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88)
2023(10014)
2022(8489)
2021(7615)
2020(6702)
2019(15136)
2018(14775)
2017(29460)
2016(15848)
2015(18134)
2014(18322)
2013(18520)
2012(17630)
2011(15919)
2010(15918)
2009(14824)
2008(14908)
2007(13647)
2006(11614)
2005(10406)
作者
(47610)
(40047)
(39992)
(37937)
(25373)
(19200)
(18273)
(15642)
(15043)
(14211)
(13499)
(13472)
(12653)
(12575)
(12568)
(12425)
(12234)
(11854)
(11510)
(11395)
(9955)
(9895)
(9797)
(9096)
(9070)
(9029)
(8943)
(8751)
(8052)
(7945)
学科
(81629)
经济(81564)
(46823)
管理(45881)
方法(39151)
(37196)
企业(37196)
数学(35211)
数学方法(34979)
(20730)
地方(19900)
中国(18890)
(18536)
业经(16175)
农业(14170)
(13851)
(13318)
贸易(13312)
技术(12999)
(12907)
(12841)
地方经济(12066)
产业(11625)
(11503)
财务(11489)
财务管理(11453)
(11116)
金融(11114)
(11093)
(10953)
机构
大学(239893)
学院(239218)
(104906)
经济(102872)
管理(94625)
理学(82334)
理学院(81430)
研究(80268)
管理学(80255)
管理学院(79798)
中国(60456)
(49724)
科学(49057)
(46045)
(40457)
(40042)
中心(38193)
财经(37342)
研究所(36792)
(36084)
业大(35268)
(33916)
经济学(33278)
农业(31575)
北京(31099)
经济学院(30467)
(30342)
师范(30061)
(28768)
(28500)
基金
项目(162247)
科学(129223)
基金(118708)
研究(118486)
(102886)
国家(102087)
科学基金(87927)
社会(76652)
社会科(72958)
社会科学(72935)
(63925)
基金项目(63447)
自然(55895)
自然科(54568)
自然科学(54549)
(53704)
自然科学基金(53615)
教育(53600)
资助(48516)
编号(47163)
成果(37613)
(36902)
重点(36813)
(36680)
(34568)
创新(32348)
课题(32276)
国家社会(32101)
教育部(31467)
科研(31091)
期刊
(110897)
经济(110897)
研究(66873)
中国(43536)
学报(36241)
(35579)
(35271)
科学(34233)
管理(32504)
大学(27409)
学学(25939)
农业(23740)
(21832)
金融(21832)
技术(20850)
教育(20467)
财经(19058)
业经(18528)
经济研究(18072)
(16435)
问题(15473)
技术经济(13714)
统计(13010)
(12908)
科技(12764)
(12250)
(12234)
商业(12066)
理论(11560)
(11062)
共检索到3451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竟竟  
本文从区域层面来考察科技园区和产业集群,以河南商丘市为实证对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作为区域经济胞体的科技园区与产业集群之间存在着协同进化的关系;企业、产业、集群、园区、集聚区及区域经济则构成了具有等级体系的共生单元;区域经济、科技园区、产业集群、企业则形成了圈层嵌套的逐级共生环境;在商丘市科技园区与产业集群的发展中存在着点共生、间歇共生和一体化共生模式。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高顺成  
借助主成分分析和熵值法,从纺织服装专利授权量、纺织业技术创新经济绩效、获得国家及部级科技进步奖项数量、纺织服装企业品牌总价值、拥有纺织服装高等科研院所数量等14个指标出发,构建了各省区(市)纺织服装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大陆31个省区(市)的纺织服装业技术创新能力做了具体测评,发现中国各省纺织服装业创新能力呈东高西低的阶梯状分布,沿海省份创新能力最强,越向西部地区,创新能力越弱。提出了改变这一趋势、提升西部省区(市)纺织服装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孙哲  王家庭  
本文利用2011年地级市层面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验证区域高等教育是否在人才培养、科技研发和社会资本培育三个方面提升了"人的城镇化"水平。基于对"人的城镇化"的内涵阐释与指标测度,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本科教育和专科教育的促进作用因城市规模而异,科技研发的促进作用没有充分实现,社会资本培育的促进作用在小城市更强。本文建议构建省内协同发展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模式,地方高等教育机构参与制定城镇化发展规划,大中城市的高等教育注重高级化与普适性,非大中城市注重特色化与实用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金雪琴  文嫮  
信息制造业在以制造业为主导的中国有着重要的地位。我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水平各异,其技术创新能力的区域差异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构建信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综合指标体系,对1999—2007年中国信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区域差异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1)按照信息制造业创新能力的梯度差异可以把我国31个省、市、区初步划分为五大等级;(2)等级之间的差距随着等级强度的增加而增大,等级上各省、市、区的分布大致呈金字塔型;(3)31个省、市、区信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时间维度变动轨迹显示,1/5以上的省、市、区信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呈上升态势,1/4以上的省、市、区比较稳定,不到1/3的省、市、区...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肖文东  占聪  
论文选取国内省级层面2008~2017年的面板数据,基于因子分析法,构建多元化指标评价体系测量各省市的金融集聚程度,在运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的基础上,通过依次添加控制变量的方式进行回归,分析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同时,科技创新、资本投入和劳动力投入均能显著推动区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增长。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高雪莲  
以北京高科技产业集群衍生效应的分析为核心,将衍生效应分为两大类:企业衍生效应和技术衍生效应。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出衍生效应的主要表现形式,并以此为基础设定分析标准,用以反映北京高科技产业集群的发展特点。研究发现:衍生效应能够提升竞争优势和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对高科技产业集群的发展有积极意义;同时,衍生效应能够强化集群专业化分工,促进技术扩散;技术衍生效应能促进企业规模化和专业化,而企业衍生效应强化了集群内部的竞争,能促进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金华  
