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375)
- 2023(3330)
- 2022(2721)
- 2021(2318)
- 2020(1942)
- 2019(4198)
- 2018(3938)
- 2017(8307)
- 2016(4326)
- 2015(4638)
- 2014(4758)
- 2013(4725)
- 2012(4463)
- 2011(3934)
- 2010(3885)
- 2009(3580)
- 2008(3291)
- 2007(3003)
- 2006(2681)
- 2005(2381)
- 学科
- 济(28281)
- 经济(28272)
- 地方(11305)
- 方法(10829)
- 数学(10347)
- 数学方法(10292)
- 业(9776)
- 管理(9257)
- 地方经济(8383)
- 农(7416)
- 中国(7330)
- 农业(6359)
- 财(5285)
- 收入(4658)
- 企(4528)
- 企业(4528)
- 学(4484)
- 环境(3959)
- 业经(3878)
- 税(3342)
- 发(3300)
- 税收(3268)
- 融(3255)
- 金融(3254)
- 收(3251)
- 贸(3093)
- 贸易(3091)
- 易(2926)
- 人口(2872)
- 劳(2868)
- 机构
- 学院(62948)
- 大学(62211)
- 济(31827)
- 经济(31386)
- 研究(23512)
- 管理(23057)
- 理学(20310)
- 理学院(20040)
- 管理学(19694)
- 管理学院(19577)
- 中国(16820)
- 科学(14114)
- 京(12735)
- 财(12620)
- 所(11726)
- 经济学(11280)
- 研究所(10794)
- 经济学院(10344)
- 财经(10343)
- 中心(10308)
- 经(9452)
- 农(9381)
- 江(9101)
- 范(8968)
- 师范(8898)
- 院(8752)
- 业大(8209)
- 北京(7705)
- 财经大学(7609)
- 科学院(7333)
- 基金
- 项目(45529)
- 科学(37260)
- 基金(34263)
- 研究(32965)
- 家(30108)
- 国家(29911)
- 科学基金(25827)
- 社会(23639)
- 社会科(22540)
- 社会科学(22537)
- 基金项目(18158)
- 省(17862)
- 自然(15340)
- 自然科(14969)
- 自然科学(14966)
- 划(14868)
- 自然科学基金(14696)
- 教育(14501)
- 资助(13505)
- 编号(12362)
- 发(11711)
- 重点(10907)
- 国家社会(10739)
- 部(10117)
- 发展(9820)
- 展(9697)
- 成果(9408)
- 创(9171)
- 课题(8745)
- 创新(8741)
共检索到901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张自然
随着经济结构性减速的出现,近年来我国区域差距有扩大的趋势,而区域分化加剧有可能反过来影响经济增长。本文用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等经济指标的泰尔指数分析区域分化情况,并分别用1990-2016年和1978-2016年的人均GDP来分析区域经济收敛情况,得出区域β-收敛判定与样本周期长短有关的结论,并认为经济增长是解决区域差距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
区域差距 泰尔指数 人均GDP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张自然
随着经济结构性减速的出现,近年来我国区域差距有扩大的趋势,而区域分化加剧有可能反过来影响经济增长。本文用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等经济指标的泰尔指数分析区域分化情况,并分别用1990-2016年和1978-2016年的人均GDP来分析区域经济收敛情况,得出区域β-收敛判定与样本周期长短有关的结论,并认为经济增长是解决区域差距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
区域差距 泰尔指数 人均GDP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张自然
随着经济结构性减速的出现,近年来我国区域差距有扩大的趋势,而区域分化加剧有可能反过来影响经济增长。本文用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等经济指标的泰尔指数分析区域分化情况,并分别用1990-2016年和1978-2016年的人均GDP来分析区域经济收敛情况,得出区域β-收敛判定与样本周期长短有关的结论,并认为经济增长是解决区域差距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
区域差距 泰尔指数 人均GDP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许召元 李善同
本文利用一个30区域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根据中国实际劳动力流动规模,并考虑了汇款、外地与本地劳动力工资差异、人口流动滞后于劳动力流动等多种因素,定量分析了区域间劳动力迁移的经济影响。结果显示,区域间劳动力迁移可以有效改善配置效率,提高经济增速缩小地区间生活水平差距,但由于在一国内部资本流动性很强,存在"资本追逐劳动"现象,因此并不能缩小人均GDP的地区差距。虽然劳动力迁移显著提高了输出的人均收入和消费水平,但单纯的劳动力输出并不能缩小同发达地区人均产出的差距。
关键词:
CGE 劳动力迁移 地区差距 经济增长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胡晓鹏
改革开放20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三大地带为基本地缘格局的区域差距也在不断的扩大与升级。并且,这种差距表现为多层次和全方位的。从三大地带来看,不仅三大地带之间的差距在拉大,而且三大地带内部的差距也有不断扩张的趋势。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区域差距是经济发展的伴生现象,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区域差距会自行缩小。但是,现实的区域经济发展轨迹和相关的实证研究都已表明,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仅仅依靠市场力量不仅无法使区域经济差距缩小,反而有扩大的迹象。那么,区域差距与经济增长究竟有什么样的联系以及区域差距-区域增长-经济增长三者之间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联动关系,就成为...
