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87)
2023(11323)
2022(10164)
2021(9587)
2020(8060)
2019(18539)
2018(18430)
2017(35649)
2016(19694)
2015(22142)
2014(22474)
2013(22195)
2012(20227)
2011(18250)
2010(18163)
2009(16535)
2008(15871)
2007(13777)
2006(12037)
2005(10572)
作者
(58582)
(48721)
(48387)
(46125)
(30927)
(23634)
(22097)
(19460)
(18568)
(17351)
(16914)
(16357)
(15432)
(15406)
(15097)
(14834)
(14793)
(14424)
(13848)
(13790)
(12249)
(11914)
(11664)
(11042)
(10973)
(10875)
(10755)
(10599)
(9875)
(9832)
学科
(80856)
经济(80780)
管理(54917)
(50468)
(41782)
企业(41782)
方法(36810)
数学(31877)
数学方法(31469)
(20729)
(20339)
地方(19888)
中国(19297)
(17394)
业经(16810)
农业(14133)
环境(14032)
(13521)
理论(13035)
(12300)
贸易(12294)
(12122)
技术(12023)
(11846)
(11080)
财务(11012)
财务管理(10993)
地方经济(10989)
(10954)
企业财务(10400)
机构
大学(279429)
学院(278033)
管理(112973)
(102953)
经济(100358)
理学(98139)
理学院(97011)
管理学(95168)
管理学院(94703)
研究(94023)
中国(68387)
科学(63024)
(61153)
(48351)
(48261)
业大(45579)
研究所(44669)
(44460)
中心(42864)
(39994)
北京(38669)
(38375)
农业(38145)
师范(37985)
财经(36500)
(34812)
(33200)
(33158)
师范大学(30792)
技术(30478)
基金
项目(198944)
科学(155016)
研究(143046)
基金(141958)
(125030)
国家(124006)
科学基金(105415)
社会(87120)
社会科(82398)
社会科学(82371)
(79162)
基金项目(76399)
自然(70675)
自然科(68934)
自然科学(68919)
自然科学基金(67615)
(67309)
教育(65217)
编号(59076)
资助(58544)
成果(46976)
重点(44751)
(42891)
(42835)
课题(40945)
(40754)
科研(38237)
创新(38018)
计划(37414)
大学(36065)
期刊
(110582)
经济(110582)
研究(76073)
中国(53233)
学报(47235)
科学(43665)
(42849)
管理(38983)
大学(34361)
学学(32145)
(31448)
教育(31262)
农业(30713)
技术(25033)
(18967)
金融(18967)
业经(18827)
图书(17170)
经济研究(16245)
财经(16106)
资源(16060)
(15708)
科技(14799)
问题(14328)
理论(13710)
技术经济(13575)
(13573)
(12923)
实践(12860)
(12860)
共检索到3945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彦琴  郝晋珉  
土地利用系统是由自然、经济、社会子系统耦合而成的复杂巨系统。本文以系统论为指导,在科学设置评价指标体系,合理界定指标权重和指标阈值的基础上,针对土地利用系统本身的多维性、复杂性以及土地可持续利用内涵的抽象性与模糊性,引入模糊综合评判法对黄淮海平原4个县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系统状态进行定量评价,评价结果与县域实际基本相符。一级评判结果表明:黄淮海4个县域土地利用系统处于非持续状态,而经济子系统均处于可持续状态;二级综合评判结果表明,除禹城土地利用系统处于可持续状态外,其它3个县域的土地利用系统均处于非持续状态。其中,水土地资源的稀缺已成为各县域土地利用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评价结果也表明,模糊综...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凌伟  张荣群  艾东  王盛安  孙玮健  
土地是承载粮食生产、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石,面对生产技术进步和人类对土地的大强度开发,有限的土地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科学地测度土地的压力状态,是合理制定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管理的重要依据。从粮食生产、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安全三方面,探讨了黑龙江省土地的压力状态测度方法及其压力状态的空间分布格局与成因机理。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土地压力的各项指标具有明显的空间梯度分异规律,土地综合压力指数自西向东逐渐由高到低分布,耕地压力指数由北向南从低到高,建设用地沿西北—东南轴线方向逐渐减小,并在这一轴线的两翼向西南和东北方向逐渐降低,生态用地压力呈面状和团粒状分布格局。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凌伟  张荣群  艾东  王盛安  孙玮健  
土地是承载粮食生产、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石,面对生产技术进步和人类对土地的大强度开发,有限的土地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科学地测度土地的压力状态,是合理制定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管理的重要依据。从粮食生产、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安全三方面,探讨了黑龙江省土地的压力状态测度方法及其压力状态的空间分布格局与成因机理。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土地压力的各项指标具有明显的空间梯度分异规律,土地综合压力指数自西向东逐渐由高到低分布,耕地压力指数由北向南从低到高,建设用地沿西北—东南轴线方向逐渐减小,并在这一轴线的两翼向西南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谭淑豪  黄贤金  谭仲春  
在科学确定大城市市域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区域差异指标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动态聚类方法,以乡(镇)为单位,对南京市郊区和郊县的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分区,并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现状区土地利用特征,提出了不同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政策取向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彦琴  郝晋珉  
为引导区域进行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 ,促进土地资源的高效持续利用 ,该文在对区域土地利用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 ,构建了一套适合于黄淮海平原县域可持续土地利用空间差异评价的指标体系 ,并引入距离函数法对各县域土地利用系统状态进行了定量评价 ,揭示了各县域土地资源利用的相对优势与不足。结果表明 :区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不仅取决于各子系统本身的不断优化 ,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支持系统间的协调程度。只有实现系统间的相互配合 ,协同进化 ,才能真正实现土地利用大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评价结果也表明 ,采用距离函数模型进行县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空间差异评价是适宜的、可行的。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百明  
