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63)
- 2023(7258)
- 2022(6055)
- 2021(5607)
- 2020(4334)
- 2019(9972)
- 2018(9700)
- 2017(18199)
- 2016(10012)
- 2015(10795)
- 2014(11245)
- 2013(10803)
- 2012(10069)
- 2011(9165)
- 2010(9401)
- 2009(8422)
- 2008(8475)
- 2007(7692)
- 2006(6875)
- 2005(6295)
- 学科
- 济(48322)
- 经济(48283)
- 管理(26555)
- 业(20758)
- 企(16940)
- 企业(16940)
- 地方(16377)
- 方法(16343)
- 中国(15913)
- 数学(13344)
- 数学方法(13191)
- 学(10963)
- 农(9973)
- 财(9647)
- 业经(9576)
- 地方经济(9353)
- 理论(9288)
- 环境(9192)
- 制(8020)
- 城市(7094)
- 和(6991)
- 产业(6980)
- 农业(6868)
- 发(6674)
- 融(6466)
- 金融(6464)
- 划(6232)
- 银(6228)
- 银行(6216)
- 体(6073)
- 机构
- 学院(146358)
- 大学(145008)
- 济(58023)
- 经济(56408)
- 管理(51154)
- 研究(50683)
- 理学(43738)
- 理学院(43023)
- 管理学(42138)
- 管理学院(41858)
- 中国(37098)
- 科学(32496)
- 京(31860)
- 财(26764)
- 所(25177)
- 江(23336)
- 范(22954)
- 研究所(22750)
- 师范(22745)
- 中心(22596)
- 财经(21375)
- 北京(19713)
- 院(19479)
- 农(19311)
- 经(19286)
- 州(19185)
- 经济学(19128)
- 业大(18648)
- 师范大学(18484)
- 经济学院(17232)
- 基金
- 项目(96543)
- 科学(77153)
- 研究(71116)
- 基金(69636)
- 家(60518)
- 国家(60049)
- 科学基金(52177)
- 社会(46178)
- 社会科(43796)
- 社会科学(43788)
- 省(38511)
- 基金项目(37564)
- 自然(32959)
- 教育(32869)
- 划(32394)
- 自然科(32156)
- 自然科学(32149)
- 自然科学基金(31526)
- 编号(28857)
- 资助(27001)
- 成果(23019)
- 重点(22629)
- 发(22440)
- 课题(21114)
- 部(20525)
- 创(19569)
- 国家社会(19298)
- 创新(18378)
- 发展(18243)
- 展(17964)
共检索到2175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子江 张剑锋 冯长春
大部分国家政府和学者都在鼓励通过规划和发展高密度的单中心城市来提高交通系统的生态环境效益。当给定城市内部与城市间的人口分布,高人口密度的城市因为平均通勤距离的缩短而更加环保。然而,当考虑到高人口密度会改变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模式时,事实可能并不是这样。通过建立理论模型分析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相互作用,发现提高人口密度的政策同时也会影响到商品价格、工资和地租,从而鼓励厂商和劳动力的迁移,而这种城市体系的经济地理重塑过程有可能带来更多的交通污染。一项针对单中心城市的高密度发展政策在多城市的区域尺度下产生的空间均衡效应可能是不利于生态环境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叶堂林 林琳
2007年世界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人类进入崭新的"城市时代"。随着经济发展,城市空间布局将发生很大变化,城市将由原来的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最终向城市功能区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城市的产业结构也从原来的一二三向二三一,最终向三二一的产业结构转变,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端化。本文力图弄清城市空间布局演变与城市产业结构变迁之间的关系,探寻规律并指导实践。
关键词:
产业结构 空间布局 特大城市 产业升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邓祖涛 陆玉麒
汉水流域下的政区等级体系在历史时期发生了较大变化,大致为:二级演变为三级,再演变为四级。在其流域背景下的中心城市发展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南阳首位城市的形成阶段(秦汉时期)、南阳—襄阳双核城市的形成阶段(三国至隋唐时期)、襄阳—武汉双核城市的形成阶段(唐至南宋时期)、武汉首位城市的确立阶段(元代以后)。由于受地形因素、社会经济以及历史条件的影响,汉水流域城镇密度存在着较大差异,呈现出由较均衡至不均衡再到较为均衡的过程。汉水流域的城镇在空间分布上是不均匀的,主要集中于汉水及其支流两旁。流域内中心城市的分布也发生了由南阳到襄阳,再由襄阳到武汉的变迁;双核结构在汉水流域中心城市空间结构演变中有着广泛的...
