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64)
2023(9837)
2022(8419)
2021(7521)
2020(6636)
2019(15178)
2018(14984)
2017(28975)
2016(16072)
2015(18330)
2014(18666)
2013(18509)
2012(17316)
2011(15827)
2010(15906)
2009(15126)
2008(15212)
2007(14007)
2006(12102)
2005(11091)
作者
(47983)
(40469)
(40448)
(38498)
(25475)
(19322)
(18503)
(15755)
(15085)
(14190)
(13768)
(13595)
(12890)
(12835)
(12704)
(12608)
(12458)
(12016)
(11791)
(11600)
(10064)
(10061)
(9770)
(9169)
(9137)
(9037)
(9014)
(8980)
(8153)
(8060)
学科
(71098)
经济(71003)
管理(50299)
(45149)
(36991)
企业(36991)
方法(31459)
数学(27981)
数学方法(27710)
(21235)
(18488)
中国(17390)
(17345)
地方(16571)
业经(14563)
(14132)
(12414)
贸易(12412)
农业(12025)
(12017)
(11972)
财务(11941)
财务管理(11906)
(11525)
(11380)
银行(11352)
企业财务(11265)
(11123)
金融(11119)
环境(11083)
机构
大学(240250)
学院(239072)
(100738)
经济(98587)
管理(90370)
研究(81173)
理学(77733)
理学院(76802)
管理学(75536)
管理学院(75066)
中国(61512)
(50191)
科学(49831)
(48601)
(41883)
(40928)
财经(38077)
研究所(37851)
中心(37537)
(37223)
业大(35369)
(34317)
农业(32242)
经济学(31916)
北京(31336)
(30990)
师范(30686)
(29199)
(28976)
经济学院(28914)
基金
项目(158052)
科学(124565)
研究(115123)
基金(114969)
(100150)
国家(99357)
科学基金(84571)
社会(73961)
社会科(70065)
社会科学(70042)
(62130)
基金项目(61158)
自然(53747)
教育(53042)
自然科(52436)
自然科学(52420)
(52419)
自然科学基金(51503)
编号(46715)
资助(46448)
成果(38520)
重点(36311)
(35670)
(34567)
(32974)
(32695)
课题(32521)
国家社会(30791)
创新(30781)
科研(30490)
期刊
(111550)
经济(111550)
研究(69413)
中国(46716)
(39509)
学报(37733)
(36838)
科学(34603)
管理(31844)
大学(28356)
学学(26864)
农业(24160)
教育(23021)
(21906)
金融(21906)
技术(20434)
财经(19412)
业经(17629)
经济研究(17505)
(16616)
问题(15208)
(12807)
技术经济(12209)
(11960)
(11908)
理论(11633)
统计(11435)
商业(10900)
(10687)
科技(10604)
共检索到3541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戈  
文章认为,我国的制度变迁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市场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在不同区域之间存在很大差异,为了缩小区域差距,作者提出在制度方面应注重以下几点:(1)国家必须从政策尤其是法律上明晰财产关系,清楚界定产权,既要达到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又要大力发展非国有制经济;(2)培育和发展中西部资本市场;(3)应鼓励中西部国有和非国有经济组织、地方政府、个人进行制度创新,来满足制度服务需求,突破制度供给的“瓶颈”;(4)提高中西部地区的教育文化、科学技术水平、建立开放的劳动力流动机制、移风易俗、加强信息工程建设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曹永栋  
1978—2008年间,中国区域收入差距基本处于一种拉大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地区不平衡发展战略的实施所引起的市场经济制度在东部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发展程度的差异。在中国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战略实施中,影响我国地区间收入差距的主要制度性因素可以概括为,一是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分权制度所造成的地方财力的差异,二是有限平衡发展战略实施所造成的地方财力的有限平衡,三是地区间市场化程度的差异,四是地区间开放度的差异。利用协整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检验证明,在长期里,上述第三和第四个因素显著地拉大了地区间收入差距,而第一和第二个因素的综合作用显著地缩小了地区间收入差距。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安树伟  李瑞鹏  
1978—2021年,中国区域绝对差距一直是扩大的,而相对差距经历了先缩小、后扩大、再缩小、基本稳定4个阶段。中国的东西差距一直大于南北差距,2013年以来扭转的南北差距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中国区域差距是资源禀赋、区域战略与政策、要素流动、市场需求、市场化水平和文化传统等多因素作用的结果,未来中国需要精准的区域政策以调控区域差距。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彭真善  曹伏良  李靖波  
中国转型期城乡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城乡收入差距偏大;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率明显大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率。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二元的价格制度是中国转型期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历史成因;财税体制、金融体制、户籍制度是根本原因;此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二元的计划生育政策、制度变迁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计毅彪  杜一敏  谭文  
我国相对规范、完整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体系,始建于1994年分税制改革,主要包括中央对省和省对下的转移支付。本文通过对中央转移支付和云南省内转移支付存在效率差异的比较分析,提出进一步完善中央转移支付制度的具体意见和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郑长江  谢富纪  崔有祥  
根据技术差距和制度差异可界定出模仿、移植、跟随、竞赛四种技术赶超模式,并识别出六种典型赶超路径。沿着不同路径,赶超模式和制度变革要进行动态调整。赶超路径选择是个情境化问题,且路径演化会相互影响,赶超国家要根据国内条件和国际环境选择适合的技术赶超路径。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世界技术领先中心是中国技术赶超成功的关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蔡银寅  胡颖文  
