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74)
2023(15282)
2022(13259)
2021(12123)
2020(10236)
2019(23291)
2018(22856)
2017(43552)
2016(24324)
2015(26927)
2014(26726)
2013(26393)
2012(24053)
2011(21800)
2010(21546)
2009(19687)
2008(19268)
2007(16672)
2006(14649)
2005(12463)
作者
(73995)
(61441)
(61306)
(58081)
(38885)
(29710)
(27627)
(24400)
(23570)
(21775)
(21042)
(20979)
(19664)
(19212)
(18969)
(18934)
(18846)
(18275)
(17622)
(17508)
(15726)
(14966)
(14885)
(14007)
(13790)
(13650)
(13632)
(13369)
(12466)
(12452)
学科
(97325)
经济(97226)
管理(68033)
(62792)
(51608)
企业(51608)
方法(45947)
数学(40159)
数学方法(39675)
(25734)
(24416)
中国(23315)
(22317)
地方(22126)
业经(21507)
环境(18889)
农业(17570)
(16674)
贸易(16670)
(16124)
(15941)
理论(15576)
技术(15245)
(14631)
(14338)
(14222)
财务(14159)
财务管理(14136)
企业财务(13405)
(12653)
机构
大学(349472)
学院(347339)
管理(135848)
(131932)
经济(129126)
研究(119664)
理学(119436)
理学院(117994)
管理学(115660)
管理学院(115081)
中国(84192)
科学(81366)
(74473)
(66916)
(62116)
业大(60477)
研究所(57920)
(56204)
农业(53206)
中心(52810)
(49261)
(47124)
财经(46727)
师范(46550)
北京(46246)
(43601)
(42599)
(40082)
经济学(38858)
师范大学(37928)
基金
项目(252381)
科学(196675)
基金(181840)
研究(175553)
(162736)
国家(161442)
科学基金(136322)
社会(109687)
社会科(103873)
社会科学(103841)
(100331)
基金项目(97781)
自然(92166)
自然科(89926)
自然科学(89894)
自然科学基金(88242)
(85554)
教育(80126)
资助(74267)
编号(69738)
重点(57660)
成果(54706)
(54282)
(54187)
(52259)
计划(49359)
科研(49030)
创新(48880)
课题(48621)
大学(45265)
期刊
(137176)
经济(137176)
研究(93696)
学报(66761)
中国(59911)
(59066)
科学(58292)
大学(48348)
学学(45967)
管理(45822)
农业(41375)
(39885)
教育(35822)
技术(27973)
业经(23556)
(22900)
金融(22900)
经济研究(21713)
财经(21581)
(21539)
科技(19346)
(18387)
(18333)
业大(18303)
资源(18177)
问题(18006)
图书(17189)
技术经济(16775)
理论(15478)
林业(15414)
共检索到4802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淑英  李德山  刘媛媛  
文章基于Kuosmanen、Kortelainen(2005)从生态经济学角度提出的生态效率评价方法,测算了5个环境压力指标下的中国区域工业的最优工业相对生态效率,接着采用Tobit模型,分析了工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各省的工业生态效率普遍偏低,区域差异大;地区人均生产总值和地理位置对生态效率的改善有积极正向作用,而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GDP比重和对外经济不利于生态效率的提高。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会恒  刘士栋  
运用三阶段DEA模型研究我国2015年工业各行业的生态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外部环境等非经营性因素会显著影响工业行业生态效率,剥离这一因素后,各行业生态效率均获得大幅提升,这说明非经营性因素对提升生态效率作用很明显。因此,提升行业利润率水平、增大外商直接投资、强化R&D投入强度和市场化产权结构均能显著地促进行业生态效率的改善。进一步对比分析后发现,工业生态效率存在显著的行业异质性,污染排放强度越低、资本使用量越多和市场竞争越充分的行业,其生态效率表现得越好。因此,当前需要根据不同的行业特征实施差异化的环境和产业政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潘兴侠  何宜庆  
文章首先通过区分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将工业生态效率分解为源头消减效率和末端治理效率,以此来构建工业生态效率评价模型,评价了2005-2010年中国中部和东部各省工业生态效率;其次分别运用面板数据分析模型研究产业结构、外资利用、研发投资和污染治理投资四因素对源头消减效率和末端治理效率的影响;最后基于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以源头消减为核心、转变工业结构、积极引进外资、加大科研投入和加强政府主导等中部地区提升工业生态效率水平的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郎萱  丁生喜  
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测算2011—2020年我国西部12个省份的工业生态效率的基础上,借助Dagum基尼系数和Kernel密度探究工业生态效率的区域差异、动态演进趋势,并运用Tobit模型甄别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考察期内,西部地区工业生态效率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2)西部整体的区域失衡问题有所缓解,西南—西北地区区域间差异有所下降,但西南地区内部差异远大于西北地区,且新型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区域部分交叉重叠问题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3)西南地区内部差异总体表现为缩小态势,西北地区差异呈扩大趋势,并且两地区均存在极化现象和梯度效应;(4)经济发展水平、工业聚集度、对外开放程度对西部地区工业生态效率的促进作用明显,而环境规制、城镇化水平对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全面客观真实地反应了我国西部地区工业生态效率,为进一步提高西部地区工业生态效率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胡达沙  李杨  
本文基于SBM模型运用2000-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测算了我国各省区环境效率,同时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影响环境效率的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全国环境效率整体水平呈现下降的趋势,各区域环境效率差异较大;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程度、政府规制和地区因素对我国环境效率均有显著影响,并且发现这些因素对于不同区域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最后探讨我国环境投资对环境效率影响的区域性差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聂荣  李森  
