聚变化趋势;运用转移份额分析法,从结构转移效应和差异转移效应两方面研究产业在区域间发展的内在差异,并以我国纺织产业发展为例,进行实证分析,为纺织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提供依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倪卫红  董敏  胡汉辉  
本文在对"集聚"和"产业集聚"进行科学的重新定义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规范概念,进而分析了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特点,最后提出了评价区域性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程度的指标体系,以填补这方面理论研究的空白。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谢守红  蔡海亚  
本文采用区位熵和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了我国物流产业集聚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表明,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空间分布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物流增加值区位熵波动性显著,物流业集聚程度存在较强的空间自相关和空间异质性,总体上呈现集聚化发展倾向。借助主成分回归分析探讨我国物流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发现这7个因素对我国物流业集聚均为正向促进作用,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水平、消费水平、工业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人力资本和区位因素,以上7个要素每增长1%,相应的物流业增加值就依次上升0.205%、0.194%、0.192%、0.187%、0.145%、0.057%和0.019%。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斌  陈长彬  
区域物流产业集群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网络组织,现代生产和消费的特点决定了物流产业集群的形成、演变和空间组织规律。文章从区域物流产业集群的形成演化过程来说明它是有一定内在联系的有机结合的动态网络系统,同时,分析了区域物流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并提出了基于区域物流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的动力机制模型以及区域物流产业集群生命周期内源动力机制和外源动力机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立  
物流产业集聚是我国各地物流业发展的新选择。从目前来看,我国物流业得到各地政府的重视,发展十分迅速,集疏运体系日渐完善,物流园区建设初具规模,物流企业迅速成长。但从物流产业集聚的角度来看,还存在物流企业集而未聚、规模较小且与相关产业配套程度低、发展基础不牢靠、物流产业集聚的市场形成机制还未形成等问题。在物流产业集聚过程中,产业、交通、商贸、软硬件基础设施、政府、劳动力成本等因素都是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因此,应从促进物流业和工业制造业联动发展、大力建设多式联运转运设施、加强物流基础设施体系的规划与建设、提高商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艳玲  
本文针对我国产业集聚和物流发展状况以及所存在的问题,从经济理论角度探讨了区域物流整合与产业集聚联动发展的有关机理,通过我国浙江这样典型省份的区域物流与其他相关产业发展状况的实证分析,验证了产业集聚与区域物流联动经济理论分析所得出的研究结论,进一步构建了区域物流与区域其他产业联动发展模型,提出企业微观层面与经济空间宏观层面的区域物流协同发展路径和保障措施,以期为区域物流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温晓丽  
基于产业价值链视角,从现代物流内涵、特征、形成与演化等相关理论探讨出发,向物流园区发展的具体实践延伸思考。通过分析看出,以供应链管理理念为指导,以物流园区为重要节点和载体,以产业集聚区的组织方式推动现代物流发展是一种可行的战略选择,有利于物流业朝着规模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