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204)
- 2023(17602)
- 2022(14895)
- 2021(13935)
- 2020(11517)
- 2019(26680)
- 2018(25996)
- 2017(49874)
- 2016(27148)
- 2015(30554)
- 2014(30637)
- 2013(29860)
- 2012(27307)
- 2011(24389)
- 2010(24024)
- 2009(21776)
- 2008(21107)
- 2007(17891)
- 2006(15569)
- 2005(13649)
- 学科
- 济(114962)
- 经济(114852)
- 管理(75856)
- 业(72195)
- 企(58814)
- 企业(58814)
- 方法(53162)
- 数学(47152)
- 数学方法(46590)
- 农(31237)
- 中国(30574)
- 财(27429)
- 地方(26538)
- 业经(25035)
- 学(23085)
- 农业(20926)
- 贸(19361)
- 贸易(19352)
- 制(19214)
- 易(18722)
- 理论(18011)
- 务(17363)
- 财务(17286)
- 财务管理(17250)
- 环境(17058)
- 技术(16649)
- 和(16635)
- 企业财务(16425)
- 融(15732)
- 金融(15729)
- 机构
- 大学(377080)
- 学院(376911)
- 济(152687)
- 管理(150436)
- 经济(149533)
- 理学(131475)
- 理学院(130017)
- 管理学(127627)
- 管理学院(126938)
- 研究(125413)
- 中国(92235)
- 京(79170)
- 科学(77766)
- 财(67514)
- 所(61342)
- 农(59921)
- 中心(57733)
- 业大(56478)
- 研究所(56252)
- 财经(55081)
- 江(54109)
- 范(51000)
- 师范(50508)
- 经(50430)
- 北京(49229)
- 农业(46702)
- 经济学(46463)
- 院(46417)
- 州(44149)
- 经济学院(42038)
- 基金
- 项目(267610)
- 科学(211758)
- 研究(195676)
- 基金(194726)
- 家(169381)
- 国家(168023)
- 科学基金(145735)
- 社会(123960)
- 社会科(117519)
- 社会科学(117488)
- 省(105554)
- 基金项目(103408)
- 自然(94952)
- 自然科(92779)
- 自然科学(92760)
- 自然科学基金(91085)
- 教育(91021)
- 划(88054)
- 资助(80214)
- 编号(79618)
- 成果(62996)
- 重点(60424)
- 部(59033)
- 发(57517)
- 创(55286)
- 课题(54856)
- 创新(51671)
- 国家社会(51317)
- 科研(51239)
- 教育部(50948)
- 期刊
- 济(159917)
- 经济(159917)
- 研究(108890)
- 中国(69276)
- 学报(59149)
- 科学(54771)
- 农(53745)
- 管理(53678)
- 财(50365)
- 大学(45512)
- 教育(43775)
- 学学(42703)
- 农业(37327)
- 技术(35159)
- 融(30312)
- 金融(30312)
- 业经(26949)
- 财经(26362)
- 经济研究(26077)
- 经(22532)
- 问题(21191)
- 图书(19618)
- 业(19086)
- 理论(18163)
- 技术经济(18111)
- 科技(17780)
- 资源(17706)
- 统计(17373)
- 版(17298)
- 实践(16562)
共检索到5414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丁焕峰 周月鹏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四大区域经济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区域间工业发展水平差异显著。东西两翼和山区都进行了一系列的结构调整,但与珠三角的差距不见缩小,反而日益扩大。文章认为这种现象可以归结于东西两翼和山区的工业结构调整的被动性以及不适当的专业化。为此山区与东西两翼必须采取变被动调整为主动调整,实现产业结构高度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叶玉瑶 苏泳娴 张虹鸥 林丽颖 黄亮雄
文章提出了基于部门结构调整的减碳目标模拟新方法并应用于广东省低碳发展实践中。该方法基于能源消耗碳排放的总量与部门结构特征来构建情景分析的基本框架,分别按照惯性发展、相对脱钩、绝对脱钩情景,基准情景、产业"退二进三"、综合调整情景模拟广东省减碳总体目标实现以及部门目标分解的情景。结果表明:国家下达给广东省"十二五"的减碳目标间于惯性发展情景和相对脱钩情景之间,是较为现实的减碳目标,其实现的关键在于提高能源效率;然而,如果没有实质性的结构调整就不可能有能源效率的大的提高,也就无法完成减碳目标;尽管产业结构"退二进三"对于节能减碳作用显著,但要单独依靠"退二进三"来实现减碳目标是不现实的;只有结合三次产业内部行业结构调整(重点是制造业内部行业结构调整)、技术改造、能源结构调整以及生活节能等综合调整手段才能有效地完成减碳目标。实践证明,新方法能够将减碳目标分配到各个部门,有利于减碳目标的分解落实。
关键词:
