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927)
- 2023(19717)
- 2022(17039)
- 2021(15920)
- 2020(13483)
- 2019(30921)
- 2018(30564)
- 2017(58707)
- 2016(32054)
- 2015(36038)
- 2014(35801)
- 2013(35153)
- 2012(32347)
- 2011(29216)
- 2010(29166)
- 2009(26771)
- 2008(26409)
- 2007(23535)
- 2006(20146)
- 2005(17509)
- 学科
- 济(129342)
- 经济(129207)
- 管理(93001)
- 业(88382)
- 企(73881)
- 企业(73881)
- 方法(60547)
- 数学(52830)
- 数学方法(52111)
- 中国(34522)
- 农(33636)
- 财(32530)
- 地方(29381)
- 学(29022)
- 业经(28157)
- 技术(23200)
- 贸(22864)
- 贸易(22852)
- 农业(22733)
- 制(22621)
- 易(22120)
- 理论(21956)
- 务(20994)
- 财务(20909)
- 财务管理(20867)
- 环境(19933)
- 和(19904)
- 企业财务(19785)
- 银(19101)
- 银行(19038)
- 机构
- 大学(452959)
- 学院(452717)
- 管理(177340)
- 济(177109)
- 经济(173114)
- 理学(154380)
- 理学院(152593)
- 研究(150854)
- 管理学(149602)
- 管理学院(148773)
- 中国(110335)
- 科学(97031)
- 京(96031)
- 财(79763)
- 农(76354)
- 所(76105)
- 业大(70416)
- 研究所(69859)
- 中心(69071)
- 江(66312)
- 财经(64633)
- 范(60302)
- 农业(60176)
- 北京(60058)
- 师范(59690)
- 经(58730)
- 院(55522)
- 州(53996)
- 经济学(53474)
- 技术(48861)
- 基金
- 项目(315491)
- 科学(247546)
- 基金(228080)
- 研究(225651)
- 家(200350)
- 国家(198708)
- 科学基金(170380)
- 社会(141310)
- 社会科(133880)
- 社会科学(133845)
- 省(124633)
- 基金项目(121466)
- 自然(113101)
- 自然科(110495)
- 自然科学(110462)
- 自然科学基金(108456)
- 划(105086)
- 教育(104641)
- 资助(93838)
- 编号(91255)
- 成果(73106)
- 重点(71070)
- 部(68619)
- 发(67165)
- 创(67090)
- 课题(63430)
- 创新(62307)
- 科研(60688)
- 大学(58449)
- 教育部(58296)
- 期刊
- 济(186662)
- 经济(186662)
- 研究(126476)
- 中国(83761)
- 学报(75642)
- 科学(68599)
- 农(67673)
- 管理(63280)
- 财(61265)
- 大学(56721)
- 学学(53602)
- 教育(50119)
- 农业(46738)
- 技术(40561)
- 融(35456)
- 金融(35456)
- 业经(31271)
- 财经(30715)
- 经济研究(30088)
- 经(26311)
- 问题(25685)
- 业(24910)
- 科技(22657)
- 图书(22421)
- 技术经济(22321)
- 版(22219)
- 统计(21135)
- 资源(20821)
- 理论(20423)
- 商业(20226)
共检索到6453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虹冕 赵今明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安徽省16个地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分别利用威尔逊模型和断裂点模型,测算并修正合(肥)芜(湖)蚌(埠)试验区的辐射范围。研究发现:合肥、芜湖两市辐射带动能力明显,辐射范围集中在皖中地区及沿江地区,蚌埠市辐射带动能力不明显。合肥、芜湖、滁州、安庆、六安等城市辐射范围相互重叠,阶段性形成以合肥市为区域核心的蛛状城市群网络。
关键词:
经济辐射 区域性中心城市 合芜蚌试验区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虹冕 赵今明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安徽省16个地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分别利用威尔逊模型和断裂点模型,测算并修正合(肥)芜(湖)蚌(埠)试验区的辐射范围。研究发现:合肥、芜湖两市辐射带动能力明显,辐射范围集中在皖中地区及沿江地区,蚌埠市辐射带动能力不明显。合肥、芜湖、滁州、安庆、六安等城市辐射范围相互重叠,阶段性形成以合肥市为区域核心的蛛状城市群网络。
关键词:
经济辐射 区域性中心城市 合芜蚌试验区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韩东林
合芜蚌试验区的建设,既是自主创新背景下安徽省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也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因此,为了加速推进合芜蚌试验区的建设,有必要在政策层面建立支持体系,形成多方面的合力,为合芜蚌试验区建设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政府财政支持区域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亨明 朱剑峰
文章从"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发展状况、影响"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发展的突出问题及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发展的对策建议等几方面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关键词:
“合芜蚌” 自主创新 试验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聂隽 陈纪枫 吴磊
环境压力是制约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改革与发展的一个关键瓶颈。构建具有安徽特色、基于区域实情、符合发展实际、融入试验区发展全局的区域环境保护联动机制是解决该问题的根本之道。
关键词:
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 环保联动机制 构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守文 徐丽洁 章杰嘉 余思明
文章通过构建长三角城市群的科技创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计算城市群内部城市的科技创新质量综合得分,将城市群内城市分为上海科学中心城市与其他非科学中心城市,利用引力模型测算上海科学中心城市与其他非科学中心城市的创新联系量,以此来测量上海科学中心城市的辐射效应。结果表明:上海科学中心城市的科技创新质量综合优势明显,基础研究能力强;上海科学中心城市与其他非科学中心城市的创新联系量“马太效应”显著;上海科学中心城市的辐射效应呈现非均衡发展态势且具有地理邻近性。上海科学中心城市对区域产生科技创新辐射效应的时空特质,对提升城市群整体创新能力、缩小区域内部差距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夏丹 蔡翔 万勇
