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88)
- 2023(10168)
- 2022(8333)
- 2021(7696)
- 2020(6259)
- 2019(14109)
- 2018(13789)
- 2017(25817)
- 2016(13537)
- 2015(15064)
- 2014(15022)
- 2013(15271)
- 2012(14608)
- 2011(13549)
- 2010(13364)
- 2009(12480)
- 2008(12226)
- 2007(10673)
- 2006(9551)
- 2005(9000)
- 学科
- 济(85038)
- 经济(84975)
- 管理(34749)
- 业(31219)
- 方法(29723)
- 数学(27081)
- 数学方法(26931)
- 企(22776)
- 企业(22776)
- 中国(21660)
- 地方(20320)
- 农(16018)
- 学(15375)
- 贸(14585)
- 贸易(14576)
- 地方经济(14312)
- 易(14191)
- 财(13911)
- 业经(13680)
- 制(12115)
- 融(11949)
- 金融(11948)
- 环境(11589)
- 农业(11234)
- 银(11075)
- 银行(11063)
- 行(10764)
- 发(9781)
- 关系(9524)
- 体(9480)
- 机构
- 大学(210099)
- 学院(206585)
- 济(106844)
- 经济(105253)
- 研究(83524)
- 管理(73385)
- 中国(63688)
- 理学(62910)
- 理学院(62081)
- 管理学(61249)
- 管理学院(60826)
- 科学(47215)
- 财(45108)
- 京(44580)
- 所(42505)
- 研究所(38735)
- 经济学(36613)
- 财经(36473)
- 中心(35324)
- 经(33470)
- 经济学院(32793)
- 农(32146)
- 院(29827)
- 江(28815)
- 北京(28720)
- 财经大学(27349)
- 业大(26572)
- 科学院(26437)
- 范(26256)
- 师范(26030)
- 基金
- 项目(136078)
- 科学(109046)
- 基金(103592)
- 研究(97775)
- 家(91812)
- 国家(91208)
- 科学基金(77001)
- 社会(68176)
- 社会科(65009)
- 社会科学(64996)
- 基金项目(53281)
- 省(48223)
- 自然(46887)
- 自然科(45816)
- 自然科学(45802)
- 自然科学基金(45039)
- 教育(42955)
- 资助(42676)
- 划(42130)
- 编号(35033)
- 部(32053)
- 重点(31530)
- 发(31520)
- 国家社会(31071)
- 中国(29006)
- 成果(28968)
- 教育部(27700)
- 创(27607)
- 性(26307)
- 人文(26240)
共检索到3204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袁立科
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必然现象。空间自相关和回归分析方法的运用使我们可以就空间外溢对区域经济增长以及地理分布进行有效的分析。本文在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经济增长β收敛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模型框架,采用1978-2005年的截面数据,分析了空间外部性和对外开放对β收敛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增长不存在显著的绝对收敛。考虑空间外部性和对外开放因素后,可以观察到明显的经济增长条件收敛现象。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汪锋 张宗益 康继军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极大地释放了其潜在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本文在对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制度变迁进行定量测度的基础上,通过考虑各省市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深化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尝试将制度因素引入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使用面板数据(Panel Data)固定效应估计方法和动态 Panel Data 估计方法,本文对各省市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进行了经验研究,研究发现包括人力资本和制度差异的扩展索罗模型很好地解释了中国地区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在控制了地区间制度差异后可以观测到明显的经济增长条件收敛现象。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制度变迁 条件收敛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余长林
以Solow模型(1956)为基础,把人力资本和制度因素同时纳入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构造了一个包含人力资本和制度因素的扩展Solow模型。运用面板数据(Panel data)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方法,对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各省的经济增长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各地区间的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条件收敛(conditional convergence)特征,即在控制了各省间人口增长率、物质资本投资率、人力资本水平和制度因素差异后,可以观测到明显的经济增长收敛趋势。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志刚
本文目的在于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收敛性进行检验 ,包括绝对收敛、条件收敛 ,还有收敛俱乐部 (convergenceclub) ,尤其是最后一种假设的检验。通过对这一基本的宏观经济学理论的验证 ,来给人们提供中国的一个实际现象。文章采用中国分省的改革开放以后的数据 ,进行横截面和面板数据的分析 ,并强调了面板数据分析的可信度 ,进行了各种检验 ,结果发现中国不同地区出现了不同的收敛现象 ,而且这一结论和实际的经济现象吻合 ,值得注意的是3个地区收敛速度的差异 ,无论用不同的模型得到的结果都没有太大的差异 ,这与传统的结论相反 ,并讨论了部分的原因
关键词:
收敛俱乐部 面板数据 条件收敛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尹希果 孙惠
使用1979—2008年我国30个省级单位的面板数据进行空间计量分析,研究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收敛的关系,研究表明:(1)我国居民消费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2)在控制了空间依赖性、居民消费水平及增速等差异后,中国省市经济增长表现出收敛现象,收敛速度为6.97%;(3)消费水平及消费增长率对经济增长收敛产生显著促进作用,是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来源,并因此拉动中西部地区居民消费的快速增长和赶超,是促进中西部经济发展、缩小东西部经济差异的重要途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龙文
