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78)
- 2023(10895)
- 2022(9219)
- 2021(8301)
- 2020(6835)
- 2019(15196)
- 2018(14920)
- 2017(28319)
- 2016(15330)
- 2015(16873)
- 2014(16376)
- 2013(16260)
- 2012(14554)
- 2011(13064)
- 2010(12847)
- 2009(11630)
- 2008(11034)
- 2007(9235)
- 2006(8003)
- 2005(6887)
- 学科
- 济(61172)
- 经济(61122)
- 管理(41771)
- 业(38839)
- 企(27319)
- 企业(27319)
- 方法(22554)
- 地方(19909)
- 数学(19749)
- 数学方法(19572)
- 农(18078)
- 学(15873)
- 中国(15257)
- 环境(13725)
- 业经(13412)
- 财(13044)
- 农业(12675)
- 贸(12229)
- 贸易(12220)
- 易(11798)
- 地方经济(10582)
- 制(9910)
- 土地(9283)
- 和(9142)
- 技术(8949)
- 划(8786)
- 融(7948)
- 金融(7946)
- 银(7939)
- 发(7934)
- 机构
- 学院(207414)
- 大学(205984)
- 管理(79330)
- 济(78487)
- 经济(76650)
- 研究(71714)
- 理学(69097)
- 理学院(68165)
- 管理学(66969)
- 管理学院(66582)
- 中国(53266)
- 科学(49168)
- 京(44178)
- 农(42793)
- 业大(37213)
- 所(36382)
- 中心(34119)
- 农业(33846)
- 研究所(33836)
- 财(32530)
- 江(31468)
- 范(28855)
- 师范(28464)
- 州(27657)
- 院(27067)
- 北京(26871)
- 财经(26624)
- 经(24121)
- 省(24032)
- 经济学(23174)
- 基金
- 项目(154836)
- 科学(120713)
- 基金(111448)
- 研究(107453)
- 家(100638)
- 国家(99804)
- 科学基金(84253)
- 社会(69343)
- 社会科(65554)
- 社会科学(65536)
- 省(62142)
- 基金项目(60930)
- 自然(56176)
- 自然科(54679)
- 自然科学(54659)
- 自然科学基金(53652)
- 划(52640)
- 教育(46666)
- 资助(42596)
- 编号(42586)
- 重点(35391)
- 发(35126)
- 创(32367)
- 成果(32219)
- 部(31838)
- 计划(30367)
- 创新(30295)
- 科研(29872)
- 国家社会(29080)
- 课题(29001)
共检索到2961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吴翔华 唐德善 付光辉
以徐州市贾汪区为例,探讨了测算区域土地整理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0变化的方法,并通过敏感性指数(CS)分析了ESV对各地类转移面积(TA)变化的依赖程度。结果发现:(1)研究区土地整理增加耕地主要是通过填塘实现的;(2)ESV每年损失1334.18万元,若按农地使用30年计算,ESV总损失将达20985.61万元;(3)生态系统单项服务功能价值中的土壤形成与保护、食品生产等功能提高;水源涵养、废物处理和娱乐文化等功能降低;(4)敏感性分析显示,其他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土地和其他土地转变为耕地时,ESV随转移面积TA的增加分别表现出同步减少、显著增加、略微增加、显著减少。因此,当大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付光辉 刘友兆 祖跃升 陈晓峰
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是土地整理技术研究的一项基础工作。土地整理具有经济产出价值、生态服务价值及社会保障价值,针对这3种价值,本文分别提出3种测算方法即传统市场法、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法、替代市场法。传统市场法即采用收益还原法;生态功能价值系数法是根据各地类生态服务价值系数,来测算土地整理实施的生态服务价值;而替代市场法则以土地作为农民社会保障的替代物,以用商业保险的方式计算一次性投保所需的资金作为土地整理社会保险的价值。本文以徐州市贾汪区为例,全面、科学地测算了区域土地整理带来的价值,研究表明:该区域自1999年以来,土地整理效益总价值达9.98×108元,其中经济产出价值达5.57×108元...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倪庆琳 侯湖平 丁忠义 李艺博 李金融
基于2000年、2008年、2016年遥感影像、历史矿井信息以及GIS空间分析方法,应用生态安全格局研究范式:综合识别生态源地—经井田边界修正生态阻力面—应用电路理论构建生态廊道—判别生态过程障碍区,将代表生态修复需求、生态过程难易和生态要素特征的生态源地、障碍区和生态阻力面空间叠加,最终划定生态修复分区。研究结果表明:(1)三个年份生态源地面积平均约占贾汪区面积的17.77%,随着城镇化发展和矿井闭坑等因素影响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生态阻力面变化规律与之相反,并逐步以城镇化发展为主导影响因子。(2)生态廊道分布明显存在整体空间相似性和各镇内部分异性,呈环形沿河流分布或位于植被覆盖较好的低山丘陵区;障碍区明显存在重叠区域,主要分布在京杭大运河以北的区域,以北部和中部较多。(3)划分了生态保育区、生态提升区、生态修复区、生态控制区四个生态修复分区,面积分别为144.38 km~2、189.60 km~2、182.68 km~2、103.34 km~2。研究结论能够为贾汪区生态转型发展和生态修复提供空间指引。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朱琳 卞正富 赵华 余健
研究目的:从生态学角度研究贾汪区煤炭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的可持续性。研究方法:传统生态足迹法和三维生态足迹法。研究结果:11年来,贾汪区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呈现逐步增长状态;2000—2003年,生态足迹尺度在生态承载力范围内,2004—2010年,生态足迹尺度超出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高度从2004年开始超过1,即当年生产性土地生产量满足不了社会发展需求;2010年,生态足迹高度增长到9.89,即在当年生产性土地生产能力下,以2010年的生产方式和资源消费速度,自然系统需要经历9.89年时间生产才能满足当年城市发展的资源需求。研究结论:近年来贾汪区转型发展仍然延续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尚未摆脱资源...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朱琳 卞正富 曹海涛
