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55)
- 2023(11803)
- 2022(10360)
- 2021(9765)
- 2020(8111)
- 2019(18597)
- 2018(18748)
- 2017(36158)
- 2016(20007)
- 2015(22541)
- 2014(23003)
- 2013(22305)
- 2012(20200)
- 2011(18140)
- 2010(17937)
- 2009(16227)
- 2008(15462)
- 2007(13349)
- 2006(11550)
- 2005(10005)
- 学科
- 济(79015)
- 经济(78922)
- 管理(54261)
- 业(48659)
- 企(39956)
- 企业(39956)
- 方法(34028)
- 数学(29431)
- 数学方法(29106)
- 农(21042)
- 中国(20986)
- 学(20496)
- 地方(20009)
- 财(17907)
- 业经(16408)
- 制(14022)
- 农业(13879)
- 理论(13451)
- 和(12751)
- 环境(12627)
- 贸(11633)
- 贸易(11629)
- 技术(11343)
- 教育(11283)
- 易(11200)
- 银(10973)
- 银行(10926)
- 融(10790)
- 地方经济(10789)
- 金融(10781)
- 机构
- 大学(275711)
- 学院(274938)
- 管理(109805)
- 济(102534)
- 经济(100047)
- 理学(95351)
- 理学院(94202)
- 研究(93557)
- 管理学(92519)
- 管理学院(92025)
- 中国(67933)
- 科学(61465)
- 京(59778)
- 农(47543)
- 所(47467)
- 财(45839)
- 业大(43961)
- 研究所(43686)
- 中心(42124)
- 江(40338)
- 范(38265)
- 师范(37880)
- 北京(37392)
- 农业(37334)
- 财经(37078)
- 院(35003)
- 经(33711)
- 州(32647)
- 师范大学(30633)
- 技术(30592)
- 基金
- 项目(196535)
- 科学(153587)
- 研究(143148)
- 基金(140707)
- 家(123641)
- 国家(122609)
- 科学基金(104381)
- 社会(87943)
- 社会科(83100)
- 社会科学(83078)
- 省(78006)
- 基金项目(75624)
- 自然(68913)
- 自然科(67225)
- 自然科学(67205)
- 划(65997)
- 自然科学基金(65927)
- 教育(65248)
- 编号(59479)
- 资助(57216)
- 成果(47873)
- 重点(43963)
- 部(42349)
- 发(42264)
- 课题(41278)
- 创(40468)
- 创新(37740)
- 科研(37538)
- 计划(35979)
- 项目编号(35979)
- 期刊
- 济(112607)
- 经济(112607)
- 研究(78267)
- 中国(54586)
- 学报(46763)
- 农(43581)
- 科学(43160)
- 管理(38333)
- 大学(34348)
- 教育(33534)
- 财(32619)
- 学学(32303)
- 农业(30271)
- 技术(23529)
- 融(19923)
- 金融(19923)
- 业经(19495)
- 经济研究(17088)
- 财经(16756)
- 图书(15605)
- 问题(14745)
- 业(14537)
- 科技(14312)
- 经(14171)
- 资源(13800)
- 理论(13503)
- 版(13225)
- 实践(12591)
- 践(12591)
- 技术经济(12311)
共检索到3944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伟 陈浮 濮励杰 彭补拙
以六合、江浦县为例,运用地价评估的相关理论,在区域城镇土地分等估价的基础上,建立了基准地价体系,并由此推导出区域城镇土地比价体系,对深化我国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合理的土地市场,完善地价体系,实现土地资源资产化等具有较好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林涛
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全国性的以高速公路网为骨架的高效运输网络,中尺度空间的公路网络效应十分显著,其对区域城镇体系及其网络结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认为对高速公路网与区域城镇体系演化的空间互动机理科学问题的研究,可以补充、发展和完善公路交通网络与城镇体系空间发展关系的理论;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论述,指出,目前交通网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网络结构特征、可达性和城市体系等方面,由于公路网络具有复杂性、公路等级多样性和公路流获取困难等特征,国内外在公路网络与城镇体系关系方面研究成果不多,进展较慢;国内从地理角度对道路运输研究不够重视,对于公路运输网络与城市发展的研究相对薄弱。
关键词:
高速公路网络 区域 城镇体系 研究动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如海 周生路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实行最低限价制度,是加强土地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在探讨土地出让最低限价测算原则、方法和技术路线基础上,通过先进行城镇土地分等,然后采用基准地价扣除法、出让地价修正法、成本逼近扣除法等分别测算各城镇土地出让最低限价,最后通过比较、综合的途径,建立了江苏全省各级城镇土地出让最低限价体系。
关键词:
城镇土地 土地出让 最低限价 江苏省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周寅康 徐梦洁 彭补拙
本文建立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垦城镇类、等、级及基准地价的城镇土地等级体系,为兵团农垦城镇不同层次的土地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对深化我国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合理的土地市场,实现土地资源资产化等具有较好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意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廖和平,沈琼,廖万林,邱道持,谢德体
“小城镇·大战略”。小城镇建设中土地是最关键、最基本的问题,其持续利用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文章分析了小城镇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含义,可持续评价的原则,采用从定性到定量的方法对小城镇土地可持续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构建,对小城镇土地利用研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小城镇土地 可持续利用 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罗俊彦,徐海贤
