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51)
- 2023(14461)
- 2022(12223)
- 2021(10879)
- 2020(9431)
- 2019(21208)
- 2018(20535)
- 2017(39535)
- 2016(21344)
- 2015(24276)
- 2014(24422)
- 2013(24039)
- 2012(22660)
- 2011(20807)
- 2010(21181)
- 2009(20144)
- 2008(19101)
- 2007(17381)
- 2006(15325)
- 2005(13948)
- 学科
- 济(110593)
- 经济(110488)
- 管理(60080)
- 业(55813)
- 方法(45029)
- 企(44914)
- 企业(44914)
- 数学(40464)
- 数学方法(40141)
- 中国(30613)
- 融(28337)
- 金融(28329)
- 地方(26954)
- 银(26227)
- 银行(26194)
- 财(25929)
- 行(25260)
- 农(24683)
- 制(21386)
- 业经(21304)
- 学(20807)
- 农业(16951)
- 贸(16756)
- 贸易(16746)
- 务(16364)
- 财务(16320)
- 财务管理(16279)
- 易(16152)
- 地方经济(15647)
- 企业财务(15563)
- 机构
- 大学(313474)
- 学院(313421)
- 济(140002)
- 经济(137100)
- 管理(116140)
- 研究(109643)
- 理学(99210)
- 理学院(98116)
- 管理学(96423)
- 管理学院(95853)
- 中国(88622)
- 京(65654)
- 科学(64792)
- 财(64569)
- 所(55893)
- 中心(52329)
- 农(52129)
- 财经(51351)
- 研究所(50481)
- 江(47865)
- 经(46479)
- 经济学(45413)
- 业大(44081)
- 北京(41400)
- 经济学院(40968)
- 农业(40965)
- 范(39713)
- 师范(39281)
- 院(39011)
- 州(38156)
- 基金
- 项目(203855)
- 科学(160232)
- 研究(149532)
- 基金(147916)
- 家(128353)
- 国家(127324)
- 科学基金(108619)
- 社会(96373)
- 社会科(91569)
- 社会科学(91542)
- 省(79965)
- 基金项目(77439)
- 教育(68456)
- 自然(67695)
- 划(66869)
- 自然科(66151)
- 自然科学(66131)
- 自然科学基金(64932)
- 资助(61422)
- 编号(60584)
- 成果(49966)
- 重点(46654)
- 发(45519)
- 部(45420)
- 课题(42278)
- 创(42234)
- 国家社会(40701)
- 创新(39674)
- 教育部(39094)
- 科研(38932)
- 期刊
- 济(156643)
- 经济(156643)
- 研究(94988)
- 中国(61636)
- 财(50845)
- 学报(48377)
- 农(46479)
- 融(43048)
- 金融(43048)
- 科学(42989)
- 管理(41459)
- 大学(36419)
- 学学(34562)
- 农业(30295)
- 教育(29242)
- 技术(27692)
- 财经(26900)
- 经济研究(26587)
- 经(23161)
- 业经(23047)
- 问题(20313)
- 统计(17656)
- 技术经济(17031)
- 贸(16294)
- 业(15840)
- 理论(15667)
- 策(15477)
- 商业(14443)
- 世界(14275)
- 决策(14203)
共检索到4793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远刚
区域"大数据+实体经济"融合是推进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与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核心支撑,因此,其融合发展水平备受关注,为此,本文对2016~2019年我国中部6个省份湖北、江西、河南、湖南、山西、安徽的区域大数据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情况进行测度,发现:2019年的区域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水平最高,湖北位居第1名,融合度为0.789,安徽省位居最后1名,融合度得分为0.411,存在一定差异,但是整体呈现利好的融合发展态势,可以政策优化为基础支撑、以市场为引领、以改革为驱动进一步促进其融合发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黄丽秋 王媛玉
大数据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信息技术革命带来了大数据产业的蓬勃发展,大数据产业在我国的发展方兴未艾。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如何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领域,通过海量数据的获取、分析与处理,推动决策者更充分地掌握市场需求,科学地配置资源,具有现实意义。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供给侧精准化管理模式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致使通过海量数据做出经济现时预测、实现产品的大规模定制生产、引导产业结构和社会治理的转型升级,进而推动社会进步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欧阳日辉
数据是数字经济的关键生产要素,在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中发挥重要引擎作用,并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数据进入实体经济循环系统,快速融入生产、流通、消费、分配等各环节,优化资源配置,畅通流通渠道,促进供需精准匹配,激发新兴需求,形成数字技术应用—传统实体企业转型—科技创新的良性循环。融合发展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特征,数据驱动要素融合、产品融合、企业融合、产业融合和市场融合,培育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循环系统。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政府和各类经营主体应更加重视数据驱动发展的作用,着力提升企业构建数据能力和开发利用水平,探索多元化的企业数据流通模式,打造典型应用场景和产业数据空间,提升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循环效率。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汪占熬 钱翀
文章通过现状分析及局部Moran I指数测度证明深度一体化对两岸投资交流、产业联动及区域融合进程有显著影响,并基于微观调研数据构建Slogit模型实证解析台企投资意愿,认为两岸各地应充分利用两岸深度一体化契机,以多种方式推进产业联动发展,平稳实现经济转型,构建互利共赢的经济共生体系。
关键词:
两岸深度一体化 投资交流 产业联动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袁宏伟
数字经济的发展不仅仅是新技术应用最前沿的一部分,更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象征,各国经济向数字经济迁移已经是大势所趋。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AR/VR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对传统产业将带来从业态结构到组织形态,从发展理念到商业模式的全方位变革和突破。数字经济已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以及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近年来,我国正积极推动互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欧阳日辉 龚伟
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既是党和国家的要求,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指以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通过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的融合创新,推进实体经济业务逻辑重构、组织形态变革、价值模式创新的过程。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可以形成相互促进、互为支撑的“双循环”发展框架,沿着“新型实体企业—数字生态—新型实体经济”的演化路径,在微观层面培育新型实体企业,在中观层面形成和完善数字生态,在宏观层面推动新型实体经济蓬勃发展,并经历“技术渗透—协同发展—深度融合—融活创新”四个阶段。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政府应夯实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基础,支持研发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技术和解决方案,加大力度支持数字平台及其生态创新发展,探索建立融合创新的利益分配机制。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史宇鹏 曹爱家
