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379)
- 2023(17630)
- 2022(15320)
- 2021(14363)
- 2020(11974)
- 2019(27397)
- 2018(27057)
- 2017(52540)
- 2016(28638)
- 2015(31747)
- 2014(31807)
- 2013(31163)
- 2012(28557)
- 2011(25770)
- 2010(26212)
- 2009(24431)
- 2008(23727)
- 2007(21216)
- 2006(18889)
- 2005(16909)
- 学科
- 济(114078)
- 经济(113942)
- 管理(91174)
- 业(83900)
- 企(72049)
- 企业(72049)
- 方法(50571)
- 数学(43727)
- 数学方法(43016)
- 财(31578)
- 中国(30444)
- 农(29889)
- 业经(26128)
- 制(25923)
- 地方(24839)
- 学(24163)
- 技术(21957)
- 理论(19730)
- 农业(19455)
- 务(19389)
- 贸(19378)
- 贸易(19365)
- 财务(19296)
- 财务管理(19257)
- 银(19180)
- 银行(19132)
- 易(18789)
- 环境(18549)
- 和(18314)
- 企业财务(18276)
- 机构
- 大学(404950)
- 学院(404768)
- 济(161235)
- 管理(160714)
- 经济(157607)
- 理学(138859)
- 理学院(137296)
- 研究(134831)
- 管理学(134701)
- 管理学院(133948)
- 中国(101506)
- 京(86118)
- 科学(83148)
- 财(77488)
- 所(67088)
- 农(61843)
- 中心(61071)
- 江(60862)
- 研究所(60783)
- 财经(60773)
- 业大(58471)
- 经(55103)
- 北京(54543)
- 范(53338)
- 师范(52829)
- 院(49628)
- 州(48904)
- 经济学(48088)
- 农业(48074)
- 财经大学(45052)
- 基金
- 项目(274726)
- 科学(217421)
- 研究(201943)
- 基金(199083)
- 家(172835)
- 国家(171403)
- 科学基金(148222)
- 社会(127109)
- 社会科(120535)
- 社会科学(120509)
- 省(108272)
- 基金项目(104786)
- 自然(96497)
- 自然科(94254)
- 自然科学(94238)
- 教育(93649)
- 自然科学基金(92536)
- 划(90763)
- 资助(82617)
- 编号(82184)
- 成果(67453)
- 重点(61767)
- 部(60305)
- 创(59366)
- 发(58659)
- 课题(57618)
- 创新(54893)
- 制(51900)
- 教育部(51881)
- 国家社会(51848)
- 期刊
- 济(179466)
- 经济(179466)
- 研究(120965)
- 中国(79793)
- 管理(62214)
- 学报(61509)
- 财(58935)
- 科学(57305)
- 农(55754)
- 教育(48009)
- 大学(47345)
- 学学(44441)
- 农业(38192)
- 技术(37294)
- 融(37241)
- 金融(37241)
- 财经(29536)
- 业经(29330)
- 经济研究(28379)
- 经(25266)
- 问题(22723)
- 科技(20552)
- 技术经济(20309)
- 图书(19931)
- 业(19554)
- 理论(19219)
- 统计(18580)
- 现代(18336)
- 版(18165)
- 策(17791)
共检索到5998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慈福义
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经进入中国国家战略,将二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该文首先探讨区域循环型创新系统的形成机制,包括区域循环型创新资源、集聚循环型创新、区域动态比较循环型创新优势、区域循环型合作网络、区域循环型创新公平、绿色需求和区域循环型创新环境;其次,分析区域循环型创新系统的资源结构、组织结构、环境结构和空间结构;最后,提出区域循环型创新系统的优化对策。
关键词:
区域循环型创新系统 形成机制 结构 对策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丹阳 张冰 王裕
区域文化作为一个重要的约束条件,对区域创新系统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结合区域文化的特征和区域创新主体的功能,分析了区域文化对创新主体和区域创新系统的影响机制,并进一步提出了一些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区域文化 区域创新系统 影响机制 对策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马永红 苏鑫 赵越
为揭示区域创新系统协同演化机制的本质与规律,在对区域创新系统自组织特征予以描述的基础上,构建区域创新系统协同演化的哈肯模型,选用基础共性技术创新数据与制度创新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运用Minitab软件设计系统演化方案并提出优化对策。研究结果表明:基础共性技术创新代表量是区域创新系统动态演化的序参量;基础共性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在区域创新系统演化过程中具有协同效应,但协同度欠佳;制度创新递增的正反馈机制在区域创新系统演化过程中的信噪比最大,基础共性技术创新对制度创新推动作用的反映最灵敏;当信噪比最大的参数λ2<0,形成制度创新递增的正反馈机制,同时调控参数使得a、b、λ1均小于0且尽量保持a的绝对值最大,区域创新系统将会实现最优演化水平。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丁永波
区域产业创新系统建设是一个重新配置创新资源的过程,合理地构建区域产业创新系统有助于实现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有必要构建由产业技术创新机制、产业创新资金筹集机制、产业创新人才机制、产业创新成果产业化的中介机制和政府引导机制等几个方面相互协调构成的产业创新运行机制,并分析产业创新系统的运行机理。
关键词:
创新 产业创新 产业创新系统 运行机理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邵必林 赵煜 宋丹 胡珍
