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64)
2023(10350)
2022(8647)
2021(7893)
2020(6323)
2019(13706)
2018(13524)
2017(26458)
2016(13935)
2015(14828)
2014(13938)
2013(13691)
2012(12079)
2011(11083)
2010(10968)
2009(10322)
2008(9536)
2007(8457)
2006(7446)
2005(6251)
作者
(35457)
(30262)
(29949)
(28426)
(18379)
(14569)
(13350)
(11580)
(11232)
(10273)
(10202)
(10102)
(9128)
(9045)
(9044)
(9029)
(9002)
(8699)
(8504)
(8442)
(7380)
(7160)
(7140)
(6994)
(6799)
(6655)
(6597)
(6314)
(6057)
(5984)
学科
(61452)
经济(61401)
(49056)
(42089)
管理(33303)
农业(32838)
(20906)
企业(20906)
方法(19599)
业经(19117)
数学(17568)
地方(17511)
数学方法(17428)
中国(15568)
(12583)
农业经济(12440)
(11843)
(11648)
(9595)
贸易(9592)
发展(9546)
(9538)
(9468)
农村(9449)
(9305)
(9218)
环境(9063)
(8934)
(8571)
收入(8150)
机构
学院(187380)
大学(178148)
(81456)
经济(79989)
管理(74027)
理学(65103)
理学院(64470)
管理学(63531)
管理学院(63191)
研究(60493)
(50168)
中国(47114)
农业(37963)
科学(36157)
(34661)
(33552)
业大(33291)
中心(30013)
(28770)
(27666)
财经(26789)
研究所(26096)
(24850)
师范(24676)
(24514)
经济学(24338)
农业大学(23559)
经济管理(23343)
经济学院(22103)
(21983)
基金
项目(133010)
科学(106981)
研究(102586)
基金(97178)
(83551)
国家(82758)
科学基金(72166)
社会(69194)
社会科(65270)
社会科学(65256)
(54482)
基金项目(52104)
教育(44308)
编号(43618)
(43532)
自然(42833)
自然科(41835)
自然科学(41830)
自然科学基金(41046)
资助(36322)
成果(33223)
(31713)
(30792)
重点(29569)
国家社会(29395)
(29366)
(28387)
课题(28197)
(27186)
创新(26506)
期刊
(94530)
经济(94530)
(56580)
研究(49212)
农业(38752)
中国(35878)
学报(26406)
科学(26403)
业经(24148)
(23130)
大学(21189)
学学(20584)
管理(20415)
(18312)
金融(18312)
(17198)
教育(15713)
农业经济(14757)
技术(14488)
农村(14074)
(14074)
问题(13774)
经济研究(13032)
财经(11969)
(11274)
世界(10451)
经济问题(10386)
(10382)
资源(10170)
社会(9493)
共检索到2670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传俊  文习成  刘祖云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供给效率的区域性差异致使了农村公共品供给有效性的断裂,而农村公共品供给的有效性亦是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现实载体。文章通过梳理农村公共品的既有文献,基于DEA的实证模型,同时借助于全国省域面板数据,试图探讨当下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研究发现,东、中、西部区域的供给效率总体呈非均衡状态,供给资源的投入规模不尽合理,农村公共品与公共品的财政支出管理效率偏低。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冷哲  黄佳民  仲昭朋  
本文利用2011—2013年28个省份的统计数据,通过三阶段DEA和超效率DEA方法对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进行评估,研究表明,我国各省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程度、财政分权和人口密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对环境因素和随机扰动因素进行调整后,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的区域排名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综合技术效率最高,除环境因素和随机扰动因素外,规模效率是影响东部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的关键因素。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奎泉  范诗强  
实现农村公共品有效供给一直是"三农"问题关注的焦点,而且政府承担着主要的供给责任。对于具有需求偏好差异的农村区域性公共品而言,政府完全主导的供给模式却是导致效率损失的主要原因。正是基于这一点考虑,并结合浙江省村级公共品的调研,本文提出实现农村区域性公共品有效供给的新模式———政府诱导供给模式,即通过税收惠免、财政奖补等激励政策,诱导私人或村集体积极参与农村区域性公共品供给,弥补县级政府效率损失。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娟莉  
基于涵盖农村道路、农田水利设施、基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电网、通讯、生态环境、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等要素的农村公共品供给水平评价体系,利用2013年的统计数据,综合运用因子法和聚类法,对中国31个省(区、市)的农村公共品供给水平进行测度。结果表明,除河南、山东、四川外,农村公共品整体供给水平较低,低于0.61;各省域农村公共品供给水平差异较大,比如西部地区的四川和云南之间的差距是0.946513;农村公共品供给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域财政实力、政策、资源等密切相关。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金国  
农村公共品供给主体如政府、村级组织、农民等作为"经济人"通常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其目标取向均呈现出不同层次的多样性特征,进而决定了其在农村公共品供给方面的行为差异。农村公共品供给各主体不同的行为取向及相互之间存在的博弈是造成农村公共品供给滞后短缺问题的症结所在。政府是农村公共品供给最强势主体,是解决农村公共品供给难题的关键。地方政府的局部非理性特征决定了其供给行为的扭曲,中央政府应对其约束与激励并举。农民由于内生合作能力的贫弱较难成为农村公共品供给主体,需要一个自上而下凭借行政强力的乡村组织介入到村庄秩序的建立中,同时也要健全农民的利益诉求机制和民主参与机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成华  尹金承  
