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87)
- 2023(7910)
- 2022(6961)
- 2021(6611)
- 2020(5567)
- 2019(13102)
- 2018(13155)
- 2017(25278)
- 2016(13761)
- 2015(15631)
- 2014(15631)
- 2013(15244)
- 2012(14055)
- 2011(12546)
- 2010(12864)
- 2009(11686)
- 2008(11368)
- 2007(9913)
- 2006(8733)
- 2005(7551)
- 学科
- 济(63276)
- 经济(63241)
- 管理(34471)
- 业(32195)
- 方法(27185)
- 企(25507)
- 企业(25507)
- 数学(24251)
- 数学方法(23669)
- 地方(20988)
- 农(16878)
- 学(13728)
- 中国(13145)
- 业经(12592)
- 农业(11617)
- 地方经济(11099)
- 理论(10058)
- 财(9604)
- 土地(9515)
- 环境(9292)
- 贸(9015)
- 贸易(9008)
- 和(8932)
- 易(8607)
- 制(8462)
- 技术(7833)
- 划(7678)
- 资源(7050)
- 教学(7000)
- 融(6631)
- 机构
- 学院(190147)
- 大学(186205)
- 管理(74072)
- 济(71061)
- 经济(69239)
- 理学(63884)
- 研究(63265)
- 理学院(63041)
- 管理学(61411)
- 管理学院(61071)
- 中国(47400)
- 科学(43055)
- 京(40535)
- 农(34740)
- 江(33681)
- 所(32461)
- 业大(31446)
- 中心(30426)
- 研究所(29910)
- 财(29181)
- 农业(27362)
- 范(27040)
- 师范(26742)
- 州(24856)
- 北京(24335)
- 院(23606)
- 省(23442)
- 财经(23352)
- 技术(22314)
- 师范大学(21311)
- 基金
- 项目(134188)
- 科学(105233)
- 研究(96219)
- 基金(94278)
- 家(82843)
- 国家(82187)
- 科学基金(70750)
- 社会(58560)
- 省(57854)
- 社会科(55441)
- 社会科学(55422)
- 基金项目(50474)
- 自然(47849)
- 自然科(46679)
- 自然科学(46669)
- 划(46397)
- 自然科学基金(45715)
- 教育(44523)
- 编号(40363)
- 资助(39014)
- 成果(31067)
- 重点(30678)
- 发(30238)
- 课题(28690)
- 部(27798)
- 创(27541)
- 创新(25759)
- 科研(25430)
- 计划(25383)
- 大学(23907)
共检索到2786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林英志 邓祥征 战金艳
本研究构建了区域土地利用竞争模拟模型,实现了对区域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的模拟。区域土地利用竞争模拟模型包括非空间模块和空间模块两个主要模块。非空间模块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建模思想,用以模拟区域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发展驱动的土地利用变化需求。空间模块以多分类Logit模型为主体,用以实现区域土地利用变化需求的空间分配,输出区域土地利用格局图。江西省2000年-2005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模拟检验结果表明,区域土地利用竞争模拟模型对江西省2005年的土地利用格局模拟总体精度达到77.68%,尤其是对林地的模拟精度达到86.87%。因此,区域土地利用竞争模拟模型能够用于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模拟。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万沛钰 徐国良 万春燕
乡村旅游地土地利用功能承载了乡村空间功能的转型与重构,探究乡村旅游地土地利用功能类型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开展不同情景下的模拟,可为辨析旅游业对乡村旅游地的空间功能影响提供借鉴思路。论文以江西省三坪村为研究对象,采用多源遥感影像和ArcGIS空间工具分析了2007—2019年土地利用功能结构演变规律,并采用PLUS模型分别模拟“旅游优先发展”及“保护约束发展”两种未来情景下的土地利用功能结构。结果表明:(1)三坪村从以生态保育、农业生产、农村住宅、公共服务等土地利用功能为主的传统型村落,逐步转向为包含旅游接待、旅游休闲、交通运输等复合功能的旅游型村落。从初步参与期到快速发展期,土地利用类型指数提升了13%,旅游功能用地扩展强度指数提升了1.29倍。(2)随着旅游业的推进,三坪村旅游功能用地的空间扩散和溢出特征明显,旅游功能用地的分布由“沿主干道线状集中分布”演变为“沿次干道的自然村扩展延伸”。(3)未来情景模拟中,与保护约束发展情景相比,旅游优先发展情景下的农业生产及生态保育功能下降更大,但旅游接待功能提升幅度更明显。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汤怀志 吴克宁 黄勤 许研
土地利用发展具有阶段性,在不同时期具有差异性,同时土地是人类活动的载体,其集约程度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特征与土地利用发展特征的相互关系,特别是基于土地利用系统自发展规律,是进行土地集约变化分析研究的有效途径。运用Logis-tic模型研究土地集约利用发展的一般规律,按其特征划分为"自然利用期—粗放利用期—集约利用期—过度集约期"四个阶段,其体现出来的经济社会现象特征,可以作为评价因素,定性判断区域土地利用集约阶段,定量分析影响其水平提高的具体原因。江西省高安市的实证研究表明,高安市土地资源处于由粗放向集约利用转变时期,总体水平高于全国和江西省平均水平,主要不足在于土...
