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995)
2023(18654)
2022(16060)
2021(14791)
2020(12386)
2019(28176)
2018(28097)
2017(53422)
2016(29422)
2015(33160)
2014(33436)
2013(32944)
2012(30908)
2011(28176)
2010(28377)
2009(26168)
2008(25327)
2007(22469)
2006(20048)
2005(17995)
作者
(87632)
(72662)
(72176)
(68777)
(46668)
(35032)
(32856)
(28541)
(27998)
(26194)
(25036)
(24796)
(23582)
(23281)
(22548)
(22516)
(21420)
(21417)
(21041)
(20863)
(18437)
(18162)
(17740)
(16789)
(16399)
(16234)
(16213)
(16101)
(14923)
(14542)
学科
(134718)
经济(134577)
管理(80435)
(74711)
(59609)
企业(59609)
方法(53563)
数学(46515)
数学方法(45930)
中国(36044)
(34468)
地方(34333)
(29972)
(28468)
业经(28206)
农业(23575)
(22956)
(20551)
贸易(20535)
理论(20106)
环境(20068)
(19877)
金融(19868)
(19710)
(19533)
银行(19478)
(19421)
(18714)
地方经济(18518)
技术(18337)
机构
大学(420525)
学院(419256)
(170483)
经济(166671)
管理(159619)
研究(150650)
理学(136538)
理学院(134886)
管理学(132432)
管理学院(131690)
中国(112264)
科学(94283)
(91835)
(77648)
(77609)
(72528)
研究所(70486)
中心(67539)
(66421)
业大(63312)
财经(61169)
北京(58374)
(58292)
师范(57670)
农业(56539)
(55342)
(55322)
(52046)
经济学(51203)
(47462)
基金
项目(282012)
科学(220286)
研究(205492)
基金(201344)
(176400)
国家(174903)
科学基金(148705)
社会(128101)
社会科(121190)
社会科学(121156)
(112213)
基金项目(106240)
自然(96518)
教育(94498)
自然科(94192)
自然科学(94167)
(93906)
自然科学基金(92437)
资助(84094)
编号(83954)
成果(68880)
重点(63773)
(63442)
(61596)
课题(59624)
(57448)
创新(53680)
科研(53545)
教育部(52101)
国家社会(52047)
期刊
(197847)
经济(197847)
研究(128487)
中国(88751)
学报(68978)
(65494)
科学(62467)
管理(59575)
(57990)
大学(51354)
教育(51018)
学学(48118)
农业(44984)
(38948)
金融(38948)
技术(38394)
业经(31544)
经济研究(31441)
财经(30079)
(25815)
问题(25326)
(23261)
图书(23004)
技术经济(21486)
统计(20563)
资源(20443)
科技(19930)
理论(19403)
(19227)
现代(18544)
共检索到6433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钟太洋  黄贤金  李璐璐  王晨  
本文回顾了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研究进展情况。本文设计了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总体框架: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目标是获得一个具有可比性、敏感性、综合性等特点的综合指数;在评价思路,以“活动—压力—反应—绩效”为分析框架,描述性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选择的原则并以此为依据选择确定了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对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权重确定、指标标准化方法等进行探讨。根据本文设计的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框架与思路,对江苏省循环经济进行了描述评价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江苏省的循环经济发展程度在逐步提高,并且江苏省的循环经济发展经有明显的阶段性;对分项指...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永凯  陈润羊  
通过构建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以2000~2009年时间序列数据为样本,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甘肃省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循环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波动较大;资源循环利用指数处于较高水平,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指数处于中间水平,且二者呈现出高度相关性;经济社会发展指数较低,对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相对有限,但是未来发展潜力较大。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郑仕华  
在吸收和借鉴有关低碳经济社会和低碳评价指标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按照构建评价体系的要求,从经济、社会、技术、环境、动态发展等几方面建立了我国省域低碳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法对我国省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测算,并运用聚类分析法将我国省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划分为低碳区、次低碳区、相对高碳区和高碳区等四个层次。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罗忆宁  师旭辉  
合理评估城市住房发展潜力,对于因地制宜制订住房政策具有重要意义。从区域城市影响的角度出发,构建了城市住房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该评价体系对江苏省各城市的住房发展潜力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显示,江苏省13个地级市住房发展潜力差异较大,可分为三类。基于研究结果,对"十三五"期间江苏省提出因城施策的住房政策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罗忆宁  师旭辉  
合理评估城市住房发展潜力,对于因地制宜制订住房政策具有重要意义。从区域城市影响的角度出发,构建了城市住房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该评价体系对江苏省各城市的住房发展潜力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显示,江苏省13个地级市住房发展潜力差异较大,可分为三类。基于研究结果,对"十三五"期间江苏省提出因城施策的住房政策建议。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向书坚  郑瑞坤  郜元兴  
