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840)
- 2023(17818)
- 2022(15354)
- 2021(14304)
- 2020(11943)
- 2019(26697)
- 2018(26461)
- 2017(50750)
- 2016(27414)
- 2015(30430)
- 2014(29754)
- 2013(28933)
- 2012(26236)
- 2011(23753)
- 2010(23828)
- 2009(22203)
- 2008(21371)
- 2007(18791)
- 2006(16472)
- 2005(14457)
- 学科
- 济(105469)
- 经济(105329)
- 管理(87481)
- 业(78966)
- 企(67749)
- 企业(67749)
- 方法(44967)
- 数学(38049)
- 数学方法(37614)
- 财(29718)
- 中国(28394)
- 农(28179)
- 业经(25513)
- 地方(23588)
- 制(23365)
- 学(23325)
- 环境(21905)
- 技术(21144)
- 农业(18784)
- 理论(18589)
- 务(18549)
- 财务(18478)
- 财务管理(18443)
- 贸(18257)
- 贸易(18244)
- 和(17995)
- 划(17685)
- 易(17685)
- 企业财务(17474)
- 银(17424)
- 机构
- 学院(379891)
- 大学(379826)
- 管理(150677)
- 济(149970)
- 经济(146689)
- 理学(130769)
- 理学院(129277)
- 管理学(127114)
- 管理学院(126398)
- 研究(125109)
- 中国(92963)
- 京(80009)
- 科学(77442)
- 财(71524)
- 所(61339)
- 财经(56942)
- 中心(56723)
- 农(56642)
- 江(55902)
- 研究所(55840)
- 业大(54599)
- 经(51675)
- 范(50900)
- 师范(50457)
- 北京(50103)
- 院(46261)
- 经济学(45536)
- 州(44977)
- 农业(44005)
- 财经大学(42431)
- 基金
- 项目(264058)
- 科学(209490)
- 研究(195791)
- 基金(191994)
- 家(166613)
- 国家(165245)
- 科学基金(143081)
- 社会(124875)
- 社会科(118317)
- 社会科学(118290)
- 省(103917)
- 基金项目(102143)
- 自然(91863)
- 教育(89732)
- 自然科(89664)
- 自然科学(89645)
- 自然科学基金(88015)
- 划(86839)
- 编号(79680)
- 资助(76949)
- 成果(63944)
- 重点(59344)
- 创(58059)
- 部(57923)
- 发(56642)
- 课题(54814)
- 创新(53605)
- 国家社会(51548)
- 制(51405)
- 教育部(50061)
- 期刊
- 济(165298)
- 经济(165298)
- 研究(111505)
- 中国(73928)
- 学报(58010)
- 管理(56243)
- 财(54987)
- 科学(54266)
- 农(51255)
- 教育(44941)
- 大学(44354)
- 学学(41702)
- 农业(35437)
- 技术(32165)
- 融(31943)
- 金融(31943)
- 业经(28100)
- 财经(27508)
- 经济研究(26197)
- 经(23598)
- 问题(20852)
- 科技(19686)
- 图书(18781)
- 业(18448)
- 技术经济(17745)
- 理论(17630)
- 版(17352)
- 资源(17242)
- 现代(17022)
- 商业(16773)
共检索到5516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舒婷 曾刚
生态创新作为推动绿色发展和经济竞争力的一个关键因素正日益受到重视,环境规制对生态创新影响的机制和条件尚存争议,且地理学视角对该问题的关注较少。运用中国地级市层面的环境规制和生态创新数据,实证分析了环境规制的区域差异和空间相关性对生态创新的影响及其门槛效应。结果表明,环境规制的生态创新效应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性,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明显,而其他地区多表现为抑制或不相关;环境规制的空间相关性对生态创新产生积极作用;环境规制强度和生态创新之间呈现"U"型关系,环境规制、经济发展水平、研发投入等因素存在门槛效应,只有跨越这些门槛时,"波特假说"才能成立。
关键词:
生态创新 波特假说 区域差异 门槛效应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雷玉桃 游立素
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仍是困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环境规制对产业生态化效率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从此视角出发,运用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算中国30个省(自治区、市) 2003-2015年的产业生态化效率值发现,东、中、西、东北各区域效率均值均逐年下降,但区域间水平差异较大,东部为高效率集中区域。采用时刻固定效应模型测算环境规制的行政监督、公众监督、市场监督及支撑强度对东、中、西、东北各区域产业生态化效率的作用程度,其中创新性考虑行政监督滞后性,发现除西部外,排污费的征收均不利于各个地区产业生态化效率的提高,而以工业污染治理投资为代表的市场监督强度仅对西部有消极影响;环保支撑强度对西部的产业生态化效率有促进作用,而对东部有消极作用;公众监督强度对中、西部的产业生态化效率具有积极作用;滞后一期的行政监督强度阻碍了东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沈能