The efficient and benefit is the rate of the input and output,but the efficient and benefit of the industry is the rate between all consume of the material and labor in the producing process,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ndicator to evaluate the efficient and benefit is the productivity.The optimal the efficient and benefit of the industry is the base to practice the production activity and the important goal for a country.The result of positive study shows that the China's economy growth is mainly comes from the investment,the efficient and benefit of industry has been increasing from 1998;The efficient and benefit of heavy industry is better than that of light industry,the important goal of industry development is to increase the efficient and benefit of light industry in the future.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蒋帝文  
本文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中部、东北以及西部四大地区第二、三产业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利用1978-2016年我国30个省市相关数据,使用GVAR模型检验了四大地区之间第二、三产业的溢出效应。结果发现:从地区层面看,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溢出效应较为明显,而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溢出效应较小,说明我国四大区域经济之间目前并不存在经济发展联动性;从产业层面看,东部地区及东北地区第二产业的发展对其它地区第二产业发展的溢出效应明显,并且东部地区与东北地区第二产业已经形成了良好的相互促进机制,而四个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溢出效应均较小,另外,四大地区第二、三产业间的溢出效应也不显著,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之间并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发展机制。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徐全勇  
本文利用我国区域层面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各个省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等三种专利的作用,发现外商直接投资不但没有促进各省的发明专利数量的提高,反而有抑制作用,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技术创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促进了我国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数量的发展上。在市场换技术的引进外商直接投资过程中,外商凭借技术优势和资本优势,控制了技术和市场,抑制了国内企业的研发行为。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我国企业的核心技术水平,必须引导我国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我国企业自主研发体系,提高国内企业的研发能力,同时利用内外资企业之间的竞争效应、模仿效应、产业关联效应和学习效应。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叶莉  王亚丽  孟祥生  
本文立足微观企业,着重考察科技金融的创新作用效率。划分我国科技金融为政策性(创新基金)、自主型(普通股、企业债)与被动型(银行借贷)三类,基于"政府-企业-银行"三方三阶段博弈模型,于逻辑上揭示了自主型、政策性融资与创新成果数量、质量的正向关系,并指出企业权益债务比(股票价值/债务价值)随创新水平提升而增大的理论现象;针对政策性、自主型融资所表现出的高科技支持效率,以2006—2014年间我国中小板、创业板322家上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为样本,同时运用静态、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予以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政策性、自主型资金均对科技创新呈现显著正向作用,其创新助力作用得以验证,尤其政策性融资表现出极强的正相...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郭丕斌  刘宇民  
创新政策评价对深化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运用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利用国家统计局近44万家企业的创新调查数据,从11个行业和31个区域对9项创新政策进行了效果评价。结果表明:行业层面,创新政策对信息产业、制造业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影响较大,对金融业和批发零售业较不明显。区域层面,受创新政策影响较大的是辽宁、江苏、天津和安徽,影响较小的是海南、山西和新疆。不管从行业还是区域层面,创新政策全部具有正向影响,且正向影响最明显的政策均为税收优惠和减免政策。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魏丽  卜伟  王梓利  
高速铁路开通给旅游产业发展带来了诸多变化,但对旅游产业效率的促进作用尚未被证实。本文采用2004—2015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市的面板数据,使用Tobit模型检验了高速铁路开通对旅游产业效率的作用,发现高速铁路开通对旅游产业综合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存在显著的积极影响,其中,对西部省份的促进作用最大,中部次之,东部最小,这有助于缩小地区间旅游产业综合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的差距;高速铁路开通显著促进了中部省份旅游产业规模效率的提高,但对东部和西部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在此基础上,本文使用中介效应模型对高速铁路开通影响旅游产业综合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的机制进行了验证,发现居民收入水平、服务业发展规模以及区域创新环境在高速铁路促进旅游产业综合效率和纯技术效率提高的过程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邹璇  
报酬递增是城乡收入扩大和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而城乡统筹能力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报酬递增的程度。研究发现,不同省份的城乡收入水平、城乡产业规模、城乡市场规模和城乡贷款规模显著地影响了1985~2008年各省份城乡商贸统筹能力,进而使得城乡商贸统筹能力产生地域分异;在城乡商贸统筹能力地域分异的形成过程中,收入和贷款具有替代性。当前影响城乡商贸统筹最重要的因素是收入和贷款的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因此缩小商贸统筹地区差异的根本途径是提高落后地区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和贷款。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崔彩周  
金融服务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通过对经济发展模式有一定示范引导性的广东省的数据以及全国层面数据建立的SVAR模型分析,发现金融服务在高技术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并不像高技术产业对金融服务影响那样突出。因此,改进金融服务的方式,促进金融服务与高技术研发活动的有机结合成为当前我国面临的一个主要任务;同时也要发挥高技术产业的引领作用,促进互联网金融与金融安全工作,更好带动金融服务产业的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平  田彬彬  
现有文献表明,不同行业的跨国公司对于东道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敏感程度不同,相比于劳动密集型的公司,一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提高对于技术密集型的跨国投资有更大的促进作用,因而会改善一国的FDI质量。本文以中国1998—2007年的制造业细分行业层面FDI数据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对不同行业FDI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提高对于技术和资本密集型的FDI有较大的促进作用,知识产权保护保护水平的提高起到了改善中国FDI的质量和优化FDI结构的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