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50)
- 2023(7597)
- 2022(6605)
- 2021(6239)
- 2020(5224)
- 2019(12137)
- 2018(12130)
- 2017(23271)
- 2016(12893)
- 2015(14524)
- 2014(14918)
- 2013(14305)
- 2012(12814)
- 2011(11593)
- 2010(11961)
- 2009(10932)
- 2008(10677)
- 2007(9652)
- 2006(8529)
- 2005(7713)
- 学科
- 济(56946)
- 经济(56910)
- 管理(36088)
- 业(31395)
- 企(26655)
- 企业(26655)
- 方法(26178)
- 数学(23422)
- 数学方法(22867)
- 地方(15023)
- 中国(13938)
- 农(12806)
- 财(11454)
- 学(11397)
- 业经(11202)
- 理论(10499)
- 制(9709)
- 地方经济(9171)
- 环境(8625)
- 农业(8314)
- 贸(8112)
- 贸易(8102)
- 和(8002)
- 银(7818)
- 银行(7804)
- 易(7794)
- 融(7502)
- 金融(7500)
- 行(7398)
- 技术(7373)
- 机构
- 学院(182034)
- 大学(177958)
- 济(69841)
- 管理(68329)
- 经济(68168)
- 理学(58634)
- 研究(58403)
- 理学院(57937)
- 管理学(56350)
- 管理学院(56026)
- 中国(44726)
- 京(38320)
- 科学(38191)
- 财(30927)
- 所(29931)
- 江(28850)
- 中心(27231)
- 研究所(27112)
- 农(27102)
- 业大(26529)
- 范(24696)
- 财经(24588)
- 师范(24395)
- 北京(24201)
- 州(23453)
- 经(22172)
- 技术(22065)
- 院(21755)
- 经济学(21229)
- 农业(21180)
- 基金
- 项目(121557)
- 科学(95619)
- 研究(88184)
- 基金(85939)
- 家(75122)
- 国家(74560)
- 科学基金(64336)
- 社会(54011)
- 社会科(51245)
- 社会科学(51233)
- 省(50182)
- 基金项目(44798)
- 教育(42640)
- 自然(42478)
- 划(41641)
- 自然科(41505)
- 自然科学(41500)
- 自然科学基金(40700)
- 编号(36927)
- 资助(36719)
- 成果(29155)
- 重点(28393)
- 发(27057)
- 课题(26645)
- 部(25571)
- 创(25364)
- 创新(23693)
- 科研(23008)
- 大学(22499)
- 计划(22346)
共检索到268064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朱丽萌
区域工业部门结构模型系统初探朱丽萌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物质生产部门,其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生产联系和比例关系,乃是工业部门结构研究所在。工业部门结构合理与否,与所研究区域的工业和整个经济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合理的工业部门结构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巨大的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汉伟
一、工业部门结构的含义工业部门结构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各工业行业之间及工业行业各部分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现代工业生产存在着广泛的技术经联系。现代工业生产建立在严密的分工协作基础上,任何一件产品包含许多部门、行业、企业、设备、人员的共同劳动,部门、行业、企业之间相互提供产品和劳务。这种客观的技术经济联系,要求部门之间、行业之间、企业之间按比例地协调发展。研究工业部门内各行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以及由此要求的比例关系,是研究工业部门结构的核心。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周扬
在鲍莫尔非均衡增长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流通和生产的需求互补特性假设,并将工业部门区分为生产职能部门和流通职能部门。利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对2002-2013年的省份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生产和流通对流通环节就业占比和经济发展表现出木桶效应,流通环节就业占比的提高和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需要以流通环节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的相对减缓为代价;另外,变量之间存在空间相关性,对流通环节就业占比而言,显现出劳动力的区域溢出效应和流通环节劳动力的需求端跨区域传导效应,对经济发展而言,则显现出需求端的空间负向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磊 雪合来提·马合木提
新疆的能源资源禀赋具有明显优势,但在工业化过程中,能源消耗量大、利用率低下的问题始终存在,因此造成的生态和环境问题十分严峻。本文建立能耗DPG模型,对新疆工业部门的能耗偏离量进行了分解,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影响工业能耗量变动的主要正面因素是能耗强度的变化,其次是对本地产品的最终需求,生产技术进步的作用很小;而主要的负面因素是调入替代的增加。工业部门的节能效果也主要是依靠少数几个资源型行业的拉动。从长期看,调整工业结构、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才是新疆工业节能降耗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
工业 DPG模型 能源消耗 因素分析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范巧
要素禀赋变化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对选择要素发展战略十分重要。然而,学界对该问题的关注主要集中于短期和静态效应。文章结合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及相关设定,考察了一国要素禀赋变化对资本密集型部门和劳动密集型部门总产出变化的可能影响。理论分析结论显示:短期内,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其它部门的生产则降低;长期内,某种要素的增加将引起该要素价格的下降,则所有生产部门都将更多地使用该要素,而某一要素的增加也会导致密集使用其他要素部门的产出增加;长期内,劳动和资本要素的相对价格变化将引起劳动密集型生产部门产出同方向变化,而资本密集型生产部门产出则反方向变化。同时,本文还结合19...
