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67)
2023(15772)
2022(13627)
2021(12593)
2020(10387)
2019(23558)
2018(23433)
2017(44597)
2016(24173)
2015(27025)
2014(27157)
2013(26992)
2012(25258)
2011(23124)
2010(23400)
2009(21322)
2008(20622)
2007(18184)
2006(16262)
2005(14838)
作者
(72252)
(60004)
(59700)
(56887)
(38337)
(28821)
(27155)
(23670)
(22914)
(21464)
(20538)
(20459)
(19305)
(19221)
(18614)
(18506)
(17743)
(17519)
(17197)
(17064)
(15167)
(14961)
(14445)
(13830)
(13497)
(13405)
(13360)
(13251)
(12284)
(11927)
学科
(116536)
经济(116436)
管理(65358)
(61214)
(48628)
企业(48628)
方法(42781)
数学(36676)
数学方法(36316)
中国(31489)
地方(30763)
(28277)
业经(24741)
(24737)
(21514)
农业(19640)
(17894)
(17736)
地方经济(17727)
贸易(17722)
环境(17631)
(17003)
(16810)
(16565)
金融(16562)
(16389)
银行(16345)
理论(16318)
(15823)
(15642)
机构
大学(350097)
学院(349339)
(145353)
经济(142122)
管理(134252)
研究(127519)
理学(115135)
理学院(113707)
管理学(111826)
管理学院(111197)
中国(93743)
科学(79344)
(76598)
(65655)
(63397)
研究所(59696)
(57687)
中心(56172)
(52370)
业大(51409)
财经(50327)
北京(49175)
(48980)
师范(48526)
(46403)
(45563)
农业(44910)
经济学(43712)
(42580)
师范大学(39404)
基金
项目(235471)
科学(184805)
研究(172577)
基金(168978)
(147778)
国家(146526)
科学基金(124772)
社会(108500)
社会科(102777)
社会科学(102750)
(92728)
基金项目(90069)
自然(80356)
自然科(78430)
自然科学(78414)
(78164)
教育(78130)
自然科学基金(76972)
编号(70257)
资助(69119)
成果(57205)
(54724)
重点(53201)
(51175)
课题(49460)
(48414)
创新(45182)
科研(44465)
国家社会(44294)
发展(43697)
期刊
(170843)
经济(170843)
研究(108872)
中国(70640)
学报(55267)
(52943)
科学(51991)
管理(50693)
(45282)
大学(41055)
教育(40601)
学学(38532)
农业(37138)
(31488)
金融(31488)
技术(31047)
经济研究(27424)
业经(27155)
财经(24570)
问题(21760)
(21096)
图书(19110)
(18893)
技术经济(18178)
科技(17026)
资源(16704)
理论(16616)
现代(16190)
商业(15876)
(15484)
共检索到5317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黄森  蒲勇健  
本文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以及修正绝对β收敛回归模型,对中国2003-2007年省域经济发展的集聚性与差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31个省域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空间集聚和空间依赖性,虽受到地域限制,但集聚辐射区域有逐步扩大的趋势;固定资产投入、人均实际工资以及城镇化率对于区域经济集聚的发展起到了稳健的推动作用,FDI对集聚区域发展的促进作用也越加显著,但是财政投入却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块状经济的发展。另外,修正和传统收敛模型均显示,2003-2007年我国经济整体发展呈现明显的不收敛特性。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高朴  
块状经济在发展县域经济中具有鲜明的特色,发展块状经济关键是加强引导,向进一步做大、做优、做强方向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辉  周慧文  
在我国 ,块状经济已成为现阶段工业化和 1 31 878380 66现代化发展的成功的主要模式之一 ,是在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出现的一种重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经济现象 ,其发展速度远远高于国内一般地区 ,较成功地完成了一些重要探索。其迅速增强的竞争力和良好的发展态势已在国内外引起广泛的关注。同时 ,块状经济在发展中也面临着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 ,需要用发展的思路来寻求解决方案 ,以达到长期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吴群英  汪少华  
近年来,浙江企业不断走出本地,出现了越来越多企业以各种形式外迁他乡,寻求跨界发展的趋势。本文主要研究了浙江企业跨界发展的动因、基本模式以及这种跨界发展趋势对浙江经济的影响。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夏朝光  方道富  王悦章  
