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831)
- 2023(20188)
- 2022(17056)
- 2021(15607)
- 2020(13362)
- 2019(30020)
- 2018(29356)
- 2017(56310)
- 2016(30310)
- 2015(33714)
- 2014(33296)
- 2013(32824)
- 2012(30009)
- 2011(27273)
- 2010(27503)
- 2009(25961)
- 2008(24771)
- 2007(21849)
- 2006(19352)
- 2005(17263)
- 学科
- 济(133732)
- 经济(133597)
- 管理(85545)
- 业(80994)
- 企(65786)
- 企业(65786)
- 方法(55765)
- 数学(49487)
- 数学方法(48897)
- 中国(38135)
- 农(33628)
- 财(33604)
- 地方(29657)
- 融(29567)
- 金融(29564)
- 银(28876)
- 银行(28802)
- 行(27713)
- 业经(27707)
- 学(27125)
- 制(26376)
- 贸(24166)
- 贸易(24147)
- 易(23465)
- 农业(22691)
- 务(21259)
- 财务(21199)
- 财务管理(21150)
- 企业财务(20096)
- 环境(19492)
- 机构
- 学院(432734)
- 大学(430893)
- 济(182994)
- 经济(179275)
- 管理(162800)
- 研究(147569)
- 理学(140689)
- 理学院(139058)
- 管理学(136508)
- 管理学院(135715)
- 中国(115422)
- 科学(90967)
- 京(89389)
- 财(83951)
- 农(75957)
- 所(75084)
- 中心(69145)
- 研究所(68320)
- 财经(67341)
- 业大(66040)
- 江(63941)
- 经(61033)
- 农业(60276)
- 经济学(57364)
- 北京(55603)
- 范(54618)
- 师范(53932)
- 院(53024)
- 经济学院(51724)
- 州(51302)
- 基金
- 项目(289499)
- 科学(226939)
- 基金(210409)
- 研究(205606)
- 家(185365)
- 国家(183879)
- 科学基金(156819)
- 社会(131902)
- 社会科(125175)
- 社会科学(125140)
- 省(114345)
- 基金项目(111053)
- 自然(102445)
- 自然科(100114)
- 自然科学(100084)
- 自然科学基金(98272)
- 划(96309)
- 教育(94813)
- 资助(86182)
- 编号(82244)
- 重点(66090)
- 成果(65843)
- 发(63364)
- 部(63284)
- 创(60476)
- 课题(56879)
- 创新(56705)
- 科研(56444)
- 国家社会(55067)
- 教育部(53962)
- 期刊
- 济(199423)
- 经济(199423)
- 研究(124447)
- 中国(80183)
- 学报(71385)
- 农(68263)
- 财(65139)
- 科学(63799)
- 管理(59178)
- 大学(52998)
- 学学(50604)
- 融(49538)
- 金融(49538)
- 农业(45485)
- 教育(39136)
- 技术(36800)
- 财经(33576)
- 经济研究(33560)
- 业经(31752)
- 经(28926)
- 问题(26196)
- 业(23852)
- 统计(21988)
- 技术经济(21727)
- 贸(21698)
- 版(20702)
- 商业(20201)
- 理论(20150)
- 策(20137)
- 科技(19278)
共检索到6394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德勇 田园
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金融服务业也逐渐步入快速成长期,但是金融需求尚未得到满足,金融排斥现象普遍存在。文章从区域差异的视角出发,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与多元回归模型,研究了我国各区域金融排斥的程度与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金融排斥差异显著,东部地区排斥程度最小,西部地区最为严重;在影响因素方面,金融排斥程度与文盲率和女性人数呈正比,与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居民消费水平以及金融机构数量呈反比,与政府支持、人口规模的因果关系并不显著。因此,建议政府在治理金融排斥时,注重因地制宜,发挥政策引导性作用,转变居民观念,结合各地区表现调整政策侧重点。
关键词:
金融排斥 区域差异 经济区域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吕勇斌 邓薇 颜洁
本文在对金融排斥测度相关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基于金融服务的可得度、使用度和使用效用三个维度构建金融排斥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31个省份2005—2012年的金融排斥状况进行测度,采用探索性空间分析考察金融排斥的空间特征,采用证实性空间数据分析金融排斥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我国各地区的金融排斥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在考察期内,经济增长与金融排斥正相关,产业结构与金融排斥负相关,人口结构对金融排斥具有显著影响,而交通便利程度却并未如预期般具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加强区域金融合作、促进产业结构合理调整等政策建议,以缓解区域金融排斥现象。
