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62)
- 2023(10874)
- 2022(9409)
- 2021(8708)
- 2020(7662)
- 2019(17730)
- 2018(17854)
- 2017(34071)
- 2016(19042)
- 2015(21718)
- 2014(22096)
- 2013(21647)
- 2012(20062)
- 2011(18280)
- 2010(18913)
- 2009(17637)
- 2008(17772)
- 2007(16219)
- 2006(14131)
- 2005(12447)
- 学科
- 济(83252)
- 经济(83187)
- 管理(54449)
- 业(48061)
- 方法(41077)
- 企(39137)
- 企业(39137)
- 数学(36474)
- 数学方法(35803)
- 农(21297)
- 学(20174)
- 地方(19326)
- 中国(18691)
- 环境(18672)
- 财(17794)
- 业经(15774)
- 农业(14071)
- 理论(14053)
- 贸(14025)
- 贸易(14021)
- 和(13867)
- 易(13550)
- 划(13276)
- 制(12433)
- 务(11148)
- 地方经济(11134)
- 财务(11101)
- 财务管理(11073)
- 融(11071)
- 金融(11067)
- 机构
- 学院(282903)
- 大学(281568)
- 济(109505)
- 经济(106972)
- 管理(106426)
- 研究(95421)
- 理学(92272)
- 理学院(91141)
- 管理学(88896)
- 管理学院(88392)
- 中国(70193)
- 科学(64212)
- 京(60560)
- 农(51646)
- 所(50635)
- 财(47991)
- 研究所(46645)
- 业大(45790)
- 中心(44002)
- 江(43275)
- 农业(40952)
- 财经(38794)
- 范(38711)
- 师范(38294)
- 北京(38030)
- 经(34951)
- 州(34706)
- 院(34270)
- 经济学(33325)
- 技术(31668)
- 基金
- 项目(191815)
- 科学(149526)
- 基金(137164)
- 研究(135232)
- 家(121501)
- 国家(120581)
- 科学基金(101889)
- 社会(83112)
- 社会科(78687)
- 社会科学(78658)
- 省(77292)
- 基金项目(72606)
- 自然(68196)
- 自然科(66473)
- 自然科学(66449)
- 划(65405)
- 自然科学基金(65171)
- 教育(63378)
- 资助(57689)
- 编号(54980)
- 重点(44420)
- 成果(44402)
- 发(41861)
- 部(41356)
- 创(39396)
- 课题(38884)
- 科研(37323)
- 计划(37107)
- 创新(36889)
- 大学(34891)
- 期刊
- 济(117740)
- 经济(117740)
- 研究(73919)
- 中国(52131)
- 学报(48795)
- 农(45690)
- 科学(44235)
- 财(37193)
- 管理(36104)
- 大学(35683)
- 学学(33767)
- 农业(31325)
- 教育(30656)
- 技术(26442)
- 融(20863)
- 金融(20863)
- 业经(19587)
- 财经(18393)
- 经济研究(18251)
- 业(17558)
- 统计(16658)
- 经(15725)
- 资源(15693)
- 问题(15653)
- 策(15084)
- 版(14990)
- 技术经济(14708)
- 图书(13866)
- 决策(13732)
- 科技(13579)
共检索到4037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甘健胜 洪伟
以区域社会、经济、自然3个亚系统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为研究对象,构建复合生态环境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时序立体表的因子分析方法建立复合生态环境状况动态评价模型,并用加权因子得分法综合评价复合生态环境状况变化趋势。应用该模型对福建1999~2004年复合生态环境状况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近几年福建复合生态环境状况呈现逐步变好的态势。提出进一步加强福建复合生态环境建设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复合生态环境 评价模型 因子分析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兆顺 李淑杰
基于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系统运动特征及控制机理分析,构建系统稳定性评价模型,并运用控制理论给出系统稳定性条件;根据1999~2005年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相关数据,对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系统稳定性进行了实例研究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99~2005年中国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建设同步发展,表现出渐近稳定系统的发展态势;但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环境的依赖性加大了系统协同发展的难度,影响中国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社会经济 生态环境 系统稳定性 中国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开亚 李如忠 陈晓剑
区域生态环境评价是实现全面环境管理,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由于评价所涉及的地域复杂性和因素多样性,许多评价方法和体系都处于不断探索和发展之中。区域生态环境系统是一个灰色系统,包括了自然、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具有信息不确知性和不完全性的因素。基于灰色系统理论和矢量投影原理,建立了区域生态环境评价的灰色关联投影模型。该模型将评价样本及各级质量标准视为矢量,分别向同一矢量(理想样本)进行投影。根据投影值的大小,确定样本所属的生态环境质量级别及样本间的优劣排序。以巢湖流域为个案,在建立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的基础上,运用所建模型对其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评价,结...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君
文章通过对生态环境质量与环境质量进行辨析,构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生态环境系统的特征和评价指标的特点,从综合评价过程的科学性和综合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出发,构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模型。运用该模型对甘肃省生态环境质量进行测算,结果表明:甘肃省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呈现出U型下降的特征;其中气候变化呈现出没有明显变化的特征,植被覆盖呈现出U型特征,土地退化、水环境、环境质量等呈现出U型下降特征。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卢丽华
针对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样本分类中存在的结果差异问题 ,本文以聚类分析法、多因素权重法、主成分分析法结合多组判别分析法构筑一种数值分类复合模型 ,应用于浙江省区域经济差异分析 ,对其进行特征分区 ,分类结果更趋合理。
关键词:
数值发类 复合模型 区域经济 特征分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冀晓东 靳燕国 刘纲 刘杰 周朔
