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38)
- 2023(15526)
- 2022(13424)
- 2021(12365)
- 2020(10147)
- 2019(23159)
- 2018(22796)
- 2017(44114)
- 2016(23639)
- 2015(26166)
- 2014(26196)
- 2013(26177)
- 2012(24083)
- 2011(22014)
- 2010(22054)
- 2009(20087)
- 2008(19290)
- 2007(16831)
- 2006(14822)
- 2005(13129)
- 学科
- 济(116088)
- 经济(115980)
- 管理(66266)
- 业(59519)
- 企(48692)
- 企业(48692)
- 方法(46580)
- 数学(40860)
- 数学方法(40470)
- 中国(28500)
- 地方(27575)
- 农(24670)
- 学(24565)
- 财(23447)
- 业经(22204)
- 贸(20867)
- 贸易(20858)
- 易(20211)
- 环境(17279)
- 农业(16935)
- 制(16633)
- 地方经济(16176)
- 和(15833)
- 理论(15719)
- 技术(14522)
- 融(14460)
- 金融(14457)
- 银(13888)
- 银行(13849)
- 划(13590)
- 机构
- 大学(345696)
- 学院(342820)
- 济(146570)
- 经济(143530)
- 管理(134049)
- 研究(120626)
- 理学(116790)
- 理学院(115370)
- 管理学(113421)
- 管理学院(112787)
- 中国(86573)
- 科学(74892)
- 京(73416)
- 财(63479)
- 所(60496)
- 研究所(55417)
- 农(52882)
- 中心(52768)
- 财经(51811)
- 业大(50218)
- 江(48845)
- 经(47195)
- 经济学(46117)
- 北京(46014)
- 范(45721)
- 师范(45331)
- 院(44237)
- 经济学院(41432)
- 农业(41417)
- 州(39491)
- 基金
- 项目(239295)
- 科学(189343)
- 基金(175879)
- 研究(171678)
- 家(154027)
- 国家(152854)
- 科学基金(131500)
- 社会(111400)
- 社会科(105775)
- 社会科学(105748)
- 基金项目(93981)
- 省(91922)
- 自然(85589)
- 自然科(83617)
- 自然科学(83599)
- 自然科学基金(82079)
- 划(77854)
- 教育(77312)
- 资助(71811)
- 编号(67581)
- 成果(53807)
- 重点(53530)
- 部(52738)
- 发(51770)
- 创(48983)
- 国家社会(46654)
- 课题(46594)
- 创新(45830)
- 科研(45475)
- 教育部(45249)
- 期刊
- 济(160480)
- 经济(160480)
- 研究(104419)
- 中国(59478)
- 学报(54944)
- 科学(51101)
- 管理(48481)
- 农(47164)
- 财(46010)
- 大学(41139)
- 学学(39065)
- 农业(32960)
- 教育(31941)
- 技术(28139)
- 经济研究(27105)
- 融(27086)
- 金融(27086)
- 财经(25822)
- 业经(23651)
- 问题(22316)
- 经(22195)
- 技术经济(17746)
- 贸(16638)
- 业(16586)
- 图书(16241)
- 科技(16217)
- 理论(16033)
- 资源(16023)
- 现代(15768)
- 统计(15277)
共检索到4975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永盛 高苇 邓宏兵 卢丽文
文章利用2001~2012年的面板数据,采用GIS空间地理信息工具,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经济在空间上的依赖性进行动态演化分析,并在考虑资本和劳动增长的溢出效应下,建立空间杜宾模型探索影响城市经济增长的因素。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振 李志刚 胡璇
城市群是区域空间形态高级化的有形载体,经济联系紧密的城市群因其空间结构与产业集聚的相互支撑具有更强的韧性。文章构建了城市群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韧性的空间理论框架,并基于2003—2018年中国18个重点发展城市群的面板数据,探究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城市群维度内,本地经济韧性随着产业集聚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加强,同时也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分区域回归结果显示,专业化与多样化产业集聚对东部地区城市群经济韧性存在显著的促进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中部、西部地区城市群由于大多处于雏形发育阶段,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多样化产业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
关键词:
城市群 产业集聚 空间溢出 区域经济韧性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浩然
本文基于中国2003-2011年26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空间杜宾模型检验了金融集聚对于本地和临近城市经济绩效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金融溢出的空间范围。三种权重矩阵设定下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在控制了其他影响因素后,城市金融集聚不仅提高了本地的全要素生产率,在城市之间也存在显著的外溢效应,这一结论在考虑了空间循环反馈效应以后仍然是稳健的。同时,金融活动的溢出范围有限,仅在110、120公里以内是显著的。这意味着同一城市群中上海与杭州、南京,沈阳与大连,重庆与成都等相距较远的核心城市可以同时扮演区域性金融中心的角色。
关键词:
