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05)
2023(11897)
2022(10198)
2021(9070)
2020(7375)
2019(16409)
2018(16054)
2017(30581)
2016(16577)
2015(18325)
2014(18130)
2013(17505)
2012(15666)
2011(14285)
2010(14228)
2009(13325)
2008(12660)
2007(11443)
2006(10032)
2005(9282)
作者
(46592)
(38892)
(38747)
(36652)
(24355)
(18610)
(17613)
(15025)
(14735)
(13708)
(13352)
(13215)
(12266)
(12116)
(12096)
(12082)
(11581)
(11539)
(11398)
(11017)
(9551)
(9462)
(9261)
(8875)
(8710)
(8582)
(8574)
(8525)
(7883)
(7538)
学科
(68840)
经济(68749)
管理(55388)
(45211)
(38940)
企业(38940)
方法(28313)
数学(25035)
数学方法(24734)
(19195)
(17268)
中国(17016)
(16706)
环境(16272)
地方(15429)
业经(15174)
(13051)
(12093)
财务(12061)
财务管理(12033)
(12023)
金融(12020)
(11924)
(11724)
银行(11706)
(11608)
企业财务(11405)
(11379)
贸易(11370)
(11211)
机构
学院(233887)
大学(231754)
(97310)
经济(95255)
管理(90269)
理学(77399)
研究(76927)
理学院(76564)
管理学(75277)
管理学院(74850)
中国(60097)
(47750)
(47591)
科学(45284)
(37660)
财经(37339)
中心(35975)
(35366)
(34494)
(33744)
研究所(33696)
业大(32588)
经济学(30273)
北京(29429)
(29338)
师范(29016)
(28716)
(27870)
财经大学(27702)
经济学院(27079)
基金
项目(158770)
科学(126585)
研究(116630)
基金(116130)
(100825)
国家(100104)
科学基金(86918)
社会(76001)
社会科(72339)
社会科学(72321)
(63203)
基金项目(61339)
自然(55408)
自然科(54129)
自然科学(54116)
教育(53772)
自然科学基金(53099)
(52653)
资助(46664)
编号(46542)
重点(36472)
成果(36381)
(35107)
(34873)
(33806)
(33496)
课题(32758)
国家社会(31775)
创新(31577)
科研(30569)
期刊
(109163)
经济(109163)
研究(67936)
中国(46713)
(38303)
管理(34774)
学报(32919)
科学(32351)
(30747)
大学(25666)
学学(24426)
(23782)
金融(23782)
教育(22910)
技术(21405)
农业(20897)
财经(18938)
业经(18322)
经济研究(17413)
(16273)
问题(13501)
技术经济(11384)
统计(11295)
(11228)
商业(10957)
科技(10942)
资源(10922)
(10908)
(10903)
理论(10663)
共检索到3482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杨越  成力为  
本文依据中国碳排放交易试点阶段"差异化"制度设计的特点,基于分配制度、灵活机制、控排范围、交易规则、报告与核查制度以及法律制度六个维度,构建可数据化的碳交易市场投入产出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利用地区差异系数剔除制度外非均衡环境因素的影响,对现有试点地区差异化制度设计下的碳排放交易市场效率进行有效评价。研究表明:第一,较没有剔除制度外因素,上海、天津和北京3个省市碳交易市场效率有所下降,而其余4个省区投入产出效率则上升,说明碳交易市场效率确实受制度外因素的影响,同时说明探讨碳交易市场差异化制度设计有效性时,控制制度外因素干扰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第二,就制度设计本身,七个试点碳交易市场均未达到有效。广东碳排放交易市场效率最优,仅控排行业覆盖比例设计过低;重庆和天津的效率紧随其后,上海、深圳和北京的效率较低;而湖北由于控排范围设计不合理、准入门槛过高、MRV从业人员严重短缺等原因导致其交易市场效率最差。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雷玉桃  杨娟  