【目的】建立基于可变模糊集的环境生态评价模型,为有效评价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可变模糊集理论,建立区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巢湖流域的生态环境进行评价,对流域中的合肥市、巢湖市、六安市及巢湖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排序。【结果】巢湖流域整体的生态环境质量属第3等级,即处于及格状态,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优劣排序为巢湖流域>巢湖市>合肥市>六安市。【结论】实例表明,可变模糊集评价模型可以充分考虑评价指标的"优"与"劣"2方面,使评价结果更具合理性,且简单方便、有效可行,能较好地应用于生产实际。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可变模糊集 巢湖流域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哲明 彭耀辉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红梅 王红 岳继华
作为一种在全新生产要素决定下,以自身特有的增长规律兴起的新型产业,数字创意产业发展需要新的生态环境支持。本文以PEST模型为基础,以数字创意产业生态特性为依据,构建数字创意产业生态环境的"C-PEST"模型,并以北京市石景山区为案例,提出了培育和完善数字创意产业生态环境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数字创意 产业 生态环境 模型 石景山区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蒋洪强 徐玖平
旅游生态环境成本 ,是以自然为基础的某一旅游主体在其持续发展过程中 ,因进行经济活动或其他活动对生态资源造成破坏或污染 ,因此付出或耗用资产的转化形式。本文探讨了旅游生态环境成本的计量模型 ,包括污染损失费用的计量和环境保护费用的核算 ,并给出了污染损失费用计量模型的应用实例。
关键词:
旅游 生态环境成本 计量模型 实例分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申晓强 刘志斌 朱志宇
【目的】评价土地整理项目整理前、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旨在为今后土地整理工作中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提供经验。【方法】参考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指标体系,根据土地整理项目相关标准,从水、土壤、生物和社会环境4个生态要素中,选取了11个指标构成土地整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在物元分析理论的基础上,采用改进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了土地整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物元模型,并采用该模型对开原市庆云堡镇土地整理项目进行了评价。【结果】利用构建的土地整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物元模型,对开原市庆云堡镇土地整理项目的评价显示,土地整理后项目区的生态环境等级为"较好",较土地整理前的"一般"等级有很大提升;土地...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镝 唐茂钢
本文首先运用动态最优化模型,在土地利用结构引起产业结构变化视角下,分析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土地城市化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机理,得出以下结论:(1)当土地城市化率较低时,经济发展以粗放式发展模式为主,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工业生产过程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大,这使得地均土地生态环境质量下降;(2)当土地城市化率较高时,经济发展以集约式发展模式为主,国家在土地政策和产业政策上向服务业及高新技术产业等倾斜,同时出台环境规制政策控制环境污染程度,生产过程对土地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降低,这使得地均土地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提高。土地城市化率和地均土地生态环境质量之间呈现U型曲线关系。随后,运用空间自适应半参数模型,对土地城市化率与地均土地生态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计量分析,验证了土地城市化率和地均土地生态环境质量之间呈现U型曲线关系的假说。样本数据显示东部地区基本上均位于U型曲线的右边,而中西部大部分地区位于U型曲线的左边。由此得出以下启示:(1)进一步完善环境规制政策;(2)实施建设用地减量化政策;(3)实施土地指标的跨区域交易。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唐建荣 苏苏
以2009—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构建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全局超效率EBM模型测算我国各省份的实际生态效率值;运用泰尔指数、探索性数据方法揭示区域生态效率值的时空特征;构建GTWR模型研究生态效率影响因素的时空异质特征。结果表明:区域生态效率时间上呈现“速度快、后劲足、阶段性强”的特点;空间上则具有明显的梯度分布格局;各要素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时空非平稳特征,不同时空节点下,各要素的作用方向、时变趋势均不同,各地区系数的分布分别呈上升、下降、“N”型、倒“N”型等形态。论文据此提出机制赋能、配置赋能、要素赋能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全局EBM模型 生态效率 GTWR模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唐建荣 苏苏
以2009—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构建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全局超效率EBM模型测算我国各省份的实际生态效率值;运用泰尔指数、探索性数据方法揭示区域生态效率值的时空特征;构建GTWR模型研究生态效率影响因素的时空异质特征。结果表明:区域生态效率时间上呈现“速度快、后劲足、阶段性强”的特点;空间上则具有明显的梯度分布格局;各要素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时空非平稳特征,不同时空节点下,各要素的作用方向、时变趋势均不同,各地区系数的分布分别呈上升、下降、“N”型、倒“N”型等形态。论文据此提出机制赋能、配置赋能、要素赋能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全局EBM模型 生态效率 GTWR模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蓉 赵敏 常玉苗
跨流域调水在缓解受水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同时,也会对经济社会尤其是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文章首先就跨流域调水对区域生态经济影响系统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空间和时间上的界定,然后分别对跨流域调水对区域生态经济的建设期及运营期两个阶段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
跨流域调水 生态环境 影响因素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陈燕丽 杨语晨 杜栋
针对政府评价标准存在的模糊性和随机性问题,探究基于DPSIR模型、熵权和正态云模型的政府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发现我国总体生态环境绩效水平不高,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的环境绩效水平有待提高,建议加强污染物排放的控制与监管,建立以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审计、生态环境诉讼以及政府生态环境绩效评价等为内容的生态环境问责制度体系。
关键词:
环境绩效 DPSIR 云模型 评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