本文在分析常德市城镇体系的等级规模结构、职能结构、空间结构的基础上 ,根据常德市城镇体系存在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 ,提出了优化常德市城镇体系结构的具体方案和完善城镇体系空间布局的调控措施。
关键词:
常德市 城镇体系 组织结构 调控措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荣成 董爽
东北区东部中俄、中朝边境线长达2 000多km,是我国东北部重要的生态屏障和边疆要地,也是典型的经济发展严重滞后于城镇化发展水平的资源型地域。文章分析了东北区东部交通通道体系建设与城镇化演进的区域基础,探讨了区域城镇化的现状特点和演进轨迹,预测了交通通道体系的发展趋势及其对区域城镇化演进态势与城镇空间发展格局的影响。更具意义的是,战略性地探讨了区域资源与地理环境系统对交通通道体系建设和区域城镇化发展的响应及其对城镇化演进的制约,提出了未来区域城镇化发展战略的建议。
关键词:
东北区东部 交通通道 城镇化 机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傅文伟
城市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区域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心。因此,从广义上说,一切城市都是相应地域范围内的中心城市。但另一方面,城市又是分级的,它具有不同的层次和等级。由于所在区域的自然、经济条件和历史基础不同,城市在国家和地区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也不同。那些据有最有利的位置,在较大地域范围内发挥影响和作用,并领导着基层城镇的城市,无疑在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常把这一类城市,特称“中心城市”。根据我国当前城镇发展的特点和水准,一般省内地区一级以上的区域发展中心,都起着“中心城市”的作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皓峰 刘志红
区域城镇体系指特定地域范围内的职能分工明确、等级结构合理、空间分布有序、相互关系密切的城镇群体构成的动态的、复杂的特大系统。我们试将对区域城镇体系不同发展阶段的划分并研究其各发展阶段的特征及规划对策称为区域城镇体系发展阶段论。它所研究的是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重要理论基础。本文试以山东省威海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为例,论述对区域城镇体系发展阶段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姜仁荣 李满春
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是一个基于时空尺度的动态概念。基于前人的研究,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给出了区域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概念的界定,提出了其评价的思路,并从其概念出发逐层派生出其评价指标体系,这对于区域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区域 土地资源 集约利用 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周生路 吴文红 彭补拙
以江苏六合县为例,对区域集镇基准地价体系建立方法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先对集镇土地进行分等,然后以分等结果为控制对级差收益和市场交易地价进行对比和综合,是建立区域集镇基准地价体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区域集镇,基准地价,土地分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谢光辉
湘南包括衡阳市和郴州、零陵两地区。总面积5.79×10~4km~2,1987年总人口1510万。现有1个省辖市,5个县级市,22个县城扣145个建制镇。一、城镇体系形成发展的区域基础影响湘南城镇体系形成发展的区域因素主要有: (一)位置与交通。湘南位于我国东、中部地带的结合部,扼南北交通要冲,为湖南城镇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1.湖南处于粤港与长株潭双向辐射地,扩大了湘南城市腹地潜在优势。有利于湘南城镇规模的扩大和多样化职能的发挥;2.秦代通向两广的驿道与京广、湘桂铁路均沿湘江干支流及湘粤、湘桂构造谷修建,经湘南分别通问粤桂。湘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高更和 马桂先
本文在研究南阳地区城镇发展历史和区域发展条件的基础上,对该区城镇体系的等级、规模、职能和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论证了该区城镇体系今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城镇体系,结构,南阳地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政 韩远
本文从新型城镇化视角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存在的结构性矛盾进行分析,提出加快发展县域高等教育、助推县域城镇化建议,探讨了构建县域高等教育体系的必要性、目的和原则,针对当前县域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四种主要模式,对新型城镇化视角下如何构建县域高等教育体系,形成"人才培养+项目支撑+成果奖励"产学研联动效应,提出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方面的具体策略建议。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县域 高等教育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政 韩远
本文从新型城镇化视角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存在的结构性矛盾进行分析,提出加快发展县域高等教育、助推县域城镇化建议,探讨了构建县域高等教育体系的必要性、目的和原则,针对当前县域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四种主要模式,对新型城镇化视角下如何构建县域高等教育体系,形成"人才培养+项目支撑+成果奖励"产学研联动效应,提出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方面的具体策略建议。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县域 高等教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