块状经济是绍兴经济的特色 ,本文调查了绍兴市块状经济发展对经济社会和金融运行的影响 ;从产业集群的角度 ,分析了块状经济发展的内在机理 ,提出金融进一步支持块状经济发展的对策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夏朝光   方道富   王悦章  
块状经济是绍兴经济的特色,本文调查了绍兴市块状经济发展对经济社会和金融运行的影响;从产业集群的角度,分析了块状经济发展的内在机理,提出金融进一步支持块状经济发展的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唐根年,徐维祥,罗民超  
采用数量分析方法将浙江"区域块状经济"划分为环杭州湾二岸平原区位型、浙东南沿海"温州模式"型、浙中金衢盆地资源匮乏开拓型和浙西南山区地方资源开发型四大特征分区,并从市场占有份额(%)、区位商、产值增长指数等方面分析浙江省区域特色产业分布及其竞争优势,在此基础上进行区域产业优化布局研究,提出若干发展战略措施。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任慧  贾玉平  
文章在总结区域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路径的传统分析方法和思路的基础上,从知识粘合和知识网络搭建视角切入,构建了区域集群竞争力与知识网络链接程度之间的"超S型"关系模型,探讨了区域产业集群产业升级能力提升的知识网络构建一般路径,并通过案例分析了浙江块状经济体在突破地域"锁定"状况过程中对知识网络构建的各种尝试。本研究对目前国内普遍存在的区域产业集群转型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绍敏  王迎军  
块状民营经济在推动河北省经济发展、扩大城镇就业、满足社会需求、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中也面临着重大的挑战。文章结合调研数据,对河北省块状民营经济集聚发展现状、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河北省块状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具体策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葛莹,姚士谋,冯学智,蒲英霞,卓勇良  
针对浙江省城市化进程是否与高速发展的区域块状经济适应的问题,用空间自相关的方法,从区域块状经济类型(城市化和本地化集聚经济)着手进行解答。结果表明,浙江省1998年和2001年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拥有城市化和本地化集聚经济,且后者比前者的程度更高。随着时间的推移,两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弱。其次,同期制造业仅有本地化集聚经济,且水平随时间而增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徐维祥,唐根年  
区域块状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为浙江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构筑了一种有效的空间集群地域组织模式,产生良好的规模效应和相应的人口空间聚集效应,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城镇化的发展。文章从农村人口转移、产业结构升级和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等方面,对区域块状经济在浙江省城镇化进程中的运行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和数量分析。结果表明,区域块状经济成为浙江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有效驱动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秀洁,代合治  
本文选取35项指标定量分析了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特征。我国发达型和较发达型省域少,欠发达型和落后型省域多,城市型政区发展水平高,民族型政区和少数民族集聚的省份发展水平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水平高居全国前列。三大地带经济发展水平虽呈梯次展布,但反梯度现象同时存在,且东、中、西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东部与中西部的差异。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以第三产业与外向型经济、居民生活质量表现更为突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周蔚  
块状经济在我国沿海省份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块状经济的模式也遇到了制约其继续发展的因素,遭遇发展的瓶颈。本文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对我国沿海地区块状经济产生、成长以及将来的发展等问题进行探讨。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安虎森  蒋涛  
空间经济学把主流经济学长期忽视的空间要素重新纳入到一般均衡的分析框架中,探讨经济活动的空间模式以及决定经济活动空间模式的因素与机制,并通过经济活动的空间过程来解释经济增长。本文点评了空间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理论基础、模型的分类与建模技巧、核心观点,并对此进行了简要的评价。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雍湧  蒲勇健  黄森  
从人口流动对区域差距影响的视角出发,运用空间经济学理论,将我国东、西部地区作为两个独立的经济体,构建了劳动力人口流动向量模型,分析了人口流动对区域差距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得出结论:人口流动对区域差距的影响呈阶段性变化。最后,结合阶段规律和当前经济危机背景提出缩小区域差距的人口流动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