为了解煤矿关闭对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以及矿区居民对煤矿关闭后安置情况的意见和对城市发展的期许,运用问卷调查、入户访谈、统计分析等方法对煤炭城市矿区及周边社区居民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居民认为煤矿运营时期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环境问题,煤矿关闭后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再就业和环境问题。非矿区社区的经济活动较为多样,相比矿区社区居民受矿山关闭的影响较小。矿山关闭后社会、经济的转型,需要政府制定相关规划,提供工人再就业和产业建设等保障体系,加大公众参与力度,加强政企合作,并建立环境监测站点维系矿山关闭后的生态安全。
关键词:
矿山关闭 社会经济影响 环境影响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朱琳 卞正富 朱环 余建
利用动态耦合模型对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期的土地利用与城市发展耦合关系进行分析,以徐州贾汪区为例,研究1999~2010年土地利用与城市发展耦合关系。结果表明:①贾汪区在资源枯竭后的转型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综合指数呈现"S"曲线变化,城市发展综合指数呈现缓慢上升趋势。②贾汪区转型期间土地利用与城市发展的耦合状况,已经呈现出协调发展的态势。③高消耗、高污染企业阻碍贾汪区转型发展进程,城市发展较土地利用呈现出一定的滞后性。④生态恢复和旅游资源整合为贾汪区转型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促进贾汪区转型发展,应做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规划,保证城市生态环境安全,调整产业结构,培养公众和企业的生态责任意识。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韩正
俗话说"蛇鼠一窝",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审计局继2008年初成功捕获"08第一鼠"之后,又在当年岁末时分捣毁一"蛇窝":一个贫穷乡镇里不足十人的小单位,在短短两个半月的时间内,私存私放财政资金92.57万元,审计局移交的两人均受到区纪委的严重处分。区主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郑文含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实现绿色发展方式的转型是资源枯竭型城市振兴的一种新路径。以徐州市贾汪区为例,分析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特征和转型难点,结合城市转型的实践探索,提出"资源再造"的绿色转型条件和内涵,强调绿色循环的废弃资源再利用和利用生态优势资源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动力。进而探讨了绿色转型的关键对策,通过融入区域发展的方式弥补产业、人才、科技等方面短板;分类引导生态修复和再利用,形成新的城市价值空间;从传统工矿区转向现代化城市,解决历史遗留的民生保障问题;多层面多途径创新转型政策支撑,从"输血式"政策转向增强"造血"功能的激励机制。
关键词:
资源枯竭 转型 绿色发展 贾汪区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文静 段忠诚 韩宝龙
城市扩张与生态保护矛盾突出,在规划层面统筹考虑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优化,成为解决该矛盾的关键。本研究构建了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阻力面模型,并在徐州市2020年建设用地扩张模拟中,将其与传统的CA-Markov土地扩张预测模型比较。发现在面向生态系统服务的阻力面模型中,其建设用地扩张侵占较少的生态用地,且建设用地的破碎化程度低,连接度高,建设用地呈现内嵌式和连片式扩展,阻力面模型可以获得更好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保持效果。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罗琳 谢红彬 关钊 魏平
矿业城市生态转型过程中,城市绿色空间格局变化使得生态系统服务随之改变。以典型矿业城市—徐州为研究区域,基于遥感影像提取2000、2010及2020年绿色空间信息,利用景观格局指数法探究绿色空间格局演变,对食物供给、碳储存、土壤保持及生境质量四项生态系统服务进行评估,进而探究生态转型过程中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及协同关系。结果表明:(1)2000~2020年徐州绿色空间占研究区总面积比重超过70%,但总体呈递减态势。一方面快速城市化导致大量绿色空间转为建设用地;另一方面城市生态建设及废弃矿区生态修复使中心城区、贾汪建成区及采煤塌陷区等部分非绿色空间转为绿色空间。(2)徐州市城市绿色空间景观异质性降低,破碎化程度有一定缓解。景观形态逐渐规整并具有较好连通性。(3)受绿色空间格局变化影响,徐州市绿色空间的食物供给量持续提升,土壤保持量先降后升,碳储量与生境质量持续下降。生态系统服务水平空间上呈“四周高、中间低”特征。(4)徐州市生态系统供给服务(食物供给)与调节服务(碳储存、土壤保持)、供给服务与支持服务(生境质量)之间呈现此消彼长的权衡关系,而调节服务(碳储存、土壤保持)和支持服务(生境质量)之间存在相互增益的协同效应。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汤姚楠 王佳 周伟奇
文章以江苏省徐州市为例,探讨基于土地覆盖变化的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时空比较、方法体系改进与完善。研究目的:(1)用货币化体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2)基于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系列改进,提出包括资产核算指标体系在内的多种方法融合评估体系的构建与完善。研究得出:(1)徐州市研究区按生态功能强度调整后的生态服务价值2005年为19.33亿元,2015年为29.27亿元,2005~2015年增长51.42%;(2)按Meta回归分析的人口与经济增长因素调整后的2015年评估生态服务总价值为57.32亿元,而人口与经济增长因素2005~2015年的增长值为28.05亿元,其中森林22.60亿元、湿地0.53亿元、河湖水域4.92亿元。文章在论述了城市人工生态、自然生态相互交融的人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特点的基础上,揭示了土地覆盖的时空变化与价值评估之间的内在关联与发展规律。在丰富、拓展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理论的同时,为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及方法体系提供科学依据,突出了评估方法的改进与体系创新。文章最后提出推进评估规范化、科学化,以及完善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级分类评估的环境资产考核制度与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肖建英 戴津津 方昕然 李龙 陈龙高