实现环境规制和经济增长之间"双赢"的关键在于环境规制能否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本文在环境规制强度和企业技术创新之间构建了数理模型,并基于区域异质性假定检验了我国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的非线性关系并确定了环境规制的最优规制水平。研究表明:环境规制强度与技术创新是非线性的。在强度维度上,环境规制强度和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符合"U"型关系,即随着环境规制强度的由弱变强,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先降低后提高的影响。环境规制的创新效应还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变量。经济发展水平则存在双门槛,经济发展水平跨越的门槛值越高,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越显著。本文政策涵义明显:政府切忌走入盲目提高环境规制强度的误区,应根据各区域...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侯建 白婉婷 陈建成
基于中国工业2009—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系统构建中国区域工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将环境规制异质门槛纳入创新驱动工业高质量发展框架,考察不同区域环境规制门槛下创新活力对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非线性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当前区域工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较低,区域异质性显著,有趣的是,创新活力对于区域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存在显著的环境规制异质门槛效应:较低的环境规制水平不利于激发创新活力促进工业高质量发展,而随着环境规制水平的增强并超过临界值时,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激发创新活力的驱动效应,进而能提高区域工业高质量发展水平。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斌 曹万林
绩效始终都是经济发展的最主要指标之一,循环经济发展也离不开对绩效的衡量。环境规制、地区差别对于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对循环经济绩效理论模型的分析发现,环境规制与循环经济绩效之间呈U型关系。进一步的实证结果分析表明:第一,基于生态创新视角下的循环经济绩效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发展不均衡。第二,政府的环境规制行为对中西部地区的循环经济绩效的U型影响在统计上是显著的。第三,工业企业的治理污染投资所形成的环境规制强度对东、中、西部地区U型影响在统计上是显著的。通过对实证结果的分析提出如下建议:东部地区需继续加强环境规制强度,中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中要继续发挥政府环境规制的主导作用,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老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降低污染密集度,努力提高公民的受教育程度,以促进我国各地区循环经济绩效的提升。
关键词:
环境规制 生态创新 循环经济绩效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崔立志 许玲
本文基于2000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三大区域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直接与间接影响。研究表明:东部的环境规制强度高抑制了技术创新,中部与西部地区环境规制强度越高越有助于提高技术创新,而且各地区核心技术创新指标不同,东部地区最突出的技术创新是实用新型与发明型,中部地区是外观设计型与发明型,西部是实用型与外观设计型;环境规制的间接作用在东、中两地区表现为正向作用,在西部表现为负向作用。其他因素的影响在各地区表现不同。最后综合研究结论,针对如何提高地区技术创新水平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环境规制 技术创新 面板模型 单位根检验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崔立志 许玲
本文基于2000~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三大区域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直接与间接影响。研究表明:东部的环境规制强度高抑制了技术创新,中部与西部地区环境规制强度越高越有助于提高技术创新,而且各地区核心技术创新指标不同,东部地区最突出的技术创新是实用新型与发明型,中部地区是外观设计型与发明型,西部是实用型与外观设计型;环境规制的间接作用在东、中两地区表现为正向作用,在西部表现为负向作用。其他因素的影响在各地区表现不同。最后综合研究结论,针对如何提高地区技术创新水平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环境规制 技术创新 面板模型 单位根检验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彭文斌 程芳芳 路江林
