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529)
- 2023(20813)
- 2022(17502)
- 2021(16184)
- 2020(13830)
- 2019(31364)
- 2018(30792)
- 2017(58715)
- 2016(31793)
- 2015(35461)
- 2014(35145)
- 2013(34820)
- 2012(31752)
- 2011(28729)
- 2010(28806)
- 2009(27299)
- 2008(27107)
- 2007(24307)
- 2006(21195)
- 2005(18942)
- 学科
- 济(139265)
- 经济(139127)
- 业(110021)
- 管理(99106)
- 企(90910)
- 企业(90910)
- 方法(63668)
- 数学(53819)
- 数学方法(53188)
- 农(50498)
- 财(39242)
- 业经(36461)
- 中国(36068)
- 农业(33426)
- 制(26960)
- 务(26761)
- 财务(26703)
- 财务管理(26653)
- 地方(26534)
- 贸(25773)
- 贸易(25761)
- 学(25707)
- 企业财务(25321)
- 易(25055)
- 和(22583)
- 技术(22496)
- 环境(21810)
- 理论(21456)
- 划(20801)
- 银(20567)
- 机构
- 学院(459661)
- 大学(453346)
- 济(193828)
- 经济(190058)
- 管理(180236)
- 理学(155723)
- 理学院(154064)
- 管理学(151484)
- 研究(151467)
- 管理学院(150644)
- 中国(118653)
- 京(94608)
- 科学(92760)
- 财(88028)
- 农(84985)
- 所(76278)
- 中心(71059)
- 财经(70744)
- 业大(69343)
- 研究所(69178)
- 江(68814)
- 农业(65861)
- 经(64312)
- 经济学(59395)
- 北京(58866)
- 范(57375)
- 师范(56805)
- 州(54516)
- 院(54513)
- 经济学院(53701)
- 基金
- 项目(307797)
- 科学(244776)
- 基金(226547)
- 研究(223185)
- 家(197297)
- 国家(195631)
- 科学基金(169341)
- 社会(144623)
- 社会科(137071)
- 社会科学(137032)
- 省(120705)
- 基金项目(119402)
- 自然(109779)
- 自然科(107243)
- 自然科学(107212)
- 自然科学基金(105342)
- 教育(101814)
- 划(100704)
- 资助(92721)
- 编号(89286)
- 成果(70817)
- 重点(69348)
- 部(68483)
- 发(66631)
- 创(65187)
- 课题(61084)
- 创新(60598)
- 国家社会(60468)
- 科研(59307)
- 教育部(58582)
- 期刊
- 济(214697)
- 经济(214697)
- 研究(128555)
- 中国(84837)
- 农(80904)
- 财(70348)
- 学报(69465)
- 科学(67029)
- 管理(66146)
- 农业(54851)
- 大学(53169)
- 学学(50757)
- 融(43410)
- 金融(43410)
- 技术(40509)
- 教育(40176)
- 业经(39112)
- 财经(34933)
- 经济研究(33659)
- 经(30069)
- 业(29973)
- 问题(28653)
- 技术经济(24402)
- 统计(23815)
- 版(22769)
- 贸(22616)
- 策(22119)
- 世界(21640)
- 资源(21288)
- 商业(21102)
共检索到6728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曾福生 刘俊辉
农业生态效率是衡量农业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指标。以农业碳排放和农业污染排放综合指数作为非期望产出,利用组合DEA模型评价了2000—2016年中国31个省份的农业生态效率,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分析了两种前沿距离下中国农业生态效率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1)东、中、西部农业生态效率呈现出"U"型发展格局;基于两种不同前沿距离考察,中、西部农业生态效率被低估。(2)两种前沿距离下中国农业生态效率均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但集聚水平较低且具有一定的波动性,有些年份表现出微弱的空间分散趋势。(3)两种前沿距离下农业生态效率通过显著性检验的"热点"及"冷点"的省份数量均在减少,且在空间上呈现出不同的分布特征。因地制宜制定地区农业生态化发展政策、创新区域协同发展战略,是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政策取向。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玲玲 丁雪丽 沈莹 王宗志 王小红