关键词:
城市 空间结构 演变机理 汉水流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谢花林 李秀彬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如何协调好城镇建设与地域生态系统的关系成为当前规划界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基于GIS技术,从水资源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灾害规避与防护和自然游憩等4个方面,构建了空间尺度上的生态用地重要性综合指数和区域关键性生态用地空间结构识别方法,并进行了京津冀地区的实例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核心型生态用地的面积为54943.87km2,占全区总面积的1/4,分布在西北部山区,主要是区域的河流水系、湿地、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区,是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的底线生态用地。识别结果能较好地反映关键性生态用地维护区域水、生物、灾害防护和游憩安全的空间特征。该识别方法将有利于指...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罗彦 周春山
城市空间结构研究一直都是城市地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但其中的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研究则发展缓慢。本文试探着阐述了城市商业空间优化的相关理论 ,包括商业空间优化的必要性与意义 ,接着描述了目前商业空间结构存在的普遍问题 ,并指出优化的四个主要目标 ,即视觉优先、经济优先、生态优先和社会优先 ,最后指出商业空间结构优化的主要方面和具体手段。
关键词:
商业 空间结构 优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涛 侯茂林
本文分析了我国当前水污染区域治理的难度,沿海地区水污染的主要问题,探讨了污染区域治理的基本原则,提出了水污染治理的重点区域和水污染区域治理的主要途径,并以浑河流域沈阳地区2000年水污染物总量控制为例,概述总量控制方法和目标
关键词:
沿海地区 水污染 区域治理 总量控制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郭琳 吴玉鸣 鲍曙明
基于2003~2019年的城市面板数据,运用多种计量模型实证分析区域空间结构对城市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单中心空间结构与城市碳排放强度呈现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关系。产业集聚的技术溢出效应是单中心空间结构影响城市碳排放强度的重要机制。单中心空间结构对城市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会因地区和城市特征不同表现出异质性,东部地区、中心城市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城市碳排放强度的U型关系更明显。鉴于此,应加快中心城市建设,强化中心城市集聚溢出效应;各省应因地制宜地制定差异化发展策略;积极引导人口有序流动,推进产业合理布局。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常玮 郑开雄 运迎霞
气候变化与城镇化深刻影响着我国滨海城市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气候适应"已成为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共识。研究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CAS),构建城市空间结构气候适应优化理论框架;分析"空间结构"与"气候变化"复杂适应性特征,探讨城市空间与气候系统适应性主体的交互性、复杂性以及适应性过程机制,构建城市空间结构气候适应模型,并以厦门市为具体案例城市进行实证研究,以期为我国滨海城市应对气候变化问题、适应气候变化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涂人猛
区域是社会经济活动空间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地域综合体,有其特殊的功能和结构。在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区域内的社会经济各组成部分的空间位置关系、集聚程度、疏密关系及其组合型式都存在着差异。但是,一定时期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可以通过区域的空间结构特征来显示。因此,区域的空间结构是我们制定区域发展模式的重要依据。自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体制和发展战略开始双重转轨,在批判过去以牺牲效率目标为代价的绝对平衡观的同时,重新探讨了社会主义生产布局原则体系,把效率原则或效率目标放在优先的地位,使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种非均衡发展观。增长极理论、点轴开发模式、圈层结构模式、内源式乡村发展理论和梯度理论等一系列区域空...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业奎
The theoretical studies on information pollution in recent years are described.The emphases are put on the achievements,problems now existent,and the direction for future studies.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严鑫翔 马晓冬 徐广军
长时间序列的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规律,一直是空间结构模式分析中的薄弱环节,而历史过程的长时段分析,有助于对区域空间结构现状研判和对未来优化提供科学支撑。本文从结节区的视角,对江苏省域地区过去2800年间发展轴线产生、发展、主导、跃迁的全过程进行系统解析。选取春秋、隋、元、今4个时点作点—轴、双核型空间结构的横向比较,认为存在4个发展阶段:春秋至南北朝、隋至南宋、元至清、民国至今;其中,元至清和民国至今阶段,分别发现区域发展中存在双核共振轴、港城共振轴现象。共振轴结构模式指区域中心城市(或市区)轴与门户港城(或港口县域)轴及其交通链接所形成的一种空间结构现象,存在于过渡型区域发展背景下的沿江与沿海区域。最后,从城市职能的变迁、点—轴型发展轴的跃迁、现代交通线的布局、相邻区域(上海)4方面对江苏省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机理进行分析。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厉敏萍 曾光
城市与区域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随着区域与城市空间联系的不断加强,城市空间结构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国内学者对城市空间结构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存在不同理解,对城市空间结构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关系的研究较少。为此,加强城市空间结构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互动关系的研究很有必要。
关键词:
城市空间结构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丁四保
"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差异是我们经常忽略的。但一旦说到"能力",由于可持续发展在人们心目中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所以就要把经济、社会和生态与环境三个系统的能力都包括进去,于是就有了虽然可以避免偏颇但却日显庞大的用于测度的指标体系。文章认为,从哲学上看,地理环境如果离开人类的发展就没有其存在和对其进行研究的意义,经济系统的能力在三个系统中是最基本的,而经济系统的能力可以被看作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所要求的"支付能力"。根据环境经济学的原理,这个支付能力只能是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能力,文章进一步认为,政府的财政能力又是最基本的。在明确这个基本原理后,就可以使测度变得更容易,一是克服一个大的指标体系中本来不相关的指标的叠加,二是使其简便,三是使政策成为必然———哪些地方缺少能力和哪些地方能力相对剩余和政府应该怎样去配置能力。这就是能力的空间结构和促进空间关系发展的区域政策。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单刚 王晓原 王凤群
通过回顾城市交通和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演变过程,研究通过城市交通引导城市空间结构健康"生长"的有效途径,提出通过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发展的TOD模式,以及适合中国特色的和谐城市形态和城市交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城市空间结构 和谐发展 演变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兆峰
旅游与交通系统空间结构格局关系密切,尤其是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本文选取武陵山区为案例地,综合运用区域可达性、旅游经济联系强度等方法,探究交通导引的武陵山区旅游发展情况,结果表明:武陵山区交通可达性呈现由中心向边缘、由南向北递减趋势。其中,湘西州的可达性最好,恩施州最差。这除了与自身区位条件有关之外,还受交通空间结构的影响;经济联系总量由中部向外围扩散,且呈南强北弱的局势,这符合距离衰减规律。其中,湘西州旅游经济联系总量最大,恩施州和渝东南地区的联系总量最小,这也与交通可达性分析结果保持高度一致。在此基础上
关键词:
旅游交通 空间结构 优化策略 武陵山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