部门结构调整 碳排放 目标 情景模拟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秋彬
本文基于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视角,考察了工业内部结构和工业发展的区域性结构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能源消费结构、能源的禀赋结构、城市形态结构和产权结构的调整对各区域能源效率的影响显著且呈负相关关系,国际产业分工结构对能源效率的影响是正相关的,交通模式结构变化对各区域能源效率的影响不显著,技术水平的系数非常小且不显著。因此,解决这些结构性问题是提高能源效率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能源效率 工业结构 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张哲
现有的关于三次产业演变的结构调整理论不能给特定区域的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具体的措施。区域分工和专业化是结构调整,特别是战略性结构调整的基础。结构调整对分工和专业化的经济增长效应具有放大作用。健全高效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区域分工和专业化不断演进的前提条件。
关键词:
区域分工 专业化 产业结构调整 机理分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斌
生态效率是衡量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反映了经济发展中利用自然资源减轻环境压力的效率。尝试将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运用到生态效率的实证研究当中,从宏观角度对中国2000—2006年区域生态效率进行测度和评价。结果表明:在此期间,中国整体生态效率变化不大,基本保持在0.7—0.8的平均水平,但是区域间生态效率差异明显,东、中、西部效率值分别为0.939、0.712、0.641,东部与中西部地区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工业固体废物、工业粉尘、烟尘等污染物的排放及土地、水等资源的消耗成为影响区域生态效率的主要因素。总的来看,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制约了区域生态效率的改善,推动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是提高生态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
区域 生态效率 DEA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罗丽英 连泽凡 雷日辉
为探讨城市化与就业结构演进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利用1982-2 0 1 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及方差分解等方法,对广东省人口城市化对就业结构优化的作用进行动态计量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城市化有利于就业结构的演进发展。城市化对就业结构影响体现在第一产业的长期负效应、第三产业的持久正效应。最后笔者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周勇
节能减排,一方面制约着我国沿海一些产业类型的发展,给整体沿海经济发展带来全面压力,但另一方面又给沿海经济带来了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契机。通过我国沿海和广东省的工业实践,印证了世界工业发展深化的一般规律,即工业深化能够推进节能减排的原理。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哲 张蕾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蔡人群 林幸青 许自策
生态—经济功能区不同于传统的经济区,主要目的在于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对全国各地优化区域空间结构,协调地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地理学界必须高度关注的新课题。广东省目前把全省划分为珠江三角洲、东翼沿海、西翼沿海、北部山区四大经济区域,对区域空间规划布局,制订政策具有指导作用,但新时期形势发展也显示这种划分的不足一面,有进一步优化必要。文章在分析现行省内经济区域划分存在问题基础上,认为省内区域空间结构调整势在必行,按照“中心城市带动,生态环境协调,突出区域主导功能,河流流域上下游协调,保持县级行政界域完整”五个划分原则,提出广东区域空间结构调整优化,建立省内生态—经济功能区两个设想方案。
关键词:
广东省 空间结构 优化 生态—经济功能区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俞梅珍 林志帆
