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47)
- 2023(13844)
- 2022(11498)
- 2021(10549)
- 2020(8692)
- 2019(19738)
- 2018(18751)
- 2017(36762)
- 2016(18779)
- 2015(20657)
- 2014(20190)
- 2013(19493)
- 2012(17204)
- 2011(15359)
- 2010(14948)
- 2009(13887)
- 2008(12291)
- 2007(10330)
- 2006(8776)
- 2005(7674)
- 学科
- 济(80780)
- 经济(80715)
- 管理(56635)
- 业(53216)
- 企(44826)
- 企业(44826)
- 方法(38055)
- 数学(34409)
- 数学方法(34002)
- 融(27463)
- 金融(27461)
- 中国(24927)
- 银(24829)
- 银行(24820)
- 行(24009)
- 财(21473)
- 地方(19781)
- 农(19469)
- 业经(17362)
- 制(16748)
- 环境(16475)
- 贸(14986)
- 贸易(14972)
- 务(14758)
- 财务(14718)
- 财务管理(14696)
- 易(14573)
- 企业财务(14082)
- 农业(13140)
- 学(12559)
- 机构
- 学院(256199)
- 大学(254332)
- 济(112769)
- 经济(110749)
- 管理(104711)
- 理学(91830)
- 理学院(90993)
- 管理学(89538)
- 管理学院(89080)
- 研究(78932)
- 中国(67256)
- 财(51531)
- 京(49979)
- 科学(44734)
- 财经(42735)
- 中心(40640)
- 经(39105)
- 经济学(36874)
- 所(36100)
- 江(35099)
- 农(34542)
- 业大(33832)
- 经济学院(33703)
- 研究所(32975)
- 财经大学(32476)
- 范(30517)
- 师范(30199)
- 北京(30119)
- 院(29318)
- 商学(29270)
- 基金
- 项目(184241)
- 科学(148963)
- 基金(138653)
- 研究(135437)
- 家(119564)
- 国家(118649)
- 科学基金(105243)
- 社会(90948)
- 社会科(86738)
- 社会科学(86717)
- 基金项目(73786)
- 省(71254)
- 自然(67112)
- 自然科(65675)
- 自然科学(65662)
- 自然科学基金(64460)
- 教育(61736)
- 划(59401)
- 资助(55411)
- 编号(52905)
- 重点(41463)
- 部(41423)
- 发(40406)
- 创(39928)
- 成果(39900)
- 国家社会(39337)
- 创新(37397)
- 教育部(36659)
- 人文(36330)
- 科研(35979)
- 期刊
- 济(111834)
- 经济(111834)
- 研究(70940)
- 中国(42413)
- 财(39536)
- 融(38263)
- 金融(38263)
- 管理(37592)
- 学报(33555)
- 科学(33306)
- 农(29518)
- 大学(27066)
- 学学(26044)
- 技术(22128)
- 财经(21195)
- 农业(19667)
- 经济研究(19069)
- 教育(19003)
- 业经(18473)
- 经(18224)
- 问题(14757)
- 理论(13056)
- 统计(12420)
- 贸(12355)
- 商业(12329)
- 技术经济(12135)
- 策(11969)
- 实践(11764)
- 践(11764)
- 资源(11635)
共检索到3620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周愚 皮建才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两阶段动态博弈模型,比较分析了当地区间存在跨界污染时,地区间产品市场从分割到融合这一过程对于企业产量、地区内环境污染以及地区福利水平的影响。当地区间跨界污染不是很严重时,地区间产品市场的融合有利于提高区域福利水平;但是当地区间跨界污染比较严重时,地区间产品市场的融合并不会提高区域福利水平。在实际生活中,如果是后者,那么在推动地区产品市场融合的同时还需要重视环境保护技术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
市场分割 市场融合 跨界污染 区域福利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樊丽 刘晋浩 黄青青
针对林下环境几何特征的复杂性,以及基于边检测、表面增长和聚类分割方法存在的效率低、分割不足及过度分割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融合的点云分割方法。采用地面激光扫描仪FARO在北京林业大学选择样本区域进行扫描,对扫描得到的数据进行采样点剔除及滤波,得到由1 166 302个点组成的林下环境点云数据,主要包括林木、地面、石块、人4类目标。综合利用点云法向量信息和激光反射强度信息可实现点云分割。其中,点云激光反射强度可直接从扫描得到的点云数据中获取;法向量可根据点云数据的三维坐标信息,通过对点云数据建立kd-tRee数据结构,执行k-邻域搜索,并基于PlAnePCA算法计算得到。将点云法向量和激光反...
