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12)
2023(13269)
2022(11059)
2021(10038)
2020(8320)
2019(18190)
2018(17958)
2017(34747)
2016(18670)
2015(20517)
2014(20175)
2013(19820)
2012(17719)
2011(15872)
2010(16137)
2009(15221)
2008(14972)
2007(13735)
2006(12235)
2005(10881)
作者
(50165)
(42173)
(42039)
(39537)
(26542)
(20246)
(18987)
(16248)
(15769)
(15112)
(14266)
(14246)
(13269)
(13200)
(12829)
(12638)
(12625)
(12304)
(12297)
(11941)
(10429)
(10224)
(10085)
(9860)
(9720)
(9438)
(9291)
(9286)
(8429)
(8350)
学科
(88295)
(80030)
经济(79931)
(71249)
企业(71249)
管理(65916)
(46296)
农业(31020)
业经(30371)
方法(29443)
(25774)
数学(21245)
数学方法(21074)
中国(20067)
(19036)
财务(19016)
财务管理(18985)
地方(18147)
企业财务(17919)
(17833)
技术(17374)
(15466)
理论(14938)
(14385)
(14143)
(13974)
贸易(13966)
(13913)
(13573)
环境(11411)
机构
学院(265792)
大学(251730)
(111801)
经济(109625)
管理(107357)
理学(92339)
理学院(91464)
管理学(90228)
管理学院(89730)
研究(78762)
中国(65277)
(53721)
(51528)
(50773)
科学(45923)
(42890)
农业(40735)
财经(40558)
业大(39862)
中心(38746)
(38309)
(36596)
研究所(33973)
(33862)
经济学(32630)
(32464)
师范(32227)
经济管理(31205)
北京(30588)
经济学院(29654)
基金
项目(171519)
科学(137732)
研究(133400)
基金(123858)
(105054)
国家(103911)
科学基金(91985)
社会(87250)
社会科(82288)
社会科学(82269)
(71196)
基金项目(66009)
教育(59831)
编号(57070)
自然(56301)
(56087)
自然科(55010)
自然科学(55001)
自然科学基金(54030)
资助(47797)
成果(44107)
(39543)
(39199)
(38546)
重点(37822)
课题(37784)
(37577)
创新(35752)
国家社会(35662)
(35613)
期刊
(136970)
经济(136970)
研究(73851)
(56671)
中国(53173)
(42856)
管理(41301)
农业(38015)
科学(34258)
学报(32759)
业经(30749)
(26890)
金融(26890)
教育(26580)
大学(26379)
技术(25287)
学学(25260)
(19737)
财经(19471)
经济研究(19079)
问题(18137)
(16940)
技术经济(15144)
农村(14634)
(14634)
农业经济(14306)
商业(14105)
现代(13783)
财会(13512)
世界(13403)
共检索到3979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杜辉  
立足于国家加大农业支持力度的大背景,择定科学的农业支持方式尤为关键。当前粮食主产区存在地方政府及农户有限理性与国家集体理性的矛盾,以及非粮食主产区存在区域产业布局与资源配置的博弈。下阶段应基于区域差异,考虑在东部地区强化现代农业发展支持,中部地区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支持,西部地区完善农业生态补偿支持。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崔凯  冯献  李中  
部分农村以园区和示范区的形式推动城乡一体化的思路,丰富了农村区域理论的实践。该文试图将区域经济学和的空间经济学的相关理论用于研究中国城乡关系的实际,考察我国农村区域的示范效应,并以城市经济圈和农村区域的经济关系为基础,构建和论证城乡区域对接的理论模型,分析在农村区域的影响作用下,有中国特色的城乡对接机制。该模型进一步完善了区域经济增长和空间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为我国农村区域经济的探索和实践提供理论分析,并提供一个农村区域发展方面的研究思路。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万千  
本文在区域创新体系理论的基础上构建创新体系三支柱模型,提出区域创新表现取决于创新能力、机会与激励;采用2009-2013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固定效应回归分析,研究发现创新能力(每万人SCI论文数量)、创新机会(区域市场化指数)和创新激励(每百万GDP知识产权纠纷立案数)对区域创新表现显示出显著的积极影响;创新能力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区域创新表现更多取决于创新机会和激励;具备良好机会和激励的地区能够在区域竞争中吸引其他地区的人才,提升本地创新能力。因此,构建良好的营商环境、自由市场和开放社会是区域创新发展的重中之重。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万千  
本文在区域创新体系理论的基础上构建创新体系三支柱模型,提出区域创新表现取决于创新能力、机会与激励;采用2009-2013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固定效应回归分析,研究发现创新能力(每万人SCI论文数量)、创新机会(区域市场化指数)和创新激励(每百万GDP知识产权纠纷立案数)对区域创新表现显示出显著的积极影响;创新能力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区域创新表现更多取决于创新机会和激励;具备良好机会和激励的地区能够在区域竞争中吸引其他地区的人才,提升本地创新能力。因此,构建良好的营商环境、自由市场和开放社会是区域创新发展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林亦平  滕秀梅  
基于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目标与农业发展的不同态势,我国农业支持政策依次经历了产业发展政策的外部"解困"、行业发展政策的成本"减负"与经济发展政策的助力"推进"等过程;现实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农民主体结构的多向性、土地载体功能的多样性与服务功能的社会性的要求;精准农业支持政策需要在"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农"的经营主体结构、"与劳动力流动方向保持一致"的土地指标配置与"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基础"的转移支付制度等方面形成与建立对应性的措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林亦平  滕秀梅  
