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611)
2023(20571)
2022(17413)
2021(16180)
2020(13396)
2019(30382)
2018(30188)
2017(58072)
2016(31682)
2015(35363)
2014(35364)
2013(35307)
2012(32719)
2011(29633)
2010(30056)
2009(28069)
2008(28174)
2007(25321)
2006(22892)
2005(21366)
作者
(93254)
(77556)
(77242)
(73187)
(49655)
(37071)
(35071)
(30074)
(29463)
(28179)
(26587)
(26399)
(25078)
(24923)
(24194)
(23737)
(22968)
(22771)
(22368)
(22108)
(19498)
(19256)
(18806)
(17851)
(17489)
(17382)
(17309)
(17276)
(15775)
(15422)
学科
(133365)
经济(133181)
(107438)
管理(104207)
(93521)
企业(93521)
方法(52911)
数学(42106)
数学方法(41589)
(40068)
(39388)
中国(37914)
业经(37221)
(31285)
地方(30703)
农业(27143)
(27075)
(26661)
财务(26575)
财务管理(26526)
企业财务(25198)
理论(23796)
技术(23588)
(23459)
贸易(23440)
(23431)
银行(23381)
(23337)
(22712)
(22414)
机构
学院(457067)
大学(456656)
(184202)
经济(180003)
管理(178014)
研究(157224)
理学(151194)
理学院(149438)
管理学(147099)
管理学院(146224)
中国(122185)
(99508)
科学(95685)
(90769)
(80639)
(76776)
研究所(72196)
(71857)
中心(71282)
财经(70175)
业大(65776)
北京(63678)
(63541)
(61065)
师范(60525)
农业(59550)
(57873)
(56847)
经济学(54612)
财经大学(51674)
基金
项目(295658)
科学(232949)
研究(218962)
基金(213365)
(185387)
国家(183722)
科学基金(157859)
社会(138111)
社会科(130764)
社会科学(130729)
(116056)
基金项目(112293)
自然(101353)
教育(99455)
自然科(98944)
自然科学(98921)
自然科学基金(97158)
(96989)
编号(89816)
资助(87549)
成果(74529)
重点(66173)
(65453)
(64864)
(62528)
课题(62230)
创新(57890)
国家社会(56490)
(56037)
科研(55854)
期刊
(218279)
经济(218279)
研究(142632)
中国(97287)
(72861)
(71713)
管理(71151)
学报(70045)
科学(65156)
教育(53738)
大学(53494)
学学(49840)
农业(48882)
(47073)
金融(47073)
技术(40351)
业经(36658)
财经(35280)
经济研究(33014)
(30301)
问题(28133)
(27053)
图书(26490)
技术经济(23207)
理论(21947)
现代(21629)
科技(21477)
(21258)
(21010)
商业(20342)
共检索到7127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汪本强  杨学春  
述评区域性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问题的相关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系统梳理国内有关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问题的研究现状,据此指出对此问题的后续研究对象尚需"微观"、研究内容更要深化、政策研究亟待加强、研究方法有待改进,以期为进一步深入探讨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发展问题提供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借鉴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乔均  施建军  
近年来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研究成为了我国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但针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认识理论界一直争议不休。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是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的;没有发达的生产者服务业,制造业的比较成本难以下降,生产的专业化程度也难以提高;制造业是生产性服务业产出的主要需求部门,它同时决定着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程度及其国际竞争力水平。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顾乃华  毕斗斗  任旺兵  
本文介绍了目前理论界流行的四种论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的观点,即“需求遵从论”、“供给主导论”、“互动论”和“融合论”。然后,从分工和竞争力两个视角综述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的机制。从产业层面看,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能促进经济分工,提高经济效率。从企业微观层面看,制造企业使用生产性服务有利于其提高竞争力。最后,文章对论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的实证文献进行了概括。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苏振华  邹方斌  
本文讨论了合理的实证经济学方法的假设、程序与步骤,及其在解释与认识经济社会现象、提供知识方面的重大意义。在肯定实证经济学方法的适用性的同时,本文强调,经济学毕竟不同于自然科学,由于经济研究的对象是人,而不是客观的物,实证经济方法有其局限性,将自然科学的思维方法不加反思地引入经济学会造成实证经济学方法的滥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焦爱丽  
当前,全球产业结构开始从工业型经济转向服务型经济,并逐渐将服务业发展成为一个国家的重要支柱产业,由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系,与制造业成为融合发展态势。本文在对国内外有关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的文献进行总结的基础上,针对文献研究的不足,分析了两者之间的互动机理,构建了两者影响因素的相关模型,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我国促进两者互动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魏亚男  赵晔  
本文利用投入产出法分析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现状,结果表明,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已经表现出明显的互动的关系,但仍处于初级阶段。未来的发展还需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制造业产业升级,促进二者互动发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林木西  崔纯  
