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57)
- 2023(17837)
- 2022(14773)
- 2021(13637)
- 2020(11224)
- 2019(25486)
- 2018(24901)
- 2017(47395)
- 2016(25714)
- 2015(28522)
- 2014(28411)
- 2013(28403)
- 2012(26763)
- 2011(24326)
- 2010(24612)
- 2009(22875)
- 2008(23050)
- 2007(20504)
- 2006(18400)
- 2005(17171)
- 学科
- 济(124674)
- 经济(124554)
- 业(95183)
- 管理(85996)
- 企(83680)
- 企业(83680)
- 方法(50097)
- 数学(41050)
- 数学方法(40730)
- 中国(35601)
- 农(35408)
- 财(34502)
- 业经(34145)
- 地方(28985)
- 农业(24854)
- 制(24218)
- 贸(23798)
- 贸易(23778)
- 务(23371)
- 财务(23342)
- 财务管理(23310)
- 易(23104)
- 企业财务(22202)
- 技术(21107)
- 策(20848)
- 学(19877)
- 和(19825)
- 环境(19800)
- 银(19591)
- 银行(19574)
- 机构
- 学院(375502)
- 大学(370664)
- 济(168451)
- 经济(165385)
- 管理(145782)
- 研究(132535)
- 理学(124066)
- 理学院(122714)
- 管理学(121159)
- 管理学院(120424)
- 中国(105074)
- 京(78918)
- 财(78697)
- 科学(76285)
- 所(66810)
- 财经(61634)
- 农(60909)
- 研究所(59934)
- 中心(59571)
- 江(58020)
- 经(56102)
- 经济学(52330)
- 北京(50540)
- 业大(50169)
- 院(47906)
- 范(47661)
- 农业(47305)
- 师范(47246)
- 经济学院(47205)
- 州(46016)
- 基金
- 项目(241075)
- 科学(193383)
- 研究(179411)
- 基金(177933)
- 家(153965)
- 国家(152623)
- 科学基金(132174)
- 社会(118088)
- 社会科(112188)
- 社会科学(112166)
- 省(92977)
- 基金项目(92364)
- 自然(82964)
- 教育(81089)
- 自然科(81011)
- 自然科学(80987)
- 自然科学基金(79607)
- 划(78182)
- 资助(73344)
- 编号(70816)
- 成果(57254)
- 发(56583)
- 重点(54568)
- 部(54539)
- 创(52236)
- 国家社会(49789)
- 课题(49783)
- 创新(48254)
- 教育部(47164)
- 性(46595)
- 期刊
- 济(193887)
- 经济(193887)
- 研究(117473)
- 中国(78354)
- 财(62154)
- 管理(59545)
- 农(56653)
- 科学(52238)
- 学报(51451)
- 融(42400)
- 金融(42400)
- 大学(39938)
- 农业(38797)
- 教育(38325)
- 学学(37835)
- 技术(33188)
- 业经(31956)
- 财经(31727)
- 经济研究(31542)
- 经(27488)
- 问题(25413)
- 业(23137)
- 贸(22767)
- 技术经济(20804)
- 国际(20185)
- 世界(19909)
- 现代(18005)
- 商业(17672)
- 统计(17376)
- 资源(17047)
共检索到5857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卜文超 盛丹
以开发区设立为准自然实验,基于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和污染排放数据库,考察区域性开放性政策对企业污染排放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开发区设立显著降低了企业污染排放强度,且该结论在经过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以及其他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前端控制和末端处理是开发区设立促进企业污染排放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其中,企业内前端控制主要源自重污染能源使用减少、清洁能源使用增加以及技术创新水平提高,企业内末端处理主要是由于开发区设立增强了企业污染处理能力、提高了企业污染处理率、增加了企业的污染处理量。异质性分析显示,对于高生产率企业或行业研发密集度较高的企业,开发区设立降低企业污染排放强度的效果更明显。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田思远 王孝松
本文通过2006年省级开发区大规模设立的准自然实验,考察了产业集聚对企业污染排放强度的影响,发现开发区设立降低了企业SO2排放强度。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开发区主要通过促进清洁生产、推动末端治理和发挥集聚优势等渠道减少企业污染排放。进一步研究发现,开发区设立对低等级城市企业、非外资企业和资本密集型企业污染排放强度的影响更加显著。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各级政府借助开发区政策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共赢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开发区 产业集聚 企业减排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吴敏 黄玖立 丁思琪
本文利用1979—2016年外资企业投资经营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设立国家级开发区引致的制度质量改善对外资企业进入模式的影响。估计结果显示,制度质量改善能够提高外资企业以独资方式进入中国的可能性。这一结论在基于倾向评分匹配的双重差分估计(PSM-DID)和城市加总估计中依然稳健。进一步研究表明,制度质量改善的影响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增强;制度质量改善对外资企业以独资方式进入的促进作用在契约密集型行业以及来自大陆法系国家的外资企业体现得更为明显。
关键词:
制度质量 开发区 外资企业 进入模式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罗鸣令 范子英 陈晨
