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44)
- 2023(15328)
- 2022(13053)
- 2021(12013)
- 2020(9991)
- 2019(22740)
- 2018(22198)
- 2017(42752)
- 2016(23158)
- 2015(25919)
- 2014(25865)
- 2013(25423)
- 2012(23888)
- 2011(21740)
- 2010(21967)
- 2009(20360)
- 2008(20351)
- 2007(18316)
- 2006(15903)
- 2005(14614)
- 学科
- 济(101333)
- 经济(101238)
- 管理(63672)
- 业(61858)
- 企(48700)
- 企业(48700)
- 方法(40860)
- 数学(35100)
- 数学方法(34753)
- 中国(29187)
- 农(28567)
- 地方(27610)
- 贸(25614)
- 贸易(25599)
- 财(24830)
- 易(24795)
- 业经(22215)
- 学(20648)
- 农业(19119)
- 制(18213)
- 银(16855)
- 银行(16823)
- 融(16654)
- 金融(16652)
- 行(16180)
- 环境(15679)
- 务(15598)
- 财务(15560)
- 财务管理(15519)
- 地方经济(15193)
- 机构
- 学院(333189)
- 大学(329719)
- 济(139553)
- 经济(136617)
- 管理(122203)
- 研究(117685)
- 理学(104484)
- 理学院(103193)
- 管理学(101386)
- 管理学院(100768)
- 中国(88589)
- 科学(72421)
- 京(70049)
- 财(63724)
- 所(60877)
- 农(58893)
- 研究所(55039)
- 中心(53878)
- 江(51556)
- 财经(50194)
- 业大(49046)
- 农业(46413)
- 范(45539)
- 经(45423)
- 师范(45083)
- 北京(43976)
- 经济学(43244)
- 院(42414)
- 州(41423)
- 经济学院(39141)
- 基金
- 项目(218330)
- 科学(171202)
- 研究(160097)
- 基金(156635)
- 家(136935)
- 国家(135775)
- 科学基金(115084)
- 社会(101477)
- 社会科(96218)
- 社会科学(96193)
- 省(86711)
- 基金项目(82505)
- 教育(73284)
- 自然(73136)
- 划(72888)
- 自然科(71428)
- 自然科学(71407)
- 自然科学基金(70135)
- 编号(65605)
- 资助(63705)
- 成果(53402)
- 发(52294)
- 重点(50195)
- 部(48002)
- 课题(45853)
- 创(45588)
- 创新(42678)
- 科研(41987)
- 国家社会(41930)
- 发展(41907)
- 期刊
- 济(158067)
- 经济(158067)
- 研究(97745)
- 中国(67050)
- 农(54617)
- 学报(52579)
- 财(50141)
- 科学(47961)
- 管理(43860)
- 大学(39046)
- 农业(37318)
- 学学(36825)
- 教育(36747)
- 融(32508)
- 金融(32508)
- 技术(28090)
- 业经(27544)
- 经济研究(26067)
- 财经(24513)
- 问题(21715)
- 经(21195)
- 贸(20775)
- 业(20036)
- 国际(17726)
- 商业(16637)
- 技术经济(16348)
- 版(16024)
- 世界(15240)
- 图书(15146)
- 统计(14802)
共检索到5041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邹志琼 肖光宇
要素市场分割是抑制内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原因。本文基于2000-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基于区域差异视角实证检验贸易成本与内外贸易发展的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内贸成本的增加不利于国内贸易增长,但会倒逼市场主体转向对外贸易。东部省份具有发展对外贸易的先天优势,在面临较高内贸成本约束条件下,更倾向于发展对外贸易。在强市场环境条件下,市场主体对贸易成本的敏感性更大。因此,要加快各地产业合作一体化进程,完善要素市场配置,构建符合内外贸易发展需要的现代流通体系。
关键词:
贸易成本 内外贸易 市场分割 区域差异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曙光 张越
作为东北亚地区地理中心的黑龙江省,在对俄、日、韩等国的贸易中处于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这对黑龙江省经贸区域的建设和发展对外贸易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运用区位商分析,结合黑龙江省经济腹地、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和对外贸易发展水平,从进出口总额、工业产值、固定资产投资、外商投资等方面,对黑龙江省对外贸易中的重要节点城市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同时提出扩大对外经贸合作城市圈、发展园区和对外产业基地、构建现代化对外物流体系和开展商业贸易多元化合作等建议,以促进黑龙江省对外贸易区域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对外贸易 区位商 经贸合作 物流体系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王宏
近年来,对外贸易结构升级正在逐渐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标志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我国在对外贸易结构升级过程中,没有认识到它对国际贸易成本的影响,也没有正确处理好对外贸易结构升级与贸易成本之间的关系。在阐述我国对外贸易结构升级和贸易成本概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对外贸易结构升级对贸易成本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
对外贸易 结构升级 贸易成本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赵伟 何莉
本文利用收敛σ、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理论检验了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地区差异的收敛性。总体而言,1978-2005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存在β收敛但不存在σ收敛,并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俱乐部收敛特征。究其原因,主要是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贸易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以及各地区发展基础的不同。最后,本文对中国各地区对外贸易的协调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力
国际贸易理论揭示了贸易影响收入分配的机制,但对于收入分配的区域效应则存在广泛的争议。本文通过对中国区域经济差距的结构分析,探讨贸易扩张与中国区域经济差距演化的结构关联机制,进而对我国区域经济差异扩大的贸易成因做出解释与判断。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朱智洺 沈天苗 何冰雁