研究目的:分析2000—2020年徐州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规律,模拟多情景下徐州市2030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当量因子法与PLUS模型。研究结果:(1)徐州市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和建设用地为主,2000—2020年耕地面积持续下降,湿地与水体面积先减后增。(2)2000—2020年徐州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先减后增。(3)在三种情景模拟中,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均出现损失,调节服务价值损失最大,耕地、草地面积减少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的重要原因。城镇发展情景下,建设用地侵占其他地类速度加快,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下降趋势最为明显。生态保护情景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量最少。研究结论:资源型城市在未来发展中应均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同时加强规划引领,促进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付光辉 陆守超
以Costanza等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区域土地整理生态效益经济评价模型,并以南京市土地整理为例,评价了南京市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取得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显示:土地整理引起了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也必然引起区域土地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可能是正向的,也可能是逆向的。合理开发利用各类土地资源,适当增加和保护生态服务价值高的地类,补充一定生态用地,应成为当前土地整理过程中重要的内容。
关键词:
土地整理 生态效益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黎良财 邓利 吴锐
以柳州市区为例,采用2000年、2010年ETM遥感影像,通过CART决策树分类方法,提取研究区土地利用信息,并根据Costanza提出的方法计算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及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从2000年到2010年林地面积一直居于首位,耕地面积减少,耕地主要向林地和建设用地转变;林地和水域面积的增加,导致研究期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呈上升的趋势,年均增长率0.68%;从功能方面,水源涵养、土壤形成与保护等服务性功能的价值远大于原材料和食物生产的价值;从结构方面,林地占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的65%以上。因此,在柳州市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应加强对林地的保...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微 闵敏 李俊鹏
论文以湖北省南水北调汉江沿线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2010-2011年规划实施的57个土地整理项目为例,考虑公众支付意愿对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修正,测算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带来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并基于Mann-Kendall检验法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益与项目建设规模增减的趋势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域内土地整理的实施会造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平均下降值394元(/hm2.a);②采用土地利用优势度指数、土地利用均匀度指数等指标可以较好地拟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趋势;③当土地整理项目建设规模小于2 000hm2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益随建设规模的增加而减少,平均幅度是754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研究——以大连市甘井子区为例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以武汉市为例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以纸坊沟流域为例
旅游发展典型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以桂林阳朔县为例
山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分析——以宁夏彭阳县为例
基于GEE的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研究 ——以京津冀地区为例
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以北京市为例
农地城市流转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以大连市为例
基于物-场模型的采石废弃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以徐州市辖区为例
区域循环经济的能值分析与评估——以徐州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