关键词:
林下环境 点云分割 法向量 激光强度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佳蔚 孙亮 高辉
近年来,以河长制为代表的垂直型环境治理政策初步改善了属地内水污染问题,但流域跨界污染仍然是当前中国最突出的环保问题之一。本文基于因果推断分析框架,以河长制和横向生态补偿两种政策的实施为准自然实验,利用三重差分法(DDD)深入考察了水污染密集型产业空间转移的动态及成因。研究发现:我国存在严重的水污染边界效应,而河长制的实施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水污染密集型企业的向上迁移,且在引入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后,其对流域跨界污染现象的治理效果更加显著。其作用机制在于,横向生态补偿政策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实现对各级河长的激励和约束,削弱了上下游地方政府在环境规制方面的逐底竞争,抑制了其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动机,有利于推动区域间协同治理。进一步研究发现,上述水环境治理政策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减排压力更大的地区表现出更好的政策效果。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佳蔚 孙亮 高辉
近年来,以河长制为代表的垂直型环境治理政策初步改善了属地内水污染问题,但流域跨界污染仍然是当前中国最突出的环保问题之一。本文基于因果推断分析框架,以河长制和横向生态补偿两种政策的实施为准自然实验,利用三重差分法(DDD)深入考察了水污染密集型产业空间转移的动态及成因。研究发现:我国存在严重的水污染边界效应,而河长制的实施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水污染密集型企业的向上迁移,且在引入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后,其对流域跨界污染现象的治理效果更加显著。其作用机制在于,横向生态补偿政策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实现对各级河长的激励和约束,削弱了上下游地方政府在环境规制方面的逐底竞争,抑制了其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动机,有利于推动区域间协同治理。进一步研究发现,上述水环境治理政策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减排压力更大的地区表现出更好的政策效果。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石广明 王金南 董战峰 张永亮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跨界流域污染问题在我国越发严重起来。从国外解决跨界流域污染的实践经验来看,各个地区采取合作治理污染物的方式防治跨界流域污染,是解决跨界流域污染问题比较经济可行的方式。从国内外众多研究来看,现有研究仅限于利用博弈理论分析完全合作情况下的收益分配问题,并没有对收益分配后,各合作者所形成的合作是否稳定、收益分配是否公平进行讨论与深入分析。论文以此为切入点,利用跨界流域污染合作治理思路,以河南省贾鲁河流域的4个地区为实证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证分析。从博弈理论的角度详细地分析了各个地区进行合作防治跨界流域污染的思路、方式,并对各个地区之间进行合作治理污染物时的稳定性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显...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齐亚伟
通过构建合作博弈模型和数值计算,分析了区域经济发展和跨界环境污染治理合作机制的形成条件。各地方政府的净效用是经济效用与跨界污染治理成本的差值,通过联盟有助于扩大经济效用增量和节约环境效用损失,利用Shapley值法分配地方政府联盟过程中获得的合作净效用;当各地方政府参与合作带来的效用大于不合作所能获得的效用时,区际合作开展经济发展和跨界环境污染的治理。
关键词:
合作博弈 跨界污染 Shapley值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小海
洁净空气的公共性和跨地域流动性的双重特征决定了其负的外部性,并不能简单地依靠区域治理。本文运用博弈论的研究方法,剖析出了地方政府在大气污染管制中的行为逻辑,并从国家环境审计视角的构建出了区域大气污染防治机制。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袁晓玲 李政大 刘伯龙
中国经济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环境污染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严重制约了社会的全面发展。科学评价我国环境质量的现状,是改善环境质量的前提,对可持续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空气、水、废弃物、垃圾、噪声、土壤等6个方面构建包含11个指标的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体系,采用基于整体差异驱动的"纵横向拉开档次"评价方法,从不同角度对全国30个省区2003~2010年的环境质量进行动态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从环境总量视角评价,西部最好;从经济发展的环境代价视角评价,东部最小;从人均污染物排放视角评价,西部最多。本文还借鉴经济学的收敛性检验方法,研究中国区域环境质量的内在演变规律...
