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20)
- 2023(6494)
- 2022(5331)
- 2021(4648)
- 2020(3670)
- 2019(8139)
- 2018(7577)
- 2017(15380)
- 2016(7851)
- 2015(8813)
- 2014(8948)
- 2013(9117)
- 2012(8773)
- 2011(8160)
- 2010(8404)
- 2009(8005)
- 2008(7575)
- 2007(7021)
- 2006(6588)
- 2005(6296)
- 学科
- 济(65304)
- 经济(65275)
- 管理(21731)
- 方法(19413)
- 地方(18650)
- 数学(17740)
- 数学方法(17682)
- 业(17304)
- 地方经济(13678)
- 企(12576)
- 企业(12576)
- 中国(12564)
- 农(10384)
- 学(10196)
- 业经(10075)
- 融(8519)
- 金融(8518)
- 环境(8206)
- 经济学(7727)
- 制(7719)
- 财(7700)
- 农业(7299)
- 贸(7043)
- 贸易(7035)
- 银(6839)
- 银行(6833)
- 行(6667)
- 易(6662)
- 发(6542)
- 体(6381)
- 机构
- 学院(127548)
- 大学(127353)
- 济(70546)
- 经济(69408)
- 研究(49757)
- 管理(46689)
- 理学(39347)
- 中国(39238)
- 理学院(38860)
- 管理学(38423)
- 管理学院(38155)
- 财(30091)
- 京(26180)
- 科学(26048)
- 所(24974)
- 经济学(24250)
- 财经(23794)
- 研究所(22154)
- 中心(21716)
- 经(21594)
- 经济学院(21513)
- 江(19401)
- 财经大学(17606)
- 院(17572)
- 北京(16832)
- 农(16029)
- 范(15596)
- 师范(15498)
- 科学院(15269)
- 州(15185)
- 基金
- 项目(77986)
- 科学(62982)
- 基金(58833)
- 研究(57721)
- 家(50642)
- 国家(50309)
- 科学基金(43461)
- 社会(40950)
- 社会科(39061)
- 社会科学(39053)
- 基金项目(30230)
- 省(28904)
- 自然(25479)
- 自然科(24876)
- 自然科学(24872)
- 教育(24666)
- 自然科学基金(24433)
- 资助(24135)
- 划(24045)
- 编号(21369)
- 发(19239)
- 国家社会(18166)
- 重点(17919)
- 部(17773)
- 成果(17126)
- 发展(16430)
- 济(16305)
- 展(16219)
- 经济(16164)
- 教育部(15605)
共检索到2077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王贤彬 谢小平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行政区划调整逐渐成为区域经济整合的一种重要方式。现有文献多从财政分权和官员晋升竞争等角度解释我国区域发展,较少分析行政整合对地区发展的作用和影响。本文以2003年广东佛山"撤市建区"行政区划调整作为案例,采用合成控制法进行了实证分析,评估了行政整合对地区发展的重要影响。本文的发现表明地区内部行政区划调整能够实现市场整合,优化内部资源配置,加快地方经济增长。这为我国地级层面近年出现的"撤市建区"行政区划调整现象提供了一个经济学上的解释。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宝礼 邵帅
行政区划调整推动的区域市场整合会引致城市行政配置资源能力发生变化。以安徽省撤销巢湖市并入合肥市的行政区划调整作为案例,运用合成控制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区域市场整合与城市行政配置资源能力变化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巢湖市在经历区域市场整合与城市行政等级降格后的实际经济增长路径低于潜在的合成控制路径;进一步研究发现,行政区划调整引致的区域市场整合对未发生行政等级变动的合肥市和庐江县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正向影响,说明中小城市行政配置资源能力弱化对其经济增长不利。研究结果为我国行政区划调整和城市群建设中如何协调区域中心城市与其他中小城市的均衡发展提供了有意义的启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胡杰武 张秋生 胡靓
根据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企业兼并重组研究中心数据库,对2002-2008年我国企业跨区域并购的情况进行了归集整理,并分析了其对区域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我们的研究发现,通过跨区域并购,我国的资源型产业存在向资源富集地区转移,加工型企业存在向配套措施完善的经济发达地区转移的迹象。对于第二、三产业来说,各区域跨区域并购的净数量和净金额与区域内对应产业的GDP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跨区域并购具有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和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
关键词:
跨区域并购 区域产业结构 区域经济增长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查建平 舒皓羽 简思梦
本研究以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作为经济增长模式度量指标,对1995—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现状及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基于区域市场整合的视角检验了经济增长模式的影响因素。结论表明:1995—2012年经济增长中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贡献比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但要素投入、生态环境破坏型粗放增长是经济增长的主旋律,东部、中部及西部三大地区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趋势有所交叉与重叠,各地区之间的差距整体上呈现收敛态势;区域市场整合对经济增长模式转型升级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且与对外经济开放形成"替代效应",促进各地区经济增长模式趋于收敛。产业结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模式转型升级起到正向影响,而资本强度、能源强度则起到显著的负向影响,且经济增长模式转型升级具有一定的滞后效应。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查建平 舒皓羽 简思梦
本研究以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作为经济增长模式度量指标,对1995—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现状及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基于区域市场整合的视角检验了经济增长模式的影响因素。结论表明:1995—2012年经济增长中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贡献比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但要素投入、生态环境破坏型粗放增长是经济增长的主旋律,东部、中部及西部三大地区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趋势有所交叉与重叠,各地区之间的差距整体上呈现收敛态势;区域市场整合对经济增长模式转型升级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且与对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陈明明 张国胜
