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68)
2023(10040)
2022(8606)
2021(7904)
2020(6557)
2019(15225)
2018(14849)
2017(28350)
2016(15696)
2015(17117)
2014(17000)
2013(16879)
2012(15945)
2011(14594)
2010(14356)
2009(12976)
2008(12818)
2007(11138)
2006(9800)
2005(8648)
作者
(46746)
(39408)
(38738)
(36960)
(24900)
(19138)
(17767)
(15213)
(15183)
(14081)
(13737)
(13727)
(12856)
(12384)
(12268)
(12004)
(11842)
(11479)
(11348)
(11276)
(9832)
(9818)
(9438)
(9191)
(8813)
(8791)
(8578)
(8553)
(8089)
(7945)
学科
(69000)
经济(68934)
管理(38759)
(36667)
(28164)
企业(28164)
方法(27721)
数学(24513)
数学方法(24160)
地方(22004)
(18973)
(17470)
中国(15826)
(14438)
业经(13953)
农业(13358)
地方经济(11609)
环境(11071)
(10955)
土地(9864)
理论(9629)
(9575)
(9341)
金融(9338)
技术(9251)
(8700)
贸易(8697)
(8595)
财务(8566)
(8557)
机构
大学(219996)
学院(219147)
(83682)
经济(81684)
管理(80878)
研究(79705)
理学(70151)
理学院(69142)
管理学(67628)
管理学院(67222)
中国(57720)
科学(53869)
(47676)
(44501)
(41585)
研究所(38558)
(37740)
业大(37453)
(37438)
中心(36896)
农业(35242)
(32640)
师范(32273)
财经(30142)
(29430)
北京(28548)
(27769)
(27619)
(27267)
师范大学(26326)
基金
项目(157536)
科学(123713)
基金(113011)
研究(110911)
(100677)
国家(99863)
科学基金(84521)
社会(69924)
社会科(66227)
社会科学(66201)
(65550)
基金项目(60861)
自然(56232)
自然科(54838)
自然科学(54819)
(54157)
自然科学基金(53793)
教育(50341)
资助(45510)
编号(43683)
重点(36567)
(35333)
成果(34744)
(33927)
(32281)
课题(31764)
计划(30623)
科研(30536)
创新(30376)
国家社会(28691)
期刊
(91987)
经济(91987)
研究(59459)
中国(46586)
学报(40600)
(39395)
科学(36957)
大学(29346)
(27979)
学学(27517)
农业(27286)
管理(26569)
教育(23300)
技术(18518)
(16884)
金融(16884)
业经(15588)
资源(15204)
(14562)
财经(13748)
经济研究(13716)
问题(12132)
(12114)
(11808)
图书(11697)
统计(11248)
科技(11009)
业大(10679)
(10532)
技术经济(10178)
共检索到3213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范建双  虞晓芬  赵磊  
文章采用基于F?re-Primont指数的DEA方法对浙江省33个地级市和县级市1999-2012年的土地利用综合效率进行了测算和分解,并进一步对城市间的土地利用综合效率差异进行了收敛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各地区土地利用综合效率均值在1999-2012年间增长了28.91%;截至2012年底,土地利用综合效率最高的是温岭市(0.467),最低的是绍兴市(0.220);浙江省的土地利用综合效率均值基本呈现出比较平稳的发展态势,并有微幅下降。土地利用综合效率增长的主要动力源于残余规模效率的提高,而技术效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范建双  虞晓芬  
文章研究中国各省市区1999~2008年土地利用效率的区域差异和产业差异变动情况,揭示其差异的特征:采用变异系数、截面数据方法和面板数据方法对区域和产业内部土地利用效率进行收敛性检验。结果表明:各产业和区域内部的土地利用效率差异不存在σ收敛,而是表现出了不同的阶段性特征。区域内部土地利用效率差异主要受产业结构差异和劳动生产率差异的影响。各产业和区域内部基本不存在土地利用效率的绝对收敛,但是存在条件收敛,而且收敛速度较快。区域和产业之间的土地资源配置仍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应实行差别化的用地指标分配和用地政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郑吉尔  
浙江省作为对外贸易大省,其对外贸易对全国贡献较大。本文通过层次分析法对浙江省的11个地市的对外贸易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主要从贸易规模、贸易进度、贸易潜力、贸易实力这四个方面入手,选取15个贸易指标进行分析,用R语言操作得到最终结论:宁波市的对外贸易水平最高,杭州市其次,并结合浙江省各区市的特征进行相应的经济学分析,最后对其它省市的发展提供一些相应的可行性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郑吉尔  
浙江省作为对外贸易大省,其对外贸易对全国贡献较大。本文通过层次分析法对浙江省的11个地市的对外贸易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主要从贸易规模、贸易进度、贸易潜力、贸易实力这四个方面入手,选取15个贸易指标进行分析,用R语言操作得到最终结论:宁波市的对外贸易水平最高,杭州市其次,并结合浙江省各区市的特征进行相应的经济学分析,最后对其它省市的发展提供一些相应的可行性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田鹏  李加林  史小丽  王丽佳  刘瑞清  
基于1990~2015年浙江省6期的土地利用数据,分析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构建生态风险指数,对不同时期的浙江省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浙江省土地利用变化表现为耕地大量减少而建设用地剧增;土地利用转移方向主要为耕地、林地、水域向建设用地转移;其中以2000~2005年和2010~2015年土地利用动态度最高;(2)浙江省生态环境质量下降。中生态风险区是区域的主导类型,较高、高生态风险区向外扩张,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杭州湾附近,沿海区域,杭州西南部、衢州和金华三市接壤区域。低等级生态风险区分布在相邻高等级生态风险区的周围,大致成圈层状向外扩散;(3)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等级转换差异较大。生态风险转移主要是由低向高等级转换,且其生态风险等级年均转换速率呈上升趋势,生态风险转换主要发生在城市、沿海区域如杭州湾附近、温州、台州沿海等经济发展活跃的地区;(4)浙江省各地级市生态风险值时空分异较大。各市生态风险值主要呈上升趋势,宁波市生态风险变化最大,衢州市变化最小。空间分布上,杭州市生态风险值最高,远大于其他地级市,舟山市生态风险值最低。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杨丽霞  夏浩  苑韶峰  
研究目的:以土地投入产出率为支点,探析浙江省11个城市的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空间相关性和异质性,以期为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土地资源提供参考。研究方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熵值法和空间分析法。研究结果:(1)浙江省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整体水平较高,但各城市之间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空间差异性显著;(2)浙江省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表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形态;(3)浙江省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空间差异主要受区位条件、城市发展策略、产业结构、城市人口数量与质量的影响。研究结论:根据区域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空间分异特点,制定差异化策略,推动土地利用综合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珂  郭晓曦  