本文主要采用SFA模型,将对碳排放效率有影响的七个变量加入模型,测算出1996—2011年的碳排放效率值。然后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分析了碳排放效率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碳排放效率在整体上处于上升阶段,在地区上存在趋异的现象,即碳排放效率随着时间的发展表现出更大的地区差异性。因此,我们有必要建立系统的碳排放协调机制,保证碳交易市场有效运行。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刘磊  张永强  
碳税和碳排放权交易(以下简称"碳交易")是两种主要的温室气体减排政策。本文在全国碳交易市场已建立的基础上,对碳税和碳交易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国内外研究文献和国际上这两种减排政策的实践经验,得出碳税与碳交易同时使用能够以较低的代价完成碳减排目标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本文从碳税的计税依据、征税范围、征税环节、税收的归属与使用、税收优惠和税率等方面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相关建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任胜钢  蒋婷婷  李晓磊  袁宝龙  
区域生态效率的提高是中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实现双赢的重要路径,而有效的环境规制体系是促进区域生态效率提高的重要因素。本文利用2008—2013年中国30个省际面板数据,将环境规制工具分为强制型、市场型和自愿型,检验了各类环境规制对中国东、中、西部区域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东、中、西部地区的强制型环境规制与生态效率之间呈倒"U"型的关系;(2)东、中部地区的市场型环境规制对生态效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西部地区呈倒"U"型关系;(3)东、中部地区的自愿型环境规制与生态效率之间呈倒"U"型关系,西部地区的自愿型环境规制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是,并不显著。这表明,"波特假说...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胡海春  吕林  
2014年12月12日发改委颁布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对我国碳排放权交易过程中中央和地方两级行政管理部门以及各自的职权范围进行界定,配额管理规定排放配额分配以免费分配为主,有偿分配为辅的发展方式;明确碳排放交易的主体以及交易产品;对碳排放核查流程以及申诉机制与配额清缴做出相应规制;同时确立监督管理机制。文章以上述办法为研究重点,针对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法律制度存在立法层次低、碳排放权的法律属性定性不明、初步建立跨区域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缺乏相应的法律规制等问题,提出完善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法律制度相应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佳宁  
碳排放权交易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创新和金融创新工具。对国内外碳排放权市场的运行机制和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剖析了碳排放权市场配额分配、法规创设、监督与处罚等核心机制设计问题,并以期为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发展提供政策性思路。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肖建红  王敏  刘娟  张然  
论文运用海洋渔业产品生态标签制度,以两个海岛型旅游目的地为案例,对海洋生态产品生态补偿标准区域差异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和山东省烟台市长岛县分别有93.41%和95.90%的受访者支持海洋渔业生态标签产品,愿意为海洋渔业生态标签产品支付比普通海产品更高的价格;2)舟山市普陀区旅游目的地的浙江省游客、江苏省-上海市游客、安徽省-江西省-福建省-河南省-湖南省-湖北省-山东省游客和其他省(市、区)游客,承担的生态补偿标准分别为10.53、10.98、11.03和11.18元/kg,或14.39、17.59、20.54和22.87元/人次,通过海洋渔业产品生态标签制度,201...