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三个层次(产品、企业、产业)多样性内生于熊彼特竞争与古典竞争之间的不断转换过程中。非市场化因素形成的行政垄断则抑制多样性及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将多样性、行政垄断与区域经济增长纳入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中,并基于2003-2011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多样性、行政垄断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其一,经济系统中产品、企业及产业三个层次上的多样性水平提高有利于经济增长;其二,三个层次上的多样性水平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大小依赖于行政垄断程度的大小;其三,区域行政垄断程度越高,三个层次上的多样性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越小,区域经济增长越缓慢,反之,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越大,区域经济增长越迅速。由于行政垄断程度在我国呈现出中西部地区高于东部地区的特征,因此,多样性对中西部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小于东部,导致了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化。
关键词:
多样性 行政垄断 区域经济增长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陈明明 张国胜
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三个层次(产品、企业、产业)多样性内生于熊彼特竞争与古典竞争之间的不断转换过程中。非市场化因素形成的行政垄断则抑制多样性及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将多样性、行政垄断与区域经济增长纳入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中,并基于2003-2011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多样性、行政垄断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其一,经济系统中产品、企业及产业三个层次上的多样性水平提高有利于经济增长;其二,三个层次上的多样性水平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大小依赖于行政垄断程度的大小;其三,区域行政垄断程度越高,三个
关键词:
多样性 行政垄断 区域经济增长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赵永亮
本文经验考察了中国2001—2009年中国市场获得(MA)的区域分布,发现东部区域具有外部导向型的MA结构,而内陆省份更倾向于本土导向的需求空间。实证发现国际市场获得(FMA)的贡献程度高于国内DMA,且内陆省份FMA的重要性则低于东部;FMA对增长的边际贡献率在下降;获取要素市场潜力比获得最终品市场潜力更能刺激经济增长,但前者的贡献弹性再下降;政策意义在于,中国应由早期的外需导向为主,逐渐转型为"内外需并重"甚至"内需主导型"的自主发展模式;利用要素集约化模式替代粗放模式,挖掘要素市场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
市场获得 增长贡献 对外导向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魏龙
规模效应为出口贸易增长提供了新的视角,但国内区域市场整合是否达到规模效应借以发挥的拐点,尚需实证检验。基于2004年~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相对价格法评价了国内商品市场整合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并深入分析了市场整合视角下的中国出口贸易影响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市场整合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U型特征,市场整合不足已经妨碍了要素的合理配置。推动区域市场整合是获取国内市场规模效应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踪家峰 熊行 周聪
通过对1994—2006年间中国各省的经验数据进行分析,考察其与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并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对中国各省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随着各地区的进一步发展,企业平均规模较大的地区,TFP随着金融机构融资占比的增大而减少;同时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地区,TFP随着金融机构融资占比增大而减少。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以银行为主的融资占比结构的逐步下降将更适应于经济增长。
关键词:
金融结构 经济增长 银行主导 市场主导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亚清
文章通过省际面板数据研究验证了区域经济分割性的存在,并且说明我国的区域经济差异符合倒"U"型理论;运用空间面板分析,发现区域经济在趋于融合的过程中存在路径传导,中部地区起着连接南北、东西区域的枢纽作用,并证明区域经济存在空间传导和空间联动效应。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市场分割 空间面板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刚 蔡进兵
以1997年重庆市直辖为例,使用动态差分GMM回归模型对直辖与重庆市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直辖后重庆市经济增长有显著性提升。在稳健性分析中,考虑到重庆市也是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政策实施地区之一,为消除西部大开发政策对估计结果的影响,采用逐层深入方式从3个方面进行稳健性检验。检验结果显示,西部大开发战略对直辖政策估计结果没有产生显著性影响,同时也排除了主观选择因素和地域因素对评估结果的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郑月明 曾丹
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FDI)不断涌入我国,并对我国经济增长和制度变迁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外资并没有均衡地进入到我国各地区。从东、中、西三大地带看,东部地区占据绝对优势,外资的区域分布差异异常悬殊。FDI在地理空间上的这种非均衡分布及其变动趋势对中国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和持续增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FDI 区域经济增长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涂山峰 曹休宁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独特的产业组织形式,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区域品牌的视角探讨了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产业集群所在区域的企业都有充分的激励去建立和维护区域品牌,从而有效防止"柠檬"市场的出现,利用索洛模型,可以解释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品牌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区域品牌 区域经济增长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上官绪明
基于广东省1985-2011年的统计样本,本文借助协整理论考察了区域物流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运用OLS对协整方程进行估计,得出区域物流规模与需求每增加1%将促进区域经济增长0.483%和0.512%。Granger因果检验表明区域物流规模与需求的增长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但是物流业和经济发展未呈现互动的趋势,物流发展水平与经济规模不配,因此广东省应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促进物流业发展,避免未来经济增长失去动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