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61)
- 2023(6404)
- 2022(5558)
- 2021(5235)
- 2020(4322)
- 2019(10235)
- 2018(9923)
- 2017(19973)
- 2016(10777)
- 2015(12282)
- 2014(12539)
- 2013(12170)
- 2012(10820)
- 2011(9935)
- 2010(10136)
- 2009(9356)
- 2008(9172)
- 2007(8339)
- 2006(7302)
- 2005(6557)
- 学科
- 济(55499)
- 经济(55464)
- 管理(29879)
- 方法(27610)
- 业(27210)
- 数学(25614)
- 数学方法(25091)
- 企(22798)
- 企业(22798)
- 地方(13259)
- 中国(11673)
- 农(11422)
- 业经(9352)
- 财(9008)
- 学(8727)
- 地方经济(8182)
- 理论(7984)
- 贸(7864)
- 贸易(7857)
- 制(7804)
- 融(7783)
- 金融(7782)
- 易(7525)
- 环境(7515)
- 农业(7291)
- 银(7135)
- 银行(7133)
- 和(7086)
- 行(6848)
- 划(6481)
- 机构
- 学院(158698)
- 大学(157736)
- 济(67305)
- 经济(65923)
- 管理(65164)
- 理学(56339)
- 理学院(55769)
- 管理学(54531)
- 管理学院(54258)
- 研究(51422)
- 中国(40263)
- 京(33250)
- 科学(31554)
- 财(29414)
- 所(25725)
- 财经(23982)
- 中心(23886)
- 研究所(23332)
- 江(23100)
- 农(22712)
- 业大(22243)
- 经(21695)
- 北京(20971)
- 经济学(20417)
- 范(19986)
- 师范(19808)
- 院(18956)
- 州(18763)
- 经济学院(18303)
- 财经大学(17903)
- 基金
- 项目(108182)
- 科学(86391)
- 基金(78720)
- 研究(77432)
- 家(68508)
- 国家(68040)
- 科学基金(59545)
- 社会(49561)
- 社会科(47290)
- 社会科学(47276)
- 省(43229)
- 基金项目(40803)
- 自然(39226)
- 自然科(38378)
- 自然科学(38369)
- 自然科学基金(37627)
- 教育(36460)
- 划(36184)
- 资助(34215)
- 编号(31067)
- 重点(24686)
- 成果(23951)
- 部(23814)
- 发(23486)
- 创(22249)
- 课题(22002)
- 创新(20906)
- 科研(20478)
- 国家社会(20436)
- 教育部(20359)
共检索到2298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孙丽文 王云峰 郭继鸣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符林 杨中原
本文选取与银行发展高度相关的城市GDP指标,利用TOPSIS方法计算出区域差异系数修正银行资产、负债数据,解决以往研究中忽略区域经济差异而导致城市商业银行资产、存款和贷款的市场份额和集中度指标不可比的问题。典型的10家城市商业银行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北京银行和上海银行受其地域经济优势的影响,其竞争优势还非常明显,在城市商业银行中仍然占据比较重要的地位,但随着银行跨区域经营战略的实施,一行独大的情况将不会出现。
关键词:
市场份额 市场集中度 区域差异 差异系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琦 李风
文章基于2001—2019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基准回归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分析市场规模、要素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市场规模是促进我国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要素集聚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基于市场规模的门槛效应,当市场规模小于门槛值时,要素集聚会显著抑制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但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这种抑制作用逐渐减弱,要素集聚最终会显著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市场规模、要素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当市场规模超过门槛值后,中部地区要素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最强,东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弱。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于秀芝 贾丰硕 秦捷
