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947)
- 2023(17013)
- 2022(14620)
- 2021(13484)
- 2020(11126)
- 2019(25320)
- 2018(25231)
- 2017(48359)
- 2016(26135)
- 2015(29387)
- 2014(29672)
- 2013(29438)
- 2012(27366)
- 2011(25051)
- 2010(25422)
- 2009(23692)
- 2008(23070)
- 2007(20562)
- 2006(18474)
- 2005(17046)
- 学科
- 济(123540)
- 经济(123398)
- 管理(77523)
- 业(71968)
- 企(58214)
- 企业(58214)
- 方法(45044)
- 数学(38419)
- 数学方法(38048)
- 中国(33965)
- 农(30999)
- 地方(30840)
- 财(27360)
- 业经(27212)
- 学(25222)
- 制(24384)
- 农业(21352)
- 银(19182)
- 银行(19137)
- 环境(19070)
- 融(19011)
- 金融(19007)
- 贸(18883)
- 贸易(18868)
- 行(18432)
- 易(18158)
- 和(17949)
- 理论(17759)
- 地方经济(17699)
- 体(17104)
- 机构
- 大学(382578)
- 学院(380903)
- 济(160753)
- 经济(157282)
- 管理(146664)
- 研究(136362)
- 理学(125137)
- 理学院(123672)
- 管理学(121755)
- 管理学院(121054)
- 中国(102204)
- 京(83243)
- 科学(81815)
- 财(74745)
- 所(69247)
- 研究所(62357)
- 中心(60137)
- 农(59372)
- 财经(58269)
- 江(57873)
- 北京(53544)
- 业大(53485)
- 经(52659)
- 范(51803)
- 师范(51341)
- 院(49416)
- 经济学(48968)
- 州(46549)
- 农业(45847)
- 经济学院(43599)
- 基金
- 项目(250638)
- 科学(197362)
- 研究(186419)
- 基金(180741)
- 家(156659)
- 国家(155329)
- 科学基金(132993)
- 社会(118365)
- 社会科(112148)
- 社会科学(112121)
- 省(97739)
- 基金项目(95434)
- 教育(84678)
- 自然(84058)
- 划(82044)
- 自然科(81993)
- 自然科学(81977)
- 自然科学基金(80482)
- 编号(76015)
- 资助(74198)
- 成果(62908)
- 发(57300)
- 重点(56471)
- 部(55244)
- 课题(53371)
- 创(51680)
- 国家社会(48716)
- 创新(48322)
- 制(47818)
- 教育部(47516)
- 期刊
- 济(191237)
- 经济(191237)
- 研究(121843)
- 中国(79970)
- 学报(57229)
- 管理(57173)
- 财(56331)
- 农(55327)
- 科学(54269)
- 教育(44327)
- 大学(43757)
- 学学(41026)
- 农业(37931)
- 融(37061)
- 金融(37061)
- 技术(34048)
- 经济研究(30353)
- 业经(29951)
- 财经(29422)
- 经(25241)
- 问题(24241)
- 技术经济(19641)
- 图书(19263)
- 业(18892)
- 理论(18587)
- 科技(17954)
- 现代(17721)
- 贸(17599)
- 世界(17204)
- 商业(16920)
共检索到5891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华茂 彭剑
推动区域经济系统从传统经济方式转移到循环经济方式的因素主要来源于区域内在的驱动力和外部的约束力,文章分析了区域五大区域内在的驱动力和五大外部的约束力,并针对区域循环经济发展阻力,提出快速发展区域循环经济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循环经济 动力机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其春 郗永勤
循环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已经成为其广泛推广的主要障碍。从利益相关者角度能够更全面、更透彻地挖掘循环经济发展的动力要素,这些动力要素都可归入经济、技术和制度这三大动力源,而挖掘这三大动力源,需要综合考虑各动力要素以及循环经济发展的阶段性,通过激发各动力要素,优化传导路径、畅通反馈渠道以及实现各动力要素的耦合与协调来促进循环经济动力机制的有效运行,并最终实现企业循环经济行为的常态化。
关键词:
循环经济 动力机制 发展阶段 利益相关者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汪上
中小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主体,应该主动承担起发展循环经济的任务。本文从政府推动、企业实现规模经济的内在要求、政府的环境保护政策及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社会资源约束、绿色理念的广泛树立五个方面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力机制,提出了建立循环经济法律体系、加强政府监督力度、加强中小企业市场经济伦理建设等发展循环经济的措施。
关键词:
中小企业 循环经济 动力机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军
解决县域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核心在于对各种动力来源进行整合,形成高效率的动力机制。以制度创新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以产业对接促进农业发展、以空间集聚带动乡村繁荣,是县域农村经济发展动力机制的基本内涵。而完善农村教育培训和社保制度、发展乡镇企业尤其是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县城设施建设和经济集聚程度,则是激活县域农村经济发展动力机制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县域农村 经济发展 动力机制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夏飞 陈修谦 唐红祥
从系统动力学角度构建了向海经济发展的动力系统框架,借鉴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探讨技术非中性化条件下海洋资源、资本、劳动力、科技等要素促进向海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及其特点。在此基础上构建向海经济发展动力模型,以我国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1997—2016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得出如下主要结论:资本对向海经济的正向驱动效应最显著,其次为科技投入,劳动力的正向效应不显著,渔业资源产生不明显的负向效应;动力要素对向海经济的驱动效应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特征,南部海洋经济圈渔业资源、资本投入以及科技投入等动力要素驱动效应最强,北部海洋经济圈以资本投入为主驱动力,东部海洋经济圈则以资本投入和劳动力驱动为主;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发展、对外开放水平、环境保护、交通条件、政府干预度对向海经济主要起到正向影响。根据以上研究发现,从产业结构与布局、财政与金融、海洋科技及其成果转化、区域合作与海陆一体化、基础设施等角度提出了向海经济发展动力机制完善路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梅 李曦 刘明培
我国绿色食品供给动力不足和需求增长乏力已成为制约绿色食品经济发展的两大瓶颈 ,限制了绿色食品经济特有功效的发挥。本文从利益、科技和需求三个方面着力构建了促进绿色食品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
关键词:
