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97)
2023(16441)
2022(14252)
2021(13194)
2020(11046)
2019(24669)
2018(24314)
2017(46324)
2016(25489)
2015(28076)
2014(27395)
2013(26864)
2012(24222)
2011(21874)
2010(21538)
2009(19792)
2008(18781)
2007(16129)
2006(13862)
2005(11599)
作者
(74437)
(61765)
(61561)
(58401)
(39037)
(29740)
(27777)
(24453)
(23503)
(21680)
(21069)
(20958)
(19579)
(19134)
(19031)
(18991)
(18967)
(18405)
(17738)
(17547)
(15712)
(14907)
(14838)
(13966)
(13904)
(13696)
(13654)
(13419)
(12508)
(12429)
学科
(96119)
经济(96020)
管理(70489)
(64823)
(53023)
企业(53023)
方法(44021)
数学(38217)
数学方法(37800)
(26786)
中国(24364)
(24206)
(23206)
地方(21879)
业经(21842)
环境(18771)
农业(18248)
(18071)
贸易(18065)
(17529)
(15828)
理论(15804)
(15406)
技术(15248)
(14817)
财务(14752)
财务管理(14730)
(14305)
企业财务(13917)
(13260)
机构
学院(351970)
大学(351310)
管理(137188)
(133203)
经济(130343)
理学(120589)
理学院(119164)
研究(118686)
管理学(116901)
管理学院(116289)
中国(84753)
科学(79936)
(74124)
(66107)
业大(60575)
(60567)
(57456)
研究所(56305)
中心(53309)
农业(52242)
(49664)
财经(47573)
(47018)
师范(46441)
北京(45958)
(44057)
(43410)
(40296)
经济学(39463)
技术(38221)
基金
项目(256911)
科学(200156)
基金(184995)
研究(180729)
(165246)
国家(163920)
科学基金(138792)
社会(113020)
社会科(107002)
社会科学(106975)
(101776)
基金项目(99252)
自然(93114)
自然科(90841)
自然科学(90814)
自然科学基金(89164)
(86391)
教育(82574)
资助(75031)
编号(72844)
重点(58445)
成果(56568)
(55270)
(54780)
(53547)
科研(50108)
课题(50054)
创新(49981)
计划(49074)
大学(46463)
期刊
(138945)
经济(138945)
研究(94074)
学报(66309)
中国(60470)
(58618)
科学(57816)
大学(48649)
学学(46349)
管理(46039)
(41304)
农业(40732)
教育(37168)
技术(27418)
业经(25639)
(24163)
金融(24163)
经济研究(22444)
财经(21726)
(20701)
科技(19476)
(18585)
问题(18295)
(18294)
业大(18038)
资源(17201)
林业(17134)
图书(17129)
商业(15820)
技术经济(15615)
共检索到4847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徐旭  钟昌标  李冲  
以林业重点工程产出为基础指标对我国森林生态补偿宏观效果进行了测算;随后通过数据可视化与不平等指数分析了我国森林生态补偿效果的区域差异;最后,通过面板分析检验了森林生态补偿效果的影响因素,并基于回归方程研究了各因素对补偿效果区域差异的影响。通过研究,证实了对我国森林生态补偿效果区域差异调控的必要性,分析了森林生态补偿效果的区域差异,得出了补偿效果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顺龙  李华  
森林是国家重要战略资源,探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影响因素,将有助于生态效益补偿公平性,进而促进森林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文章使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了地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及农民接受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补偿费用、收入来源、林业总收入,生活水平变化等是影响补偿标准的制定及农民接受意愿的主要因素。因此,提出了通过发展林下经济、对森林生态效益进行综合补偿、增加当地科研及教育方面的投入等对策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文清  尹宁  吕明  张皓东  王雨濛  
生态补偿是协调经济与资源环境和谐发展,化解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矛盾的有效手段,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意义深远。基于云南省5个州市农户调查数据,运用二元Probit模型,分析了云南森林生态功能区农户生态补偿支付意愿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其差异性。研究表明:大部分农户愿意为生态补偿付费,影响其支付意愿的主要因素是性别、年龄、是否兼业、家庭人口数、非农收入比重、生态补偿重要性认知、森林经济效益是否比生态效益重要、生态环境满意度、政府是否对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政策执行信任度以及信息获取难易程度;其中年龄、家庭农业劳动力人数和信息获取难易程度对专业户支付意愿有重要影响,而家庭人口数、非农收入比重以及获得政府补偿的情况对兼业户支付意愿有重要影响;是否兼业、非农收入比重、对生态补偿了解程度以及信息获取难易程度对传统散户支付意愿影响较大;对政策执行的信任程度和产业发展程度对种植大户支付意愿有重要影响。基于此,提出了完善政府农村就业服务职能,鼓励农户非农就业、创业;完善生态功能区环境教育体系和宣传制度建设,强化农户环保意识;强化政府职责及其政策推广、执行力度,构建综合、完善的生态补偿宣传媒介;制定并实施差异化的生态补偿措施等具体对策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王华丽  张宇  