利用广东省21个地级市2000-2011年间的面板数据研究产业专业化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在对城市经济规模、投资水平、非农产业比重、是否为副省级城市、是否为珠三角城市、是否为沿海港口城市等因素进行控制后发现,从总体上看,产业专业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显著。使用面板门槛模型对产业专业化的潜在异质性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倒U型的非线性特征:产业专业化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促进有一个最优的临界水平;在到达该临界水平前,产业专业化程度提高能够显著促进城市经济增长;但在越过该临界水平后,过度的产
关键词:
产业专业化 经济增长 面板门槛模型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王莉 李旻暾
文章分析了区域科技综合实力的构成要素,建立了相应的科技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基于熵权的区域科技综合实力评价模型,并对广东省科技综合实力进行了逐年评价。广东省科技综合实力评价结果不仅反映出广东省科技综合实力发展趋势,而且为广东省科技综合实力的提高提供了决策支持。
关键词:
区域科技综合实力 指标体系 熵权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萧鸣政 张睿超
旨在构建出一套能够反映中国各地市人才开发能力与水平的指数评价体系。1 012份调查问卷的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区域人才开发由科技开发、配置开发、教育开发、健康开发4个基本维度构成,共涵盖17个具体指标。对广东省21个地级市数据进行指数体系实践评估,发现珠三角、粤北、粤西、粤东地区的人才开发情况具有地区内相似性以及地区间差异性,且中心效应较为明显;并将其与滞后1期的人才增长与经济发展数据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该指数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基于指数评价结果,借助人才开发的理论与方法,从人才“引、用、育、留”角度为区域人才开发提出建议。
关键词:
区域人才开发 指数评价 人才高地建设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昱 王桂平
根据双缺口理论以及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外资对工业化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对广东省利用外资和工业化演进过程的实证研究发现,实际利用外资、尤其是其中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对广东省工业化水平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反过来,产业结构优化又促进了外商对广东的直接投资,外资利用和工业化之间呈现出明显的良性互动关系。本文的研究还证实了对外借款和其他形式的外商投资与工业化之间的关系并不明显。在实证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本文还结合现实对广东省引进外资的政策趋向提出了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
外资 工业化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吴玉琴 杨春林
社会代谢分析为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的重要课题之一,已成为当前区域生态研究的热点。本文应用H.T.Odum创立的基于生物物理原理的能值方法结合社会代谢概念,对广东省2006年资源利用种类、效率与代谢循环状况进行了分析,通过一系列能值指标,评价广东省社会代谢的可持续性。结果表明:2006年广东省总体呈现较好的发展局面,能值剩余57.31×1022sej体现了其财富的真正增长,人均能值使用量为1.60×1016sej,能值福利水平较高;但同时也暴露出影响广东省社会代谢正常运作的原因:输入能值占总能值使用量比为0.73,对进口资源过度依赖;废弃物能值占总能值使用量比为0.26,废弃物产出过多;环境负荷率为14.36,资源的过度使用使环境承受的压力较大等。研究还发现,广东能值可持续性指数呈现逐步下降趋势。广东省目前的代谢过程仍是线性运作模式为主。未来广东省应向循环代谢模式发展,重组并优化其代谢能力,通过建立低消耗高效益产业体系,加大开发替代性资源和新能源,提高废弃物处理能力和完善代谢机制等措施,提高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程度。
关键词:
社会代谢 广东省 能值 能值指标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峰 宋晓娜 薛惠锋 董会忠
在产业转型关键期需进一步明确产业结构调整对水资源消耗与水环境的影响。以广东省为例,利用系统动力学构建模拟产业结构、水资源消耗与水环境及影响要素关系的动态仿真模型,并在验证模型一致性的基础上,分别选取水资源消耗量与可用水资源量、化学需氧存量与氨氮存量作为水资源消耗与水环境的评价指标,对产业结构调整所可能引发的水资源消耗与水环境效应进行动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对单一产业重点调整时,第二产业易造成可用水资源量偏低,而重点调整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则分别有助于降低化学需氧与氨氮存量;对三次产业中两类产业进行重点调整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