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159)
2023(17612)
2022(14989)
2021(14036)
2020(11458)
2019(26433)
2018(26544)
2017(50449)
2016(27462)
2015(30956)
2014(31282)
2013(30803)
2012(28559)
2011(26066)
2010(26818)
2009(24524)
2008(23881)
2007(21103)
2006(18944)
2005(17377)
作者
(80578)
(66633)
(66396)
(63313)
(42641)
(31936)
(30217)
(26224)
(25533)
(24060)
(22766)
(22676)
(21448)
(21444)
(20757)
(20542)
(19843)
(19428)
(19212)
(19105)
(17018)
(16589)
(16202)
(15455)
(15053)
(14918)
(14867)
(14773)
(13570)
(13115)
学科
(128223)
经济(128097)
管理(75390)
(69519)
(56557)
企业(56557)
方法(49894)
数学(43229)
数学方法(42497)
中国(34632)
地方(32087)
(31234)
业经(27309)
(26739)
(24531)
(21471)
农业(21211)
理论(20774)
(19271)
贸易(19250)
(18985)
银行(18944)
(18681)
(18570)
金融(18567)
环境(18547)
(18509)
(18251)
地方经济(18145)
技术(17313)
机构
大学(391749)
学院(391295)
(159453)
经济(155824)
管理(150608)
研究(137353)
理学(128489)
理学院(126971)
管理学(124508)
管理学院(123797)
中国(104124)
(85428)
科学(84464)
(72083)
(69833)
研究所(63112)
中心(62161)
(61174)
(60496)
财经(56327)
业大(55526)
北京(55208)
(54916)
师范(54391)
(50865)
(50025)
(49298)
经济学(47646)
农业(47181)
师范大学(43782)
基金
项目(257905)
科学(201960)
研究(191157)
基金(183613)
(159388)
国家(158009)
科学基金(135210)
社会(118879)
社会科(112599)
社会科学(112568)
(101802)
基金项目(96131)
教育(88928)
自然(86587)
(85560)
自然科(84522)
自然科学(84506)
自然科学基金(82910)
编号(79030)
资助(76919)
成果(65314)
(58486)
重点(58306)
课题(56080)
(55999)
(52948)
创新(49373)
科研(48431)
国家社会(48142)
教育部(48010)
期刊
(188125)
经济(188125)
研究(122815)
中国(83496)
学报(59085)
管理(58860)
(56079)
科学(55684)
(53208)
教育(52440)
大学(44977)
学学(41744)
农业(38693)
技术(38457)
(37481)
金融(37481)
经济研究(30155)
业经(29991)
财经(27568)
(23665)
问题(23658)
图书(23360)
技术经济(20552)
(20040)
统计(19020)
理论(18885)
科技(18307)
现代(17612)
商业(17578)
资源(17544)
共检索到6060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程梅珍  
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体现出鲜明的地区特色和模式。本文总结了天津滨海新区循环经济建设的成就,分析了滨海新区循环经济发展的特点,针对滨海新区特点提出进一步发展循环经济的新思路:以泰达生态工业园、大港化工生态工业园为中心,以功能产业区为主线建立和完善了各条循环经济产业链,运用健全制度、市场化运作和信息化管理等方式,实现动态的、多层次的循环经济体系。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健  周慧  
滨海新区功能定位的转变需要新区建立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结为产业的生态化,文章首先阐述了产业循环经济模式的内涵,而后分析了滨海新区在优势产业及其他产业两个方面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构建了滨海新区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总体架构,并对该模式的内容和特色作了具体阐述。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毅  汪波  
目前,天津滨海新区已成为继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后,又一带动区域发展的经济增长极。然而,随着滨海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其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特别是传统资源消耗型产业比重较大造成的能源、土地、水等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潘康宇  赵颖  李丽君  
人才聚集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资源保障,区域经济发展是导致人才聚集现象的根本原因,两者相辅相成,在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互为因果。本文研究并提取反映人才聚集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建立滨海新区人才聚集和区域经济发展相关性模型,使用近十余年统计数据,对人才聚集和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协同关系进行了评价。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发现滨海新区人才聚集和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历经起步和发展阶段,到2007年以后进入协调阶段,发展现状符合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人才聚集已经进入突变阶段。滨海新区正在完成产业结构聚集,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晅煜  