贫富差距问题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经济和社会根源。本文通过对私有制、组织效益、分配制度、社会福利、社会成本、分工以及经济制度的外部性等理论的研究,剖析了贫富差距问题的经济学原理,分析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贫富差距问题。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郑长江  谢富纪  崔有祥  
根据技术差距和制度差异可界定出模仿、移植、跟随、竞赛四种技术赶超模式,并识别出六种典型赶超路径。沿着不同路径,赶超模式和制度变革要进行动态调整。赶超路径选择是个情境化问题,且路径演化会相互影响,赶超国家要根据国内条件和国际环境选择适合的技术赶超路径。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世界技术领先中心是中国技术赶超成功的关键。
[期刊] 改革  [作者] 马宇文  
当前我国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日趋扩大。如果市场机制能正常发挥作用 ,只要决定收入分配的过程是公正的 ,由此而引起的分配结果无论如何都是公正的。但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 ,市场经济很不健全 ,居民收入分配的不公是导致差距扩大的真正原因。本文分析了造成我国居民收入分配过程中机会不均等的制度原因并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程锐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论证促进企业家精神与缩小收入差距之间的互补性关系,即二者是统一的。研究表明:第一,企业家精神显著抑制收入差距,即表明企业家精神越活跃,企业家数量越多,收入差距越小。通过替换收入差距指标、企业家精神指标和利用滞后30年的国企职工比重作为工具变量进行估计,该结果依然稳健;第二,相比于1995—2002年时期,2003—2015年期间,企业家精神显著抑制收入差距;第三,相比于收入差距的高分位点,企业家精神对收入差距低分位点的抑制效果更显著;第四,企业家精神可以通过就业效应、收入效应和减贫效应而抑制收入差距;第五,高质量型企业家精神具有扩大总体收入差距和农村收入差距的作用,但能抑制城镇收入差距。因此,尊重企业家、降低企业家准入门槛、营造良好的企业家市场竞争环境,以促进企业家创业和创新精神,充分发挥企业家精神缩小收入差距的作用。同时,也需加速城市化进程,吸收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广众  
本文通过引入人力资本的溢出效益,在对均衡经济增长路径求解的基础上,说明人力资本积累效率的差距将内生地导致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水平差距的扩大。本文的分析说明了政府通过对人力资本积累进行补贴,进而实现区域经济平衡发展是一个可行的选择。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郑耀群  邓羽洁  
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对中国2008—2019年31个省(区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总结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时序演进特征,运用聚类分析及空间相关性分析方法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演变趋势进行了研究,并借助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区域差距进行了分解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从时序演变来看,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总体水平呈上升趋势,在区域上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依次递减的特点;第二,从空间格局来看,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存在一定的空间相关性,同时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特征,高值地区与低值地区在空间上集聚效应显著;第三,从区域差距来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差距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区域间差距最大的为东部与东北之间,区域内差距最大的是东部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差距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距。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岑聪  
本文阐释了中国经济制度变迁对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选取2006—2018年中国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研究了中国经济转轨时期市场化进程与对外开放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区域创新效率分布呈现出显著的正空间相关性;市场化进程与对外开放对区域创新效率增长具有显著的直接效应与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上述结论在分区域分析与创新主体异质性分析中依然成立,但影响效果具有异质性特征。中国区际经济制度发育情况的异质性与创新效率增长空间溢出的局部性是造成区域创新效率差距的重要原因。上述研究为中国在新时代背景下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缩小区际创新效率差距、提升区域协同创新水平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证支撑。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岑聪  
本文阐释了中国经济制度变迁对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选取2006—2018年中国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研究了中国经济转轨时期市场化进程与对外开放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区域创新效率分布呈现出显著的正空间相关性;市场化进程与对外开放对区域创新效率增长具有显著的直接效应与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上述结论在分区域分析与创新主体异质性分析中依然成立,但影响效果具有异质性特征。中国区际经济制度发育情况的异质性与创新效率增长空间溢出的局部性是造成区域创新效率差距的重要原因。上述研究为中国在新时代背景下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缩小区际创新效率差距、提升区域协同创新水平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证支撑。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王燕梅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拉大。这种现状固然与国家预算内投资向东部地区的倾斜和给予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地区大量优惠政策有关 ,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则在于东西部地区制度演进上的差异。即改革开放政策与东部地区原有的商品经济意识相结合 ,带来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各方面体制的变革 ;与之相比 ,西部地区在投融资体制、行政管理体制等方面制度变革的进程则要缓慢的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