本文从年龄结构、受教育水平两个方面选取变量,采用2009-2021年我国省际年度数据分析人口结构对区域消费市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少儿抚养比提高能有效促进消费市场发展,而老年抚养比提高会对消费市场产生抑制作用;人力资本质量对消费市场有正向的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了不同地域、不同性别的人口结构对区域消费市场影响的差异性,以期为区域人口和消费政策的制定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杨少军
2003年的远程教育系统可以用:春意盎然、生气蓬勃来形容。对于金通集团来说,这一年我们正式进入了远程教育市场,开始大规模地寻求合作。 金通集团一直被作为国内宽带业务支撑、流媒体综合业务、视频技术领域的领航者为人们所知,其实集团成立之初,涉足流媒体就瞄准了远程教育领域。2004年,远程教学综合管理平台会在市场上推广,我们已经有几个项目中标,我们用项目来检验这个平台的功能和性能是否吻合。这个平台的用户瞄准两个方向:大学和企事业单位。 与VOD市场不同,中同的远程教育市场还不规范,但是用不了几年中国远程教育就会跟上国际标准规范起来,用户的需求也会逐步增长。远程教育市场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国胜 胡建军
在产业升级过程中,本土市场的互动效应、市场规模的诱致效应与本土规模市场的终端需求效应能对其产生重要影响。这种影响集中体现为互动效应能够引导产业升级的需求发现,需求发现通过市场规模的相互催化为产业升级提供运营支持,终端需求效应通过参与式合作有助于发展产业升级所需的技术能力。我国市场规模巨大,产业升级应充分利用本土市场规模效应。这就需要建立正确的市场激励机制、加快本土市场发展,鼓励本土企业根植于国内经济的创新,推动本土企业与外来资本联合研发等。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夏凡 冯华
技术市场是创新主体获取外部知识进行创新的有效手段。过往对于技术市场的研究局限在了外部知识引入的有效性层面,鲜有从市场机制的角度对其与区域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技术市场规模的扩大会通过规模效应降低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知识的单位价格与识别、交易成本,改变了企业在进行内外部知识投入生产新知识的创新行为决策,而这种作用的积累会对区域技术进步造成正向影响。本文根据中国2009—2016年省际面板数据,使用混合效应假设下的Bootstrap方法与随机/固定效应假设下的逐步回归方法,系统检验技术市场规模通过创新投入影响区域技术进步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显示:1)技术市场规模通过创新投入间接促进区域技术进步的中介效应显著;2)技术市场规模可以同时通过外部创新投入与内部创新投入促进区域技术进步,在混合效应假设下,存在技术市场规模——外部创新投入——内部创新投入——区域技术进步的链式中介效应,而在随机/固定效应假设下,仅存在并联式多重中介效应。根据过往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这种路径上的差异有可能与技术市场交易活动对区域技术进步作用的动态变化相关。总体而言,技术市场规模通过市场机制对区域技术进步的影响是真实存在的。技术市场的规模差异会导致单位知识价格发生变化,进而催生创新生产边际成本收益不一致的情况,主体的创新投入决策会由此发生改变,进一步影响区域技术进步。由此,在中国推动区域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积极扩大本地技术交易市场规模以增加区域内多种创新投入,进而推动区域技术进步。
关键词:
技术市场 技术进步 中介效应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何雄浪 胡运禄 杨林
传统经济学认为,地区间的资源要素空间分布差异是产生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新经济地理学将区域差异的产生归结于本地市场效应的作用,认为随着贸易成本的降低,将形成中心—外围空间经济结构。以多地区自由资本模型为理论基础,实证分析表明,促进经济发展的因素主要在于要素禀赋质量以及新经济地理学所强调的市场规模因素,虽然要素禀赋数量也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但毕竟不起主要作用。由此,要缩小中国区域经济差距,主要在于扩大落后地区的市场规模与提高要素禀赋质量。
关键词:
市场规模 要素禀赋 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健生 李文宇