绿色食品经济 发展 动力机制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腾飞
在信息、劳动力、资本和商品等要素超具流动性的时代背景下,知识越发表现出一种邻近和远距离流动并存的多区位互动特征,并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为此,论文首先围绕当前人类社会经济系统的一系列重要变化,并结合传统区域创新研究范式的内在缺陷,引介以知识组合为核心的区域知识动力学理论。在此基础上,尝试构建区域经济发展的多区位知识动力解析框架:通过引入信任机制和学习机制深度阐释正式/非正式制度和认知水平等地方情景因素对知识组合的影响机理;分别围绕外部知识关联和知识网络外部性探究多区位知识网络对区域产业比较优势演化和内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最后,从区域管治、区域战略导向、政策工具和知识影响4个维度归纳知识经济时代的区域治理逻辑。多区位知识动力框架推进了区域创新学派关于经济发展中知识动力问题的研究,有助于区域协同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的科学制定。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仇冬芳 刘益平 黄金
发展县域经济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在分析安徽省亳州市县域经济现状及主要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利用县域经济发展动力机制理论,从内生动力因素和外生动力因素的角度,提出应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利用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实行积极的金融支农政策等推进安徽省亳州市县域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县域经济 亳州市 动力机制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姬超
创新是引领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本文基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梯度演进事实,比较分析了要素驱动阶段、效率驱动阶段和创新驱动阶段的动力机制及其演变规律。研究表明:第一,中国经济梯度演进是非均衡发展策略的结果,体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增量改革规律,发展初期的资本稀缺难题因而得到解决,避免了低端锁定;第二,创新驱动发展阶段需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尤其是考虑到不同地区的结构性差异,创新必须在不同区域以及新旧产业之间找到平衡点,协同推进;第三,创新驱动的经济发展不单意味着核心技术突破,还要求通过社会生产方式和组织方式的适应性变化来实现创新扩散。为了更好满足创新发展需求,建议从区域政策、产业政策、技术政策、创新环境等方面协同推进,优化并完善政策制度支撑,从而更好整合创新资源和汇聚创新要素,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任力 张立洁
马克思的资本循环理论对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金融动力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应着重发展实体经济,避免投资无序化,充分发挥货币资本对新发展格局下产业及企业的金融支撑作用。当前,我国金融存在金融供给区域分布失衡、金融供给城乡差距大、金融资源配置职能虚弱、消费金融潜力挖掘不够、金融开放有待高质量发展等问题。相应的对策建议是:优化金融供给空间布局,以乡村振兴为抓手完善普惠金融体系,激发创新潜能,提升金融资源配置动能,补齐融资市场短板,促进消费金融升级转型,推动更高水平金融开放。
关键词:
资本循环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金融体系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刚 赵志耘 许端阳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围绕着如何实现这一转变,十八大给予了系统且明确的回答,即通过创新驱动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本文从科技创新驱动的要素重组、产业结构升级和需求结构优化三个视角,探讨了科技创新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动力机制。
关键词: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科技创新 创新驱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宋超 栾贻信 吕娜
水健康循环与循环经济是人类面对资源和环境约束问题寻求可持续发展的求解。水健康循环与循环经济发展是水资源—生态—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子系统,二者互为条件、相互依存、相互包含,具有互动与协同作用。水健康循环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主要目标,而循环经济发展又是实现水健康循环的基本条件和主要途径,二者协同作用是复合系统有序演化的客观需求。水健康循环与循环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健康演化和人类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水健康循环 循环经济 相互作用 协同发展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郑京淑
进入21世纪以来,东亚出现了签署各种双边、多边自由贸易协定的浪潮。本文从东亚贸易发展角度切入,寻找东亚走向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事实依据。东亚贸易近年来的发展源于东亚区域内贸易的扩大,而区域内贸易发展的主要动力来自IT关联产品、特别是中间品贸易。本文试图从工程间分工、模块化和跨国公司战略三个方面,诠释东亚区域内贸易发展的动力机制。本文认为,东亚贸易中区域内中间品贸易依赖于终极品的域外出口的格局,不利于东亚贸易的自律发展。积极促进终极品的区域内贸易,应该是东亚贸易面临的重要课题。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长云 张悦
区域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是“国家科学技术创新工程”的重要载体。基于区域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定位,识别其发展要素,构建了平台发展的概念模型,揭示了平台发展的机理。分析“激发动力—耦合动力—积累动力”的形成过程,确定了平台发展的源动力、助动力、旋动力3种动力机制,提出加强制度建设、科技资源集成、共享需求集成以及完善共享体系4个促进平台发展的对策建议,为区域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服务模式创新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科技资源共享平台 动力机制 区域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新波 刘轶芳 刘倩
循环经济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我国各地区在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排放两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然而,由于我国现阶段效率评价定义不明确,加之领土面积广阔,地区间发展的相对性与短板难以有效度量,造成了循环经济效率测评可信度较低,时间、空间对比薄弱的现象。文章在我国现有评价方法不完善、各地区发展不均衡的条件下,通过对评价体系进行重新定义,对评价方法进行横、纵向拓展,提出针对我国区域性循环经济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
循环经济 指标体系 效率评价 区域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