当前环境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温室气体排放是近年来国际社会关注的重点之一。温室气体减排与对外贸易、金融发展等主要变量之间的关联性尚未得到深入研究。利用1982~2011年的数据对碳排放、对外贸易、金融发展、能源消耗、经济增长等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通过ARDL边限检验法对各个变量之间的长期协整关系进行检验,得出长期关系和短期误差修正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金融深化对碳排放的影响是非线性倒U型关系,能源消耗与碳排放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经济增长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满足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贸易开放与排放量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对外贸易并未引起污染转移。中国应该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推动金融向有益...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韩佳容
降低中国国内区域间的贸易成本,对于充分发挥国内市场潜力,推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而降低国内区域间的制度性贸易成本,更是促进国内大循环有效畅通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多部门的一般均衡模型,发现中国国内贸易中的制度性贸易成本在国内总贸易成本中占比为21.7%,且制度性贸易成本的降低对贸易福利的改善来说效益十分明显,平均来看制度性贸易成本降低50%,会使中国整体福利水平提升5.9%,欠发达区域从制度性贸易成本的下降中获益最多。进一步地,各区域生产率差异化程度越高,即贸易弹性值越小,则制度性贸易成本的下降所带来的潜在收益也就越大;分部门来看,降低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农业、钢铁及有色金属加工冶炼业以及食品加工业部门的制度性贸易成本,将对中国的整体福利水平带来可观的效益。
关键词:
国内市场整合 国内贸易成本 贸易福利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高昂
数字经济助力国际贸易发展成为中国建设贸易强国的重要推动力。本文以2012-2021年我国各省份数据为研究样本,基于格兰杰检验和脉冲响应方法,按照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区分类,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发展与贸易流量的短期和长期关系。结果显示:第一,短期关系研究发现,全国层面数字经济发展与贸易流量互为因果关系,东部地区与全国层面结果一致,中部和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与贸易流量呈现单一因果关系;第二,长期关系研究发现,在全国、东部、西部和中部地区数字经济的发展与一般贸易具有长期正向作用。其中,东部地区正向作用最为显著,中部和西部地区正向作用不显著;第三,对贸易进行分类研究发现,全国、东部、西部和中部地区数字经济的发展与一般贸易具有长期正向作用。其中,东部地区上升状态明显,全国、中部和西部地区相对处于平稳状态。全国、东部、西部和中部地区数字经济的发展与加工贸易具有长期正向作用。全国和东部地区上升状态明显;中部和西部地区处于下降的状态。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国柱 马树才
对外贸易在经济增长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除了可以增加就业,产生规模经济外,还可以促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知识的引入。但是我国区域间对外贸易存在显著差异,并且这种差异不存在收敛性,另外区域贸易差异也是造成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区域贸易差异 贸易基尼系数 经济增长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王正明 夏亦冰
以青岛市为研究对象,在分析青岛港口物流和对外贸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和VAR模型,对港口物流和对外贸易的关联发展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青岛市港口物流和对外贸易之间的关联性很大,而且有长期相互影响的动态均衡关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宇兵 扈剑晖
通过对广西1996年至2006年的对外贸易状况调查分析,总结近十年来广西对外贸易发展的特点与趋势,探讨对外贸易发展中的问题;运用产业结构与对外贸易发展相互关系的相关理论,对产业结构改变与对外贸易的增长进行实证研究,分析近年来广西区域产业结构与对外贸易结构变动的情况,提出通过区域产业结构优化拉动对外贸易发展的对策。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段玉婉 方萱 陈斌开 吴利学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本文建立多地区多行业且囊括行业间生产网络的量化空间模型,结构式估计了中国省际生产端和消费端贸易成本,量化分析两类贸易成本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实际收入和地区间收入差距的影响,从商品贸易成本的角度探究了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经济与福利效应以及其中的关键堵点,并提出地区层面实际收入变动的分解公式,清楚剖析了贸易成本对地区经济的影响渠道。结果表明:地区间贸易成本带来了较大的效率损失;2007-2012和2012-2017年国内地区间贸易成本普遍呈下降趋势,有效促进了中国实际收入增长和地区间收入差距下降。当下降幅度相同时,生产端贸易成本下降的经济效应显著高于消费端,前者能有效促进实际收入增长,缩小地区间收入差距。劳动力要素跨地区流动对贸易成本的经济效应起到重要作用。本文结论说明建立国内统一大市场,消除地区间中间品贸易壁垒和要素流动障碍,能有效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莉
文章利用变差系数、基尼指数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技术(ESDA)等分析了1978—2016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省际差异,并运用泰尔指数对总体的对外贸易发展差异按照东、中、西部地区进行结构分解。结果显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具有非常明显的地区差异并且其演变具有显著的阶段性,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差距不断加大,风险问题已经凸显。同时,各省份对外贸易发展的空间自相关性也逐渐增强。空间上,对外贸易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分别趋于集聚,体现出极大的空间异质性。从地区结构来看,东、中、西部三大地带间的差异在总体差异中占主导地位。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介翔
首先阐释了区域贸易物流联动模式相关概念,进而提出了"区域贸易物流发展效率"这一研究课题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我国区域贸易物流联动发展效率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
区域贸易 区域物流 联动发展 效率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朋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的服务业贸易得到了迅速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服务贸易额迅速增长,但与此同时我国服务贸易在全球化经济市场上所占的份额却比较小。本文主要介绍我国南方区域(文章所指为我国东南沿海服务业比较发达的地区)服务贸易发展的表现和特征,然后基于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的背景,分析我国南方区域服务业贸易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存在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区域 服务业贸易 特征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