金融集聚 经济绩效 空间溢出 地理距离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吴茂国 陈影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使得区域间资本流动加速,资源流动范围扩大,其中金融行业的集聚效应最为明显,一些地区高度集中形成金融中心。通过建立金融产业集聚的综合指标体系,对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金融集聚水平进行测定。并进一步研究了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三大金融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影响途径。通过搜集2006-2015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相关面板数据,结合地理位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研究我国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结果发现,各省(区、市)金融集聚对该省经济及周边省份经济都有显著的影响,且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同时,金融集聚对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影响呈现不同的特征。根据实证研究结果对不同区域在供给侧改革的新形势下在金融行业发展上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集聚 区域经济增长 空间面板数据模型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徐轲
本文以中原城市群30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空间视角探究商贸流通业聚集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中原城市群商贸流通业聚集水平呈现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商贸流通业聚集对中原城市群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从空间效应分解来看,在地理邻接矩阵下,商贸流通业聚集对中原城市群区域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均在1%水平下呈正向显著性。在经济距离矩阵下,商贸流通业聚集对中原城市群区域经济增长的间接效应和总效应产生的负向作用超过直接效应的正向作用。为更好推动中原城市群区域经济增长,本文提出发挥中心城市带动作用、积极展开跨区域合作、推动区域间交通运输发展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可
本文从空间视角下考察了经济集聚与区域创新的关系。基于2000-2016年长三角地区152个县级行政区的数据,运用空间联立方程模型考察了经济集聚与区域创新的内生双向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经济集聚与区域创新间存在双向促进关系,忽略区域创新对经济集聚的反向影响会显著高估经济集聚对区域创新的促进作用。经济集聚与区域创新均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和地区交互影响,即本地和邻近地区的经济集聚均显著促进了本地的区域创新,本地和邻近地区的区域创新均显著促进了本地的经济集聚。空间溢出效应的边界检验表明,经济集聚与区域创新的空间溢出及地区交互影响均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弱。中介效应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区域创新通过增长极效应、产业结构优化效应和创新网络化对经济集聚产生反向影响。本文认为经济集聚与区域创新可实现双赢,区域发展和区域创新政策应形成融合联动。应树立经济发展与区域创新的全局战略思维,构建共生互利的区域发展和创新格局。
关键词:
经济集聚 区域创新 内生性 空间联立方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曹鸿英 余敬德
文章引入空间相关的计量方法,实证检验了我国金融集聚性和绿色经济的空间自相关性,以及区域金融集聚对绿色经济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整体上我国金融集聚和绿色经济的空间自相关性都较强,且金融集聚对绿色经济发展带来明显的溢出效应;从区域特征看,东部地区的这种溢出效应最为强烈,中部地区次之,而西部地区溢出效应未能有效释放。
关键词:
空间相关 金融集聚性 绿色经济 溢出效应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孙志红 王亚青
金融机构的集聚,提高了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合作效率,加快了资本流动速度,增加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效,促进了经济增长速度。由于省域之间的经济活动交流密切,所以省域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在指标计算上采用综合评价法得出金融集聚指数,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西北五省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正向溢出作用;引入的控制变量"政府投资"对经济增长也具有较明显的影响作用。金融集聚空间溢出效应的有效发挥,需要政府给予宏观政策支持,积极推进区域间金融交流与合作和区域金融中心的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孙志红 王亚青
金融机构的集聚,提高了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合作效率,加快了资本流动速度,增加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效,促进了经济增长速度。由于省域之间的经济活动交流密切,所以省域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在指标计算上采用综合评价法得出金融集聚指数,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西北五省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正向溢出作用;引入的控制变量"政府投资"对经济增长也具有较明显的影响作用。金融集聚空间溢出效应的有效发挥,需要政府给予宏观政策支持,积极推进区域间金融交流与合作和区域金融中心的形成。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胡东婉 宋玉祥