中国的区域经济是否存在收敛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国内的研究主要偏重于检验中国的区域经济是否存在绝对收敛和俱乐部收敛。本文基于曼昆,罗默和韦尔在1992年提出的分析方法,将人力资本项加入到经典的索洛模型中,通过构造一个面板数据模型,检验结果表明在统计意义上不能拒斥中国区域经济的条件收敛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荣斌
选择了地理环境、要素投入、增长过程、政策扰动4个稳态因子研究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条件趋同。结果表明,1978—2008年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没有发生绝对趋同。但是,在要素投入、增长过程这两个稳态因子的分别作用下,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均发生了明显的条件趋同,趋同速度分别为1.2%和2.2%。而在地理环境、政策扰动因子的分别作用下,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均没有出现条件趋同。在上述4个稳态因子的综合作用下,1978—2008年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出现了条件趋同,趋同速度仅仅为1.4%。这提示我们,要解决好中国的区域经济差异问题,应该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有效推进区域的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对外开放、信息化,以及增加物质资本、劳动力、人力资本和知识的投入上。
关键词:
区域经济增长 条件趋同 稳态因子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路强 刘颖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国家经济的对外开放程度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经济在贸易、投资、金融等各个领域的开放都对经济增长具有刺激作用。本文围绕经济开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问题展开,构建经济对外开放程度指标体系,通过分析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得出经济开放对经济增长的积极意义,并在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对外开放 经济增长 内生经济增长模型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肖光恩 金圣华
用工业企业数据和空间面板计量方法从中国地级城市的层面对工业经济增长的条件收敛和空间效应进行检验。研究结果发现:总体上中国地级城市工业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条件收敛和空间溢出效应,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收敛作用明显。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徐晓亮
当前国内外关于对外开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并不一致。本文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运用协整、误差修正模型及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了中国对外开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对长期经济增长有积极影响,但对短期经济波动则没有显著影响;尽管在初期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要大于外商直接投资,但是从长期来看,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要大于对外贸易;总的来看,对外开放正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因此,对中国政府来说,利用对外开放来维持其经济增长是必要的。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笋雨
直到现在 ,理论模型还无法把对外开放与更快的均衡增长联系起来 ,而且 ,实证文献有严重的数据方面的问题。因此 ,经济学家们一直在对外开放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的问题上争论不休。但是 ,最近的内生增长理论已经提供了更坚实的理论基础 ,指出对外开放对经济增长有正面影响。对中国进行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 ,以 1 0 0 0×外国直接投资 /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的对外开放的扩大挤出中国企业投资 ,但对 2年后中国经济增长 (实际GDP的增长 )起积极作用。由此 ,可以认为外国直接投资比中国企业投资更有效率。而且对外开放度指数和GDP指数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是 ,以 1 0 0 0× (出口 +进口 ) ...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高震男 王一鸣 刘俊玮
以Solow经济增长模型为基础,重点分析融资结构对于经济增长和经济收敛速度的影响。将人力资本因素、制度因素、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加入到模型当中,将物质资本投入划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部分,构造了一个扩展的Solow模型,通过模型推导发现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替代弹性与经济收敛速度呈现正相关关系。利用2008-2017中国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使用系统GMM估计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直接融资对于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非常明显,但间接融资的积极作用不够显著,人力资本、制度因素以及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也会影响经济发展;各省之间表现出显著的收敛趋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梁丹 郭宝华 覃成林
对外开放与河南经济增长有显著的相关性。但是,由于河南的对外开放度还不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限,河南经济发展还不具备外向型经济的特点。河南外商直接投资和出口贸易在全省18个地市的分布格局都是集中于局部地区,集中程度先增大后减小,同时对各地市经济增长的影响也存在差异。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闫磊
许多学者都认为文化和经济增长的关联在理论上很强,但由于缺乏对文化确定性的整体信息,使得很难去建构两者间的关系模型。在对经济复杂系统认识的一定层面下,作者提出了非线性、间断理性行为的假设和文化价值取向功能、偏好与选择一致的假设,并运用模糊经济学的相关知识,建构了建立在价值取向基础之上的一个微观个体选择模型,从而为解释文化价值取向条件收敛性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提供了一种方法。本文把文化视为经济增长的一个解释性变量,但逻辑起点并非以往研究的信任、信仰等,而是文化的价值取向功能。其研究的逻辑络线是:主体价值取向决定了行为的选择,而行为选择推进了团体非正式制度和正式制度的设计,进而与经济绩效发生关联。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王英 刘思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