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57)
2023(10488)
2022(8935)
2021(8127)
2020(6750)
2019(15053)
2018(14666)
2017(28426)
2016(15560)
2015(17376)
2014(17165)
2013(16787)
2012(15385)
2011(13909)
2010(13920)
2009(13291)
2008(12998)
2007(11946)
2006(10154)
2005(9007)
作者
(44041)
(37158)
(36845)
(35315)
(23169)
(17810)
(16941)
(14493)
(13676)
(12978)
(12461)
(12379)
(11654)
(11600)
(11429)
(11419)
(11391)
(10979)
(10760)
(10527)
(9272)
(8951)
(8866)
(8567)
(8301)
(8295)
(8243)
(8089)
(7349)
(7335)
学科
(66325)
经济(66268)
管理(40263)
(38562)
方法(29052)
(28890)
企业(28890)
数学(25837)
数学方法(25589)
(20641)
中国(18456)
地方(16926)
(14721)
农业(14280)
业经(13942)
(12901)
(12901)
贸易(12898)
(12481)
(11069)
环境(10151)
(9927)
地方经济(9906)
(9420)
银行(9398)
理论(9393)
(9389)
金融(9386)
(8938)
(8746)
机构
学院(221715)
大学(217926)
(90378)
经济(88408)
管理(82134)
研究(73716)
理学(70890)
理学院(70048)
管理学(68770)
管理学院(68350)
中国(54865)
科学(46570)
(45211)
(39770)
(37983)
(37643)
中心(34498)
研究所(34360)
(33641)
业大(33181)
财经(32143)
(30426)
师范(30142)
农业(30109)
(29015)
经济学(28512)
北京(27978)
(26926)
(26697)
经济学院(25943)
基金
项目(149102)
科学(116952)
研究(110706)
基金(106121)
(92056)
国家(91287)
科学基金(77508)
社会(69869)
社会科(66115)
社会科学(66095)
(60090)
基金项目(56075)
教育(51306)
(50424)
自然(48416)
自然科(47246)
自然科学(47231)
编号(47025)
自然科学基金(46349)
资助(42605)
成果(37792)
重点(34264)
(34182)
(32439)
课题(32426)
(31163)
创新(29145)
科研(28648)
国家社会(28546)
项目编号(28035)
期刊
(99271)
经济(99271)
研究(60359)
中国(41574)
(35316)
学报(33993)
科学(31365)
(30565)
管理(26894)
大学(25140)
教育(24286)
农业(23981)
学学(23814)
技术(19362)
(18352)
金融(18352)
业经(18146)
经济研究(16298)
财经(15355)
(13249)
问题(13248)
(12267)
商业(11282)
(11129)
技术经济(10967)
(10727)
资源(10505)
统计(10438)
理论(10041)
科技(9788)
共检索到3174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杜薇  余向华  姜慧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践行,围绕这一倡议形成的区域间、国际产业转移,人才流动将进一步加剧。本文针对此现象,以两个区域间的劳动力要素流动为对象,基于博弈思维建模分析了不同区域之间资源禀赋差异对劳动力流动趋势的影响。与以往单一考虑劳动力流动的文献不同,我们用劳动力税代表广义的劳动力在区域间转移的行政壁垒,并得到了以下结论:当两个区域的资本投入相似时,最初人均资本较多的区域拥有制定较低劳动力税的优势来吸引劳动力流入,而人均资本较少的区域则选择较高的劳动力税,这种选择对本地居民福利更有利;当两个区域的资本投入不同时,劳动力流动的路径存在加速或放缓的可能;这种路径,主要受各区域间资本禀赋和人口分布差距的影响,而不受可供选择转移的区域的数量改变的影响。该结论对优化"一带一路"国家间围绕要素流动的合作倡议具有启发意义。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宋雅楠  
国际劳动力流动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但受到各国针对外国劳动力流动政策壁垒影响,其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受到限制。文章利用收益函数和间接贸易效用函数,探讨外国劳动力流入的工资、数量和技术转移问题与东道国外国劳动力流动壁垒形成的逻辑关系,从理论上证明国际劳动力流动壁垒的形成机理,从而说明各国在设计外国劳动力政策时,主要以此三方面为主要考核因素,保护东道国居民福利。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聂正彦  苗红川  
本文分析了劳动力流动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路径和传导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劳动力流动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路径图,并结合路径分析法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劳动力流动对农村居民消费的直接效应显著;工资性收入增加和老龄化加剧,是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的主要原因;劳动力流动对农村居民消费的间接影响大于直接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涛  陈磊  陈体标  
通过构建一个包含城乡劳动力转移的二元经济索罗模型,本文运用比较静态分析方法考察了各种外生变化对产业结构、要素收入分配的短期及长期影响。就部门技术水平、部门进入壁垒等总供给冲击而言,传统的鲍莫尔效应依然成立;就部门出口比例变动等总需求冲击而言,需求外生增加的部门占现代部门的产值比重,以及该部门密集使用的要素占现代部门收入的份额均会上升。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巫强  朱姝  安修伯  
本文实证研究中国劳动力跨省流动是否受到各省之间行政边界的负面影响。通过分析代表性居民的就业区位选择,本文建立劳动力流动的实证模型,并采用31个省2002-2013年面板数据,发现省际边界虚拟变量的估计系数显著为负,证明中国劳动力流动存在省际边界壁垒,该壁垒导致全国2013年跨省劳动力总流动潜在减少27.74%至43.84%。同时,劳动力流动收入增加能显著促进劳动力流动,而就业机会部分影响劳动力流动。本文还分别利用务工与服务,务工、服务与经商,务工、服务与务农动机的暂住证数据替代所有动机的暂住证数据,结果证明上述结论具有很好的稳健性。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蒋为   倪诗程   吉萍  
