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06)
- 2023(16628)
- 2022(13695)
- 2021(12291)
- 2020(10096)
- 2019(22028)
- 2018(21694)
- 2017(41626)
- 2016(22650)
- 2015(24598)
- 2014(23912)
- 2013(23079)
- 2012(20581)
- 2011(18443)
- 2010(18296)
- 2009(17267)
- 2008(16549)
- 2007(14541)
- 2006(12859)
- 2005(11592)
- 学科
- 济(91627)
- 经济(91502)
- 管理(69786)
- 业(63192)
- 企(51697)
- 企业(51697)
- 方法(34384)
- 数学(29377)
- 数学方法(29142)
- 农(26941)
- 中国(25245)
- 财(25093)
- 业经(23614)
- 地方(22162)
- 制(20883)
- 环境(20451)
- 学(18562)
- 农业(18033)
- 贸(16037)
- 贸易(16032)
- 易(15570)
- 务(15315)
- 财务(15282)
- 财务管理(15250)
- 产业(15223)
- 体(15149)
- 技术(14956)
- 划(14871)
- 银(14775)
- 银行(14733)
- 机构
- 学院(315023)
- 大学(311089)
- 济(130969)
- 经济(128522)
- 管理(119291)
- 研究(106927)
- 理学(103811)
- 理学院(102657)
- 管理学(100955)
- 管理学院(100397)
- 中国(79418)
- 科学(66448)
- 京(64169)
- 财(60462)
- 农(55768)
- 所(53311)
- 业大(48782)
- 研究所(48672)
- 中心(48635)
- 财经(48267)
- 江(47055)
- 农业(43788)
- 经(43785)
- 经济学(41018)
- 范(40143)
- 师范(39649)
- 北京(39138)
- 院(39119)
- 经济学院(37114)
- 州(37041)
- 基金
- 项目(220991)
- 科学(175426)
- 基金(161626)
- 研究(159180)
- 家(142711)
- 国家(141586)
- 科学基金(121353)
- 社会(105563)
- 社会科(100250)
- 社会科学(100227)
- 省(87887)
- 基金项目(86273)
- 自然(77341)
- 自然科(75460)
- 自然科学(75437)
- 自然科学基金(74082)
- 划(73338)
- 教育(71205)
- 资助(62968)
- 编号(62444)
- 重点(50777)
- 发(49709)
- 成果(48640)
- 部(47857)
- 创(47430)
- 国家社会(44889)
- 制(44565)
- 创新(44429)
- 课题(43358)
- 科研(42100)
- 期刊
- 济(144915)
- 经济(144915)
- 研究(87344)
- 中国(59877)
- 学报(52094)
- 农(51383)
- 科学(47832)
- 财(46885)
- 管理(43531)
- 大学(39223)
- 学学(37634)
- 农业(34752)
- 教育(28341)
- 融(27190)
- 金融(27190)
- 业经(26055)
- 技术(24012)
- 财经(23809)
- 经济研究(23568)
- 经(20628)
- 问题(19548)
- 业(18108)
- 版(15994)
- 科技(15761)
- 资源(15011)
- 商业(14875)
- 贸(14365)
- 现代(14156)
- 技术经济(14116)
- 业大(13120)
共检索到4536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雷玉桃 游立素
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仍是困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环境规制对产业生态化效率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从此视角出发,运用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算中国30个省(自治区、市) 2003-2015年的产业生态化效率值发现,东、中、西、东北各区域效率均值均逐年下降,但区域间水平差异较大,东部为高效率集中区域。采用时刻固定效应模型测算环境规制的行政监督、公众监督、市场监督及支撑强度对东、中、西、东北各区域产业生态化效率的作用程度,其中创新性考虑行政监督滞后性,发现除西部外,排污费的征收均不利于各个地区产业生态化效率的提高,而以工业污染治理投资为代表的市场监督强度仅对西部有消极影响;环保支撑强度对西部的产业生态化效率有促进作用,而对东部有消极作用;公众监督强度对中、西部的产业生态化效率具有积极作用;滞后一期的行政监督强度阻碍了东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任胜钢 蒋婷婷 李晓磊 袁宝龙
区域生态效率的提高是中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实现双赢的重要路径,而有效的环境规制体系是促进区域生态效率提高的重要因素。本文利用2008—2013年中国30个省际面板数据,将环境规制工具分为强制型、市场型和自愿型,检验了各类环境规制对中国东、中、西部区域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东、中、西部地区的强制型环境规制与生态效率之间呈倒"U"型的关系;(2)东、中部地区的市场型环境规制对生态效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西部地区呈倒"U"型关系;(3)东、中部地区的自愿型环境规制与生态效率之间呈倒"U"型关系,西部地区的自愿型环境规制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是,并不显著。这表明,"波特假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舒婷 曾刚