为探究森林保险与生态补偿间的关系,文章对政策性森林保险的实施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政策性森林保险的实施对森林生态的恢复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存在进一步优化的空间。在未来持续推广和完善过程中,应当着重提高政策性森林保险的保险金额,给予森林生态资源更多的保险保障,确保受损森林生态资源恢复的质量和进度;还应继续发展和完善风险分散机制,加强政策性森林保险服务生态补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晶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国志  
森林生态产品具有显著的正外部性,使全社会受益,但保护森林的成本主要由农户承担,因此必须给予农户一定的补偿。森林生态补偿是一项系统工程,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得出了许多富有价值的结论。从森林生态补偿含义、补偿标准、补偿模式、补偿意愿和补偿效应等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发现现有文献在研究内容上尚存在很多盲点和不足之处。第一是差异化补偿标准测算问题,对不同地域、不同树种、不同造林方式的森林生态补偿标准缺乏比较研究;第二是生态补偿资金的分摊问题,对森林生态补偿资金在不同补偿主体之间的分摊比例研究不够;第三是不同补偿模式耦合的临界点问题,对市场补偿和政府补偿的边界,以及两种补偿模式的交易成本测度等问题缺乏研究;第四是森林生态补偿的激励相容机制问题,对不同补偿模式的激励相容效果和激励相容度测算等问题关注不够。基于上述结论,对森林生态补偿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盛济川 周慧 苗壮  
森林对CO2的吸收是碳捕捉和碳储存的一种重要途径.因砍伐和森林退化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全球变暖的第二大主因。因此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在2007年引入了“减少砍伐和退化所致排放量"(REDD)机制。作为REDD机制的扩展."REDD+机制”被定义为“采取各种政策方法和积极的激励措施.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减少砍伐和森林退化.同时还包括森林保护、森林的可持续经营以及增加森林碳汇。本文分析了中国森林碳减排量的潜在影响因素.通过建立全局回归模型识别出关键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检验发现全局回归模型具有空间非稳定性.并建立了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关键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进行了分析。研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国平  王奕淇  张文彬  
文章首先对区域分工与合作的比较优势理论进行新的诠释,提出构建区域间的生态产品与物质产品分工与合作,以利用区域资源禀赋提高效率,但由于外部性的存在,生态产品很难转化为经济价值,造成了区域间的发展失衡和不公平问题,认为建立区域间的生态补偿机制是协调效率与公平、解决区域发展失衡的重要途径。其次在区域生态产品和物质产品分工与合作的基础上,依据生态价值当量,通过比较生态价值盈余和生态价值亏欠状态确定区域生态补偿额度。最后,以2013年全国各省域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测算各省的生态价值盈余和亏欠状态,结果表明以西藏为首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蒋毓琪  杨怡康  
流域生态补偿成为解决流域内不同地区经济损益变化、协调上下游利益关系失衡的重要经济手段。文章运用选择实验法,构建生态服务功能指标并设置属性水平,实证分析浑河流域下游居民对上游森林生态服务属性的选择偏好;通过421份有效调查问卷,运用Mixed Logit模型,测算其补偿意愿。研究结果表明:(1)74.6%下游居民愿意对其进行补偿,受个体基本特征、外部环境、水资源现状评价与认知等多维度变量综合影响;(2)根据模型估计结果,支付金额与受访者补偿意愿呈负相关,改善城市小气候、调节水量、信息反馈与其呈正相关且有显著影响;(3)下游居民人均补偿意愿为23.77元/年,补偿金额为2783.77万元/年。效用水平差异化的不同组合方案为浑河流域森林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媛  
森林作为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资源,在涵养水源、防风固沙、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旨在解决森林生态服务的公共物品属性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的森林生态补偿已在我国开展多年,并取得了显著成绩。然而,森林生态补偿不应仅仅看作一种纠正外部性的手段,还应从生态资本的角度,探讨森林生态补偿的战略意义,充分挖掘森林生态补偿在保障森林生态服务总量不减,增量增加层面的价值。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立国  丁晨希  彭剑峰  李文明  
