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50)
2023(15799)
2022(13458)
2021(12231)
2020(10139)
2019(23283)
2018(22794)
2017(43853)
2016(23638)
2015(26318)
2014(26581)
2013(26543)
2012(25306)
2011(23283)
2010(23791)
2009(22046)
2008(22082)
2007(20163)
2006(17904)
2005(16750)
作者
(71475)
(60023)
(59833)
(57045)
(38493)
(29006)
(27301)
(23211)
(22567)
(21569)
(20589)
(20003)
(19418)
(19362)
(19004)
(18615)
(17868)
(17799)
(17403)
(17167)
(15133)
(14881)
(14612)
(13794)
(13607)
(13482)
(13465)
(13245)
(12252)
(11978)
学科
(122811)
经济(122704)
管理(66987)
(66221)
(52601)
企业(52601)
方法(45996)
数学(40157)
数学方法(39807)
中国(32129)
地方(31231)
(29819)
(26223)
业经(24814)
(23702)
农业(20640)
(20273)
(20249)
贸易(20237)
(19493)
(18708)
金融(18705)
(18242)
银行(18209)
地方经济(18205)
(17583)
环境(17258)
(16131)
(15992)
财务(15953)
机构
学院(354877)
大学(354182)
(157311)
经济(154124)
管理(131611)
研究(129489)
理学(112232)
理学院(110811)
管理学(109038)
管理学院(108340)
中国(97817)
科学(77901)
(75600)
(70630)
(67542)
研究所(60991)
(60435)
中心(57541)
财经(55927)
(54573)
(50578)
业大(50052)
经济学(49239)
北京(48311)
(47835)
师范(47388)
农业(47255)
(46109)
经济学院(44125)
(43733)
基金
项目(227539)
科学(179430)
基金(165464)
研究(165007)
(144781)
国家(143562)
科学基金(121955)
社会(106636)
社会科(101206)
社会科学(101176)
(88287)
基金项目(86871)
自然(77620)
自然科(75824)
自然科学(75800)
教育(75017)
(74883)
自然科学基金(74491)
资助(68090)
编号(65789)
(54121)
成果(53799)
重点(51945)
(50660)
(46732)
课题(46382)
国家社会(44491)
创新(43811)
发展(43647)
科研(43273)
期刊
(184427)
经济(184427)
研究(109981)
中国(72484)
(55601)
学报(55121)
(54456)
科学(51652)
管理(50248)
大学(41252)
学学(38994)
农业(37523)
(36693)
金融(36693)
教育(35969)
技术(30475)
经济研究(30458)
财经(28786)
业经(28724)
(24907)
问题(23913)
(20441)
(20230)
技术经济(19542)
国际(18116)
商业(17559)
统计(17510)
世界(17479)
资源(16104)
(15992)
共检索到5487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魏丽华  冷宣荣  
区域性战略投资者作为一种创新性概念,有着不同于一般意义招商引资的显著特点。也正是基于这些显著特点,使其能产生强大的外溢效应,从而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对于经济发展面临技术研发创新滞后、产业结构欠合理、企业竞争力偏低三大瓶颈制约的中部地区,区域性战略投资者的外溢效应尤为显著。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魏丽华  冷宣荣  
区域性战略投资者,具有不同于一般招商引资的显著特点,其在地方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面临产业升级、资金瓶颈和技术与创新压力的中部地区尤其如此。深入剖析引进区域性战略投资者在中部地区崛起中的重要性,并据此分析在引进区域性战略投资者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对于中部地区制定科学的区域发展规划,实现区域性战略投资者与地区经济的双赢,加快中部地区崛起步伐,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魏丽华  冷宣荣  
区域性战略投资者,作为本课题组新提出的概念,具有不同于一般性招商投资的显著特点,其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面临产业升级、资金瓶颈和技术与创新压力的中部地区尤其如此。而伴随区域经济发展格局日益激烈的竞争,中部地区在吸引区域性战略投资者方面具有哪些优势、存在哪些劣势,面临哪些机遇,又存在哪些挑战,是亟需认真探讨的。基于此,对其展开深入的SWOT分析,尤为重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钟新桥  钟炎君  曾祺林  
在深入研究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剖析了其基本成因,有针对性地探讨提出了中部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经济发展需要国家给予“国民待遇”;将武汉建成为中部经济发展的“中心增长极”;着力培育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以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以制度创新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选择跳跃式的发展战略等。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秀生  卫鹏鹏  
在东部大发展、西部大开发的格局中,使中部地区经济走出“中部塌陷”的阴影,是摆在中部地区政府和人民面前的一个重大而迫切的课题。本文分析了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对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剖析了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定位,并提出了加快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耀彬  陈志  
以经济增长极理论为基础,建立相应指标评价体系,采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中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极化机制和空间极化差异进行分析。研究显示: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极化机制在于经济发展成果、经济投入和城市化发展,它们对区域经济极化贡献程度依次降低,进一步的评价指标变化度揭示,不同指标对关键因子变动的贡献也不一样,由此得出10项重点控制指标;通过对前两个全局主成分投影的组合分析,发现中部省份的经济投入与经济产出效果差,着力提高投入产出效率是该地区极化系统得以完善的根本。进一步的综合变动轨迹分析显示,中部地区经济极化程度不强,但经济极化强度随时间正逐步加强,因此,加大对极化程度较强的湖北、湖南和江西的扶持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栋  刘小瑜  