生态创新作为推动绿色发展和经济竞争力的一个关键因素正日益受到重视,环境规制对生态创新影响的机制和条件尚存争议,且地理学视角对该问题的关注较少。运用中国地级市层面的环境规制和生态创新数据,实证分析了环境规制的区域差异和空间相关性对生态创新的影响及其门槛效应。结果表明,环境规制的生态创新效应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性,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明显,而其他地区多表现为抑制或不相关;环境规制的空间相关性对生态创新产生积极作用;环境规制强度和生态创新之间呈现"U"型关系,环境规制、经济发展水平、研发投入等因素存在门槛效应,只有跨越这些门槛时,"波特假说"才能成立。
关键词:
生态创新 波特假说 区域差异 门槛效应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许学国 张俊杰
采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了2004~2015年中国大陆30个省市的工业生态效率,借助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基于正式环境规制与非正式环境规制交互视角,实证分析了两种规制对工业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正式环境规制对工业生态效率无显著影响,但其平方项的估计参数值显著为正,非正式规制显著促进生态效率;正式与非正式环境规制强度表现为此消彼长的替代关系,两种规制在对工业生态效率的改善作用中存在正向交互效应。
关键词:
环境规制 生态效率 强度关联 交互效应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胡彪 李健毅
通过构建非期望产出模型,并选择全国30个省市作为研究对象,从时空的角度对其环境效率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从时间角度上看,2003—2012年环境效率水平总体在平稳进步,东南部地区领先于中部、西南部和北部地区。从效率分解变化上看,整体上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呈规模效率变化>纯技术效率变化>技术进步变化。从空间角度上看,北部和东南部地区的环境效率已呈现两极化趋势,中部和西南部地区环境效率的集聚型由"低-高"进入"高-低",并与东南部地区的集聚特征日趋接近,使得原有的三类型集聚空间格局分布正逐渐转变为二类型格局分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解春艳 黄传峰 徐浩
低碳发展和绿色发展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将农业碳排放与农业面源污染纳入统一分析框架,分别从省域与区域层面探讨中国农业技术效率的区域差异,并对农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近60%省域的农业技术效率未达到生产前沿;东部地区效率值最高,中部地区最低;东部沿海地区农业技术效率处于最优生产前沿面,长江中游地区处于较低水平;粮食主销区效率值最高,粮食主产区最低;农业技术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U型关系,互联网发展水平和农业财政支持对农业技术效率有显著促进作用,而种植结构存在负向影响。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郭文
基于不可分离变量的非期望产出SBM模型来评价2004~2013年中国30个省份的能源无效率,并通过投入产出松弛的分解来探索区域能源无效率的来源;然后基于环境规制视角拓展上述模型,分析了三种环境规制思路影响整体能源无效率的灵敏度及阀值效应。结果表明:我国能源无效率最低的三大经济区域分别是东部沿海、南部沿海和北部沿海区域,八大经济区域的能源无效率主要来源各不相同。在"效率"视角下,按非期望产出松弛量比例分配目标方法具有更强的灵敏度,能最快地优化整体能源效率。八大经济区域应采用差异化的环境规制目标,SO2减排目标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南部沿海、东部沿海、北部沿海、东北、大西北、黄河中游、长江中游和大西南...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姜雯昱 曹俊文
将电力行业排放的CO_2、SO_2、废水和固体废弃物作为环境压力指标,在对随电力转移同时转移的环境压力进行责任分摊的前提下,利用超效率SBM模型和GML指数法测度我国电力行业的生态效率演变过程,并与传统测度结果进行对比,通过GML指数来分解生态效率变化的内在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环境压力转移视角下我国电力行业的生态效率呈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效率变化逐年不断提升但呈"W"型波动趋势;技术进步是提升电力行业生态效率的关键因素,规模效率会抑制效率的提高,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的区域差异性比技术进步因素明显。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侯建 严文华
在数字经济快速扩张和“双碳”目标背景下,基于中国区域省级面板数据,系统探究中国各区域产业智能化水平及其异质性结构,并将环境规制异质门槛纳入产业智能化驱动区域绿色转型的影响机理框架,探讨不同地区环境规制异质门槛下产业智能化对区域绿色转型的非线性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当前中国区域产业智能化水平整体上仍然存在较大发展空间,区域异质性显著。产业智能化对区域绿色转型作用呈现出显著的环境规制异质门槛效应:较低强度的环境规制水平显著抑制了产业智能化对区域绿色转型的驱动作用,而随着环境规制强度增大并超过门槛值时,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激发了产业智能化的驱动效应,进而显著推动区域绿色转型。研究为探索区域数字化转型和“双碳”目标的实现路径提供有效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侯建 严文华
