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90)
- 2023(14102)
- 2022(11802)
- 2021(10840)
- 2020(9096)
- 2019(20850)
- 2018(20691)
- 2017(37887)
- 2016(22095)
- 2015(25068)
- 2014(25861)
- 2013(24846)
- 2012(23286)
- 2011(21202)
- 2010(21668)
- 2009(20051)
- 2008(20070)
- 2007(18584)
- 2006(16278)
- 2005(14933)
- 学科
- 济(84982)
- 经济(84823)
- 管理(63125)
- 业(55445)
- 企(45633)
- 企业(45633)
- 方法(36354)
- 数学(31749)
- 数学方法(31421)
- 中国(27606)
- 财(24681)
- 农(23490)
- 教育(22179)
- 制(20736)
- 学(20400)
- 地方(19434)
- 业经(18041)
- 理论(16776)
- 农业(14914)
- 体(14697)
- 务(14606)
- 贸(14547)
- 贸易(14539)
- 财务(14538)
- 财务管理(14495)
- 银(14142)
- 银行(14102)
- 易(14040)
- 企业财务(13721)
- 融(13704)
- 机构
- 大学(319015)
- 学院(314140)
- 济(120919)
- 经济(117895)
- 管理(112376)
- 研究(110466)
- 理学(96188)
- 理学院(94921)
- 管理学(93043)
- 管理学院(92443)
- 中国(78870)
- 京(69156)
- 科学(67579)
- 财(59905)
- 所(56761)
- 农(53095)
- 研究所(51328)
- 江(50543)
- 范(50129)
- 中心(50034)
- 师范(49698)
- 财经(46501)
- 业大(46023)
- 北京(44114)
- 经(41900)
- 农业(41773)
- 师范大学(40407)
- 教育(39797)
- 院(39703)
- 州(39496)
- 基金
- 项目(204137)
- 科学(160853)
- 研究(154241)
- 基金(144077)
- 家(125101)
- 国家(123953)
- 科学基金(104764)
- 社会(95563)
- 社会科(90160)
- 社会科学(90135)
- 省(81856)
- 教育(77551)
- 基金项目(75561)
- 划(70181)
- 自然(65552)
- 编号(65242)
- 自然科(63969)
- 自然科学(63948)
- 自然科学基金(62805)
- 资助(58430)
- 成果(56320)
- 课题(48386)
- 重点(47771)
- 部(46617)
- 发(45015)
- 创(42104)
- 制(40630)
- 教育部(40052)
- 性(39689)
- 项目编号(39300)
- 期刊
- 济(136079)
- 经济(136079)
- 研究(100315)
- 中国(74728)
- 教育(63971)
- 学报(50277)
- 财(48619)
- 农(48094)
- 科学(44453)
- 管理(40114)
- 大学(38512)
- 学学(34882)
- 农业(32099)
- 技术(30441)
- 融(26787)
- 金融(26787)
- 财经(23463)
- 业经(21847)
- 经济研究(21022)
- 经(20169)
- 问题(17882)
- 职业(16977)
- 业(16955)
- 版(15535)
- 坛(14517)
- 论坛(14517)
- 技术经济(14385)
- 图书(14182)
- 统计(14157)
- 贸(14008)
共检索到4823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祝新宇
在区域基础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建设中,明确保障主体是构建机制的首要环节。在区域基础教育质量保障活动中,区域政府、学校、专业的教育科研机构等多方力量之间对区域基础教育质量的认识和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区域基础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构建必须要从多元融合的视角,对保障主体的类型、关系和结构进行深入剖析,才能促进区域基础教育质量保障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区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 主体类型 主体关系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祝新宇
要促进区域基础教育质量的科学发展,需要构建符合不同区域教育发展实际、不同教育主体多元化质量诉求的区域基础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包括确立基本观念、基本架构和运行模式,并形成多元融合的区域基础教育质量保障机制。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关键词:
区域基础教育 教育质量 保障机制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闻竞
日本是亚洲地区较早在乡村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国家之一,其乡村基础教育积累了大量经验,特别是在保障机制方面,诸如法制、经费、师资和基础设施等,中国应当对这些经验进行研究和学习,在国家战略、经费投入、教师待遇和培训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宋依蔓 刘影
以多元主体协同为导向,加强高职院校质量保障机制建设,是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外部性理论、博弈理论等理论的指导,推动多元主体协同构建高职院校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应加快完善多元主体协同评价机制、教育质量内部管理机制、教育质量监督反馈机制、教育质量改进机制等,并从健全多元主体协同的教育质量管理组织和制度、搭建教育质量保障多元协同治理平台、强化多元主体协同的教育质量文化建设等方面入手,落实高职院校质量保障机制建设的优化路径。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孔凡哲 李潇萌 史宁中
教材质量保障需要严谨有序的评价机制。教材评价能够对教材质量及后续发展施加监控,觉察出教材审定、选用等环节被忽视的问题和隐患,促进教材在价值统一导向前提下的多样化持续发展。美国教育报告组织的教材评价机制包括评价主体、评价标准、评价流程、评价方式,四要素之间的协调运作保障了教材评价工作稳步进行。我国基础教育教材评价理念、体系与美国存在互通之处。借鉴美国相对成熟的教材评价机制,通过建构异质化的评价主体保障公平性,利用证据式的评价方式落实客观性,遵循分级型的评价流程达成进阶性,制定可操作的评价标准提升可行性,将实现我国基础教育教材评价机制的完善和发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祝怀新 潘慧萍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荷兰为缓解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出现的教育质量下滑问题,着力进行了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制度的改革,由此形成了国际上颇具代表性的四种高教质量保障模式之一。笔者试图对荷兰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形成及特征进行分析,对我国构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可资借鉴的启示性建议。