[期刊] 改革  [作者] 蓝虹  陈雅函  
碳交易是以碳定价为基础、旨在减少碳排放的市场激励机制。《京都议定书》签署后,碳交易市场制度体系的构建成为发达国家实现碳减排的重要措施。十多年来,国际上以《京都议定书》为基础的全球碳交易市场、以欧盟EU ETS为代表的国家级碳交易市场以及中国碳交易试点城市等区域减排交易市场的发展,为我国碳交易市场制度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大量可借鉴的经验。我国碳交易市场制度体系的建构,从各地区的试点,到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建构,已经历整整十年,在碳减排和区域环境目标的实现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在未来碳交易市场发展和制度体系建设中,应重点规避碳交易市场制度体系中配额超发分配的风险,加速完善碳排放权交易相关立法,发展多层次碳交易市场,不断创新碳金融工具。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贾晓薇  杨国瑰  高钦姣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过程中,建立碳交易市场成为促进减排的重要手段。中国自2013年于深圳建立交易平台,目前已有七个省市启动了试点,并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按照中央的战略部署,2017年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将要启动。辽宁作为老工业基地,碳排放量居于全国前列。为加快完善辽宁碳交易市场,本文对国内七个试点省市碳交易市场制度进行了比较分析,结合辽宁省发展碳交易市场的优势和现存问题,提出推进碳交易市场发展的制度设计框架。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胡东滨  彭丽娜  陈晓红  
针对我国区域碳市场多样性特点及运行效率不高问题,基于Swarm平台仿真系统模拟几种初始分配方式下具有不同行业分布特征的区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从流动性、波动性和有效性三方面衡量市场运行效率,并考察不同初始分配方式对市场运行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低能耗行业聚集区域采用祖父制分配方式的碳市场流动性较高、波动性稳定且达到了弱式有效,为最优的分配方式;在高低能耗行业散布型区域及高能耗行业密集型区域,混合分配方式虽然提升了市场流动性,但市场均未达到弱式有效,而考虑转向拍卖方式则既能推动企业形成高效的生产模式,也有利于形成透明的碳配额市场交易价格,以达到最优的资源配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安华  
民族地区社会保障是民族政策与公共政策的交叉领域。民族地区社会保障的发展因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总体发展滞后。但民族地区具有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人口结构特征和民族文化特征,形成了民族地区社会保障的差异化需求,政府主导的差异化制度供给是促进民族地区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路径。因长期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使民族地区社会保障差异化制度设计在我国具有一定的制度文化基础,因而具备现实可操作性。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友国  白羽洁  
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各区域的积极努力。不过,与国际社会不同国别或地区碳达峰所呈现的差异性类似,中国各省份碳排放态势的显著差异性也已经显现,并将在长期内持续。因此,各区域必须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本地的"双碳"目标实现路径,从而以较低代价实现国家"双碳"目标。为此,各地区应根据自身所处碳排放阶段明确碳减排目标和步骤,根据碳排放驱动因素特征及变化趋势制定低碳发展水平提升策略,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谋求产业低碳转型,并将自身"双碳"目标实现路径深度融入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中。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瑞  陈德敏  林勇  
建立区域碳交易市场是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掌握国际环境谈判主动权的有效途径和当务之急。本研究在分析国际国内碳交易市场的基础上,认为建立全国性碳交易市场,必须先建立区域性碳市场;借鉴重庆市"地票"模式的成功案例,创新性地提出了"碳票"为主的碳交易模式;通过碳汇、碳源评价,摸清市场基础,创新设计重庆碳交易机制和管理监督机制;在政策的规范指导下,推行区域碳票示范交易试点,逐步推向规范化的市场交易,并在更大区域范围内推广;最后基于市场设计,提出针对性的配套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文举   钱新新  
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探讨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影响中国工业低碳转型的作用机制,并从七个试点省份出发,选取2006—202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对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政策的环境经济效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能够有效降低碳排放强度和提升工业低碳全要素生产率,从而促进中国工业的低碳转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主要通过成本约束和结构升级途径促进工业低碳转型,而技术进步途径的作用尚未实质性显现。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研发水平更高的地区,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碳排放强度的降低和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更加明显;而在外商投资水平更高的地区,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低碳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更加明显。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郑侨青  
本文以沪市B股上市公司年度报告披露的会计数据为依据 ,对根据我国会计准则、制度计算的净利润与根据国际会计准则计算的净利润之间的差异进行实证研究。目的是探讨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之间存在哪些差异 ,这些差异是否会导致利润的高估或低估 ,财务报表的哪些项目对差异的影响最大以及《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实施后差异的变化情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