关键词:
区域金融 金融包容 金融排斥空间效应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林木西 张华新
本文运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东北地区四大经济区典型省份的面板数据,考察了社会资本因素对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影响,通过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发现社会资本对区域增长差异有明显的影响,其中人均受教育年限、总抚养比和城镇登记失业率对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有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
社会资本 信任 经济增长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高沛星 王修华
本文基于省际数据,采用变异系数法定量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排斥的区域差异,并利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法分析了形成我国农村金融排斥区域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金融排斥指数从0.91跨度到0.39,区域差异明显;形成我国农村金融排斥区域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收入因素、金融效率因素、就业因素和农业化水平;缓释我国农村金融排斥及其区域差异应从成因及影响因素切入,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关措施。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波
基于回归方程对1978~2007年四大经济区域金融发展水平进行了度量,结果显示,东部地区与内陆地区金融发展状况明显不同,1978~1991年东部地区的金融发展差异总体上小于内陆地区;1992~2007年,东部地区的金融发展差异明显大干内陆地区;四大区域间金融发展差异在总差异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改革的推进,区域间金融发展差异在不断扩大;1978~2007年四大经济区域金融发展差异呈现"U"字型变动特征。
关键词:
四大经济区域 金融发展水平 差异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郑骏川 周世昕 李璨
[目的]测算中国粮食体系韧性水平的基础上刻画其时空演变规律,为统筹协调全国粮食体系韧性发展提供决策建议。[方法]基于我国31省份2012—2021年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熵值法、泰尔指数、ArcGIS、莫兰指数等方法,对中国粮食体系韧性总体水平、区域差异、时间演变、空间关联等特征进行深入剖析。[结果](1)从整体上看,我国粮食体系韧性水平稳步上升,绝大多数省份粮食体系抵抗风险的能力有所提升。(2)从区域差异来看,三大粮食功能区粮食体系韧性强弱为主产区>产销平衡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内部差异正在加剧。四大经济区域粮食体系韧性强弱为中部>东北>东部>西部,四大区域的差异主要来自区域内部,其中东部地区的差异及贡献度均最大。(3)从时空演变来看,近10年除陕西由中度韧性下降为较低韧性水平外,其余省份粮食体系韧性总体“向好”演进。(4)从空间相关性来看,中国粮食体系韧性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当前表现为HL型集聚省份较少,HH型、LH型和LL型集聚省份分布较为均匀。[结论]中国粮食体系韧性时空分异特征明显,要推动粮食主产区在扛稳粮食安全重任上发挥更大作用、提升产销平衡区粮食自给率、促进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化与粮食安全协调发展、夯实西部欠发达地区粮食产能基础,以缩小区域间粮食体系韧性差距,切实增强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付雯铮 刘辉
本文基于全国职教集团的调研数据,结合我国四大经济区域的发展状况,对比分析了四大经济区域职教集团在发展规模、辐射范围、服务产业类型、牵头单位方面的发展现状,进一步得出四大经济区域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上的共性,力求为职教集团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职教集团 四大经济区域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戴永安 张曙霄
经济区域化是目前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根本趋势,考察各类城市参与经济区域化的获益程度及其影响因素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借鉴Byrnes和Storbeck(2000)的方法,基于城市经济效率的视角,考察了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区的区域化收益水平,并基于Tobit模型对影响区域化收益的各种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三大经济区的区域化收益存在显著差异,京津冀地区的区域化收益最高,长三角地区次之,珠三角地区最低。进一步的计量分析发现,专业化分工和技术研发能力有利于区域化收益的实现,而外资的引进、政府的作用和城市空间影响则扩大了区域化收益,多样化分工和对外贸易对区域化收益的影响尚不明确,分地区的...