粤港澳大湾区在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加快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综合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和面板回归模型探讨了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经济辐射影响因素的异质性。研究表明:第一,相比信息通讯技术,交通基础设施、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对粤港澳大湾区经济辐射强度具有更为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二,这些因素对经济辐射强度的影响因市而异。其中,交通基础设施对广州的经济辐射强度影响最大,人力资本对深圳的经济辐射强度影响最大,金融资本对香港的经济辐射强度影响最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小林 王效梅
本文通过构造准自然实验,实证分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经济辐射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东部地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带动经济发展的效果高于中西部地区,且超大城市规模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在经济发展方面的辐射和带动能力更强。从作用机制来看,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能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新的桥梁。最后文章提出加快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提升城市消费能力,加大产业结构升级发展等对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胡珑瑛 杨任远
[期刊] 求索
[作者]
张亨明 邵爱春
作为国家层面"3+1"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示范区的成员之一,"合芜蚌"改革试验区在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和金融支持、激励创新人才创业等方面提出和实施了激励措施。通过与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上海张江示范区的发展现状进行比较,可以找到促进"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发展的对策措施。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佳宁 罗重谱 白静
增强成渝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对于推动成渝城市群发展、加快西部大开发、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经济发展、交通系统建设、物流发展、区域创新、对外开放五个维度对成渝城市群七个区域中心城市增强辐射能力的举措进行比较,得出区域中心城市增强辐射能力的举措尚缺乏系统性、前瞻性、全面性、协同性。增强成渝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应找寻"创新驱动与产业引领"型路径,构建"开放支撑与物流强化"型路径,实施"人才集聚与市场优化"型路径,发力"重点突破与市际联合"型路径。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兵兵 陈羽佳 朱晶 闫志俊
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是高水平开放的重大制度创新,更是推动我国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文章首先厘清了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影响区域协调发展的内在机理,然后以2015-2019年先后分四批次设立的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识别了其影响区域协调发展的净效应。研究发现,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能够显著提高设立城市与未设立城市之间的经济周期同步性,这表明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能够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因城市的地域分布、人力资本、金融发展和信息基础设施水平的不同而显著不同。机制检验表明,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主要通过制度创新的引领示范效应和资源再配置效应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文章还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政策文本进行了量化分析,发现供给型、环境型和需求型政策工具都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效政策工具。因此,持续扩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政策的覆盖范围,形成多网络中心节点空间布局,探索差异化制度创新,合理优化政策工具的内部结构,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效路径。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吴顺发 程和侠
中心城市作为所属区域的经济中心,与一般城市相比,具有显著的特征,并具有强大的聚集功能、扩散功能和创新功能,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和窗口,能够促进整个区城的经济协调发展和共同繁荣。
关键词:
中心城市 聚集效应 扩散效应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焕明 马瑞祺 马成文
以合芜蚌三市2008—2016年、2016—2018年两阶段实施自创区政策为观测,构建准自然实验,分阶段利用合成控制法与76个对照组城市数据检验合芜蚌自创区政策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结果表明:合肥市和芜湖市实施两阶段自主创新政策均能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明显的正向处理效应,蚌埠市的政策效应具有明显的滞后性,且其政策效果不如合肥与芜湖两市;进一步,通过安慰剂检验等多种稳健性测试,证实合成控制法实验结论的可靠性;对自创区政策的区域创新水平促进效应进行检验,发现合芜蚌三市自创区政策的区域创新水平提升效应与区域经济增长效应表现出一致性,且合芜蚌自创区建设面临着区域创新发展不协调的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