随着数字技术不断发展,我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进入了新阶段:数字技术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进入iPhone时刻,互联网企业经营重心加速从消费互联网转向产业互联网,传统企业开始利用自身行业优势发力产业互联网建设,乃至国家间开始将竞争策略延伸至数字技术领域。与此同时,也存在数据隔离现象日益突出、关键技术自主可控亟待实现、企业数字化程度不平衡以及劳动者面临失业风险等现实挑战。针对上述挑战,为加快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抢占全球发展先机,应着力打破数据孤岛,深度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发挥体制优势,全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关注中小企业,多措并举帮扶数字化转型;完善人才培养,降低数实融合的就业冲击;拓展国际合作,构建互利共赢的新规则。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实体经济 数字技术 数实融合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郭丽娟 赵春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高数字化产业集群的竞争力。数字经济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能,带来产业变革和科技革命的机遇,通过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但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过程中,还存在核心技术储备不足、行业融合不均衡、改造创新度不够、治理体系滞后以及缺乏联动机制等制约因素。依托数字经济的发展,未来需要加大力气解决核心技术“卡脖子”的问题。通过运用最前沿的数字技术,全方位提升传统产业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加强技术研发、突破数字转型、加快数字建设、强化市场导向和消弭数字鸿沟,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实体经济 数字产业集群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迟凤玲
数字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新业态,其具有的跨界性,为现有实体经济创造了更好的发展机遇。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促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融合将是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政策的重点之一,也是学界研究的重要领域。同时说明国家不仅关注前沿领域,也重视传统经济领域的发展,即数字经济如何为实体经济带来创新,如何能进一步增强产业基础和竞争能力。
关键词:
深度融合 实体经济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洪银兴 任保平
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数据成为关键生产要素之后提出的要求,涉及数据要素、数字技术、平台经济和数字共享与实体经济之间的深度融合,也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内在要求。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走向深度融合,需要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双轮驱动。体现在:在数字经济与技术创新深度融合层面,把产业技术与数字技术创新融合起来,构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机制;在数字经济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层面,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构建数智赋能机制,实现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的融合发展;在数字经济与企业组织创新深度融合层面,构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能力提升机制,提高企业业务流程数字化再造能力、智能化能力和数字化能力。为此,需要构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生态系统,提高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基础能力,完善相应的基础设施和治理体系。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邓丽姝
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具有内在逻辑机制。其中,要素融合是基础,技术融合是根本支撑,产业融合是主要载体。我国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呈现蓬勃态势,但仍然存在制约因素。要坚持创新驱动,进一步夯实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战略路径。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实体经济 深度融合 创新驱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范德成 肖文雪
近年来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引起学术界广泛讨论,数据作为数字经济的衍生要素,为区域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聚焦要素融合发展视角,以2012-2021年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深入探讨数据+人力资本要素组合对区域创新发展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1)我国数据要素与人力资本的耦合协调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仍处于磨合阶段且不同经济区域差异明显;(2)基准回归结果表明,数据要素与人力资本作为单独要素时均具有创新驱动效能,当二者结成要素组合时对创新的赋能强度更显著,该结论经过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3)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不同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地区要素组合的创新赋能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数字产业化是数字经济背景下推动区域创新发展的“加速器”;(4)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据要素与人力资本匹配可以通过溢出效应赋能区域创新发展,具体表现为技术转移、R&D人员流动两条路径,且前者中介效应占比为6.10%,后者中介效应占比为7.68%;(5)门槛检验结果表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要素组合赋能区域创新存在门槛效应,且作用效果具有显著区域异质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符瑞光
随着现代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广泛应用,"互联网+零售"的新零售模式不断得到发展和扩展,成为了零售业的主流发展方向。物流配送环节是零售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是联系供应方、零售商和消费者之间的纽带。本文在分析零售业主要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探索零售业在大数据与物流相融合的发展阶段所具有的主要特点,梳理了依托互联网发展的新零售模式,并提出了升级路径。
关键词:
大数据 现代物流 新零售模式 深度融合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玉珍 宋国靖 窦晓艺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当前经济发展的趋势,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运用综合评价法、耦合协调度模型以及障碍度模型,研究2013—2022年我国30个省(区、市)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耦合协调水平、发展特征和障碍因子。结果表明:(1)整体上看,我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水平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我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存在区域差异,在空间上呈现出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3)通过障碍因子识别发现,快递量、技术市场成交额等因子是影响我国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关键因素。最后,本文从加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创新能力和持续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等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数实融合 耦合协调 障碍因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曾鹏 尚玲杰
文章基于熵值法测算了2006—2020年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融合水平,并对城市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融合水平的时空演变、区域差异及来源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全国及四大区域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融合水平稳步提升。(2)全国及四大区域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融合空间极化趋势明显,总体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3)区域间差异是中国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融合差异的主要来源。全国总体差异变化不大,东部地区区域内差异最大,东部—西部区域间差异最大。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实体经济 区域差异 胡焕庸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