关键词:
城市经济效率 区域化收益 Tobit回归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云松 齐兰
通过我国四大经济区域2006—2015年面板数据,运用工具变量法实证分析了区域金融化水平提升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以及存在不同程度地方政府干预金融业行为时,这种影响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研究发现:(1)区域金融化水平提升对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促进作用,且欠发达相较于发达地区边际贡献效应更大。(2)地方政府干预属地金融业运行导致金融功能抑制与市场化配置机制扭曲,削弱了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且财政收支压力越大的地区负面影响越严重。因此,要建立金融化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良性循环机制,其核心在于加快区域金融市场化改革进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云松 齐兰
通过我国四大经济区域2006—2015年面板数据,运用工具变量法实证分析了区域金融化水平提升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以及存在不同程度地方政府干预金融业行为时,这种影响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研究发现:(1)区域金融化水平提升对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促进作用,且欠发达相较于发达地区边际贡献效应更大。(2)地方政府干预属地金融业运行导致金融功能抑制与市场化配置机制扭曲,削弱了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且财政收支压力越大的地区负面影响越严重。因此,要建立金融化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良性循环机制,其核心在于加快区域金融市场化改革进程,将财政体制改革纳入同一分析框架,实现与区域金融化演进的协调有序推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谢菁 关伟
优化营商环境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基于社会信用体系理论,从政务环境、商务环境、法治环境和社会环境四个方面构建了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对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四大经济圈的营商环境进行评价与比较,并使用Dagum基尼系数对营商环境的区域差异进行测度和分析,运用Kernel密度估计方法探究其动态演进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四大经济圈营商环境水平整体不高但呈上升趋势,政务环境和社会环境表现良好,法治环境问题突出;四大经济圈营商环境水平呈现空间差异,区域间差异高于区域内差异,超变密度差异起主导作用。做好顶层设计、加强信用建设、促进区域内均衡发展、推动区域间协同发展是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可行策略。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靳卫东 周光锋
产业结构转化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应,我国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转化正处于不同阶段,这反映了产业结构转化对经济增长的重要决定作用。长期以来,较低的人力资本水平,特别是农村地区的人力资本水平,制约了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的顺利升级,使我国产业之间的劳动力流动具有了独立的特征。不过,这种状况正在逐步减弱,产业结构转化对于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鲁强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中国农村金融排斥的内在机理,提出农村金融排斥六维度假设,并构建农村金融排斥模型(EXCLUDED)和农村金融排斥程度的测算指标。农村金融市场是一个多维复杂的体系,影响中国农村金融排斥的最主要因素为价格排斥和营销排斥,且政府财政支农、调控利率等干预手段在省域范围内存在失灵,农村金融排斥程度在省域范围以及地域范围内差异较大,同时农村金融六个维度排斥程度之间的差异也相当大。解决农村金融市场排斥问题需打"金融组合拳",促进中国各省市农村经济的稳定与协调发展,改善农村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水平。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段小燕 王静 彭伟
运用单阶段随机前沿方法,对2001-2012年我国四大经济区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四大经济区在样本期内的能源效率呈逐步上升趋势,2001-2005上升水平较缓,自2006年起效率上升速度加快,表明"十一五"时期节能减耗政策效果明显;能源效率总体较低,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呈现出东高西低的典型区域分布特征。对非效率因素的整体分析表明能源效率同能源投资、引进外资间为正相关,与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和能源禀赋间呈负相关关系。
关键词:
能源效率 四大经济区 单阶段随机前沿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田娜
中国约70%的A股上市公司集中在东部地区。过去三个10年中国新增注册A股上市公司数量呈增长态势,第三个10年较第二个10年增幅达78.38%,四大经济区域中东部地区增幅98.96%为最大,西部地区增幅57.32%排名第二位,中部地区为22.58%,增幅最小、增长压力较大。四大经济区域22个省份A股上市公司整体在静态结构和动态增长上呈现出由省会城市向非省会城市“扩散化”“均衡化”发展的特征,东部地区对总体态势的贡献起决定性作用,而西部地区以省会城市为中心的“集中化“”非均衡化”特征明显。
关键词:
经济区域 A股上市公司 分布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