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是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协调区域发展的重要手段,但其对非税收优惠地的负外部性没有引起足够关注。本文基于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法定税率降低54%),采用变换控制组的双重差分方法,研究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在不同税率地区间产生的再分配效应。研究发现:企业所得税优惠能够促进西部地区的税基增长,但是税基的增长无法对冲税率下降的影响,导致西部地区所得税收入的显著减少;由于区域性优惠政策没有覆盖流转税税种,西部地区的税基增长间接带来了增值税和营业税的显著增加;西部地区税基的增长是以相邻地区的税基流失为代价,距离西部大开发越近的地区,其税基流失越明显。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在进一步完善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的过程中,要加强配套制度建设,合理引导企业与要素的流动,尽可能降低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的负外部性,实现区域性税收优惠对效率与公平的兼顾。
关键词:
税收优惠 再分配效应 西部大开发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邓慧慧 虞义华 赵家羚
中国的开发区是改革开放的前沿窗口和区域发展的引擎,也是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文章以开发区政策为例,利用2003年开发区清理整顿政策这一准自然实验,使用倾向得分匹配倍差方法(PSM-DID)评估了中国区位导向性政策的有效性和空间异质性。研究发现:(1)短期来看,开发区政策促进地区经济总量缩小差距的作用非常显著,但是长期效应不明显;而对人均意义上的经济增长及其缩小区域差距的作用,在短期和长期均不明显。(2)开发区政策的作用存在地理异质性,推动了中西部地区GDP的相对更快增长,但对人均GDP提升的作用不显著。进一步的分析显示,开发区政策的作用在距离城市群300公里内更加明显,其正向效果随着城市到城市群的距离的增加而减弱。(3)开发区设立有利于提升所在城市的第三产业比重,但对基础设施和和教育状况的改善没有带来显著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单纯依赖区位导向的空间干预政策无法兼顾总量平衡与人均GDP的均衡发展。因此,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点不应是通过分散布局的干预以达到总量意义上的地区平衡,而应把重心放在提升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教育质量和民生方面,并强化城市群和都市圈作为实施区域政策的有力抓手,最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区际均等化。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梁巧玲 何文举 罗炜杰 张梅
开发区政策作为一种典型的区位导向性政策,对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考察开发区政策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开发区政策能够显著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并且在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表明,市场规模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在国内市场规模和国外市场规模越大的地区,开发区的政策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效应更强。这一研究结果指出了大市场驱动下开发区政策对于带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但由于空间异质性的影响,也需要持续深入推进全方位开放政策和刺激国内消费升级,扩大市场规模。
关键词:
开发区政策 高质量发展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徐伟民
利用从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公室得到的数据资料中包含同是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公室认定的(保证样本的同质性)开发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和开发区外高新技术企业这一优势,本文对政府政策、开发区建设与高新技术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经验实证分析。我们发现,在政府政策、开发区建设与高技术企业成长之间,起作用的实际是政府政策,而开发区建设则对高新技术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没有很明显的作用。
关键词:
科技政策 高新技术 集聚效应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修岩 周君婷 李昊
以开发区为典型代表的区位导向性政策是“稳就业促增收”的重要载体。基于中国开发区设立的准自然实验,结合2011—2019年CHFS五期微观调查数据,通过地理信息编码及空间匹配方法构建综合数据集,采用双重差分法模型(DID)考察开发区设立对劳动者工资性收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回答了建立何种开发区更为有效,建在何处更能实现产城融合,以及对何种劳动力市场影响更大等一系列问题。研究发现,开发区设立显著提升了劳动者工资性收入,这一结论也通过了多重稳健性检验。异质性分析表明,从政策差异看,高新区和距离城区较远的开发区更有利于政策效应发挥;从区域差异看,开发区设立有利于提升紧凑型城市和人口密度较高地区的劳动者工资性收入;从劳动力市场差异看,开发区对男性、农村户籍、居住在城镇地区劳动者工资性收入的提升效应更大。拓展性分析表明,以管委会为圆心,开发区工资提升效应的地理距离衰减边界为10 km。因此,坚持以提质增效为引领,依托城市紧凑式空间布局,打造连接城乡发展的空间支撑节点,是开发区推进产城互动、城乡互融,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路径。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陈国华
本文从社会角度出发,分析探讨了开发区社区场域的开放性。本文认为,开发区自主权的扩大、市场经济的扩张、阶级结构的中产阶级化及政府的改革,为增进开发区社区场域的开放性提供了现实基础;为了推进开发区社区场域的开放性,政府必须作三个方面的改革,即革除弊政和法治化、营造创新环境及发展非营利性服务业。
关键词:
城市开发区 社区场域 开放性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李绍哲 李含笑 林丽琼