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是工业化进程的必然要求。但在我国,一方面是装备制造业"大而不强",对生产性服务业"拉力"不足;另一方面,生产性服务业"小而分散",对装备制造业"推力"不够。存在着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两层皮"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全国最具代表性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和东北这四大板块,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的对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庆杨  孙秀秀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对于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具有重要意义,二者之间是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的辩证关系,两者不断融合已成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趋势。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魏江  周丹  
本研究采用投入产出法与比较分析方法,对典型国家(或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需求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服务业发展水平、生产性服务业性质、制造业性质四方面是影响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需求结构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四要素发展特点总结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需求的国际发展态势,即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与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由对制造业需求显著转为对自身需求显著,而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由以非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为主导逐步转向以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为主导。结合我国现状,本文最后提出了推动我国两类产业互动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马风华  李江帆  
本文按生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研究的框架,从生产服务业与制造业在宏观、产业和企业3个层面产生的互动及互动机制两方面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评述,梳理出相关研究的主要结论,阐明了相关研究的启示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崔木花  
随着制造业发展水平的提升,社会分工的日益深化,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联系愈加密切,二者的良性互动发展是推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从我国近10年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发展实际看,二者明显呈现出互动发展的趋势。以长三角区域为例,通过对沪、苏、浙、皖近年来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发现,除了上海外,其他三省的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并未呈现良好的互动发展关系,为此,提出应协同发展、提升三省一市的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水平,通过加强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两业良性互动发展。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孔令夷  邢宁宁  
评述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两产业互动理论,梳理陕西两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其关联程度进行投入产出比较实证分析。发现陕西两产业互动程度较弱,细分产业之间的互动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金融业互动水平较高;房地产、科研技术服务互动程度较弱;科研和技术服务的影响力系数较高。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孔德洋  徐希燕  
关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有多种观点,但二者相互依赖、唇齿相依的双向互动关系越来越成为学界的共识。从专业分工与外包、生产价值链、生态群落的角度,可以剖析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的机制,并总结出二者互动共生的模型:中心型互动共生模型、金字塔型互动共生模型、平行型互动共生模型以及嵌套型互动共生模型。一个重要的挑战是,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如何通过二者互动,使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并选择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的战略路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易莹莹  席艳乐  
基于我国1986-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本文分析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背景下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存在内生性;通过测算其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并且构建两者的联立方程模型得出的结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且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促进更大,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辐射、拉动作用更需提高。因此,我国必须要充分重视并利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间的互动机制,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实现良性的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孝坤  刘茜  
运用投入产出法分析西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联关系,发现西部地区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直接依赖作用明显,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具有一定的间接依赖作用,西部地区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辐射拉动作用显著,而生产性服务业受到制造业的需求引力过小。通过构建VAR模型,采用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等检验技术分析,结果表明:西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存在长期互动,但互动发展程度较低,目前二者处于产业内部循环发展阶段,且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促进作用明显强于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促进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