为了建立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 ,必须透彻了解区域土地利用系统的结构、功能特点以及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目标 ,准确反映不同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诸多方面的的协调发展状况及其相互作用的结果信息。据此 ,本文选取相互独立且反映各方面特征的典型敏感指标 ,构建了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因素层、元素层四个层次的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框架。目标层从宏观层次刻划土地可持续利用系统作用规律 ,反映区域土地利用系统的总体状况。准则层是对评价目标的分解 ,是为了进一步表征区域土地利用系统中各部分对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的作用和影响 ,包括生产性、稳定性、保护性、经济活力、可接受性。因素层表征土地利用系统中每个方面的作用和影响 ,每个评价因素由若干评价元素具体表述。元素层是指标体系的最小组成单位 ,作为表征评价因素的基础指标 ,是评价因素中可持续利用水平的具体量度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金菊良  丁晶  魏一鸣  付强  
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系统评价是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中的核心问题之一,目前提出的评价模型大多是用显式函数来表示评价指标与评价等级之间的复杂关系,其函数形式随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系统评价内容的不同而变化,求解这些函数较复杂。为此,提出了用基于加速遗传算法的Shepard插值模型(SP模型)进行评价的新方法。实例研究的结果说明:SP模型直接由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系统评价等级标准产生的样本数据驱动,建模方法简便而有效,在区域各种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系统评价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姜文来,罗其友  
本文提出了区域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系统评价的两大基础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经济—社会耦合理论” ,构建了区域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及综合量化模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建华,薛丽芳  
文章分析了土地可持续利用提出的背景,并在阐述土地可持续利用含义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存在的影响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普遍性问题,提出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原则措施。文章首次指出土地资源的供需平衡是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关键,因时制宜是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之一,对于土地利用决策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剑  殷艳娜  马文璇  
有效判别区域物流系统的运行状态及水平始终是区域经济宏观调控关注的重点,这对区域物流系统评估方法的科学性、客观性及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文章基于区域物流系统的构成与功能等属性,以及所构建的能够揭示区域物流系统的评估指标体系,将熵权法与双基点法相结合,发挥这两种方法赋权与双基点设定的双重客观性,在较大客观程度上进行判别,对于提出相关调节与控制策略有较大的技术性支持。最后,将评估方法应用到沈阳市区域物流系统状态及水平评估中,验证了该方法的科学、客观及准确性,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沈阳市区域物流系统的调控对策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欧阳华  
城市边缘区域,是连接城市新陈代谢的各个组成部分,既有肉眼可见的"关节",也有潜藏暗存的"脉络"。城市边缘区域土地利用的目标,应从满足城市的基本功能需要,转向土地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从而使得社会、经济、生态与环境的综合效益达到最大化。这就要求我们从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角度出发,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合理进行土地布局;整合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土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挖掘土地利用价值;注重生态保护,减少环境污染;明晰土地产权,规范土地市场。最终形成一个开放、健康的城市生态系统,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到达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贤金,彭补拙,张建新,濮励杰  
文章通过实证分析方式阐述了区域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相互关系 ,着重分析了我国非农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耕地占用状况的变化 ,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分析了区域经济系统产业结构升级与用地结构的变迁关系 ,尤其是“十五”期间我国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升级 ,将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带动农业用地的非农化 ,同时还可能会造成土地污染问题。据此作者认为我国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基础 ,并提出了推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政策体系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曹淑艳  宋豫秦  程必定  张振亚  张力小  
本文在距离指数法和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 ,构建了距离指数———层次综合分析法 ,用以评估淮河流域及其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状态。评估结果表明 :评估年 (1997年 )相对于参照年 (2 0 0 5年 )而言 ,环境子系统处于不可持续状态 ,资源子系统处于弱可持续状态 ,经济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相对较好 ,均处于中度可持续状态 ,整个流域处于弱可持续状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中强  
文章首先界定了区域物流系统,把区域物流系统的组成要素分为物流基础、经济基础、基础环境。接着,运用协同学知识,分析了区域物流系统的负熵机理,并认为:要使区域物流系统驱向协同发展方向,必须使系统流出的熵大于流入的熵,即使系统获得负熵流,从而使系统的总熵下降,避免系统熵增加,导致系统出现无序状态。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区域物流协同状态模型,并介绍了模型的作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小萍,陈百明,周常萍  
依据农业资源利用的行为主体、目标任务、利用方式等的时空秩序性,系统综合农业资源利用过程中的空间尺度、系统要素及可持续目标,构建了区域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的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结构,设置了农业资源利用模式的分类系统,最后探讨了区域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的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方法,为实现我国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目标提供操作性的思路与方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