本文以2017年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为制度背景,基于2012—2021年沪深A股420家重污染行业上市企业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绿色金融试点政策对重污染企业碳排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绿色金融试点政策显著降低了重污染企业碳排放,上述结论在非国有重污染企业、外部融资依赖程度高的重污染企业和产业结构扭曲程度高的省份更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绿色金融试点政策在通过促进环境治理抑制重污染企业碳排放的同时,亦通过增加重污染企业金融投资、降低存货投资方式,短期内实现了碳减排。本文的研究为认识和评价绿色金融试点政策的碳减排效应提供了一个新的证据,同时也为推动绿色金融试点政策的优化升级提供了经验支持。
关键词:
绿色金融 影响效应 作用机制 重污染企业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贲 吴利华
设立开发区是各级政府拉动地方经济增长、促进要素区域集聚的重要战略举措。然而,开发区设立与微观企业成长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现有研究往往语焉不详。本文旨在通过开发区设立的准自然实验,评估该政策与企业规模成长的因果联系。本文使用2000-2011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基础上的“渐进式”双重差分(PSM-DID)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总体上,开发区设立促进了企业规模成长;进一步研究发现,开发区设立对企业规模变化的影响与开发区级别、企业生命周期和行业要素密集度的异质性有关,即国家级开发区能促进所有
关键词:
开发区 企业成长 倾向得分匹配 双重差分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郭娟娟 许家云 杨俊
本文基于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工业企业污染排放数据库和世界投入产出表匹配数据,考察制造业服务化对企业污染排放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业服务化显著降低了中国企业污染排放强度,且不同分组样本对应的检验结果存在异质性。影响渠道检验表明,制造业服务化一方面通过增加企业减排设备投资和提高企业污染处理能力产生污染减排效应从而减少企业污染排放强度,另一方面则通过有偏技术进步对企业排放行为产生影响。最后,优化国内制度环境和提高服务业开放强度是发挥制造业服务化环境效应的重要战略。本文对实现制造业强国建设与污染防治双赢局面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作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郭雨蕙 吴瀚然 章政
污染物排放标准作为基础的环境规制工具,其“以新代旧、以严替宽”的动态提升过程是中国制造业绿色转型的主要驱动力。手工收集整理中国2005—2013年出台的60项行业型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信息,利用同期中国水污染企业微观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对标准提升能否提高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触发“波特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标准提升后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平均提高2.28%,且该影响在达标压力高的企业、融资能力强的企业和执法力度强的区域中更为明显。机制分析表明,企业通过内含于设备升级改造的物化技术进步、改善资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效率的方式实现绿色转型。进一步地,标准提升虽然未能增加企业绿色专利申请数量,但是显著提高了企业专利质量;同时,受冲击行业的技术改造需求间接诱致其上游装备制造业的绿色专利研发,“波特效应”向上游产业溢出。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郑妍妍 闫雨薇
最低工资标准上升显著降低了中国企业的空气污染水平,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这一结论依然稳健。最低工资标准提升经由生产成本和生产效率渠道影响企业的空气排污水平,具体表现为,最低工资标准提升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进而提高了企业的空气排污水平。而最低工资标准上升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进一步降低了企业的空气排污水平。异质性分析显示,最低工资标准上升对空气污染的抑制效应在环境规制较强的地区和行业中更为明显,并对非国有企业、资本密集型和技术水平较高企业的空气污染水平产生了更大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空气污染 最低工资 生产率效应 成本效应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谌仁俊 周双双
五年规划节能目标具有向经济欠发达地区配置更多能源要素的特征。本文使用中国制造业企业能源经济数据,研究发现“十一五”规划节能目标政策未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反而显著抑制了节能目标较低地区企业总产值增长。究其原因,一方面节能目标较低地区企业低效率使用能源,造成能源要素在地区间错配;另一方面该政策对经济生产激励不足,既未促进企业扩大要素投入,又未引进更多新增企业。虽然节能目标较低地区的制造业高能耗行业与采矿业企业得以发展,但均未能带动当地制造业乃至工业全行业发展。本研究为中国在新发展阶段合理制定区域节能政策提供了有益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开发区设立、产业政策与企业出口——基于二元边际与地区差异视角的实证研究
内部控制、环境政策与企业环保投资——来自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产业集聚与环境治理:助力还是阻力——来自开发区设立准自然实验的证据
产业政策、人力资本投资与长期工作回报——来自经济开发区的经验证据
公众环境诉求对企业污染排放的影响——来自百度环境搜索的微观证据
外资并购与空气污染:来自工业企业二氧化硫排放的证据
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政策是否降低了污染排放强度——来自中国城市的经验证据
开发区政策的技术创新效应——来自专利数据的证据
开发区有助于小微企业创新吗——来自中国小微企业调查的经验证据
空气污染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来自中国工业企业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