在数字经济快速扩张和“双碳”目标背景下,基于中国区域省级面板数据,系统探究中国各区域产业智能化水平及其异质性结构,并将环境规制异质门槛纳入产业智能化驱动区域绿色转型的影响机理框架,探讨不同地区环境规制异质门槛下产业智能化对区域绿色转型的非线性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当前中国区域产业智能化水平整体上仍然存在较大发展空间,区域异质性显著。产业智能化对区域绿色转型作用呈现出显著的环境规制异质门槛效应:较低强度的环境规制水平显著抑制了产业智能化对区域绿色转型的驱动作用,而随着环境规制强度增大并超过门槛值时,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激发了产业智能化的驱动效应,进而显著推动区域绿色转型。研究为探索区域数字化转型和“双碳”目标的实现路径提供有效参考。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唐晓华 孙元君
利用省级面板数据,按地理位置划分为四个经济区域,研究环境规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及作用于产业结构升级的间接影响,实证结果显示: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产生滞后效应,环境规制滞后一期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产生促进作用,东北、中部及西部地区环境滞后一期对其区域经济发展均产生抑制作用;环境规制与经济发展之间呈现非线性关系:在经济发展相对发达地区呈现倒U型关系,在经济发展相对欠发达地区呈现U型关系;从间接效应看,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区域经济增长均产生显著促进作用,产业结构合理化对区域经济增长存在区域异质性,环境规制通过产业结构合理化对区域经济增长的间接作用也表现出异质性,在东北地区及东部地区环境规制通过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提升抑制区域经济增长,中西部地区相反。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胜兰 初善冰 申晨
本文基于地方政府竞争的视角,以能够同时反映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状况的"生态效率"作为衡量指标,运用DEA方法测算了1997~2010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区域生态效率,并检验了环境规制对中国区域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地方政府在环境规制的制定和实施行为中存在明显的相互"模仿"行为,同时环境规制对区域生态效率具有"制约"作用。2003年后地方政府的环境规制制定、实施和监督行为由相互"模仿"转向"独立"施行,环境规制行为对区域生态效率的作用也由"制约"转变为"促进",或者"制约"作用减弱。因此,中央政府有必要推行多元化的政绩考核体系,引导建立以公共服务为导向的地方政府行为准则,通过完善环境法制建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瑶 陈怀超
基于2008—2017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非期望产出Super-SBM测算生态效率,运用动态SDM模型,检验了能源禀赋和环境规制强度对生态效率的影响,以及环境规制强度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中国区域生态效率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和"时间惯性"。第二,在能源贫乏区,能源禀赋对生态效率有正向影响;而在能源丰裕区,能源禀赋对生态效率有负向影响。第三,在能源丰裕区,环境规制强度与生态效率呈现倒"U"型;而在能源贫乏区,环境规制强度对生态效率的倒"U"型并不显著。第四,环境规制强度减弱了能源丰裕区能源禀赋对生态效率的负向影响,但却增强了能源贫乏区能源禀赋对生态效率的正向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瑶 陈怀超
基于2008—2017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非期望产出Super-SBM测算生态效率,运用动态SDM模型,检验了能源禀赋和环境规制强度对生态效率的影响,以及环境规制强度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中国区域生态效率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和"时间惯性"。第二,在能源贫乏区,能源禀赋对生态效率有正向影响;而在能源丰裕区,能源禀赋对生态效率有负向影响。第三,在能源丰裕区,环境规制强度与生态效率呈现倒"U"型;而在能源贫乏区,环境规制强度对生态效率的倒"U"型并不显著。第四,环境规制强度减弱了能源丰裕区能源禀赋对生态效率的负向影响,但却增强了能源贫乏区能源禀赋对生态效率的正向影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珺 张贵祥
本文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01-2020年面板数据,构建空间面板杜宾模型,探究异质性环境规制与区域经济的影响机制以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集聚度不断提升,发展格局长期不均衡。环境规制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非线性影响关系。命令控制型、市场激励型和公众参与型对区域经济呈先抑制后促进“U”型特征,自愿行动型呈倒“U”型特征。空间效应上,除命令控制型为倒“U”型外,其他环境规制对邻近区域经济存在显著的“U”型空间外溢特征。空间格局上,相较于中西部,东部环境规制对区域经济的空间外溢效应更为显著。
关键词:
环境规制 区域经济 空间溢出 空间异质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