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80)
- 2023(11554)
- 2022(10045)
- 2021(9128)
- 2020(7869)
- 2019(18315)
- 2018(17851)
- 2017(35378)
- 2016(19359)
- 2015(22011)
- 2014(21888)
- 2013(22036)
- 2012(21092)
- 2011(19070)
- 2010(18794)
- 2009(17585)
- 2008(17304)
- 2007(15569)
- 2006(13512)
- 2005(12001)
- 学科
- 济(91417)
- 经济(91331)
- 管理(50308)
- 业(49133)
- 方法(42503)
- 数学(38739)
- 数学方法(38432)
- 企(36843)
- 企业(36843)
- 地方(25390)
- 农(25107)
- 财(22292)
- 中国(21146)
- 学(18567)
- 农业(17645)
- 业经(16611)
- 贸(15623)
- 贸易(15616)
- 易(15025)
- 制(14115)
- 地方经济(13842)
- 环境(12835)
- 务(12485)
- 财务(12470)
- 财务管理(12431)
- 融(12325)
- 金融(12321)
- 和(11973)
- 企业财务(11715)
- 银(11367)
- 机构
- 大学(281397)
- 学院(279742)
- 济(117568)
- 经济(115093)
- 管理(103953)
- 研究(99262)
- 理学(89982)
- 理学院(88815)
- 管理学(87292)
- 管理学院(86784)
- 中国(73662)
- 科学(63055)
- 京(59648)
- 农(54019)
- 财(52516)
- 所(51748)
- 研究所(47219)
- 中心(46298)
- 业大(44660)
- 江(43543)
- 农业(42761)
- 财经(42013)
- 经(38103)
- 范(37979)
- 师范(37538)
- 经济学(37269)
- 北京(36999)
- 院(35908)
- 州(34281)
- 经济学院(34079)
- 基金
- 项目(191628)
- 科学(150057)
- 基金(139060)
- 研究(135923)
- 家(122991)
- 国家(121988)
- 科学基金(103041)
- 社会(86288)
- 社会科(81710)
- 社会科学(81683)
- 省(76400)
- 基金项目(74381)
- 自然(67720)
- 自然科(66081)
- 自然科学(66057)
- 自然科学基金(64895)
- 划(64321)
- 教育(62471)
- 资助(57489)
- 编号(53987)
- 重点(44182)
- 成果(43436)
- 发(43141)
- 部(42709)
- 创(38987)
- 课题(38201)
- 科研(37440)
- 创新(36632)
- 计划(36201)
- 教育部(36004)
共检索到4120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慧芳 王言峰
通过重心模型以及泰勒系数对陕西省1989—2006年区域增长格局与地区差距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后陕北地区增速明显加快,区域增长重心持续向东北转移,三大地区间差距持续不断扩大,而各地带内部地区经济差距在1995年之后呈现不同的特征,地带内的差距一直是影响陕西区域差距的主要力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英
文章指出,在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产业结构优化和调整成为国家未来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动力源泉。陕西省地处内陆,在经济发展中积极响应和实施开发开放政策,以促进境内外各种要素资源流动和整合来推动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眼于区域未来,陕西构建我国西部内陆型开发开放高地对于地区经济顺利转型,缩小地区差距,推动地区工业化和市场化深入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袁晓玲 张宝山 胡得佳
人口的大规模迁移流动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其流动态势与区域之间的经济差距逐渐扩大趋势相耦合。文章以我国西部地区人口迁移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以陕西省为例,分析迁移对省内各地级市的经济地区差距的影响。通过运用泰尔指数以及灰色关联度分析等方法,证明了迁移流动人口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极高的关联度。建立的人口迁移与经济增长之间计量模型的结果显示:1991-2004年期间劳动力流动有助于缩小地区间经济差距,使区域经济呈现出速度大于3%的条件收敛。并且人口迁移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资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庞加兰 方建武 王天然
本文基于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协整检验,以1978年至2007年陕西省人均实际GDP和金融相关率分别作为衡量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的指标,对陕西省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的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欠发达地区应该加快金融发展,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以此来促进经济社会的更好更快发展。
关键词: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格兰杰因果检验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菲 赵凯
借用Eviews5.0,运用陕西省1980-2007年的统计数据对其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协整与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在长期中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在这28年间,经济增长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总体影响是拉大的。从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结果来看,短期中经济增长会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城乡收入差距,而收入差距的扩大却不能刺激经济的增长;在长期中,陕西省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双向因果关系。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亚军 郑少锋