要素自由流动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劳动力在不同地区间的流动壁垒仍然是国内大循环的堵点,阻碍了统一大市场与新发展格局的形成。本文在人口迁移选择理论的基础上,基于跨地区劳动力流动数量提出了一种反推相对跨地区劳动力流动壁垒的测算方法,运用中国1990—2015年历次人口普查以及抽样调查数据,对跨地区劳动力流动壁垒进行了测算与分析。研究发现:中国跨地区劳动力流动壁垒始终保持快速下降趋势,但在不同地区的下降幅度并不均衡;东部地区劳动力流动壁垒的下降幅度远高于其他地区,而东北地区劳动力流动壁垒最为严重。进一步地,本文基于推拉理论将劳动力流动壁垒分解为自然壁垒与制度壁垒,结果发现虽然自然壁垒与制度壁垒均大幅降低,但在基础设施建设的驱动下,自然壁垒的下降幅度远高于制度壁垒。在基础设施建设对削弱劳动力流动壁垒边际效应逐步递减的情形下,破除制度壁垒已经成为中国畅通跨地区劳动力流动的关键因素。本文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支撑,为破除跨地区劳动力流动壁垒、畅通国内大循环提供了决策依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晓梅  王姗  何懿  
推进农村转移劳动力稳定就业是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推进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客观因素、主观感受和农村转移劳动力稳定就业直接的关系,厘清了农村转移劳动力稳定就业的影响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客观因素通过影响主观感受,进而影响农村转移劳动力稳定就业,提高体面劳动水平对稳定就业有促进作用。基于这一影响路径,就推进农村转移劳动力稳定就业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燕妮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且其合理、有序转移直接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课题在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作用基础上,提出了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并找出解决路径。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赵永亮  
本文基于劳动力个体的微观决策模型,考察了劳动力迁徙成本的影响因素,实证获取了省份层面劳动力迁徙的平均边界效应值。回归选取28省(市)4个年份的面板数据,结果认为迁入地的就业机会和社会网络均与劳动力迁徙行为呈正相关,跨省份边界也成为迁徙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即边界效应显著;而三个政策"关键年"的年份变量表明劳动力迁徙行为受到相关年份"或紧或松"的政策管制影响,2005年左右国家开始关注迁徙劳动力的福利待遇(可谓拉力),但同时农业税的取消和扶农政策得以大力推进(可谓阻力),我们的年份变量说明拉力的影响要大于阻力。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赵连阁  钟搏  王学渊  
劳动力因技能水平不同而存在异质性,异质性劳动力的迁移与集聚会能够对地区收入差距产生重要影响。基于NEG模型,本文采用我国2002至2011年统计数据,实证检验了异质性劳动力集聚、人口迁移壁垒对我国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发现各省市的高技能劳动力资源分布严重失衡,高技能劳动力与普通劳动力之比上升能显著提高地区人均收入水平,普通劳动力面临的迁移壁垒是地区间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因素。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朱炎亮  
本文在新经济地理学框架下,通过引入资本的外部性、劳动力集聚的规模效应,并基于城乡分割的政治经济学机制,建立了一个"二元"经济两部门扩展模型,本模型对城市化、经济增长、城乡差距和城乡分治政策的内生变化过程进行了讨论。模型表明,如果城乡分治政策存在使得农村部门的劳动力流入城市部门受到限制,那么整个社会福利水平就得不到最大化的结果。城乡分治政策内生变化过程是基于城市户籍居民利益最大化的结果,城乡分治政策的存在不仅扭曲了劳动力要素配置,导致城市化进程滞后,阻碍了经济结构转变和影响了集聚效应的充分发挥,使整体经济效率受损,而且不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王七苟  
农业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基础,而不断扩大农产品出口,是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要条件,但是,近年来发达国家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贸易壁垒层出不穷。如何减少或避免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贸易壁垒问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一、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贸易壁垒的主要形式贸易壁垒可以分为两类: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关税壁垒是指通过征收高额收税的办法阻止外区域产品进去的措施总和。非关税壁垒指某国或者某区域采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颖  刘安长  
城镇化是推动中国未来经济持续增长的最大引擎之一,也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所规划的战略发展目标。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农民工大规模地迁移到城市中,为城镇化的推进起了重要作用。但农民工进入城市以后,面临着种种融城障碍,无法真正市民化,长此以往不仅会阻碍城镇化发展的进程,同时对构建和谐社会也存在不利影响。因此,有必要从户籍、住房、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为其提供与城里居民相同的公共服务,进而更好推进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何建新  
本文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转移效率不高;转移方式多样化,就业格局以及转移劳动力群体特征发生变化;农村转移劳动力市民化进程缓慢等问题。同时总结分析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四种基本路径:农业产业化模式、"离土不离乡"模式、"离土又离乡"模式和异地产业内开发模式,并对各种转移路径的优势和局限性进行了论述。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晓云  林世伟  
农民工回流问题近来成为一个广受社会关注的现象。自从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于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开始显现,从而影响了农民工的就业,尤其是对有低技能的女性农民工的影响更严重,从而出现了大批女性农民工回流的现象。针对该现象,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对其现状、理论层面与路径选择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