在国际经济危机影响作用下,我国传统经济发展方式面临多重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滨海新区作为当前我国着力打造的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虽然经济长期保持了高速增长,但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企业结构等一系列深层次问题日益显现,亟需通过构筑高端产业体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等举措,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发展道路。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毅  汪波  
传统的"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单向线形生产模式,以及以资源消耗型制造业为主的滞后产业结构,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作为直接影响着资源配置效率和产业素质高低的区域产业结构,就成为了新时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和关键。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阐述了基于循环经济模式的产业结构优化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对全国各区域发展循环经济和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以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工业生态化改造、三次产业间形成三产互动的良性体系、通过虚拟产业链的延伸和对接实现区位优势互补,加强区域合作"等对策和建议。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田香兰  
中国天津与韩国仁川在城市地理位置、地位、功能、作用等方面具有很多相似性。天津与仁川可以在汽车零部件产业、相互引进投资、有效管理海洋、扩大两市空港、海港物流合作以及挖掘各自城市的旅游资源等方面进行广泛的合作。天津滨海新区与仁川经济自由区的互动发展将不仅带动两市整体经济发展,也为环黄渤海地区经济发展起到示范作用,进而为东北亚地区经济繁荣作出贡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董刚  杨理连  
职业教育是所有教育类型中与区域经济发展最紧密、服务最贴切的教育。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及产业技术结构升级,高职教育必须挖掘内涵要素,推进质量特色建设。天津职业大学在服务滨海新区发展中,基于职业能力培养,推进专业开发;基于岗位工作过程,推进课程改革;基于产教结合,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基于职业(技术)培训,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基于深层次校企合作,推进校区共建,实现了紧密对接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学校内涵建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田丽丽  朱坦  朱振彪  汲奕君  
天津滨海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滨海新区近年来的经济飞速发展,也加大了其资源环境压力。对滨海新区的发展战略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是预防或减轻滨海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重要手段。重点分析了滨海新区发展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思路、评价内容及技术方法,并且探讨了评价如何有效地将环保因素纳入决策,以促进滨海新区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妍  
天津滨海新区循环经济法律制度体系的架构既要符合我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的基本要求,又要突出自己的地方特色。文章通过对天津滨海新区循环经济法律制度体系建立中面临的效率与公平的矛盾,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达到效率、公平的统一,实现滨海新区的和谐发展。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郭素芳  
生态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新型模式,不同地区发展农业的环境和条件不同,其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本文结合滨海新区农业发展的实际,从区位、资源、环境、产业基础等方面分析了该区发展生态农业的优势条件,同时指出了发展生态农业面临的诸多制约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探寻适合本地都市特点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及其路径选择,最后提出了一系列模式运行的保障条件,以促进滨海新区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薄文广  欧阳伟军  
调整完善符合实际、顺应国家发展战略的规划,以大项目作为产业发展的抓手,创新开发模式,是天津滨海新区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主要经验。同时滨海新区也面临着赶超与跨越的双重挑战、体制机制不顺和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滞后问题,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理顺管理体制机制是新区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焱  刘利东  
抛开行政因素,单纯从市场经济的视角来看,滨海新区可以被放在不同尺度的空间范围内去考量,这些空间依次为天津市、京津冀、环渤海、中国北部、东北亚乃至全球范围。实际上在目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滨海新区可以被看作是在不同空间尺度内发挥作用的经济增长极。本文从不同的空间尺度的视角对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进行分析,并提出通过临海工业带建设在京津冀区域中实现以天津滨海新区为引擎的区域一体化的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