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68)
- 2023(9809)
- 2022(8559)
- 2021(7756)
- 2020(6814)
- 2019(15936)
- 2018(15618)
- 2017(30885)
- 2016(16877)
- 2015(19422)
- 2014(19382)
- 2013(19574)
- 2012(18634)
- 2011(16843)
- 2010(16688)
- 2009(15593)
- 2008(15565)
- 2007(13990)
- 2006(11969)
- 2005(10589)
- 学科
- 济(81802)
- 经济(81734)
- 管理(46945)
- 业(46050)
- 方法(39897)
- 企(36882)
- 企业(36882)
- 数学(35618)
- 数学方法(35377)
- 地方(22206)
- 农(21388)
- 财(18622)
- 中国(18015)
- 业经(16344)
- 农业(14606)
- 学(14546)
- 贸(14316)
- 贸易(14310)
- 易(13776)
- 制(12623)
- 和(11957)
- 地方经济(11894)
- 环境(11782)
- 务(11417)
- 财务(11403)
- 财务管理(11371)
- 企业财务(10736)
- 理论(10466)
- 融(10397)
- 金融(10394)
- 机构
- 大学(247602)
- 学院(247187)
- 济(104744)
- 经济(102512)
- 管理(96784)
- 理学(84062)
- 理学院(83077)
- 管理学(81861)
- 研究(81758)
- 管理学院(81386)
- 中国(61057)
- 京(51258)
- 科学(50453)
- 财(46159)
- 农(41846)
- 所(41136)
- 中心(38976)
- 江(38220)
- 财经(37436)
- 研究所(37435)
- 业大(36873)
- 经(33958)
- 范(33264)
- 农业(33031)
- 师范(32983)
- 经济学(32769)
- 北京(31509)
- 州(30083)
- 经济学院(29961)
- 院(29613)
- 基金
- 项目(168251)
- 科学(133180)
- 研究(122931)
- 基金(122240)
- 家(105532)
- 国家(104666)
- 科学基金(90284)
- 社会(78747)
- 社会科(74694)
- 社会科学(74672)
- 省(67876)
- 基金项目(65867)
- 自然(58126)
- 教育(56745)
- 自然科(56733)
- 自然科学(56717)
- 划(56034)
- 自然科学基金(55708)
- 资助(49965)
- 编号(49959)
- 成果(39717)
- 重点(38052)
- 部(37907)
- 发(37503)
- 创(34719)
- 课题(34551)
- 教育部(32500)
- 创新(32489)
- 科研(32479)
- 国家社会(32213)
共检索到3560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志明
将多指标区位商计算和工业集群竞争力评价相结合,运用统计数据,对我国安徽省的工业集群现状及工业集群竞争力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的工业经济存在4种类型,即集聚的竞争优势产业、集聚的竞争劣势产业、非集聚的竞争优势产业和非集聚的竞争劣势产业。据此,可确定安徽省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韩东林 胡姗姗 方明英
从知识经济倾向、知识要素禀赋、知识环境和知识产出四个角度构建知识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熵权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出安徽省2001—2010年知识竞争力水平,实证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对知识竞争力的贡献程度。研究发现:安徽省知识竞争力与各影响因素都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但不同因素的贡献程度存在一定差别;知识环境和知识产出是影响安徽省知识竞争力的两个关键因素,其中又分别以金融环境和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的关联度最高;知识经济倾向越强不一定越能促进知识竞争力的发展。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文兵
本文以竞争力理论为基础,在可行性、科学性的原则下构建制造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此对安徽省制造业竞争力进行定位分析,并探讨制约安徽省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因素,提出提升安徽制造业竞争力的对策。
关键词:
制造业 竞争力 安徽省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李宜春
本文提出可以用三个模块(核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环境竞争力)、五大要素(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产业、文化企业、政府行为),以及若干个竞争面和若干个评价指标,来构成综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对省域文化产业竞争力进行总体评价。依靠该体系,文章分析了提升安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路径。
关键词:
文化产业 竞争力 评价指标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刘玉美
区域物流产业的发展影响区域经济水平的提升。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湖南省14个市州进行比较分析,挖掘出影响区域物流产业竞争力的三大重要因素:区域物流作业能力、物流产业支撑能力、物流产业规模,进而探寻区域物流竞争力水平的提升策略,即:营造宽松的企业环境,鼓励第三方物流企业做大做强;搭建规模化物流作业平台、物流信息平台,提升区域物流业务能力;注重物流基础设施投入建设,扩大物流产业规模;重视物流人才培养,全方位提升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关键词:
区域物流 竞争力 因子分析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何炎炘 李进华
生态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人类长期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生态竞争力是指一个区域内的生态资源支撑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所具备的资源优化配置的能力,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石。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借鉴和参考相关生态环境及区域经济等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以生态环境现状、生态环境压力和主动协调能力3个方面为二级指标的生态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安徽省原17个市为例,运用主成分分析和算术平均法等方法,对各市生态竞争力进行排名和系统分析。初步构建了以生态竞争力为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其结果可为安徽省各市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吴义根 项桂娥