文章通过省域环境成本最优规划探讨正式、非正式环境规制影响绿色创新的机理,选取2005-2014年各省域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Super-SBM模型测算绿色创新效率,在此基础上构建门槛回归模型实证检验正式、非正式环境规制对绿色创新效率的门槛效应。结果表明:正式环境规制与绿色创新效率之间存在单门槛值,两者之间呈"U"型关系,非正式环境规制与绿色创新效率之间存在单门槛值,两者之间呈倒"U"型关系,交通设施条件,居民素质程度、劳动力投入和资本投入与绿色创新效率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
环境规制 绿色创新效率 门槛效应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彭文斌 程芳芳 路江林
文章通过省域环境成本最优规划探讨正式、非正式环境规制影响绿色创新的机理,选取2005-2014年各省域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Super-SBM模型测算绿色创新效率,在此基础上构建门槛回归模型实证检验正式、非正式环境规制对绿色创新效率的门槛效应。结果表明:正式环境规制与绿色创新效率之间存在单门槛值,两者之间呈"U"型关系,非正式环境规制与绿色创新效率之间存在单门槛值,两者之间呈倒"U"型关系,交通设施条件,居民素质程度、劳动力投入和资本投入与绿色创新效率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
环境规制 绿色创新效率 门槛效应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任胜钢 蒋婷婷 李晓磊 袁宝龙
区域生态效率的提高是中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实现双赢的重要路径,而有效的环境规制体系是促进区域生态效率提高的重要因素。本文利用2008—2013年中国30个省际面板数据,将环境规制工具分为强制型、市场型和自愿型,检验了各类环境规制对中国东、中、西部区域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东、中、西部地区的强制型环境规制与生态效率之间呈倒"U"型的关系;(2)东、中部地区的市场型环境规制对生态效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西部地区呈倒"U"型关系;(3)东、中部地区的自愿型环境规制与生态效率之间呈倒"U"型关系,西部地区的自愿型环境规制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是,并不显著。这表明,"波特假说...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玉洁 仲伟周
利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了区域吸收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检验了环境规制、吸收能力和创新产出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环境规制促进了创新的专利产出,抑制了创新的商业化产出,与吸收能力的交互作用则能够提升两种创新产出;吸收能力存在着显著的门槛效应,区域吸收能力超过特定值时,环境规制能够产生创新补偿效应。
关键词:
环境规制 创新产出 吸收能力 门槛模型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珺 张贵祥
本文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01-2020年面板数据,构建空间面板杜宾模型,探究异质性环境规制与区域经济的影响机制以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集聚度不断提升,发展格局长期不均衡。环境规制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非线性影响关系。命令控制型、市场激励型和公众参与型对区域经济呈先抑制后促进“U”型特征,自愿行动型呈倒“U”型特征。空间效应上,除命令控制型为倒“U”型外,其他环境规制对邻近区域经济存在显著的“U”型空间外溢特征。空间格局上,相较于中西部,东部环境规制对区域经济的空间外溢效应更为显著。
关键词:
环境规制 区域经济 空间溢出 空间异质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侯鹏 刘思明 建兰宁
在扩展知识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利用中国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从制度环境、要素条件、需求环境和产业环境四个方面,考察了体现创新环境的11个分项指标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反映创新环境的多数指标都对我国创新能力有正向影响,但影响弹性基本都小于知识存量和研发人员投入。然而,不同地区的研究结果差异很大,除了知识产权保护、金融机构支持和人力资本外,体现创新环境的其他变量都对东部地区创新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并且私有化程度、信息基础设施和产业集聚的作用还明显大于研发投入,但是创新环境对中西部地区创新能力的提升未起到支撑作用。创新环境建设的差别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我国创新能力巨大的地区差异。
关键词:
创新能力 创新环境 地区差异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游达明 邓颖蕾
基于2007—2015年中国30个省(市、区)的统计数据,对中国东、中、西部地区企业清洁技术创新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市场型环境规制强度对清洁技术创新水平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对东部地区影响最为明显;环境补贴对清洁技术创新水平产生正向影响,但对中、西部地区影响为负,不能有效激发地区创新主动性;排污收费对各地区清洁技术创新水平产生明显负向影响,其原因是排污收费门槛远低于治污成本。此外,企业规模对东、西部清洁技术创新水平产生显著正向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