关键词:
环境质量 综合评价 污染排放 收敛性检验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倪畅
本文实证检验了农村商贸流通环境对农村消费市场的影响,从而研究区域农村商贸流通环境效应。结果显示,新型农村模式能推动农村消费市场发展,但当前农村商贸流通组织质量不高、商品价格偏高、商贸流通基础设施薄弱、商店数量偏少、配套服务不完善等因素都对农村消费市场发展产生较大约束。
关键词:
农村消费市场 商贸流通环境实证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文争为 王琪红
我国经济已经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亟需从国内市场的需求和供给侧激发增长的内生活力。基于世界银行2005年的中国企业调查数据,实证研究了市场分割对企业国内跨区域市场扩张的影响,并就此讨论了市场供需失衡的两种情形。研究发现:(1)市场分割显著抑制了企业向省外市场扩张并加剧了其在省内市场的过度扩张,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下,该结论保持稳健。(2)市场分割对企业国内跨区域市场扩张的影响随企业异质性的不同而不同。民营企业省外市场扩张受到的抑制作用最强,外资企业次之,国有企业最弱;国有企业省内市场扩张受到的促进作用最大,民营企业次之,外资企业最小。高生产率、大规模、资本密集型企业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此外,沿海城市和内陆城市的企业受到的影响也存在差异。(3)这种影响显著加剧了市场的供需失衡,具体表现为市场分割通过省内市场的过度扩张机制加剧了企业内部的产能过剩,并通过省外市场扩张的阻碍机制损害了企业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研发创新和人力资本水平实现质量升级的内在发展路径,进而导致市场内低质量产品供给过度而高质量产品供给不足的双重失衡。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皮建才 周愚
如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一直是党和政府非常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正确处理这个问题既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也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逐渐扩大的趋势。我们打算从人力资本的视角对中国城乡经济社会的分割和融合进行分析,把城市劳动力和农村劳动力相对人力资本水平差距作为外生变量,考察这一外生变量的变化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城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皮建才 周愚
本文主要分析了城市劳动力和农村劳动力相对人力资本水平差距对中国城乡经济社会分割和融合的影响。具体来说,在基本模型部分我们主要分析了城乡相对人力资本水平差距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城市就业、工资水平、收入差距以及社会和谐程度的影响。我们的分析发现,随着城乡相对人力资本水平差距的扩大,一方面,农村向城市转移劳动力的数量会增加,城市最终产品部门就业量也随之增大,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工资会上升,城市劳动力的单位有效工资水平会下降但实际工资水平会上升;另一方面,经济中的人均收入虽然会提高,但是城乡劳动力收入差距会扩大,同时社会内部不和谐程度也会提高。在扩展模型部分,我们引入了垄断竞争的中间产品部门,分析发现,中间...
关键词:
人力资本 城乡分割 城乡融合 产业集聚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李雪松 衣保中 郭晓立
作为一类典型的负外部性问题,跨界污染不但使区域环境恶化,同时有可能打破原有的资源配置状态,影响区域内贸易结构与福利分配。在跨界污染存在的情况下,严格地按照比较优势来进行贸易安排并不总是合理的,因为一国有可能出口更多污染附带产品;仅遭受本地污染的国家总能在自由贸易中获利,而拥有清洁生产技术的国家则更有可能蒙受损失。在缺乏超国家机构协调的情况下,合作是解决跨界污染与贸易分配的有效手段。可以考虑综合运用税收、单边支付、贸易—环境关联协议等手段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同时改善区域环境质量。
关键词:
跨界污染 异质性 区域内贸易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永乐 舒帮荣 石晓平
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已成为共识,然而分割的市场也存在正效应。本文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市场"分割效应"和"融合关键"的辩证思考提出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市场的"统一路径",认为统一市场构建要以维持正效应和减少负效应为原则,避免产生新问题。因而,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一方面要继续保持市场分割条件下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和弥补各级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正效应,另一方面要从法律上明确城乡建设用地同地同权同价待遇、实践上明确统一市场交易平台的主体责任、健全凭证管地用地制度和协调征地与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收益冲突,减少融合后的
关键词:
城乡建设用地 土地市场 市场融合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永乐 舒帮荣 石晓平
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已成为共识,然而分割的市场也存在正效应。本文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市场"分割效应"和"融合关键"的辩证思考提出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市场的"统一路径",认为统一市场构建要以维持正效应和减少负效应为原则,避免产生新问题。因而,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一方面要继续保持市场分割条件下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和弥补各级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正效应,另一方面要从法律上明确城乡建设用地同地同权同价待遇、实践上明确统一市场交易平台的主体责任、健全凭证管地用地制度和协调征地与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收益冲突,减少融合后的负效应。
关键词:
城乡建设用地 土地市场 市场融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