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39)
2023(4158)
2022(3585)
2021(3327)
2020(2631)
2019(5765)
2018(5732)
2017(10099)
2016(5732)
2015(6627)
2014(7186)
2013(6743)
2012(6078)
2011(5644)
2010(5736)
2009(5193)
2008(5047)
2007(4826)
2006(4323)
2005(3970)
作者
(17647)
(14533)
(14518)
(13690)
(9093)
(7007)
(6804)
(5687)
(5407)
(5403)
(5119)
(4888)
(4823)
(4591)
(4513)
(4495)
(4480)
(4366)
(4236)
(4123)
(3692)
(3675)
(3432)
(3407)
(3402)
(3276)
(3197)
(3195)
(2933)
(2865)
学科
(24310)
经济(24291)
管理(16433)
(12179)
地方(10136)
(10023)
企业(10023)
方法(7315)
中国(6722)
地方经济(6666)
(5963)
(5828)
数学(5725)
数学方法(5610)
理论(5323)
业经(5267)
(4774)
环境(4693)
(4282)
(4273)
教学(4236)
农业(4211)
教育(4016)
(3934)
银行(3927)
(3756)
金融(3754)
(3719)
(3279)
(3200)
机构
学院(83736)
大学(80917)
管理(28636)
(27255)
研究(27118)
经济(26313)
理学(23477)
理学院(23116)
管理学(22529)
管理学院(22366)
中国(21681)
科学(18696)
(18304)
(15005)
(14139)
(13502)
(13410)
中心(13357)
师范(13255)
研究所(12602)
(12575)
(11872)
技术(11712)
北京(11647)
业大(11382)
师范大学(10374)
(10347)
财经(10273)
(9946)
职业(9751)
基金
项目(52926)
科学(40892)
研究(40489)
基金(35336)
(30784)
国家(30507)
科学基金(25895)
社会(23440)
(22652)
社会科(22059)
社会科学(22054)
教育(19346)
基金项目(18714)
(18695)
编号(18415)
自然(16500)
自然科(16033)
自然科学(16031)
自然科学基金(15702)
成果(15117)
资助(14159)
课题(13360)
重点(12540)
(12439)
(11212)
(10804)
项目编号(10731)
(10382)
规划(10154)
创新(10066)
期刊
(36078)
经济(36078)
研究(23872)
中国(19963)
教育(14638)
学报(12787)
(11319)
科学(11280)
管理(11016)
(10370)
技术(10034)
大学(9284)
学学(8202)
图书(7688)
(7210)
金融(7210)
农业(7050)
业经(6655)
书馆(5581)
图书馆(5581)
资源(5290)
职业(5109)
经济研究(4875)
(4770)
论坛(4770)
财经(4436)
情报(4374)
(4295)
问题(4232)
商业(4149)
共检索到1324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禹贡  
从阐释区域形象系统的有关概念着手,全面探讨了区域形象系统的基本特性和研究内容,并就区域形象系统理论进行了有益研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姚士谋  王书国  陈爽  陈振光  
全球化的新形势下,由于经济社会的高度发展,将越来越多的国家、城市和各种企业团体捆绑在一种互相依存和互相联贯的网络关系中。在当前全球经济相互依存的一体化时代,由于城镇连绵迭加、资源要素集中,产业集团重组、交通信息网络化和人群流动化加快等等因素的汇合,给城市化地区带来新的现象。发达地区孕育着“城市群现象”越来越突显。文章就区域发展中城市群现象的生成规律、发展过程中的因子及其空间组织系统若干问题进行综合性的探索,并提出了城市群现象的空间结构的四种范式。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赵定涛  
区域形象评价初探中国科技大学商学院赵定涛区域形象评价是区域形象设计和形象塑造的前提。离开了对区域形象的客观了解和正确把握,形象设计和形象建设就会陷入盲目性。当前我国的地区形象战略和策划研究正在形成热潮,但总体看来,对区域形象的评价研究重视不够,这势...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顾敦荣  顾祖峰  钟勤华  柳袁照  陆天池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人民抓住机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突破高度集中统一的呆板的计划经济体制,努力发展商品经济,探索社会、经济和教育协调发展的规律,着力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系统整体优化的开放而富有活力的教育体系,划出了一条区域教育优化发展的轨迹。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何平  
本文从现代区域物流联合运输管理方面对物流运输管理进行探索,首先分析区域物流管理制约因素,然后尝试构建现代化区域物流网络联合运输管理模式,以期有助于提高国内的物流交通运输质量,实现物流业的区域经济增长。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靳希斌  
徐同文教授的新著《区域大学的使命》(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以下简称《使命》),在详细地考察了国内外区域大学社会服务的现状和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就区域大学为区域经济与社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铁军  
泛珠三角区域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是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站在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实施“走出去”战略,才能由被动的全球化阶段转到主动的全球化阶段。实施对外投资与境外开发、产业转移、加工贸易、服务贸易相结合,既可在国内参与他国生产的国际分工,又可在国外使他国参与我国生产的国际分工;这不仅可以获得经济合作的主动权,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国家的宏观经济效益。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顾守柏  丁芸  孙彦伟  
上海作为国际性特大型城市,在转型发展和推进"四个中心"建设过程中,面临资源、人口、环境的"紧约束",建设用地规模接近极限,土地供需矛盾突出,土地利用布局和结构不合理,耕地保护形势严峻,生态文明建设需求迫切。为有效破解土地资源瓶颈,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以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促进上海转型发展,2014年初,上海市确立了"总量锁定、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翠英  
一个特色鲜明、区域共享的实训基地,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离不开高标准的建设起点,同时为了能够可持续发展,还要有科学的管理措施。本文以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进行了探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殷兴山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从人民银行分支行来看,结合实际推动区域金融改革创新,有效提升辖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是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任务。正确把握区域金融改革新趋势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杜凤霞  杨占昌  陈立文  
本文采用聚类分析方法从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和房地产市场运营、盈利、偿债和规模四方面将我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划分为五大区域。研究结论主要有:房地产业的发展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二者均呈现明显的区域性特征;房地产市场发展与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基本一致,只有天津、山东、江西和广西四个地区房地产市场发展高于经济增长速度,而内蒙古和河北省则相反。以A类区域为例进行的住宅价格的相关性研究显示,区域内部住宅价格存在扩散和趋同效应,上海与北京、北京与天津之间都存在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上海是天津的格兰杰原因,即存在先导-滞后关系,二者关系是单向的,反之则不成立。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吴建新  
专业建设是职业院校内涵建设的核心,职业院校要围绕区域产业规划调整专业结构,强化专业内涵建设、文化建设,完善专业建设保障机制,打造特色专业品牌,增强学校竞争力,以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成文  白林  
本文讨论地理位置、区域居民收入水平、需求、人口迁徙、文化多样性等因素对名牌群落形成的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不同阶段对名牌的不同要求。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丁金昌  
高职院校校际合作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高职教育的社会认可度,进一步推动高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但目前我国校际合作大多见诸于本科院校,高职院校之间尤其是区域高职院校之间开展校际合作的成功案例并不多见。笔者从校际合作的目标、机制和内容探讨区域高职院校校际合作的模式问题。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勤  
改革开放后,为了适应高等教育的大发展,短短的几年间就已形成了众多的大学城。教学督导联盟是集大学城区域内各高校教学督导的力量,使高校间形成互相监督的教学质量机制。它符合国际高等教育区域联盟发展的潮流,并以高校"质量自治"作为发展基础;同时,拓展了"质量自治"的自主权。探索建立大学城高校区域教学督导联盟,对改善区域教学品质,提升区域教学质量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