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意义重大。解析农业用水效率状况及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影响因素作用程度的空间异质性,是寻求农业用水效率提高策略的前提。运用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计算我国各地区农业用水效率值,发现我国各地区农业用水效率空间差异明显且水平总体偏低。为进一步分析影响因素,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方法分析年降水量、农业用水占比、农产品多样性、节水灌溉面积、亩均灌溉费用等的空间异质性及对用水效率的贡献程度。研究发现不同省份用水效率提高策略侧重不同:新疆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的有效举措在于调整用水结构和种植结构;南方地区的出路在于强化蓄水、截水、节水等工程建设;黑龙江着力于节水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山东、河南、天津、河北、北京、吉林、辽宁与上海等省需综合考虑自然禀赋、用水结构、种植结构、节水技术与经济因素;西南、西北地区不宜通过提高亩均灌溉费以提高用水效率。研究结果有助于制定不同区域农业用水效率的差异性对策。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杜红梅 李孟蕊 邱小芳 胡梅梅
通过构建环境规制指标体系,利用中国2012—2013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农业环境规制相关数据,采用SE-SBM模型评估得到各个省份的环境规制效率值,比较分析各地区的环境规制效率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我国农业环境规制大多数省份都是有效的,只有少数省份的环境规制无效,其中黑龙江省的农业环境规制效率最高,山西省农业环境规制效率最低。从地区上来看,东部地区省份的农业环境规制效率相对较高,西部省份次之,中部省份农业环境规制效率相对较低。根据模型结果,对造成规制效率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孙继琼
本文运用1978~2006年的数据对中国7大区域农业公共投资绩效的空间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地理条件、资源禀赋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差异,农业公共投资对农业产出的影响在区域间表现出巨大的差异。从投资回报率看,华北、东南等经济发达地区在农业科研上的投资回报率较高,但在农业灌溉以及农村通讯上的回报率较低;与此相反,西南、西北等欠发达地区在农业灌溉以及农村通讯上的回报率较高,但在农业科研上的回报率却远低于经济发达地区。
关键词:
农业 公共投资 绩效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孙久文 姚鹏
本文采用标准差系数、变异系数、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对中国1978-2012年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规律进行分析。(1)中国省区人均GDP变异系数和基尼系数呈现出平缓的"V"字型的形状,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经历了"大—小—缓慢增大—逐渐缩小"的过程,其总趋势是缩小的。(2)从全国格局来看,中国经历了由地带内差异为主向地带间差异转变,区间差异贡献率持续上升。(3)中国五大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同态势,东部区域内部差异下降较快,中部、东北区域内部差异下降较为缓慢,西南、西北区域内部差异呈现扩大态势。最后本文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对地区差异变动成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城镇化率、固定资产投资、劳动力...