文章通过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涵义的论述,建立了评价地区核心竞争力指标体系,提出了评价地区核心竞争力的方法——因子分析法,对安徽省各地市核心竞争力进行了客观的评价与分析,探讨了影响安徽省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因素,为安徽经济发展提供可能的决策依据。
关键词:
核心竞争力 指标体系 因子分析 安徽省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周泽炯
针对安徽县域经济的实际情况,在借鉴国内外学者有关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出一套包含现实竞争力和潜在竞争力2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和43个三级指标的安徽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安徽61个县域经济单位竞争力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安徽县域经济整体竞争力较弱,县域之间经济竞争力差距较大。
关键词:
县域经济 竞争力 评价指标 因子分析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洪 王先凤
文章在现有的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一套完整的可量化的包含25个指标的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库,并基于2012年安徽统计年鉴的数据,采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集成分析方法对安徽省16个地市的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进行排序和聚类。结果显示,安徽省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呈现出南强北弱的分布格局。在此基础上将安徽省16个地市分为四种类型:竞争力强大型城市、竞争力较强型城市、竞争力一般型城市和竞争力较弱型城市,并根据各类型的城市提出相应的旅游发展策略。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旅游目的地竞争力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严运楼
伴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发展,长三角产业分工出现了新的调整。在新的产业分工格局中,长三角核心区部分产业向安徽等泛长三角地区转移。从演化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产业转移过程是一个"选择"过程,转入的产业在承接区生存,不仅从新市场环境获得要素,也会给新环境带来福利效应,进而促进产业自身发展。本文对安徽省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福利效应的理论研究与统计分析表明:产业转移与福利改善构成互动关系,政府需要加大政策支持,促进区域产业与福利之间良性发展。
关键词:
长三角 产业转移 福利效应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严运楼
伴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发展,长三角产业分工出现了新的调整。在新的产业分工格局中,长三角核心区部分产业向安徽等泛长三角地区转移。从演化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产业转移过程是一个"选择"过程,转入的产业在承接区生存,不仅从新市场环境获得要素,也会给新环境带来福利效应,进而促进产业自身发展。本文对安徽省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福利效应的理论研究与统计分析表明:产业转移与福利改善构成互动关系,政府需要加大政策支持,促进区域产业与福利之间良性发展。
关键词:
长三角 产业转移 福利效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秦国伟 卫夏青 朱凤琴 刘爱华
基于新常态下农村区域发展的特点,建立了DPSIR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距离函数的熵权和灰色关联度组合赋权方法,对农村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并以安徽省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聚类分析将安徽省农村可持续发展划分为6种类型,同时,在地级尺度上分析了安徽省农村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地域特征、优势与不足,并探讨了不同类型地市未来发展的趋势。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卢斌 曹娜娜
文章运用动态偏离-份额法,对安徽省2005-2010年期间生产性服务业整体和其中三大行业分别进行竞争力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整体水平低,竞争力优势较弱,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结构不合理,竞争优势不明显;金融业发展较为迅速和稳定,竞争力逐年改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有一定的竞争力,但行业结构存在劣势。随着中部崛起的契机,可以通过政府的引导、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以及对人才的吸引和培育,逐步提升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的竞争力水平。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DSSM 竞争力 第三产业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丁克伟 潘和平
文章在检索核心竞争力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分析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系统;在分析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情况的基础上,通过与江苏、浙江和四川省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相对较低,结合安徽省省情提出提升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
核心竞争力 高新技术企业 安徽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