基于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目标与农业发展的不同态势,我国农业支持政策依次经历了产业发展政策的外部"解困"、行业发展政策的成本"减负"与经济发展政策的助力"推进"等过程;现实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农民主体结构的多向性、土地载体功能的多样性与服务功能的社会性的要求;精准农业支持政策需要在"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农"的经营主体结构、"与劳动力流动方向保持一致"的土地指标配置与"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基础"的转移支付制度等方面形成与建立对应性的措施。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高晶晶  史清华  
本文基于1995~2016年的全国微观农户数据,从要素投入视角来考察农户生产方式的变化情况,测算并比较了土地、劳动力、化肥、农药、地膜、种苗、机械等各主要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及产出增长贡献。研究发现,在时间序列上中国农户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历了由主要依靠劳动力等传统农资演变为主要依赖化肥等化学农资的替代和转变过程。但目前,各类化学农资对产出的增长动力已开始减弱。即使不考虑其负外部性导致的环境成本,单纯在经济意义上,当前主要化学农资的施用成本也已超过其可带来的产出收益。因此,新的生产方式转变节点已出现。在保障产出安全的前提下,可通过要素间配置的综合调整来实现。具体地,在适度规模经营的基础上以依赖良种和机械化投入为主,将是未来农业生产方式绿色化转型可能的路径和方向。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余云珠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可以有效推动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发展。资源融合、技术融合、功能融合等产业融合的路径能推动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形成、竞争力的提升以及效益的增加。在产业融合的发展思路下,可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选择发展路径,用创新思维构建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差异化优势,通过政府和龙头企业的引导和带动,培育和打造出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知名农产品区域品牌,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戈  
通过对中部六省农业生产结构的研究,该文得出如下结论:中部六省农业结构转换能力市域分布渐次交错,较高工业化水平促进转换速度提高;低于中部六省平均水平的市域占主体地位,低转换速度市域呈地理集中趋势;农业结构转换方向由以种植业为主向农、牧渔业综合发展的方向转变,林业与渔业的转换方向系数分布在一些区域呈地理集中趋势。同时发现,农业结构转换能力的提高促进劳动生产率增加,但不同转移方向的影响差异较大,一定程度上增加土地生产率,对机械生产率影响微弱。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孔玉生  谢沅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有了日新月异的发展,其中农业政策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立足农业政策视角,以历史分析的方法指出农业政策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并概括出其影响机制,最后就如何利用农业政策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几点粗浅认识。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徐延驰  
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将深刻地影响我国经济的诸多方面。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但非农业强国,对于目前世界上农业现代化的趋势应有个全面正确的认识。这样才能扬长避短,明确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方针政策。本文仅就精细农业、信息农业、生态农业以及工厂化农业等方面作了一些探讨,供参考。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燕妮  任保平  高鹏  
运用非参数的Malmquist指数法和层次聚类分析法,研究1978-2009年期间我国西部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构成的区域分布特征、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绩效及其区域发展方式转变水平的聚类结果。结果表明,我国农业增长仍然保持粗放型发展方式,东部的转变绩效高于中部和西部,农业发展方式的区域差异明显。我国各省市按发展方式转变水平进行聚类分析可划分为四种类型,各地应该结合自身效率特点,有侧重地提高技术进步水平或扩大农业生产规模。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黄秀路  武宵旭  葛鹏飞  王小腾  
本文考虑到农作物的经济效益和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差异,使用2003—2013年农业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三大农业区域的最优节水灌溉方式的选择问题。结果指出,北方农业区应发展以喷灌、微灌和低压管灌为主的节水灌溉;南方农业区应实施喷灌;随着北方和南方地区经济的发展,对传统土渠进行改良的渠道防渗已不再促进农业生产;西部农业区应优先发展渠道防渗和微灌,对于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西部农业区,利用渠道防渗改良传统土渠,可以有效促进当地农业的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阳金萍  
农业产业园区作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高级形态,在促进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中,表现出明显的优势性,因此,其有效可持续发展路径,已经成为学术界研究一个热点问题。本文首先分析目前学术界关于农业园区可持续研究成果,发现对于我国农业产业园区可持续发展路径探索较少,而可持续发展路径直接关系到农业园区未来;其次,探究了农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协调路径,最后,建设性提出推进农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对策。希望本文研究能够对于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业园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信息。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伟峰  
将技术要素作为内生变量纳入随机前沿模型,对2003~2011年中国不同区域的技术效率水平进行测度,并重点分析造成区域技术效率差异的原因。结果显示:整体来看,我国平均技术效率水平稳步上升;从区域角度来看,东部地区平均技术效率水平最高,高出中部地区约3.04%,高出西部地区约7.87%,且三大地区之间的技术效率差异呈现收敛趋势;科技投入、高科技产业规模、人口素质、经济外向度和地方保护是当前导致区域技术效率差异的关键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