关键词:
区域差异 空间异质性 地理加权回归 中国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培阳 吴海燕 鲁志国 孟霏
基于2001-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和非线性门槛回归模型,实证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FDI与区域创新能力的空间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创新能力呈现空间极化特征,主要表现出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的态势,FDI对区域创新能力产生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呈现出空间竞争特征,然而周边城市FDI能够对本地区的区域创新能力产生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FDI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分别存在人力资本的双重门槛效应和贸易开放度的单一门槛效应,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其中,当人力资本水平较低或较高时,FDI对区域创新能力的负向溢出效应均不显著。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陈祖华 颜银根
企业异质性通过人才分类效应、企业自我选择效应所产生的经济空间关联影响地区生产效率差异。使用2006—2007年全国28省份数据进行面板估计,结果表明:企业异质性越高,地区的生产效率越高;人才分类效应和企业自我选择效应是企业异质性影响地区生产效率的中介变量;人才分类效应以及企业自我选择效应越强,地区生产效率越高;地区的人口密度、基础设施建设、外商直接投资以及人力资本并非像以往的研究中所指出的对地区生产效率影响显著为正。在制定区域发展政策时,需要对地区的企业异质程度进行适时调整,同时需要对人口密度、基础设施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利国 谭笑 肖晴川 刘爱文
文章将气候生产潜力作为气候资源投入要素纳入农业生态效率测算体系,使用窗口EBM超效率DEA模型测算了2003—2020年中国大陆地区31个省域的农业生态效率,并利用Dagum基尼系数进行区域差异分析,最后使用SDM模型和Shapley值对区域差异成因进行量化解析,结果如下:(1)中国农业生态效率总体呈增长趋势,东部地区逐渐超越其他地区成为农业生态效率“领头羊”。(2)农业生态效率区域差异总体呈下降趋势,区域间差异逐渐成为区域差异的主要表现特征。(3)SDM模型显示,受灾率、财政支农水平和工业化水平与农业生态效率显著负相关,种植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与农业生态效率显著正相关。(4)Shapley值分解显示,工业化水平是导致农业生态效率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且贡献率呈增长趋势,受灾率与经济发展水平贡献率总体呈下降趋势,种植结构和财政支农水平的贡献率总体保持稳定。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程文亮
生态农业发展的区域空间异质性对政策制定与实施效果有较大影响,分析其区域差异,对整体提高生态农业发展水平意义重大。论文从生态基础、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四个方面构建生态农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南水北调中线河南受水区11个省辖市2014—2019年的面板数据,测度了各地区生态农业发展指数,并利用极差分析、变异系数及泰尔指数对区域间与区域内生态农业发展进行了空间异质性分析与原因探究。结果表明:(1)该区域不同地区的生态农业发展水平具有长期相对稳定的位置,从发展趋势来看,发展水平差距缓慢收窄。(2)区域整体差异主要来自区域组间的差异,该差异受所在区位与经济水平影响较大。区域组内的地区差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地投入、农业生产方式、地方政策与执行效果等方面的差异。(3)生态农业发展水平呈现出一定的与城乡人口结构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一致性的地区差异。基于分析结果,在政策倾斜、政策落实、科技、产业经营、生态与经济效益协调发展方面提出了可行性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程文亮
生态农业发展的区域空间异质性对政策制定与实施效果有较大影响,分析其区域差异,对整体提高生态农业发展水平意义重大。论文从生态基础、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四个方面构建生态农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南水北调中线河南受水区11个省辖市2014—2019年的面板数据,测度了各地区生态农业发展指数,并利用极差分析、变异系数及泰尔指数对区域间与区域内生态农业发展进行了空间异质性分析与原因探究。结果表明:(1)该区域不同地区的生态农业发展水平具有长期相对稳定的位置,从发展趋势来看,发展水平差距缓慢收窄。(2)区域整体差异主要来自区域组间的差异,该差异受所在区位与经济水平影响较大。区域组内的地区差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地投入、农业生产方式、地方政策与执行效果等方面的差异。(3)生态农业发展水平呈现出一定的与城乡人口结构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一致性的地区差异。基于分析结果,在政策倾斜、政策落实、科技、产业经营、生态与经济效益协调发展方面提出了可行性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左昕弘 赖佳鑫 刘峰 石孝均