关键词:
要素禀赋变化 要素密集度 产出增长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鲁成军 周端明
本文针对以往用于估计要素替代率的经济模型存在的不足,以超对数成本函数和不变替代弹性为基础,把MES模型与技术进步和产出效应结合起来,首次估算了中国工业部门能源与资本及劳动之间的绝对替代弹性和净替代弹性(相对替代率),发现劳动与能源之间存在明显的替代关系,而资本与能源之间的替代关系呈现不确定性,即资本与能源之间呈现间或的互补关系。此外,实证研究还发现技术进步和产出效应在过去的近30年中促进了劳动对能源的替代。本文最后根据实证研究,对中国工业部门的能源中长期发展战略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能源替代 交叉替代弹性 能源战略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周申 李可爱 鞠然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贸易结构不断变动,对就业水平和就业结构都可能产生重要影响。本文系统研究了我国工业制成品贸易结构变动的就业效应:首先建立了一个简明的理论框架,探讨贸易结构变动对就业结构的影响;然后运用投入产出法和偏差分解法对我国1993~2007年工业制成品贸易结构变化的就业效应进行经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内偏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贸易结构变动不利于就业,并导致我国的就业结构偏向熟练劳动。
关键词:
贸易结构 就业效应 就业结构 工业部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丁永波
区域产业创新系统建设是一个重新配置创新资源的过程,合理地构建区域产业创新系统有助于实现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有必要构建由产业技术创新机制、产业创新资金筹集机制、产业创新人才机制、产业创新成果产业化的中介机制和政府引导机制等几个方面相互协调构成的产业创新运行机制,并分析产业创新系统的运行机理。
关键词:
创新 产业创新 产业创新系统 运行机理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岳平
十年来我国工业部门结构变动分析王岳平现代经济发展史表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过程,不仅仅表现为经济总量的增长,还必然伴随产业结构的演变。库兹涅茨的研究则进一步表明,人均国民收入在50~130美元(1958年美元,下同)时是产值结构变动频率最高的第一个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叶提芳 葛翔宇
在工业化进程中,工业部门就业的结构变迁并非呈现单调变化趋势,从中国几个较发达城市的来看,存在一些令人费解的现象。文章考虑国际贸易的影响,在开放框架中研究工业就业结构的变迁,得到工业部门就业比重呈现倒"U"型变化特征的结论,同时还对出现拐点的原因以及在拐点出现前后国际贸易对工业就业结构变迁的不同影响进行了探讨。结合中国12个城市在1985—2014年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到出口依存度的临界值,并分析这些年间在这个临界值左右,12个城市工业部门就业变迁受国际贸易的影响呈现不同特征的事实及原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叶提芳 葛翔宇
在工业化进程中,工业部门就业的结构变迁并非呈现单调变化趋势,从中国几个较发达城市的来看,存在一些令人费解的现象。文章考虑国际贸易的影响,在开放框架中研究工业就业结构的变迁,得到工业部门就业比重呈现倒"U"型变化特征的结论,同时还对出现拐点的原因以及在拐点出现前后国际贸易对工业就业结构变迁的不同影响进行了探讨。结合中国12个城市在1985—2014年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到出口依存度的临界值,并分析这些年间在这个临界值左右,12个城市工业部门就业变迁受国际贸易的影响呈现不同特征的事实及原因。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徐良柱
工业部门结构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工业部门的组成、工业部门之间的生产联系及其数量比例关系。合理的工业部门结构是指在一定时期、地区、条件下,使工业部门之间和工业部门内部各环节之问的比例构成实现最优结构,保证现有的工业资源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需要,并产生最大经济效益的结构。在我国实现工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建立合理的工业部门结构,具有不可估量的战略意义。本文拟就我国工业部门结构在经过三年调整后仍存在的问题以及实现工业部门结构合理化的途径谈一些初步看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熊俊 周应恒
90年代以来,通过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来提高我国内资企业的效率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使用分布滞后效应模型,重点考察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内资工业企业以及整个工业部门产生的外溢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外商投资对我国工业部门的外溢效应在短期内并不显著,但在长期内对我国工业产生增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外溢效应 外商投资 分布滞后效应模型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博 温杰
本文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估算出工业部门全要素生产率,以此来衡量工业技术进步,并将其分解为技术变化和技术效率的提升。在此基础上,将工业整体分为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四大部门,利用行业面板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不同类型技术进步对我国不同工业部门就业的相应影响。
关键词:
技术进步 就业效应 工业结构 数据包络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张佩
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量化考察了1998~2007年间工业部门的资源错配,发现:各年平均来看,资本与劳动力在行业间的错配,降低了工业部门总体全要素生产率(TFP)的19%,远高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资本错配造成的效率损失大约是劳动力错配的10倍。跨时期看,采矿业、制造业内部的资源错配程度大幅缩小,而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资源配置效率改善不明显。回归分析表明,行业集中度越低、国有企业比重越大、进出门槛越低以及中西部地区比重越大的行业,越倾向于过度投资;就业重配置率越高的行业,越可能投入了过多的劳动力。
关键词:
资源错配 效率损失 全要素生产率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