文章首先采用2016年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16个具体指标数据作为分析依据,测算了省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综合水平,再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总体水平偏低,存在显著区域差异,呈现出"东—中—西"阶梯状递减的格局,除了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还受到区域政策、资源等因素的影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赵红军  张盼  
文章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泰尔指数分解等方法对2007-2015年中国省级区域公共品供给效率及其区域差异进行定量分析,发现:中国省级区域公共品总体供给效率缓慢降低,基础设施建设类公共品供给效率缓慢提高,且易受技术水平影响,而民生类公共品供给效率缓慢降低,且易受供给规模影响;基础设施建设类公共品供给效率在发达省市上升较快,而民生类公共品供给效率在大多省市上升缓慢甚至有所下降;基础设施建设类公共品供给效率呈现出东部、中部、东北、西部的空间递减格局,东部、东北和中部地区的民生类公共品供给效率明显高于西部地区;中国公共品供给效率的区域差异逐渐缩小,其中基础设施建设类公共品效率总体差异主要来自区域内部,而民生类公共品效率总体差异主要来自区域之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朱长明  
当前我国公共财政对农村公共品供给存在着总量不足、结构失衡以及效率低下的问题,这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不合理、中央与地方财权和事权划分不对称以及基层政府财政困难等有关。应通过建立统筹城乡一体化的公共品供给制度、科学合理划分财权和事权完善财政供给机制以及切实有效解决基层政府财政困难等公共财政措施解决。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张俊  付志宇  
公共风险是推动公共品供给演进的原动力。从公共风险治理的思想视角,分析我国不同时期的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可发现:传统社会的农村公共品供给是政治均衡下的风险应对,它并没有提高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近代以来,尤其是人民公社时期,国家意愿的计划供给冲击了农民自发合作的秩序,降低了政府防范公共风险的能力;经济转型期,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的帕累托改进在于改变制度约束,寻找政府目标与农民真实偏好契合的有效路径。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季鸣  王林  
提高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是当前解决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不足问题的现实途径。文章在计算出我国各省市农村公共品的供给效率的基础上,分析影响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大小的因素,得出提升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的途径。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军   蒋琳琦  
一、导言 农村农作制度由集体化向家庭承包经营的转变,为农产品生产提供了强大的激励机制,刺激了粮食生产的巨大增长,与此同时,农作制度这一巨变显然又打破了原先制度结构的均衡状态。在长期的集体化农作制度下,农村政治、经济和有关社区生活的各项制度都获得了与之相适应的形式。这些制度都已基本定型,与农作制度一起互相制约互相补充,形成了稳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文  
当前我国农村公共品的供给相对城市而言严重不足 ,但农村公共品的主要供给者———基层政府在公共品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却存在严重的财政困难 ,其原因即在于我国农村公共品的供给违背了公共品供给的受益原则、公平原则和最优原则。我国应通过改革户籍制度和完善财政税收政策来优化农村公共品的供给。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晶  朱晓辉  郑楠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是一种利益分配机制,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农民对农村公共产的需求不断变化。特别是土地制度改革后,农村公共品供给体制适应不了经济环境的变化。为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供给机制模式,正确认识供给体制优化过程中各种制约因素,探索和创新新型农村公共品供给机制及其实现路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小银  
在构建农村治理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利用熵值法、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核密度估算函数和空间Markov链方法揭示中国农村治理现代化水平的动态演变规律及地区差异。研究发现,中国农村治理现代化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且东部地区农村治理现代化水平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农村治理现代化水平区域差异重点来自区域间差异,且区域间差异呈逐步扩大态势;中国农村治理现代化水平在发展过程中具有俱乐部收敛特征,即相邻高水平地区会促进农村治理现代化中、低水平地区快速发展。据此,提出完善网格化基础管理机制、打造多功能现代农村治理新业态、建立协同联动的分级治理系统等举措,为中国农村治理现代化发展提供专业理论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小银  
在构建农村治理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利用熵值法、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核密度估算函数和空间Markov链方法揭示中国农村治理现代化水平的动态演变规律及地区差异。研究发现,中国农村治理现代化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且东部地区农村治理现代化水平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农村治理现代化水平区域差异重点来自区域间差异,且区域间差异呈逐步扩大态势;中国农村治理现代化水平在发展过程中具有俱乐部收敛特征,即相邻高水平地区会促进农村治理现代化中、低水平地区快速发展。据此,提出完善网格化基础管理机制、打造多功能现代农村治理新业态、建立协同联动的分级治理系统等举措,为中国农村治理现代化发展提供专业理论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