运用菲德模型,以陕西省为例,测定教育部门对经济增长的全部作用和教育对经济中其他部门的外溢作用。结果表明,陕西省教育部门的边际生产力高于经济部门的边际生产力,但仍是相当的低。陕西省教育目前主要是通过外溢作用间接对经济发展发挥作用,其直接作用远远没有发挥出来,甚至表现为负的作用,教育部门的效率有待发挥。基于此,提出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深化教育部门内部改革,加快建设市场经济体制以充分发挥教育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教育 经济增长 实证分析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消费与国民生产总值均取得了较大程度的发展。文章从旅游消费总量与消费结构变动两个方面出发,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与灰色关联理论等模型对陕西省的旅游消费与地区经济增长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该省的旅游消费构成其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该省的旅游发展与旅游消费结构正在逐渐优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消费与国民生产总值均取得了较大程度的发展。文章从旅游消费总量与消费结构变动两个方面出发,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与灰色关联理论等模型对陕西省的旅游消费与地区经济增长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该省的旅游消费构成其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该省的旅游发展与旅游消费结构正在逐渐优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莉 叶强强
结合1978—2014年的样本数据,采用协整分析、VAR误差修正模型、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与方差分解等方法,分析陕西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显示,陕西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但它们互不为Granger因果关系。为了更好地发挥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政府应制定政策,有效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加强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保证经济的持续稳定的增长。
关键词:
能源消费 经济增长 VAR模型 陕西省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满仓 白永秀 杨二宝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家军 张茜
文章针对陕西省1985~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与能源消费总量(EC)的变动状况,利用计量经济学中的协整性分析及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对其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陕西省能源消费与GDP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且该区域经济增长对于能源消费具有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的结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袁晓玲 许杨
我国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路径中须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问题,金融产业在其运作中能够通过调整资源在区域间的分配来影响城市与其周边的经济发展,进而影响收入分配格局。陕西省在国家经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的典型性使其尤具研究和借鉴价值。通过分析,发现陕西省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金融发展规模与金融发展不平衡性的增加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而提高金融发展效率则可以降低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哲 张蕾
以陕西和甘肃两省为例 ,对种植业区域分工的农业经济增长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 ,两省种植业区域分工均与本省的农业经济增长呈较为显著的正相关。因此 ,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必须以农业区域分工和专业化布局为核心 ,通过区域比较优势的发挥和专业化生产水平的提高 ,逐步提高各省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
种植业 区域分工 经济增长效应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李银秀
本文通过对陕西省城乡居民收入以及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分析,发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出现较大背离,影响居民消费的增长,尤其是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一直偏低,使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扩大居民消费,尤其是扩大农村居民消费,发挥其对经济增长应有的拉动作用。
关键词:
陕西 城乡居民消费 经济增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强 卫海燕 黄静
文章借用气候突变原理,采用Mann-Kendall方法判定了陕西省经济快速增长阶段,从四个主题出发,构建了包含37个指标的陕西省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在主题层内部采用权重积(WP)方法构建四个主题子指数,采用欧式距离法计算研究区1989~2006年的综合环境生态指数并对其变化态势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主导可持续发展变化的主导因子。分析结果表明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效应是研究区生态环境可持续性变化最直接的影响因素,人类胁迫和社会响应通过间接的作用对研究区可持续能力造成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