本文基于空间计量模型,利用我国2010~2015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研究表明:我国各省份金融发展具有空间相关性,其中东部省份仍然是金融空间相关性最强的地区,金融集聚的不平衡性体现了经济发展的区域性;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正向溢出效应,其中银行业的溢出效应最为明显,证券业和保险业的溢出效应较弱,经济发展区域不平衡与金融行业结构不平衡相互交织,最终导致金融集聚的溢出效应分布不平衡。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胡东婉 宋玉祥
本文基于空间计量模型,利用我国20102015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研究表明:我国各省份金融发展具有空间相关性,其中东部省份仍然是金融空间相关性最强的地区,金融集聚的不平衡性体现了经济发展的区域性;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正向溢出效应,其中银行业的溢出效应最为明显,证券业和保险业的溢出效应较弱,经济发展区域不平衡与金融行业结构不平衡相互交织,最终导致金融集聚的溢出效应分布不平衡。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秦松松 董正英
在产业集聚理论的理论框架下,运用2003—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基于本地溢出效应和跨区域溢出效应的视角,实证探究了科技服务业的不同集聚模式对区域创新产出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科技专业化集聚产生的MAR外部性中,本地溢出效应显著为负,跨区域溢出效应显著为正;(2)科技服务业多样化集聚产生的Jacobs外部性中,本地溢出效应显著为正,跨区域溢出效应为负但不显著;(3)对于东部和中部地区,科技服务业多样化集聚能显著提升当地的创新水平,而专业化集聚却不利于当地创新水平的提升。但对于西部地区,科技服务业专业化集聚更利于当地创新水平的提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初春 吴福象
以空间计量经济学的视角,利用空间杜宾模型采用2002年—2015年间的空间面板数据,对我国31个省份的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进行研究,考虑到经济发展中的差异性,构建三种不同的空间权重矩阵对金融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分析。结果表明:金融集聚和地区经济增长间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性,且呈现非均匀分布的特征;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并且需要考虑到空间因素所产生的影响;如果仅仅考虑经济因素所产生的影响,金融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不显著,但是考虑到地理因素后表现出了显著的负的空间溢出效应,且产生的影响最大,这也进一步导致了地区间经济增长的不平衡。当然,从业人员规模、投资规模、人口城镇化的不断完善也将促进地区经济的增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宗杰 刘帅 董会忠 刘明睿
文章基于山东省2007—2016年17地市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研究分析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经济质量的关系及其影响机理。结果发现:高技术产业集聚东西差异大于南北差异;区域经济质量存在显著空间自相关性;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专业化水平对经济质量有显著正向溢出效应,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集聚竞争度对经济质量存在负效应,区域内企业竞争不利于经济质量提升;集聚多样化水平对经济质量影响不显著。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晴
文章利用安徽各地市2005-2014年面板数据,在明确各地市经济竞争力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均存在显著空间相关性的基础上,构建空间面板模型,运用偏微分分解各地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竞争力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发现:对区域内经济竞争力作用方面,各地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作用显著为正,但效果低于资金、科技投入;对区域间经济竞争力作用方面,各地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作用为正但不显著,表明安徽各地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相关配套较弱,可能呈现割裂式发展倾向。在此基础上提出安徽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工业集聚、空间溢出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空间面板杜宾模型的研究
数字经济对中国区域出口韧性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
长江中游城市群物流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分析
金融集聚、空间溢出与城市经济增长——基于中国286个城市空间面板杜宾模型的经验研究
经济集聚对区域水污染物排放的影响及溢出效应
我国288个城市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
物流产业集聚的经济溢出效应及空间异质性研究——基于省际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
经济集聚效应、劳动力流动和房价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
金融集聚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基于2003-2007年省际经济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
知识溢出视角下区域创新活动的空间集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