[目的]土壤指标是耕地质量分等的依据,其空间异质性和空间自相关性对土地整治分区,以及土地平整工程中的表土剥离、移土培肥和土壤改良等关键技术的实施都具有重要作用。[方法]文章以渝西丘陵区的典型基本农田建设区为研究区,综合运用地统计学与Kriging插值法研究0~20、20~40和40~6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SOM)的空间异质性,结合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分析各土层SOM的空间自相关性,并基于LISA聚类图进行SOM分区,进而提出土地整治的应用建议。[结果](1)研究区3层SOM平均含量处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壤养分分级标准的4级,为中等水平。(2)20~40 cm土层SOM的最优模型为球面模型,其余两层均为高斯模型,3层SOM均属于中等变异,受结构性和随机性因素的共同影响,在空间上呈不规则的斑状与块状分布。(3)3层SOM均表现为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性及空间集聚特征,高—高(HH)集聚区分布在平坝与丘间谷地,主要为水田,这与水田更有利于SOC的贮存和提高土壤的固碳能力有关,其次为旱地;低—低(LL)集聚区主要分布在南部丘陵区,土地利用类型表现多样化,故丘陵区需重视土壤改良。(4)以表层SOM空间自相关分布特征为主,中、下层为辅,将研究区划分为高SOM集聚区、表层高SOM集聚区、低SOM集聚区和SOM随机分布区4个分区,根据不同分区间SOM含量差异和空间集聚特征,提出了不同的土地整治建议。[结论]研究结果体现了SOM含量在剖面和水平空间上高值与低值的集聚特征,更有利于针对性地采取土地整治措施,可作为土地整治分区的重要参考。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克让
文章依据2010—2019年31省面板数据,分析了异质型人力资本区位熵和收入泰尔指数组间差距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以及区域异质性特征。研究发现:依据全国31省整体异质型人力资本对收入差距的空间效应结果,初级、中级和高级人力资本对收入差距均有较强的负向效应,通过效应系数发现,中级人力资本缩小收入差距的作用远大于初级人力资本,效应数值上高级人力资本扩大收入差距效应与初级人力小缩小收入差距效应相差无几,增加中级人力资本对缓解收入差距效果最明显。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昕 陆迁
基于投入导向DEA模型,对2003~2010年的中国省际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测算,结果显示:我国农业水资源效率一直维持在0.8以上,且有逐年上升趋势;多数地区的农业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较高,差异不明显,仅有少数地区(福建、广东、海南、宁夏)的农业水资源利用率低于0.6的水平,有较大节水潜力。分别利用α和β趋同性检验方法对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趋同性实证分析,α趋同性检验得出全国范围内的省份没有出现明显的随时间变动而缩小的趋势,但β趋同性检验发现各省份自身存在稳态效率,且随时间的推移最终会实现均衡。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钟廷勇 安烨
文化创意产业是经济、文化、科技和创新深度融合的产物,是整个经济发展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前对其技术效率的研究尚显不足。本文构建技术时变的异质性随机前沿模型,基于中国31个省(市、区)1998~2009年的面板数据,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技术效率整体水平不高,效率损失约为37.1%,但随时间呈小幅上升趋势;技术效率区域差异明显,东部的技术效率最高,并且区域间技术效率出现收敛趋势;文化创意产业规模与技术效率正相关,经济发展水平、社会资本、信息化水平和科技水平对技术效率具有积极作用,而人力资本增加了技术无效率。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唐菁 曾庆均 刘浩
探索农业碳补偿率的分布动态、区域差异及收敛特征,可为全国整体和分区域制定农业减排固碳政策提供量化支撑。本文将农业碳排放和碳汇同时纳入农业碳补偿率核算体系,测算2006—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农业碳补偿率,采用核密度估计法、Dagum基尼系数和空间计量模型剖析其动态演进、区域差异及空间收敛特征。结果表明:(1)中国农业碳补偿率整体表现出“绝对水平上升,离散程度扩大”的特征,而粮食主销区表现出“绝对水平下降,离散程度缩小”的相反特征;(2)区域间差异是农业碳补偿率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其中粮食主产区和产销平衡区的区域间差异较小;(3)全国及三大区域农业碳补偿率均不存在σ收敛,但存在绝对和条件β收敛。全国和粮食主产区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产销平衡区与之相反,区域内虹吸效应和“核心一边缘”的格局显著。不同区域的农业技术进步、劳均机械动力、农业产业结构、农业发展水平对农业碳补偿率的影响也有显著异质性。研究建议,加快农业能源结构转型、提升土壤固碳能力、强化区域内部平衡性,以促进区域间农业减排增汇工作协调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