以11个森林公园旅游业经营者为研究对象,采用PLS-SEM方法,建构了不同机制下经营者碳补偿行为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模型,并进行实证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机制下旅游经营者碳补偿意愿的影响因素不同,且各因素相对影响力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环境敏感度因素中的气候变化感知和生态环境感知、参与态度因素中的前景认知和成效认知态度、参与动机因素中的个人情感对行为意愿的影响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不同机制下的显著水平不同;经营者个体特征因素对其行为意愿的影响不显著。因此,可通过培养旅游经营者的环境敏感度、构建完善不同机制下的旅游碳补偿体系、引导经营者重视并投入到旅游碳补偿行动等措施,长效推进旅游碳补偿发展。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兵  任晓旭  胡文  
森林生态系统在维护环境和提供生态服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是目前的研究热点。采用由国家林业局发布的统一评估体系和计算公式,利用第7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对全国各省区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了评估,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多边形综合指标法进行综合评价与分级。结果表明: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100147.61亿元/a;各省区单位面积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主要分布在4.00万~5.00万元/(hm2·a)之间;我国各省区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水平分布不均,各省区间差异较大;低纬度和高纬度省区的综合评价指数较高,中纬度地区的省区综合评价指数较低。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春腊  刘卫东  
由于中国区域发展水平、生态资源本底等诸多因素的差异性,致使生态补偿实践工作也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生态补偿的补偿类型、利益主体(谁补偿、补给谁)、补偿形式、补偿标准(补多少)及补偿方式与渠道等是其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的核心。中国生态补偿实践格局存在省域差异,在补偿类型上,涉及综合型、森林生态补偿、湿地生态补偿、垃圾处理生态补偿、流域生态补偿等各个方面,且省级差异较大;在补偿形式上,中央政府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实施的生态补偿和省域政府对生态保护者的补偿是中国各省域生态补偿利益关系的两种主要形式;在补偿标准上,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北京、广东等省的补偿水平相对较高,而新疆、西藏、甘肃、贵州等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文华  李芬  李世东  刘某承  
由于森林的生态效益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的特性,较大部分难以通过传统的市场实现其经济价值。如何通过适当的措施将森林生态效益外部性内部化,部分或全部地实现森林生态效益的价值,对森林生态效益的提供者进行补偿,吸引全社会参与森林的保护与培育,即如何用经济杠杆解决森林生态效益的外部性和公平性,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当前国内外生态经济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通过综合分析相关文献,理清生态效益补偿的概念,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展开研究和探讨。对发达国家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归纳,为我国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提供借鉴。分析国内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具体实践,得出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中需要完善...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浩然  赵天忠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对于提高森林生态建设者与维护者的积极性,维护林地所有者合法的经济利益具有促进作用,能够协调"绿水青山"保护者与"金山银山"受益者之间公平性。综合梳理了国内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机制,包括补偿范围、补偿主体、补偿客体、补偿标准的研究进展,总结了森林生态系统效益的测算方法,包括物质量评价法、价值量评价法、能值分析法和生态模型法的特点和应用研究进展,论述了补偿标准测算依据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以及近年国外森林生态服务付费的起源、研究重点、进展及多个国家森林生态服务付费的机制。最后针对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一方面需要通过市场化的多种途径来拓宽资金来源,科学评估森林生态效益;另一方面要科学合理制定补偿标准,实现有差异的补偿等级或补偿区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