关键词:
土地利用 阶段性发展 系统分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蔡海生 王晓明 张学玲 金志农
探讨了区域生态化评价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从生态化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指标权重、生态化指数计算等构建了具有4个一级指标、30个二级指标的区域生态化评价模型。选取2000~2010年江西省及其各设区市生态化发展的相关数据,对江西省生态化总体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对江西省各设区市生态化发展建设情况进行了横向比较。结果表明:2000~2010年间,江西省生态化指数由0.1077上升到0.2861,总体逐年上升呈良好的发展态势。以2010年的数据为基础,通过对江西省11个设区市的生态化发展情况比较分析,总体上南昌市、赣州市、抚州市较好,吉安市、宜春市、鹰潭市相对落后。
关键词:
生态化评价 指标体系 评价模型 江西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昌彦 王慧敏 佟金萍 刘尚
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中国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调整水资源要素水价、削减生产用水补贴和促进用水技术进步是实现有效节水的对策。基于水资源同时以水要素和水商品形式存在的特点和我国水资源报酬征收的实际情况,本文建立了包含水生产与供应业、水资源要素报酬、生产用水补贴的水资源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建立了提高水资源要素价格、调整生产用水补贴和技术进步3种情景;以江西省为例,编制SAM表并利用CGE模型模拟各情景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并且对同一节水目标下3种情景的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提高水资源要素价格、削减生产用水补贴和技术进步都能促进用...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恒凯 刘小生 陈优良
针对当前GIS软件不能有效满足区域经济统计分析的问题,提出了利用GIS技术重新构建区域经济统计分析模型的新思路。对该模型进行了具体建模和编程实现,并将该模型集成到区域经济统计分析系统中,最后利用该系统对江西省各地区经济进行了统计分析的应用实践。研究表明,该区域经济统计分析模型能够有效地应用于区域的经济统计分析,方便政府部门制定与经济相关的各种决策,具有广泛的应用推广价值。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曹敏 范广勤 史照良
研究目的:探索一种基于多类支持向量机自动获取地理元胞自动机非线性转换规则的方法(MSVM-CA),并将其用来模拟复杂的土地利用动态演化。研究方法:以长江口北岸启东市2002—2007年的土地利用演变模拟为例,采用1-A-1方法在每两类样本数据间训练一个分类器,将模拟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变量映射到Hilbert空间,通过多类支持向量机建立最优分割超平面,运用决策函数计算元胞到最优分割超平面的距离,并转换为元胞土地利用类型的转换概率。然后利用蒙特卡罗方法,确定元胞的转化状态,循环完成土地利用演变模拟,最后对模拟结果进行精度分析。研究结果:对照2007年遥感影像分类得到的实际土地利用分类图,实验模...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丽桃 唐南奇 张黎明
在对2000年、2005年和2010年三期福州城区土地利用影像解译图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利用Idrisi和ArcGIS软件构建土地利用变化模型(LCM);并利用该模型预测2010年和2015年福州城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预测结果的Kappa系数达到0.8657,表明预测精度与可信度较高.预测结果表明2015年福州城区建设用地沿闽江向东南方向扩展;建设用地、园地和道路的面积持续增大,水田、林地和未利用地面积不断减小,水域面积变化不大.