关键词:
荷兰 高教 质量 评估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姜英敏
近年来,在PISA、TIMMS等国际学业水平测试中的卓越表现使韩国的基础教育倍受关注。而这些成绩与韩国十几年来建构的以学业评价为主要手段的基础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密不可分的。本文试图以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定期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学业水平测试"制度现状及其问题为主要线索,来管窥韩国的基础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关键词:
学业水平测试 基础教育 质量保障 韩国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刘云华
柏林作为德国首都拥有明显的政治文化优势,却有着与国际大都市地位并不相匹配的基础教育质量水平,其教育质量水平常年在德国处于倒数的位置。在提升基础教育质量水平的道路上,柏林面临的挑战包括:中小学学生群体异质化程度高、多轨制和半日制的学校体制以及缺乏科学合理的教育质量评价标准与措施。因此,柏林基础教育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来应对这些挑战,包括从政策制度层面上加强全纳教育与教育体制结构的综合改革,从实践层面上实施柏林学校质量框架与定期进行学校内外部评估。柏林基础教育改革对症下药,教育质量水平虽稍有起色但仍旧困难重重。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刘善槐 赵春阳 杨海波
在教育强国建设进程中,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至关重要。保证编制供需平衡是建强师资的首要任务。当前,学龄人口变动新趋势、教育发展新要求和学校功能拓展新导向诱发了教师编制供需矛盾。为了实现编制充足供给,需要转变配置理念:由“总量核定”转变为“结构化核定”,由“单校保障”转变为“区域统筹”,由“静态配置”转变为“动态调整”;并从编制核定标准、核定方式以及调配机制三方面入手,完善教师编制保障机制。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彭国甫 梁丽芝
认为治理理论的主体多元性、手段多样性和目标至善性为改变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的主体单一、功能式微的现状提供了理论依据。提出建立多元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主体治理结构,并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提升和完善研究生教育质量是保障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合理途径。
关键词:
治理 研究生教育 质量保障机制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易臣何 刘巨钦
一元控制到多元治理是独立学院教育质量保障机制与治理理论的逻辑契合域,其内在要求构建以利益相关者合力推进为核心内容的治理结构体系,根据独立学院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发展规划提出多元型治理、市场型治理、规制型治理的教育质量保障治理模型,并要求独立学院相机抉择,实现多维治理模型竞合。
关键词:
治理理论 独立学院 教育质量 保障机制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克俭 冯家臻
2005年4月,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组成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研究课题组,对陕西境内的咸阳、安康、延安三个不同地域的6个县、12个乡镇、50多所农村中小学进行了专题调研,共召开座谈会30多场次,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呼声。本文是调研组在此次调研中形成的一些探索性的思考。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杨涛 辛涛 董奇
法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关注基础教育质量测评,并把学生学业成就作为其核心内容。经过近40年的不断发展完善,法国形成了独特且完备的基础教育质量测评体系,主要包括:教育系统监测——描绘国家教育系统发展状况;学生学业诊断——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优劣之处,并指导其改进;学校发展评估——帮助学校获得自我发展的全面信息,并促进其不断提升。而且,在测评的基本模式、结果使用等方面,法国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关键词:
基础教育 质量测评 法国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梁传杰 吴晶晶
阐述了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内涵,认为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具有系统性、层次性、多元性、复杂性等特征。从研究生教育关系层次视角,认为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应由内、外部机制构成,其中内部机制包括运行机制、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外部机制包括政府的引导机制、建设机制、准入机制、监督机制、服务机制,社会组织的协作机制、利益共享机制以及学术组织的学术指导机制。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质量保障 外部机制 内部机制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郭欣 刘元芳
从制度的视角出发,认为博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具有稳定性、普适性、适应性的制度属性。指出我国博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中存在着资格类质量保障制度和流程类质量保障制度不够健全的现实问题。在实践中,从选拔制度、激励制度与评价制度三方面出发,完善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以导师负责制和资助制为核心的博士研究生培养机制,成为构建我国博士研究生质量保障机制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博士研究生教育 导师 质量保障 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