采取因子分析的方法,对2011—2014年中国大陆31省份的生态经济文明、生态社会文明、生态环境文明、生态文化文明进行实证研究,横向与纵向比较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现状,通过对实证结论的分析,探寻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势与劣势。研究发现:浙江省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处于31省份上游水平;生态文化文明优势明显;生态经济文明与生态社会文明在31省份中具有一定优势,但处于优势界线,仍需积极关注其发展;生态环境文明在整个生态文明体系中得分最低。最后,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现阶段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改进的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珂  郭晓曦  
采取因子分析的方法,对2011—2014年中国大陆31省份的生态经济文明、生态社会文明、生态环境文明、生态文化文明进行实证研究,横向与纵向比较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现状,通过对实证结论的分析,探寻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势与劣势。研究发现:浙江省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处于31省份上游水平;生态文化文明优势明显;生态经济文明与生态社会文明在31省份中具有一定优势,但处于优势界线,仍需积极关注其发展;生态环境文明在整个生态文明体系中得分最低。最后,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现阶段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改进的对策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于兴修  杨桂山  李恒鹏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环境效应是相关领域今后研究的重点。论文利用1985、1995和2000年的TM数据及调查资料,研究西苕溪流域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景观生态效应。结果表明:流域内农田不断减少,居民及工矿用地持续扩大,林地前期减少、后期缓慢增加;林地和农田是流域内的主要景观类型,空间集中性及斑块碎化、形状规则化、景观同化是景观结构和景观异质性变化的主要表现;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产生了生境质量下降、边缘效应增强、土地退化和生态系统成分单调等景观生态效应;恢复与建设西苕溪流域的景观生态系统需对景观尺度上的土地利用方式进行必要的调整。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鲍新中  刘澄  张建斌  
从城市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三个目标出发,构建了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多属性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分析。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楼燕敏  冯柏栋  
解译浙江省德清县1991年、2000年和2010年3期遥感影像,在GIS技术支持下,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和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等分析方法对土地利用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并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全县土地城镇化过程显著,农用地、建设用地、林地与未利用地的变化速度在加剧,水域面积的增加速度有所减缓,建设用地的增加对区域农用地、林地等影响强烈;德清县的土地利用变化是地形、经济、交通、区位、社会等多方面影响因素的综合结果。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晓红  
文章基于单一污染指标难以全面表达雾霾污染状况的不足,较早提出了能够代表整体雾霾污染状况的综合评价指数。运用一种基于整体差异的客观动态综合评价方法——纵横向拉开档次法,较为全面、科学的对中国29个省区2003-2016年雾霾污染指数进行测度。基于雾霾污染综合评价指数,研究了中国省际雾霾污染水平的时空特征。结果显示,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雾霾污染水平呈现倒"N"型曲线。东部雾霾污染水平下降速度最快。中部次之,西部最为缓慢。中国省际雾霾污染空间集聚效应明显,存在显著的空间正自相关。基于中国省际雾霾污染水平存在空间自相关性,对中国省际雾霾污染水平的空间收敛性进行检验,结果发现,中国省际雾霾污染水平存在着显著的绝对收敛趋势。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林倩  李红强  
本文以浙江省为典型地区,分析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激励机制、创新政策、收益分配机制以及典型操作模式,阐述了其通过以经济目标实现带动社会综合目标完成的内生型、可持续的动力机制。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赵哲远  沈晓春  张佳  盛乐山  华元春  
研究目的:探索公众如何参与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研究方法:采用“头脑风暴法”,以中加合作试点单位浙江省嘉善县为例,从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改善作为规划的切入点,分7个步骤讨论公众参与土地利用规划的过程和方法。研究结果:公众采用“100美元”意向投资法,确定嘉善县的5项规划主题,即良好的区位条件、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水和空气受污染、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低、农地保护政策缺乏弹性等,提出相应的行动计划。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左冕  张伟  马永俊  
通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演变的研究,分析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利用多年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将义乌市域生态系统分为农田、草地、森林、城镇居民点、河流/水库等五类,根据谢高地等提出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当量表进行服务价值计算,结果表明:义乌市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1996年的48.37×108元降至2009年的45.99×108元;自然地理与历史文化造就的生态系统每年为人类提供了价值巨大的服务,而城市化和人类对生态系统不恰当的利用导致了近年服务价值的快速下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市景观格局维持生态服务价值基本稳定的土地利用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