研究县域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县域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从资源的配置与利用分析入手,将循环经济引入经济增长质量的理论分析中,构建了循环经济视角下的经济增长质量理论分析框架,以此为依据建立了县域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江苏省江阴市为例进行了实证评价。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崔丽娟  彭镇华  郄光发  张曼胤  何春光  
根据江苏省区域特点,结合江苏省林业发展现状,建立江苏省林业发展指标体系,包括森林资源状况、生态功能、社会经济效益和保障体系4个综合层面的47个指标。采用专家咨询法、理论分析法、频度分析法及软系统归纳集成法等确定指标和分值,依此对江苏省林业发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江苏省林业处于刚起步的现代林业阶段,根据综合评价得分进一步分析了江苏省林业发展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其芳  黄贤金  张丽君  陈逸  
采用层次分析和加权函数法,对2003年江苏省13个城市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首先,从经济与社会发展、资源减量投入、资源循环利用、资源环境安全4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出反映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数。并将13个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划分为3个等级:第Ⅰ类为宿迁、徐州、镇江、淮安、常州、无锡、扬州,平均值为1.349;第Ⅱ类为南通、苏州、泰州、南京,平均值为1.547;第Ⅲ类为盐城、连云港,平均值为1.837。其次,通过障碍度计算,对2003年限制研究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因素进行诊断。发现有7个城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是资源环境安全,4个城市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黄和平  毕军  袁增伟  张炳  
循环经济实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生态效率与效益化原则是循环经济的根本原则,为此,对区域循环经济的评价及指标体系设计也必须贯彻这一根本原则。物质流分析(MFA)方法为资源、废弃物和环境管理提供了方法学上的决策支持工具,也为区域循环经济的评价与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以江苏省1990年~2005年间循环经济发展状况为例,在阐述物质流分析方法及其指标的基础上,结合层次分析法和"3R"原则构建了适合于研究区的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和权重体系,确立了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分级标准,拟定了区域循环经济评判模型,并对其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和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蔡国梁,廖为鲲,涂文涛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章波  黄贤金  
以“3R”原则为指导和出发点,构建了自上而下的树型指标体系(包含目标层-控制层-指标层三层指标体系),并形成了理论指标体系和操作指标体系,分别面向推广应用的理论研究和规划管理。据此,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南通市循环经济规划进行预评价,分析发现:随着循环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进,南通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将不断提升,但是其提升与发展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具体是:2002-2007年是对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延续与改造,因而仍处于相对粗放型的经济发展状态,循环经济建设的重点是污染减量排放和资源减量化;2008-2010年是粗放经济向集约经济转轨的阶段,此阶段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污染减排和治理;2011...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高珊  黄贤金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以江苏省为研究案例,针对生态文明动态化、区域性的特点与基本内涵,尝试建立省域范围的生态文明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层面,综合评价江苏省生态文明的建设绩效。文章指出2000—2007年间江苏省与全国的建设程度差异,同时总结2007年度江苏省13个地市的发展阶段差异。鉴于江苏省的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提出完善生态设施、健全生态补偿、发展生态产业及增强生态意识等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赵波  严立冬  
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是循环经济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考察循环经济运行模式,找出设计指标体系的逻辑思路,同时结合指标体系设计的系统性与层次性、动态性与稳定性、可测性与可比性、完备性与简明性、效率与效益性原则,构建出符合循环经济特定内涵和实质的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包括:经济与社会发展指标;资源减量投入指标;资源循环利用指标;生态环境质量指标。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姚继军  
伴随着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某些发达省份提出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目标。构建省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量化测度指标体系,对于从整体上把握和研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都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量化测度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思路,构建了省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指标体系,并论证了相关指标的计算方法。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光  李放  
从制度的覆盖面、保障度、持续性三个方面构建了包括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内的农村社会保障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及聚类分析对江苏省13个省辖市的农村社会保障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江苏省农村社会保障发展存在区域不平衡,尤其是苏中地区社会保障水平与其经济水平不匹配,而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苏北地区却好于苏中地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