在使用多区域的新经济地理模型研究了市场规模对空间经济结构的影响后,发现本地市场效应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在运输成本等外部冲击下,产业份额由于市场规模分布而发生变化,空间经济结构逐渐演变为单核心、双核心等形态,特别是过程中会出现"中部塌陷"。使用理论模型的结果,可以对中国东、中、西区域的"中部塌陷"、城市群结构等现实问题进行分析。随着大力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在不同空间尺度下,因本地市场效应的影响形成多样化的发展模式。通过缩减经济距离,促进集聚经济,达到区域内趋同,将有助于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薛义,崔占荣,魏丽,张力新,李新民,张绍军
(一) 我国医疗服务曾有过长期的供不应求的局面。20世纪70年代以前,这种状况表现得十分明显。进入80年代之后,经过全社会的不懈努力,实现了供需基本平衡。90年代以来,医疗服务领域引入市场机制,同时借助于同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致使医疗供给快速增加,医疗服务供需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医疗服务需求不足,供过于求的现象越来越突出,成为社会和行业争论和研究的一个焦点。医疗需求不足成为当前制约卫生事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本文是在市场化条件下,对医疗需求的市场规模和市场类型进行研究,重点考察医疗服务需求规模、结构、变化规律,以及相关的制约因素,对医疗服务的市场化程度进行分析。 从1999年至2001年3年间,河北省医疗单位的床位、卫生技术人员、固定资产投资、基本建设都在增加。而在同期,医疗技术需求方面却没有大的变化,2000年后门诊人次和住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健 关忠良 陈景艳
截止1999年上半年,我国Internet用户突破了400万。从1998年6月30日~1999年6月30日,用户数突破100万、200万和400万,分别只用了半年时间,这反映了我国互联网市场发展的巨大潜力。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段瑞君
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分析框架,应用1985-2006年面板数据,对造成京津冀地区差距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差距的主要原因在于市场规模的差异,投资和人力资本对于地区差距也有重要影响,而对外开放度和区域内贸易自由度影响不显著。实现京津冀地区的协调发展,国家应在政策、技术、资金、管理等多方面进行鼓励与支持。
关键词:
地区差距 市场规模 面板数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汤二子
经济总体生产率逐渐提高使得企业之间对生产资源的争夺愈演愈烈。如果企业自身生产率保持不变,那么这类企业最终会被逐出市场。企业在市场规模逐渐扩大的初始阶段会获得更高利润,但是自身生产率维持不变的企业在市场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后,企业利润会降低直至亏损而退出市场。因此,经济总体生产率提高与市场规模扩大是导致部分企业"死亡"的两大因素。企业要想扩大生存空间,唯一办法就是提高自身相对生产率。如果企业能够保持生产率的相对优势地位,总体生产率提高与市场规模扩大又会成为企业发展的一大机遇。中国改革开放意味着中国企业总体生产率的提高与市场规模的逐渐扩大,而中国企业在这一过程中的生存状况验证了以上理论命题。
关键词:
生产率 市场规模 企业生存空间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浩昌 李廉水 刘军
本文用2003—2012年中国制造业省级面板数据,研究本土市场规模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及其地区差异。结果显示,在控制了科技人员投入、科技经费投入和制度创新等条件下,本土市场规模显著促进技术创新,这为我国借助巨大的本土市场规模来推动技术创新,进而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了理论支持;分地区比较分析表明,本土市场规模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本土市场规模越大,其对技术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也越大。结合当前东部地区本土市场规模和技术创新能力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的事实,推导出地区间技术创新能力的差异将进一步扩大。
关键词:
本土市场规模 技术创新 地区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石新 汤玉刚
物流外包现象的大规模出现是社会专业化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外包物流市场的规模也是由市场供求双方内生决定的经济变量。政府政策所营造的制度环境虽然不能直接决定外包物流市场的最优规模,但它却影响了企业家自由经济决策的空间,影响到经济理性的发生、拓展机制,最终使市场规模偏离制度约束下的最优状态。因此,以规范政府行为和理顺企业家自由经济决策机制为方向的改革会推动外包物流市场规模的自发动态演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