文章以新发展理念作为经济发展质量测度的理论基础,构建我国中部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测度2010—2018年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质量水平,探究中部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的时空格局,并分解其区域差距。结果表明:(1)中部地区经济发展质量整体呈现上升态势。(2)中部地区经济发展质量存在显著的全局空间正相关关系,局部相关性明显,皖东地区为热点区,长江中游地区为次热点区,豫北和赣南地区为次冷点区,湘西、豫南、皖北、晋南和晋北地区为冷点区。(3)中部地区经济发展质量差异变化较大,层次间的差异大于层次内差异。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姜长云  
一、小康的衡量评价对居民家庭或一国(区域)是否实现了小康的衡量与评价,需要借助指标(体系)来进行。我们认为,中等发达地区小康指标体系的设置,需要注意以下原则。1.综合性和主体性原则。中部地区的小康指标体系,要能综合反映相应区域内居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的各个方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是,小康指标的选择,又应以能否反映居民生活状况为主要依据,不宜扩展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龙其需要指出的是,在指标体系中,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程婧  
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与东部地区形成较大差距。加快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扩大企业融资,尤其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要努力改善金融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为高科技企业创新和实现中部地区经济产业化发展服务。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国霞  
基于第五和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对中部六省10年的人口迁移进行格局分析研究,探讨人口迁移格局变化与区域发展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中部地区在全国人口迁移格局中的迁出地地位并无较大变动,迁移人口仍集中流向东部沿海发达省份,但集聚地由珠三角向长三角转移;中部地区内部远距离省际迁移人口规模增长快速,六大城市群对迁移人口的集聚作用非常显著并有增强态势,尤以皖江城市带人口集聚变化最为突出。10年间中部地区迁移人口在3个主要集聚地的分布变化与集聚地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就业弹性有一致性,与地区生产总值,第二、三产业产值等经济总量变化指标不相一致;中部六大城市群经济的快速增长、产业结构升级变动以及固定资产投资导致迁移人口高度集聚。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国霞  
基于第五和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对中部六省10年的人口迁移进行格局分析研究,探讨人口迁移格局变化与区域发展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中部地区在全国人口迁移格局中的迁出地地位并无较大变动,迁移人口仍集中流向东部沿海发达省份,但集聚地由珠三角向长三角转移;中部地区内部远距离省际迁移人口规模增长快速,六大城市群对迁移人口的集聚作用非常显著并有增强态势,尤以皖江城市带人口集聚变化最为突出。10年间中部地区迁移人口在3个主要集聚地的分布变化与集聚地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就业弹性有一致性,与地区生产总值,第二、三产业产值等经济总量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夏兴园  胡俊超  
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由来已久,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历史变迁显示,中部地区处于“边缘化”的位置。中部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较强的后发优势以及在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都使得加快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十分重要。为此,根据“统筹区域发展”的新的发展观的要求,政府必须加大对中部地区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彭连清  
作者利用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流量数据,采用Miller-Round模型测算中部地区的区内乘数效应及其与国内各区域相互溢出效应。其结果显示,中部地区在国内各区域区际经济联系中获得溢出效应最大,它从国内其他区域获得的溢出效应显著地高于本区域对其他区域的溢出效应;中部地区与沿海地区相互之间具有较强的溢出效应,同时又是对西部地区溢出效应最大的区域,这表明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对促进东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意义重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丁水平  林杰  
经济发展水平与旅游发展程度具有高度关联性。文章采用空间面板计量方法,利用江西省11个地市2005—2015年的面板数据,检验了经济发展与旅游增长之间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1)经济发展、旅游增长呈现出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空间集聚特征显著;(2)经济发展对旅游增长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其中产业结构、市场化水平对旅游增长的促进作用比增长速度更为显著;(3)经济发展对旅游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且经济差异的影响大于相对地理位置的影响。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覃成林  唐永  
2000年是我国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格局发生重大转换的拐点。2000年开始,三大地区GDP占全国比重的增幅略显“中部塌陷”迹象,人均GDP水平格局亦存在“中部塌陷”的趋向;三大地区经济增长速度的“中部塌陷”格局已经形成。可见,自2000年以来,我国区域经济格局的“中部塌陷”格局初步形成,同时,就中部地区内部而言,各省经济发展总体水平所表现出的“塌陷”特征及程度不尽相同,但总体上的“塌陷”趋势是明显的。中部地区无论从人口规模、经济规模,还是从对全国经济增长的资源、产品和服务供给,市场需求等方面看,以及其空间区位所决定的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重大影响看,都是全国区域经济发展中不可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