关键词:
区域差距 经济增长 联动模式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天舒 黄俊
针对地区经济集中于少数企业这一有趣现象,本文利用1998~2007年县级工业企业数据,实证考察了我国区域经济集中的形成及对地方经济发展和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寻租越严重的地区,经济的集中度越高,表现为少数企业占据了地方经济的大部分比重。基于资源禀赋的分析显示,当地区资源越丰富时,随着企业寻租动机的增强,区域经济集中的程度进一步提高。尽管集中的区域经济有助于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和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但由于我国区域经济的集中更多是寻租的结果,由此阻碍了地区经济发展。最后,高度集中的区域经济仅使少数人获益而减少了大多数人的竞争福利,从而扩大了地区收入差距。
关键词:
寻租 资源禀赋 经济增长 收入差距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岳书敬
在考虑人力资本要素的基础上,将中国30个省份1990—2005年的经济增长分解为效率变化、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分别考察了三者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然后使用绝对收敛方程分析了它们的收敛效应。结果显示,1990—2005年中国30个省份的技术效率为0.8;经济增长的77%是由要素投入增加推动的,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23%左右;技术进步是推动TFP增长的重要因素,也是地区间经济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缩小地区之间经济增长的差距不仅需要要素积累,还需要增强落后区域的技术进步能力。
关键词:
经济增长 Malmquist生产率 收敛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张秀娟 黄解宇
理论分析表明,保险业规模结构会影响经济增长,而保险业区域结构会影响区域经济差距。基于全国31个省区2006-2011年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寿险业规模结构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负面效应,而财险业规模结构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但统计上不显著。基于全国以及各个省区1990-2011年时间序列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保险业区域结构与区域经济差距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不存在短期动态关系;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保险业区域结构是区域经济差距的格兰杰原因。
关键词:
保险业结构 经济增长 区域经济差距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生龙 胡鞍钢
本文利用中国28个省市区1987—2007年的面板数据来验证交通基础设施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同时还检验交通基础设施在中国区域经济差距中所扮演的角色。基于一个巴罗类型的增长模型以及对该模型进行分解,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交通基础设施对中国的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不同的地理位置和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1999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利于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与向中东部地区趋同,其中,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交通基础设施 经济增长 区域差距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慧芳 王言峰
通过重心模型以及泰勒系数对陕西省1989—2006年区域增长格局与地区差距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后陕北地区增速明显加快,区域增长重心持续向东北转移,三大地区间差距持续不断扩大,而各地带内部地区经济差距在1995年之后呈现不同的特征,地带内的差距一直是影响陕西区域差距的主要力量。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广众
本文通过引入人力资本的溢出效益,在对均衡经济增长路径求解的基础上,说明人力资本积累效率的差距将内生地导致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水平差距的扩大。本文的分析说明了政府通过对人力资本积累进行补贴,进而实现区域经济平衡发展是一个可行的选择。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严成樑
文章估算了产业结构变迁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研究发现,1978~2013年,劳动力在农业部门、工业部门和服务业部门再配置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为25.37%。近年来,服务业部门劳动力占比提高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在上升。在此基础上,作者考察了产业结构变迁差异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贡献。研究发现,相对于物质资本投资、人力资本、人口增长和技术差异而言,产业结构变迁对我国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作用力度更大。文章认为应加快推进我国产业结构变迁以实现经济增长动力转换,不断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
关键词: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 区域差距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谌莹 张捷 石柳
划分主体功能区的主要目的是改善生态环境,优化可持续发展,但在中国,主体功能区划的客观事实是生态功能区与经济发展落后地区在空间上高度重合。本文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扩展形式构建实证模型,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国家优化、重点开发区的统计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主体功能区划之间的经济差距。发现两类地区的真实生产总值差距悬殊,主要是由劳动力和资本要素投入的地区差异、投入要素产出效率以及产业结构的差异所造成。随后,从两类地区分别选取中等人均真实生产总值样本进行平行趋势检验,进而展开双重差分实证研究,发现主体功能区政策的实施扩大了两组样本的经济增长差距。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生举
研究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提出了所谓“倒u假说”,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收入分配差别的长期变化轨迹是“先恶化,后改进”。 库兹涅茨解释收入不平等早期阶段恶化的原因有:(1)高收入者的储蓄倾向大于低收入者,而经济增长是储蓄和积累的函数;(2)增长是同工业化和城市化相联系的,城市内部的收入分配通常比农村更加不平等;(3)在经济增长阶段,就业机会不均等加剧了收入不平等。上述使收入分配不平等加剧的因素在经济发展各阶段都起作用,但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会产生许多抵销的力量:(1)法律干预和政治决策,如遗产税、累进税制、救济法等;(2)产业结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石树文
根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的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城镇市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6%,而农村为15.6%,城镇消费增速比农村高出3个百分点,比年初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