AI(人工智能)技术是新工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之一。推动AI产业技术创新是构建自主可控AI核心技术体系、培育全球AI产业发展新高地、推进各行业智能化升级的重要举措。针对我国AI产业链发展不均衡,系统运行机制缺乏细粒度分析等问题,从驱动力、资源供给、合作模式3个维度,研究AI产业技术创新系统运行机制。结果发现:(1)AI产业技术创新系统具有自组织性和共生性特征;(2)AI产业包括硬件、系统和应用3个技术创新子系统,子系统之间既有技术关联又存在较大发展差异;(3)AI技术创新存在底层关键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创新资源供给障碍和技术创新合作思路不明等现实问题。在机制研究基础上,基于共生理论提出人工智能产业可持续发展优化对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斌
论文回顾了区域创新系统,指出创新系统难于复制的根源其一在于区域内企业之间的联系,其二是知识库中存在大量的未编码知识具有地域性,阻碍了区域创新系统的移植,并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创新系统 知识库 未编码知识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利军 胡树华
以区域创新系统的"四三结构"模型为理论基础,根据模型简化假设,运用系统动力学的分析方法,构建出区域创新系统的产出投入回馈模型,进而分析人才、资本和技术三大创新投入要素的回馈回路,总结影响区域创新系统运行的关键因素,从而为区域创新战略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关云飞 詹湘东
区域创新系统是区域知识管理的组织形式。创新要素之间以知识为联动的纽带,构建了一个基于知识管理的运行机制。界定区域创新系统中知识管理的构成,分析区域知识创造、知识共享与知识应用机制的相互关系,提出基于知识创新、知识增量的螺旋上升式知识创造机制;基于知识交流、知识学习的开放、互动、效益激励型知识共享机制;基于知识扩散、技术交易的知识应用机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姜江 胡振华
区域产业集群创新系统既是区域创新系统的重要组分,也是区域、国家和全球产业链与价值链的一个结点。基于Logistic模型的研究发现,产业集群创新系统存在演化周期现象,且是一个自组织系统,具有非连续性,遵循社会生态演化机理。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分析发现,资金支撑仍是区域产业集群创新的重要问题,创新收益是驱动企业创新进而影响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且已显现出巨大推动力。区域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的发展路径,目前可供选择的主要有集结型优化路径、联盟型优化路径和配置型优化路径,涉及到企业选择、社会选择和政府选择等问题。由于三条路径各有优劣,需要建构一条开放式协同路径,并着重探索形成动力机制、互补机制、共担机制、协作机制和多元化机制。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庆金 田善武
本文利用共生演化理论和方法探讨区域创新系统演化阶段、路径和机制。首先探讨了区域创新系统共生演化的单利共生阶段、差异互利共生阶段和均衡互利共生阶段的特点和形成机理;其次分析了区域创新系统共生演化路径,论证了其由单利共生阶段向差异互利共生阶段再向均衡互利共生阶段演化的机制;最后提出了区域创新系统共生演化的政策建议。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张公一 张畅 郭鑫
[目的 /意义]为提升区域创新系统的创新能力,促进区域科技资源整合,从知识管理视角出发,对面向区域创新系统的知识库形成路径展开研究。[方法 /过程]以区域创新系统理论和知识管理理论为基础,分析创新主体在区域知识库形成中的角色与作用,根据知识管理阶段解析区域知识库形成过程,从而实现创新知识由知识源到区域知识库的存储路径。[结果 /结论]为促进区域知识库形成,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三者共同奠定知识基础,中介机构搭建扩散桥梁,政府提供政策扶持与市场知识。与此同时,区域知识库形成过程需要经历知识创造、知识扩散、
关键词:
区域创新系统 区域知识库 知识管理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宋伟 张学和 彭小宝
面对我国目前的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资源依赖型发展战略的转变,自主知识产权的获取和扩散已经成为决定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以自主知识产权为主抓手,发挥知识产权的强辐射作用,围绕知识产权的各种政策、机构、文化、支撑系统的建立来加快集群创新系统的建设,才能最终使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应用和保护成为集群创新系统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动力。
关键词:
知识产权 区域创新 产业集群 参与机制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唐书林 肖振红 刘强 苑婧婷
超网络现象是以合作创新为基础的区域创新系统功能演化的体现。本文引入了合作创新和标准化协同对协同创新的贡献率概念,通过刻画监管部门激励与创新主体努力投入建立了双重线性分离契约模型。研究发现:(1)收益分享率是风险偏好、努力成本系数和协同创新不确定性的递减函数;(2)采用双重线性分离契约能够有效降低超网络不同任务间的关联程度,提高创新主体在不同任务间切换的积极性;(3)只有当高水平创新主体所占比例超过一定的门槛值时,双重线性分离激励契约才会促进区域创新系统的总体收益;(4)采用双重线性分离契约能够合理控制合作创新风险,但会影响创新主体对标准化协同的风险偏好。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肖艳红 卢艳秋 叶英平
[目的 /意义]为促进区域创新科技资源整合,提升区域创新系统的综合创新能力,基于逆向知识转移的视角,对面向区域创新系统的逆向知识转移展开相关研究。[方法 /过程]在对逆向知识转移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与评述的基础上,分析企业知识向区域创新系统外部主体逆向转移的方式和条件,构建面向区域创新系统的逆向知识转移平台,提出促进区域创新系统的逆向知识转移的对策,实现逆向知识转移对区域创新系统整体创新水平的提升。[结果 /结论]在区域创新系统中,创新性企业的知识通过分解-结合的方式,在克服了知识障碍、组织障碍、系统障碍的条
关键词:
区域创新系统 逆向知识转移 知识转移机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焕祥 孙斐
本文在探讨区域创新系统动力机制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区域创新系统的动力机制———竞争合作、网络效应以及知识外溢,并就它们之间的联合作用模式进行探讨,以期为区域创新系统持续创新提供有意义的启示。
关键词:
区域创新系统 动力机制 联合作用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