以循环经济理论为基础,建立我国省域工业循环经济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使用包络分析(DEA)方法对我国30个省份2010~2013年工业循环经济效率进行评价,并进一步建立了其影响因素模型,使用TobiT方法对省域面板数据进行回归。通过研究发现,我国工业循环经济效率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并且工业技术投入强度、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对其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志平  陶长琪  沈鹏熠  
衡量经济产出的本质尺度是向消费者提供最终服务的质量和价值,而不简单局限于生产出的物质数量。为此,把环境、资源因素纳入传统技术效率测算框架:通过引入生态足迹变量,来表征自然资源投入;借鉴绿色GDP核算的思想,利用绿化指数对传统产出进行调整,以表征绿色产出;结合资本存量及有效劳动力指标,基于SFA模型测算出我国2001-2010年省级单位的绿色技术效率,进而从技术、制度、产业层面进行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绿色技术效率呈缓慢上升的趋势;与传统技术效率比较,不仅数值更低,而且区域间差异程度更小;技术引进必须与消化、吸收和改造相结合,才能真正起到提升区域绿色技术效率水平的作用,否则会起到负面的影响;交...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凌洁  
如何以较少的能源消耗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是我国必须解决的问题。为了有效提高能源效率,我们有必要弄清楚我国能源效率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本文首先把环境因素加入到考量能源效率的指标体系当中,对能源效率重新定义,接着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经济结构、技术进步、制度(能源市场化)、交通运输、工业能源投资等方面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程度,测算出能源效率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从各因素对能源效率的贡献比重来看,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影响系数最大;其次是交通运输,技术进步;而经济结构对能源效率的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曹万林  
文章通过构建基于基尼系数的生态公平系数,度量了我国2003—2015年的生态公平度,并对东中西三个区域的生态公平进行了比较,发现随着我国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生态也逐渐趋于公平;东部地区经济公平系数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中部地区基本呈一直下降趋势,西部地区先上升后下降然后又上升趋势。通过寻找影响生态公平的因素并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污染治理投入所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越大,生态越公平;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越大,生态越不公平;污染密集度越大,生态越不公平;对外开放程度越大,生态越公平;贫富差距对生态公平没有显著的影响。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雷玉桃  黄丽萍  
本文依据中国31个省2002-2013年的面板数据,运用SFA方法测算和对比分析各省每年的工业用水效率值,并建立回归方程分别对全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工业用水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应提高节水意识和节水技术、鼓励循环用水、调整产业布局和优化工业结构、根据区域差异制定有区别的管理方案和制度等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梁星  卓得波  
文章利用熵权法对中国2006—2015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生态效率进行综合评价,对比分析中国整体水平以及东中西部的生态效率差异;然后分析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外资利用、环境政策、技术创新、城镇化以及平均受教育水平等7个因素对生态效率的影响机理、代理变量选择以及与当期生态效率、滞后一期生态效率之间的线性关系和非线性关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梁星  卓得波  
文章利用熵权法对中国2006—2015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生态效率进行综合评价,对比分析中国整体水平以及东中西部的生态效率差异;然后分析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外资利用、环境政策、技术创新、城镇化以及平均受教育水平等7个因素对生态效率的影响机理、代理变量选择以及与当期生态效率、滞后一期生态效率之间的线性关系和非线性关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唐建荣  苏苏  
以2009—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构建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全局超效率EBM模型测算我国各省份的实际生态效率值;运用泰尔指数、探索性数据方法揭示区域生态效率值的时空特征;构建GTWR模型研究生态效率影响因素的时空异质特征。结果表明:区域生态效率时间上呈现“速度快、后劲足、阶段性强”的特点;空间上则具有明显的梯度分布格局;各要素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时空非平稳特征,不同时空节点下,各要素的作用方向、时变趋势均不同,各地区系数的分布分别呈上升、下降、“N”型、倒“N”型等形态。论文据此提出机制赋能、配置赋能、要素赋能等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唐建荣  苏苏  
以2009—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构建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全局超效率EBM模型测算我国各省份的实际生态效率值;运用泰尔指数、探索性数据方法揭示区域生态效率值的时空特征;构建GTWR模型研究生态效率影响因素的时空异质特征。结果表明:区域生态效率时间上呈现“速度快、后劲足、阶段性强”的特点;空间上则具有明显的梯度分布格局;各要素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时空非平稳特征,不同时空节点下,各要素的作用方向、时变趋势均不同,各地区系数的分布分别呈上升、下降、“N”型、倒“N”型等形态。论文据此提出机制赋能、配置赋能、要素赋能等政策建议。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傅京燕  原宗琳  曾翩  
绿色发展理念下,对我国区域生态效率的定量测度与评价需考虑生态效率的动态变化和对外贸易与环境规制对区域生态效率的影响。以2002-2012年中国30个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BCC框架下的超效率DEA模型测度中国2002-2012年区域生态效率,并使用Malmquist指数分析中国2002-2012年生态效率的动态变化趋势,进一步以面板非线性Tobit模型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地理分布上,中国区域生态效率总体呈现"东高西低"的局面;在时间变化上,中国区域生态效率呈现逐渐减弱的趋势,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