关键词:
福州城区 土地利用变化模型 模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锐 苏海龙 王新军 李月辉 胡远满 许博涵
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解译得到江苏省常熟市辛庄镇4期土地利用历史数据,首先对CLUE-S模型的预测精度进行验证,然后利用CLUE-S模型和Markov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未来土地利用变化进行3种不同情景的模拟预测,并系统分析了各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CLUE-S模型在乡镇小尺度的土地利用变化模拟预测效果较好,精度较高。各情景下,建设用地的快速增长仍将在未来的土地利用变化中占据主导地位,且均以消耗大量的水田为代价,河流密布、交通便捷和经济发达的区域将是未来耕地非农化的"热点"区域。生态保护情景和基本农田保护情景对未来土地利用变化的调控效果较好,林地、水体、水田和旱地受到了更好...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蔡玉梅,刘彦随,宇振荣,Peter H.Verburg
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模拟是进行土地利用情景分析的重要基础。本文在介绍了国际上常用的细胞自控模型(CA)、土地利用变化及效应模型(CLUE)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小尺度土地利用变化及效应模型(CLUE-S)的方法,并以邯郸地区为例进行了案例研究。认为CLUE-S模型采取经验模型的方法,通过建立土地利用空间分配和驱动因子之间的统计关系模拟近期土地利用变化的情景。同时也考虑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之间的竞争关系,因此可以较好地模拟小尺度地区的近期土地利用变化情景;考虑到短期或近期土地利用变化的因子主要与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有关,而社会经济因子的空间化尚存在一定难度。因此,突破这一瓶颈成为CLUE-S模型发展和应用的关键;CLUE-S模型主要解决的是不同空间尺度上的土地利用空间分配问题,在土地生产潜力评价、土地利用规划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空间模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符蓉 濮励杰 钱敏 朱明
本文将多智能体系统模型在土地利用变化的应用范围扩展到中尺度上,以城市化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压力突出的江苏省宜兴市为研究区,主要考虑了政府、农户、城镇居民、工业企业业主这四类与土地利用变化相关的智能体类型,运用典型相关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设计智能体的行为规则,综合权衡地块的转换概率。在土地利用情景设计中,智能体在自身行为之余,还进行智能体之间、智能体与环境层的交互,用来模拟人类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决策行为。在Swarm2.2平台下实验得出:研究区土地利用时空演化的总体特征体现在耕地的减少,尤其是在原城镇中心边缘的耕地向城镇用地转化;农村居民点用地呈现集聚趋势;工矿用地的变化较为随机...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林建平 邓爱珍 赵小敏 郭万春 郭熙
研究目的:分析和评价江西省广丰县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9年来的认知度、参与度、满意度等社会影响度。研究方法:问卷法调查。研究结果:不同群体、不同文化程度公众的认知度及获取规划信息渠道有所不同;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社会参与成份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只是事后的、被动的参与;公众对广丰县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满意度达89.9%。研究结论:针对影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社会影响度的因素,采取相关措施,以维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权威。
关键词: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实施 社会影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斌 刘越岩 张斌 黄锦丞 郭晓宇
开展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多情景模拟对比研究,是厘清不同土地利用变化情景特点的重要基础,可为土地利用规划与政策制定提供多决策支持。本文在分析各地类转移情况的基础上,遵从自然增长、效益最大的原则,结合CLUE-S模型和Markov、Tietenberg模型对武汉市蔡甸区未来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不同情景的模拟预测,并分析了各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及土地收益。结果表明:(1)各情景下城镇村及工矿用地的来源结构差异明显。自然增长情景(情景Ⅰ)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增加的主要来源是耕地和水域用地,收益最大情景(情景Ⅱ)中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斌 刘越岩 张斌 黄锦丞 郭晓宇
开展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多情景模拟对比研究,是厘清不同土地利用变化情景特点的重要基础,可为土地利用规划与政策制定提供多决策支持。本文在分析各地类转移情况的基础上,遵从自然增长、效益最大的原则,结合CLUE-S模型和Markov、Tietenberg模型对武汉市蔡甸区未来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不同情景的模拟预测,并分析了各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及土地收益。结果表明:(1)各情景下城镇村及工矿用地的来源结构差异明显。自然增长情景(情景Ⅰ)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增加的主要来源是耕地和水域用地,收益最大情景(情景Ⅱ)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增加的主要来源是耕地;(2)从景观结构和稳定性来看,两种情景下耕地和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景观结构变化显著,耕地在两种情景下均呈现"稳定-不稳定-稳定"的变化规律,情景Ⅱ下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景观稳定性更高,且新生成的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斑块具有面积小、数量多的特点;(3)各情景下城镇用地扩张方式不尽相同,情景Ⅱ中城镇用地的扩张具有扩张速度更缓和、布局更均匀的特点,情景Ⅰ中城镇用地是围绕中心城区的摊大饼外延扩张方式;(4)从土地收益来看,在相同用地量下情景Ⅱ中土地获取的收益高于情景Ⅰ。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赵冠伟 龚建周 谢建华 李江涛
研究目的:探索土地利用的多地类CA模拟方法,并掌握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规律。研究方法:选取典型城市边缘区——广州市花都区为研究区域,利用C#语言结合ArcEngine GIS平台编程进行花都区土地利用演变CA模拟研究。以不同时间研究区土地利用图为基础数据,比较研究期内各地类的变化数量与方向以确定地类转换之间的优先级,并确定各地类的转换概率阈值。然后利用蒙特卡罗方法结合控制因素进行判断,最终确定元胞的转化状态。研究结果:模拟结果表明,2000—2005年间,新增建设用地分布在除北部山区以外的所有区域,但主要集中在城市中心区域,农用地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和东北部,而且破碎化程度越来越高。在流向上,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